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辅导员制度的走向的分析介绍

辅导员制度的走向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辅导员制度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职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辅导员制度正在并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满足了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的需要。

辅导员制度的走向的分析介绍

四、辅导员制度的走向

总体来讲,我国辅导员宏观制度到位,政策到位,微观的规章不够到位,部分高校落实不够到位,专业化程度不够到位,这些问题也是我国辅导员制度突破的关键

近30年来,中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这些交错的变革在增强大学生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部分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淡化和钝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这也给辅导员制度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目前辅导员制度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职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由于高校的连续扩招,总体来讲,与在校大学生数量相比,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低于教育部规定的1∶200;由于辅导员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多重角色,复杂的角色既带来了学生对辅导员认识的不清,也带来了辅导员自身认识的混乱;此外,学生事务的日益繁杂,辅导员陷入事务性工作中去,用在“管理”、“服务”的时间过多,用在“教育”上的时间过少,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弱化;不少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较低,思想不稳定,态度不端正,工作缺乏热情,能力不强;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强烈的成才需求,也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显得较低;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的效果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不容乐观,在学生管理方面,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相对高效,具体表现为我国高校稳定、学风良好等方面,而在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方面的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就业的需求。(www.xing528.com)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也逐步提升,高等教育变革速度加快,辅导员制度在理论、制度和实践上,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辅导员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辅导员的职责定位将进一步明确,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职责进一步明确,教育、辅导的职能得到突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也将稳步推进,辅导员职能将进一步细化,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方面的职能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的选聘将纳入到高校教师和干部系列的人事制度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化;辅导员的配备逐步制度化,各高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也将进一步转变,由以传统的管制型到辅导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角意识;随着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建立和拓展,辅导员的培训将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进一步正规化、常规化;辅导员分流机制也将进一步形成,辅导员队伍将成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

总之,辅导员制度逐渐完善,辅导员工作内容分化,活动分工,环节分解,辅导员队伍聘用有章,考核有准,晋升有望,流动可行,角色明确,职责清晰,素质过硬。辅导员制度正在并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满足了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