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深化看安全保卫工作的变化

从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深化看安全保卫工作的变化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深化看安全保卫工作的变化中山大学刘康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入,世界范围内的国力竞争渐趋激烈。然而,这给传统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必须突破传统的模式,才能切实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本文通过考察当前我国高校服务社会的实践,分析其对安全保卫工作的影响,深入探讨其安全需求,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从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深化看安全保卫工作的变化

从高校服社会功能的深化看安全保卫工作的变化

中山大学 刘康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入,世界范围内的国力竞争渐趋激烈。当前,为顺应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要求,我国高校都加强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然而,这给传统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必须突破传统的模式,才能切实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本文通过考察当前我国高校服务社会的实践,分析其对安全保卫工作的影响,深入探讨其安全需求,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国高校服务社会功能深化的背景及表现

(一)深化的背景

大学作为知识的传承和创造者,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相对于前两种传统功能,服务社会是大学演进到现代社会出现的一种新功能。“二战”后,新兴的美国大学把服务社会职能充实到大学的理念中,拓展了大学的新功能。其中以“赠地学院”模式的代表——威斯康星大学最为典型,威斯康星大学把教学、科研同直接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使美国的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9]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高校服务社会功能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中以校地合作的兴起为主要标志。1992年10月,我国政府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与之相适应,事业单位围绕扩大管理自主权进行改革,高等教育的管理权也逐渐调整和下放。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新体制。这样,地方政府加大了对高校的经费投入,也相应地要求高校为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服务,以推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在当前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正如国务委员陈至立在2006年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所言,“大学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要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学要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10]

(二)深化的表现

(1)校地合作由单纯的项目合作到全面合作。当前,高校与地方政府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政策咨询、智力服务、合作办学等方面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如近年来,位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中山大学先后与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惠州等地方城市进行广泛的合作,成为地方社会发展依托力量的生力军。[11]

(2)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产物增多。当前,在市场化改革的促进下,各类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产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大学城独立学院、大学科技园、校地合作科研实验基地等数量明显增加。

(3)大学的继续教育及知识进修服务得到深化。随着高校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大学的继续教育活动得到拓展。

(4)社区服务职能深入发展。一是高校各类社团组织的社会活动已把社区服务作为重要内容。二是高校后勤资源主动为社区服务。如自2002年起,北京市28所高校的医院门前挂上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牌子,满足就近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12]三是高校主动建立有关社区服务的专业学科与平台,满足社区发展需求。

(三)特点与未来趋势

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在美国大学有着较长的发展历程,并形成良好的机制,对美国的社会发展与大众生活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相对而言,我国高校这一项功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还处于初始阶段,具有以下问题和特征。

(1)以政府主导为主,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影响高校自主权。如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目标,地方政府投入资源加快高校建设,也必然会干预大学的决策

(2)服务功能不平衡。从目前校地合作的内容来看,大多注重科技与经济项目的合作,而服务社会领域、市场领域的功能不够重视,尤其社区服务功能相对弱化。

(3)政府与高校的沟通与联动机制待完善。在校地合作的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健全,高校与政府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有所冲突,且很多项目都是匆忙上马,欠缺长远规划与科学论证,因此存在沟通障碍和纠纷问题。

(4)各类高校在校地合作中有的不是整体布局,存在不分工、不合作和重复建设问题。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高校服务社会职能正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必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校地的合作规范、高校之间的合作规范等都有待完善。

从发展趋向来看,高校自主开展的服务功能、高校资源的开放性及社区服务的深化都将是未来发展趋势。据有关专家指出,全面开放是当今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新发展,并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将更加丰富,且日趋多样化。二是高等学校与社区相互合作,使服务呈现双向性。高校与社区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伙伴关系。三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实体化。四是高校社会服务更为直接。五是高校社会服务范围更为广阔。不仅为本地区服务、为本国服务,甚至有的还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全人类服务。[13]

二、高校服务社会职能深化对安全保卫工作的影响

随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深化,高校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校正逐步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深化,其核心和特征是高校资源的开放性、流动性和重要性都增强,这对传统的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资源的开放性增强

随着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深化,高校不再垄断内部所有的教学、科研及生活资源,而是逐步向社会开放。表现一是资源服务对象范围的扩大。高校除了向国家、政府提供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及技术服务外,还向社会、企业组织提供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本。二是服务内容的扩大。如社会组织及个人均可通过租赁的方式使用高校的课室、会议室、体育场所、文化娱乐设施;政府、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共享高校的科研成果,共同办学或者建立科研基地等。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看,高校资源的开放性增强意味着安全保卫的对象扩大,意味着高校责任范围内的人、事、地、物都变得更加复杂。

