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语文复习指南:五人墓碑记与义士精神的阐述

高考语文复习指南:五人墓碑记与义士精神的阐述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文体知识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难点聚焦1.领会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2.理解“义”既是五人的精神核心,也是全篇的纲领。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

高考语文复习指南:五人墓碑记与义士精神的阐述

要点展播

一、字词

1.字音

(liǎo)洲 逆(yān) 皦皦(jiǎo jiǎo) (zī)

缇骑(tíjì) (chì)而仆之 (lěi)然 (qūn)巡

2.词义

(1)当道:即当权者,指当地的行政长官

(2)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

(3)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4)抶而仆之:把他们打倒在地。抶,笞打,鞭打。

(5)傫然:并合在一起的样子。

(6)函:匣子,这里是用棺材收殓的意思。

(7)矫诏:假托君命颁发的诏令。

(8)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组织“复社”,评议时政。文学方面,张溥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代表作《七录斋集》。

2.文体知识

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而立碑对象不同,叫法也不同(大官—墓碑,小官—墓碣,百姓—墓表)。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记叙。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逐渐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

三、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和“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四、写作特色

1.成功地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2.成功地运用了层层对比的手法,把人物的特点描绘得更为突出鲜明。

难点聚焦

1.领会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2.理解“义”既是五人的精神核心,也是全篇的纲领。

热点演练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liǎo)洲 (yān)没 (jiǎo)皦

B.(zī)财 缇(qí) (chì)击

C.鼓(zào) (lěi)然 (lì)骂

D.(jìn)绅 (pù)露 户(yǒu)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之墓而葬焉 粗取精

B.众不能设想

C.以其所为 旗蔽空

D.与尸合 成帝业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即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除:治,整理

B.在丙寅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C.中丞于溷藩以免 匿:藏,躲藏

D.诛五人 按:斩杀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其所为 ②去今之而葬焉

③买五人之头而之 ④人皆得以使之

⑤不能容于远近⑥安能豪杰之流

⑦亦以死生之大 ⑧是时以大中丞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A.①②③ B.⑤⑦

C.③④⑥⑧ D.④⑧

6.下列四个句子,与“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www.xing528.com)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7.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C.不能容于远近

D.显荣于身后

8.下列疑问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C.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望:______ 为:______ 堪:______ 抶:______

于:______ 詈:______ 函:______

10.下列各句中,与“谁为哀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D.轻重固何如哉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段,完成13—17题。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吉不能语。知府冠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顺昌乃自诣吏。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明史·周顺昌传》)

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冤愤。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顺昌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耳。毋效楚囚对泣!”颜色不变,语良久,令请顺昌入治装,举家号恸。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顾案上有素榜,徐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笔而起,改囚服,出门。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旨不出东厂将谁出?”众怒,閧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

(《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

注:①榜,匾额。②閧,hōng,同“哄”。

1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顺昌好为于乡 ②以故士民顺昌甚

③请民情上闻 ④始吾为天子命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14.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蜂拥大呼”中的“蜂”字用法不同的一句是 ( )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 B.一狼径去,其一狼坐于前

C.赢粮而从 D.以其所为

15.下列各句与“囚安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 B.大王来何操

C.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D.不能容于远近

1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两则选段与《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天启六年魏忠贤作乱,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

B.课文重在赞扬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种,批判某些缙绅的卑劣行径,从而阐述生死的价值问题;选段2重在赞颂周顺昌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C.课文选取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突出五人的事迹,点面结合;选段1突出了苏州市民斗争的情况,选段2突出了周顺昌被逮时的语言神态。

D.课文和两则选段都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事、理、情相交融,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

1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