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建“平安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创建“平安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创建“平安校园”是当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归纳起来,“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创建平安校园 构建和谐社会

广西民族大学 黄河 黄康元 刘莉

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青年学生学知识、受教育和成才的地方。国家的兴衰系于教育,校园的平安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能否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随着学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与社会的互相渗透与融合,校园的安全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近年来,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及一些不安全因素提醒我们:抓好校园的安全管理已刻不容缓。

一、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意义

创建“平安校园”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凝聚学校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力量,推动学校治安管理、犯罪预防、事故防范和安全保护等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预防犯罪和损失的能力,让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得到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案(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发案少,秩序好,学校稳定,师生满意”的校园安全管理目标。

(1)创建“平安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高校是社会大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它汇集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精英,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发源地。因此,高校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它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社会的和谐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于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创建“平安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加强“平安校园”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不仅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学校公共财产和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是高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3)创建“平安校园”是当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一方面,高校不安全的因素依然突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扭曲的人生观念等因素直接冲击校园,必然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可能造成思想观念的剧烈冲突和出现价值真空的现象;敌对势力借用经济贸易、交流合作、投资办学等幌子渗入校园,进行颠覆破坏活动;“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非法活动仍然猖獗。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和周边的治安形势严峻,严重影响了高校教书育人的秩序,危及学校公共财产和师生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强“平安校园”建设,预防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积极应对新形势出现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才能推进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二、创建“平安校园”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学校园充满着朝气和活力,但静谧和欢乐的大学校园中也存在着许多师生们必须时刻关注的安全问题。随着当前国际形式的复杂多变,国内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我们清楚地看到,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越来越复杂,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校园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校园及周边不安定事端也逐渐增多,涉及到广大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首先,国际敌对势力坚持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和平演变战略,而高校一些学生思想信念容易动摇,势必成为敌对势力开展渗透、颠覆活动的主要对象。例如敌对势力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大学收费后一些贫困大学生入学困难、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蛊惑学生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断制造事端,攻击国家的体制。其次,由于我国加入WTO,文化、教育市场进一步开放,高校涉外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日益频繁,西方社会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进一步传播到校园,少数思想意志薄弱的大学生经不起诱惑,成为敌对势力的俘虏。近年来,“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猖獗,他们散布谣言,挑拨是非,引诱大学生加入非法组织,鼓动大学生攻击政府、谩骂党和国家领导人,甚至组织大学生开展绝食、自残等反科学、反人道的活动,严重影响社会和校园的稳定,给大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2)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高校校园网的完善,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在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第一,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散布各种不良信息。第二,部分学生沉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第三,色情、暴力网站的泛滥,容易使学生形成暴力、淫秽的思想倾向,成为校园的不安定因素。第四,网络的虚拟性,逐渐淡化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3)校园治安环境比较复杂。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相对封闭稳定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居住和生活在校园内的不再仅仅是教职工、家属和学生,还有外来务工人员、经营户、租房人员等各种不同的群体,社会成分非常复杂,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假借各种名义窜入校园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在经济大潮中,敏锐的商人都看中高校这块巨大的消费市场,纷纷把触角伸到学校及周边地区,在利益驱使与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容易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具体表现在:校园周边的饮食摊点,成为威胁学生健康的隐形杀手;校园周边网吧、影吧、洗头屋等休闲娱乐场所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校园周边的出租屋,加大了对学生安全管理的难度。

(4)极少数大学生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突出。一些学生染上社会不良习气,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或酗酒闹事,或打架斗殴,或盗窃财物。据统计,近年来大学校园内发生的盗窃、诈骗案件正在逐年上升,有部分案件为学生内盗案件。这是由于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扭曲,对物欲的向往和占有达到了膨胀的地步,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而不择手段,以身试法。

(5)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而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增加。因防范意识薄弱而引发的一系列违法事件已经严重威胁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而引起的事件层出不穷,如部分大学生被骗参与非法传销活动,一些学生甚至被传销组织控制失去人身自由;一些大学生被犯罪分子诈骗钱物;一些女大学生被骗色,或被骗从事色情活动;一些大学生被骗参与黄、赌、毒犯罪活动等。

(6)有些高校对“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不够重视。学校各级领导缺乏“稳定压倒一切”意识,没有把安全稳定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领导机制、制度落实工作低效,保卫人员投入、经费投入等得不到很好保障等,严重影响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7)师生员工对“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有些师生认为安全管理是学校保卫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行为视而不见,不主动配合保卫部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甚至对保卫人员的正常工作有抵触情绪和行为。