(二)高校资源的流动性增加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的资源及福利都由政府投入,高校的资源属内部“消化型”。同时,在高校之外也没有完整的社会体系和市场体系,个人和组织在单位之外找不到资源的赋予者及分配者。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市场化因素介入高校资源分配以来,强烈的竞争与效益机制将大学推向市场,高校的资源变成“消费型”。因此,随着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深化,高校师生的社会活动日趋增多,对外合作交流活动也必将增加。(www.xing528.com)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看,资源在流动过程中不会理性、规范地进行交换,而是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形成安全管理的新问题。

(三)高校资源的重要性增强

当前高校经扩招和兴办新校区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高校将逐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着重提高质量与效益。但随着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深化,高校的重点要害部位增多,高精尖的科研技术项目增多,这也对高校的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到,“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发展,中国大学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逐步提升,已经成为促进科技和解决国民经济以及社会重大问题的重要力量。2005年,中国高校科技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超过25万,全国高校累计争取科技活动经费400多亿元,是1998年的6倍以上,年均递增18.5%。”[14]

由上可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对高校的资源配置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产生新的安全稳定问题。

1.利益关系调整产生的稳定问题。市场化改革过程必然伴随着利益关系的调整,在高校资源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必然产生内部组织、人员的福利性资源的丧失,从而产生一些所谓的“维权”问题。

2.非规范服务活动产生的安全问题。在市场化过程中,因相关管理制度的滞后或不健全,必然产生各类非规范行为。如各种组织和人员利用资源的流动性占用、挪用学校资源以谋利。

三、对策建议

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深化有着深刻的市场化改革的背景,而其衍生的安全稳定问题与高校正处于市场改革深化而管理体制没理顺的历史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高校规模的无限扩张、非规范使用高校资源行为也有联系。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已进行了政策调整,如教育部长周济所言,“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将进一步集中于质量的保障与提高,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作为大学创新的主要追求。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理解,大学的科技创新水平、社会服务效果都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内容,都是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人才培养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是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根本点。”

由此看出,人才培养仍是未来高校的中心功能,在对待高校资源服务性质的关键问题上,其目标是争取资源集中为人才培养服务。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极其重要。特别是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如何规范高校资源的使用,如何避免高校资源的流失,如何打击对高校资源非法使用的行为,如何履行高校稳定的社会责任,这都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能否深化、高校创新发展能否实现、高校能否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关键。

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要适应这一变化,切实发挥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作用,必须建立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明确高校资源的使用原则。只有明确高校资源的服务归属与服务规范,才能保障高校资源的有效使用。对此,依据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必须切实履行合法与合理使用的原则。首先是合法使用原则。要杜绝个别社会组织及个人利用管理的漏洞,进行投机活动,非法使用高校资源,从而侵犯高校权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其次是合理使用原则。高校资源必须做到优先服务于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学科研需要,而不能无限地服务于社会需要。

二是明确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地位。首先是底线原则。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必须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其次是稳定原则。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必须从大局出发,为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据此定位,现有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进行以下调整。

(一)完善多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

近些年来,通过市场化的改革,高校安全保卫的宏观管理体制已呈现多中心治理的模式,出现了高校内保组织、公安机关及社会物业公司共同承担的安全管理体制。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职责不够明晰、高校自主权力不足的问题。同时,随着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深化,出现了较多的独立学院、网络学院、联合办学实体、校外学生公寓、大学科技园等产物,这也对安保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政府公安机关需加强统筹力度,加强高校内保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如对一些跨校的、波及社会面广的高校活动,公安机关必须介入管理,统筹安排。其次是规范考核、监督机制。如对新兴的独立学院、科研基地,政府部门及公安机关都必须加强指导,落实考核监督机制。再是深化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随着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增加,不仅校园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需要加强,高校师生的社会活动、社会服务纠纷等问题也需要加强综合治理。

(二)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内部安全管理体制

从安全保卫工作而言,要围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这两大目标,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力度,构建严格、科学、规范的安全防范管理体制。

严格管理,主要是依法管理,前提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当务之急是制定高校资源使用的管理规范,严禁非法侵害及占用。科学管理,主要是专业管理,前提是重视保卫力量的投入,当务之急是加强保卫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强技术防范建设。规范管理,就是建立内部分工明确、责权明晰的安全防范机制。尤其要理清及完善学校、院系、校企等不同层级的安全防范机制、内部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度及师生员工的安全管理权利与义务等。

(三)提升安全管理的动态管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深化,要求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辐射面要扩大,动态性要加强,层次要提高。要完成这种转变,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加强以下功能:

一是信息收集功能。高校保卫部门要掌握高校资源的流向和动态,单凭巡逻、守护的功能显然不行,必须强化信息工作。

二是维护功能。高校稳定与社会稳定密不可分,在社会服务功能深化的过程中,高校还需承担部分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尤其要建立健全的维护稳定的预警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处置职能。高校稳定情况对于社会秩序具有渗透性和蔓延性,一旦发生稳定问题,高校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妥善处置,将不良影响和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总之,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深化,对安全保卫工作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转变工作观念,完善管理体制,改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水平,为营造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