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东北师范大学丁海波王帅稳定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自身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东北师范大学 丁海波 王帅

稳定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自身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稳定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做好新形势下的稳定工作,无论对社会还是高校自身,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稳定的内涵

稳定,即“稳固安定,没有变动”,指人或事物自身长期、一贯的性状或状态;或者即使受到外界干扰、冲击,其属性仍能保持不变。“稳定”一词用于社会,主要指一部分社会群体乃至整个社会不发生重大变故或秩序改变,即“建立在公正基础上的社会秩序所呈现的良好、有效、持久的运行状态”。

高校稳定是指高校通过建立并执行一定的行为规范,使其自身内部各种群体的矛盾得以缓冲和解决,从而形成有条理、有秩序的良性运行状态。高校的构成主体是学生,高校稳定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指学生群体的稳定。高校稳定既指学生的思想政治稳定,也包含学生的心态和情绪上的稳定,具体来讲就是不发生扰乱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非法集会、游行、集体上访、罢餐、罢课、阻断交通等群体性突发事件。

二、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的政治因素对高校稳定工作的挑战依然存在

1.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给高校稳定带来挑战

高校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历来也是国际敌对势力冲击干扰的重要阵地。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更趋于隐蔽,其渗透方式也转为利用学术交流、讲学、互访、设立科研基金等手段在高校内部培养反动势力。因此,渗透破坏力更大,防范工作的难度也更大了。

国家间的交往必然产生波折和矛盾。高校作为社会政治敏感反应区,大学生作为政治敏感反应人群,非常容易对国际国内重大突发事件产生强烈反应。例如,美国CNN辱华事件发生后,中国各大高校学生一致要求CNN道歉,并形成了大规模的抵制CNN活动。

2.宗教渗透给高校稳定带来挑战

新时期宗教渗透活动的形式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多样,经常利用家教或散发宣传资料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宗教渗透,还有通过资助贫困生或治病以及给学生过生日、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宗教神圣价值的推崇和对世俗社会的贬抑,最后达到宣传教义,发展成员的目的。据调查,某高校很大一部分在校学生知道有宗教渗透活动的存在,一些学生在校园有过被传教的经历。宗教渗透活动往往对大学生散布反华言论,使其意志消沉,造成思想扭曲,极大地威胁到了国家安全。

3.民族分裂势力给高校稳定带来挑战

近年来,民族分裂势力对高校稳定的影响不断扩大。一方面,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往往披着宗教的外衣,利用少数民族学生朴素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感情,拉拢培植其作为骨干力量。另一方面,其分裂行为很容易触动大学生群体盲目的爱国情绪,形成群体性事件。2008年3~4月间,西藏民族分裂势力不断制造事端干扰奥运圣火传递,引起了国内各大高校学生的强烈不满,进而引发了国内一系列的集会抗议活动。

(二)新形势下非政治因素对高校稳定工作的挑战日趋增多

1.物价上涨给高校稳定带来挑战

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各类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提高和餐饮类消费支出的增长不断逼近大部分高校学生的生活消费承受底线。据调查,某高校男同学2008年4月平均每天在校就餐的开销为12元,同比上涨50%,女同学平均每天在校就餐的开销为9元,同比上涨29%,60%的学生表示“舍不得”吃价格稍贵的菜。

在多数学生家庭收入增长较为缓慢、缺乏固定收入来源的前提下,学生个体恩格尔系数不断增长,学生对物价上涨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或存在的矛盾,很容易转嫁到对学校后勤服务乃至社会的不满。当学生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反馈,或反馈缓慢时,罢餐、集体上访、非法集会游行等群体性事件就成为了发泄不满的手段。近年来每到“3·15”前夕,预防学生群体罢餐事件都会成为各高校稳定工作的重点。

2.就业问题给高校稳定带来挑战

尽管国家不断通过多种渠道努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但不可否认,全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思想负担。随着学费和生活费用不断上涨,每个大学生所在的家庭对教育投资也在不断加大,大部分农村家庭和城市贫困家庭已经接近或超出了承受底线。

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受挫将使长期的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学生及所在家庭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将急剧上升。一旦就业形势导致大量毕业生就业面临危机,很容易产生群体共鸣,最终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据调查,每年毕业生离校前夕,校园出现一些打、砸个人物品乃至公共财产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发泄对就业情况的不满。

