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分析介绍

网络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学生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融入其日常生活,成为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2000年开始,国家不断做出新的指示,对网络文明教育给予了充分关注。

网络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分析介绍

三、网络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网络文明的现状

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多种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迷信、黄色、有害的内容。造成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的因素很多。从起源上看,网络诞生于西方国家,以英语为基本语言载体的网络资源占90%以上(中文信息所占比例不到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基本垄断了网络上的大多数信息资源,形成了以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的语言、思想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这一体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服务于西方少数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这势必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文化阵地形成干扰和破坏,会造成学生原有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的异变;在西方有些国家,很多黄色信息是合法的,据统计,互联网上的非教育、非科研的信息40%左右与色情有关,这些信息通过开放的互联网向世界各地传播。高科技的网络不可能超越国家政治和民族价值观念,这给文化思想上的霸权主义提供了便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其传统领域对中国搞文化侵略遭到失败后,图谋在网络上“先下手为强”,把网络作为其谋求新世纪战略优势的政治工具;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的隐秘性进行蓄意破坏。种种因素表明,网络信息资源特别需要大学生慎重选择。

据2007年武汉大学对200多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无记名抽样调查,网络与大学生的成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现四种特点:一是网络与大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大多数学生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融入其日常生活,成为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是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能力在逐步提高,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大多数学生能保持清醒的判断,绝大多数学生反对“沉溺网络”,“利用网络和手机发布不负责任的信息”等不良行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中“学习和查找资料”占85.3%;“了解新闻”占61.6%。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交友”和“玩游戏”,分别占46.5%和16.2%。三是部分高校周边网吧密集,严重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作为网络冲浪生力军好奇心极强的大学生受到了比书本知识更加广泛和强烈的互联网信息的冲击。为了吸引学生,网吧使用了诸如帮助新手上网、打折、即时更新游戏以及提供各种“周到”的服务等多种手段,使那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在诱惑面前难以摆脱网瘾,造成一些学生成绩下滑,有的甚至因此荒废学业。

(二)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生活中,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突出,学生上网出事屡见不鲜,一些怀有投机心理的大学生在网上购买四六级考试卷。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对学生上网担心多于放心,有的家长和学校老师干脆禁止学生上网。

部分家长和学校老师让学生远离网络,以防负面影响,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首先,从主观上讲,学生“网民”不答应。网络世界对于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追求新奇而又缺乏分辨力和自控力的青少年有极强的诱惑力,网吧是一部分学生“连做梦都想去的地方”。其次,网络是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让学生远离科技是不对的,因为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改变着世人的社会生活,如果因噎废食,将学生与网络隔离开来是完全不必要、不应该也是行不通的。

毕竟,网络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让大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文化,感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大学生能潜移默化地领悟发散性思维方法,了解到大大超出他们所想象的万千世界。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还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和方便的QQ等工具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大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

网络的发展总体来说是健康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应用网络技术所提供的现代化手段加以正确引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

(三)网络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课题

从网络技术的发展势头来看,网络将逐渐触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不重视网络文明建设,一些道德失范现象以及腐朽没落思想就有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损害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www.xing528.com)

由于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体系,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一些别有用心者在网上散布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谬论,如果不采取防范措施,这些不良信息必然影响作为最大的求知和受知群体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些网民自制能力差,整日迷恋于网络,不思进取。有的不学习科学理论,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有的陷入不良信息的泥沼不能自拔,无心工作;有的不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不和周围人正常往来。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人们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网络,势必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网络文明建设。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应重视网络技术发展与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不断加强和改进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民的整体素质,引导人们自觉抵制网络上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及时消除各种负面影响,文明上网,做合格网民,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网络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应该充分关注网络这一阵地,因为它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的新课题。自2000年开始,国家不断做出新的指示,对网络文明教育给予了充分关注。

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网络的特性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和作用,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增强影响力。

2000年12月7日,由文化部、团中央等8家单位发起的“网络文明工程”正式启动,提出“文明上网、文明建网、文明网络”的网络文明建设口号;2001年11月22日团中央、教育部也提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指出在网络文明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应对六个方面的反文明现象:网络信息垃圾、网上欺诈行为、计算机病毒、侵犯知识产权、信息垄断、个人隐私侵害。这些举措已拉开了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序幕。

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200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2007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并特地来到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看望网站的工作人员,还在人民网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栏目工作平台,仔细观看网页内容演示,向编辑详细了解栏目设计、网页点击率和网民反映等情况,还通过“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20多分钟,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将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因此,积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网络文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课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