(8)部分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缺乏创新。有些高校的“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工作措施、制度建设还是老套套,缺乏推陈出新,创建成效难于上新的台阶,制约了创建工作的向前发展。

可见,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着全新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制定落实创建“平安校园”的对策与措施迫在眉睫。

三、创建“平安校园”的对策与措施

“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高校保卫部门必须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着眼于长效管理,真正形成“单位齐抓共管,师生员工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推动“平安校园”的建设,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具体措施。

(1)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平安校园”建设既要把工作融入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又要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师生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重视发挥学生会、学生纠察队等群众性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防自治的作用。比如配合辅导员,督导学生早操、内务卫生等工作,纠正学生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卫生习惯,检查督促学生用火用电情况,收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消除内部不稳定因素;协助保卫部门维持大型文体活动场地秩序,看管车辆停放等。在“平安校园”建设中,只有形成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氛围,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2)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把创建活动作为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教学、科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学校的安全资源,形成合力,以构建强有力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联系领导分头负责,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校上下逐级负责,师生员工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确保创建目标的实现。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新时期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学校保卫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根据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新特点、新动向,进一步研究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严防敌对势力对学校进行渗透活动。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内部社团、自办刊物和印刷品的管理与检查工作,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确保不发生失控现象;继续做好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加强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和保密管理,防止各种消极有害和不健康的东西腐蚀师生,严防发生泄密事件;加强信息队伍的建设,及时收集预警性、内幕性信息,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4)加强治安防控工作。高校保卫部门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火、防盗、防中毒、防意外事故为重点,以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提高为主要手段,构建覆盖全校的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加大校园治安巡逻和治安案件的查处力度,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加强校门管理,严格登记制度,守好校门,把好安全第一关;加强学校重点部位的巡视和守护,在重点、要害部位配置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监控设备,不断提高学校防范工作的科技水平;对校内居住的外来人员进行严格清查,杜绝“来历不明”人员在校园居住。(www.xing528.com)

(5)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着重做好校园消防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大型活动的审批管理、卫生安全管理、危险品管理等工作;积极开展安全检查,排除各类不安全隐患;积极争取管辖区综治委、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等部门支持,加大对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及网吧、商业网点经营秩序、环境卫生的治理力度,发现校园及周边存在不安全因素,及时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寻求解决办法,发生滋扰校园的治安、刑事案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配合公安机关予以打击。

(6)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学校要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加强应急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努力构建以校园“110”为中心,学校党办、校办、学生、保卫、后勤等部门共同参加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在工作中,保卫人员要牢固树立“师生利益重于一切,校园安全重于一切”和“全心全意为师生提供一流安全服务”的思想,严格履行“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工作宗旨,为保护师生安全和维护学校稳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真正成为师生信赖的“安全保护神”。

(7)加大安全经费投入。高校要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发展趋势和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需要,不断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特别是技术防范经费的投入力度,做好可视监控系统、防盗防火自动报警装置等技防设施的建设,着力构建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控体系。

(8)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平安校园”创建宣传活动,号召师生员工关注学校安全,发动他们积极参加创建活动。

总之,创建“平安校园”,高校既要从全社会构筑和谐社会的高度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又要从学校固有的特殊性出发,赋予其独特内涵和新鲜内容。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到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相互协作,认认真真、切切实实地把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确保“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四、结语

创建“平安校园”是学校和社会治安、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和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战略方针和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活动,既能不断优化校园安全环境,推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和法制化建设,促进学校安全管理事业的发展,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早日建成,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总之,“平安校园”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善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东方》,2005年第3期。

2.傅安洲、万清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光明日报》,2005年6月9日。

3.邓伟志:《和谐社会十五题》,《解放日报》,2005年5月8日。

4.姜维兵:《新时期高校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初探》,《保卫学研究》,2006年第3期。

5.张文忠:《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保卫学研究》,2006第4期。

6.韩红根:《“平安学校”建设浅探》,《扬州大学学报》,2006年10月第10卷第5期。

7.司士强:《创建“平安校园”之我见》,《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6月第18卷第2期。

8.陈志良:《创建平安校园是构筑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3期。

9.秦万山:《高校创建“平安校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12期。

10.田宪德、陈建明:《高职院校创建平安校园的探讨》,《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0月第7卷增刊。

11.张广田、高月庆、李洪义:《搞好综合治安管理创建“平安校园”环境》,《潍坊教育学院学报》,第17卷第1期。

12.陈晓晖:《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引领和保障创建和谐平安校园》,《长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6月第27卷第3期。

13.沈坤明:《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保一方平安》,《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8月第25卷增刊。

img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