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时间:2023-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共中央提出国家工业化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并举的设想。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宪法所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从此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中国社会及其巨大变化,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进而认识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掌握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分析这一时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两种趋向及其成因;了解“文化大革命”发生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历史教训。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国社会

1949~1956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百废待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除旧布新,从各方面巩固新政权,建设新国家的重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消灭国民党残余军队;清剿土匪、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和其他各类反革命分子;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在城市和工矿企业开展民主改革。

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社会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完成,实现了除台湾等少数岛屿外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抗美援朝的胜利。“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

思想文化领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党和政府对旧有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改革,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对文学艺术、体育和医药卫生等部门进行必要整顿和改革。随着各项社会改革的进行,社会风尚迅速好转,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中共中央提出国家工业化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并举的设想。1953年9月,公布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五”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的展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中国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宪法所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从此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中唯心主义观点和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错误地采取了政治运动的方式来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

周恩来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与艰难发展

1.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会议。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山之作。中共八大对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出重要判断和部署。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全面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1957年,各行各业全面进入实现“二五”计划的建设阶段。中国农村掀起大规模的农田整治和兴修水利的热潮。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2.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发展

以批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发动和扩大化。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分析。(www.xing528.com)

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为特征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庐山会议的从纠“左”到反右倾的转折。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国民经济由全面大跃进转向全面调整。“七千人大会”。中共中央在政治上调整党内关系、知识分子政策、党派关系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1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提出。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的系统化。全国农村陆续开展的“四清”运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过火斗争。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教育科学文化问题上发生的偏差。

3.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带来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出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三、“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全面内乱

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五一六通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和“十六条”。“文化大革命”在全国的全面发动。

全面内乱的形成。红卫兵运动在全国兴起。“二月抗争”。造反派的“全面夺权”。人民解放军实行“三支两军”。各地成立“革命委员会”。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的错误处理。

中共九大召开。“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全国开展“斗、批、改”运动。“九一三”事件的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的失败。

2.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与“文化大革命”结束

围绕着肯定还是否定“文化大革命”而展开各种斗争。中共中央为所谓“二月逆流”平反。

外交工作的恢复与重大进展。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周恩来在各个领域进行纠“左”的努力。中共十大的召开,“文化大革命”错误理论和实践的继续。毛泽东发动“批林批孔”运动。江青集团的“组阁”阴谋及受挫。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发动。周恩来逝世与天安门事件。毛泽东逝世。粉碎“四人帮”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严重危害。

思 考 题

1.为什么说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2.试析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及其历史意义。

3.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果?

4.在1956~1966年间,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两种趋向的原因何在?

5.试析“文化大革命”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