3.来自高校周边环境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环境和高校开放式办学的综合作用下,校园周边出现了大量的歌舞厅、饭店、网吧、私人出租房等违规经营网点,从业、消费人员复杂,管理混乱,治安、交通、卫生环境差,各类侵害学生利益、交通事故、集体中毒事件频繁发生。

由于高校职能部门没有对校园周边的执法权,无法保证学生校外安全,致使许多校外的不安全因素引发了校园不稳定因素。例如,2008年4月,某高校邻近街道出现多起学生交通事故,造成1死多伤的惨剧,大批受害学生同乡要求组织大规模烛光悼念活动,被学校保卫部门及时发现劝止,从而保证了奥运圣火传递期间高校的安全稳定。

三、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工作的特点分析

1.新形势下高校涉稳因素更具有关联性(www.xing528.com)

传统的高校稳定问题,多是单一的政治因素诱发。新形势下高校稳定事件的诱因更趋复杂化和多元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交织、相互转化。涉及大学生方方面面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比如饮食、住宿、就业等问题,不及早发现,及时解决,极易转化为群体性事件,引发政治事件。

2.新形势下高校涉稳事件更具有突发性

新形势下,影响高校稳定的不可预测因素在不断地增多,“利益格局的调整明显加快,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增大”。一旦引发群体性事件,其能量会在短期内被迅速释放并蔓延,规模、态势和影响经常在预期范围之外,具有特别强的突发性。例如,北京奥运会圣火境外传递受阻,个别外国政府纵容西藏民族分裂势力的行为,引发了国内各高校学生的大规模抵制的集会活动。

3.新形势下高校涉稳因素的传播更具有隐蔽性和快速性

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改变了传统涉稳因素的传播方式,使当前高校涉稳因素的传播更具隐蔽性和快速性。过去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多是电话联系、学生直接接触串联以及散发纸制印刷宣传品等方式,这种传播方式多是“有形的”、“一对一”的传播路径,多是可察、可感、可防的。而现代信息时代,人们利用手机短信、网络交互平台、“博客”、BBS以及QQ群等联系方式,则是“无形的”、“一对多”、“爆炸式”的辐射状传播路径,而且传播的隐蔽性更强,速度更快,防范的难度也更大。

4.新形势下高校涉稳事件更具有危害性

涉稳无小事。任何性质和规模的涉稳突发事件,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高校乃至社会造成破坏、混乱和恐慌,而且往往具有连带效应,可能衍生其他事件,导致更大的损失和危机。现代化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隐蔽性,使高校涉稳事件更容易在某些环节上被扭曲和放大,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高度恐慌,成为公众热点并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给学校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

四、新形势下维护高校稳定的对策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高校必须对稳定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组织机构,完善多层次、分工明确、守土有责的高校稳定工作网络。同时,要调动校内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争取大学生群体的参与和支持,共同做好维护高校稳定工作。

2.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做好正面舆论引导

要切实强化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以“两课”教学、专业课教育、政工队伍宣讲、校园广播报纸等媒体引导、群团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的课余文化活动等为载体,不断增强大学生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使正面的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成为维护学校稳定的强大力量。

同时,要牢牢掌握对大学生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舆论氛围,引导师生不断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的东西,保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在大学生思想中的主导地位。

3.关心关爱学生,妥善处理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

必须坚持以解决广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要做到真正下到学生群体中去了解真实情况,真诚理解学生,真情引导学生,真心关心学生,真正相信学生,把学生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学生的利益作为根本原则。

通过进一步完善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资助贫困生力度,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可靠的就业服务等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大学生因切身利益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稳定因素的原发性问题,将隐患消除在源头。

4.加强信息情报收集,及时准确地做好形势研判工作

信息是控制的关键。高校稳定工作只有具备可靠的信息源和畅通的信息渠道,才能掌握校园内的敌(社)情现状和倾向性的动态,才能争取斗争的主动权。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在校学生信息员队伍,广开信息收集渠道。并针对当前信息传播现代化的趋势,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对手机短信、网络社区、即时交流平台等进行全方位监控,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把影响稳定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5.加强应急管理,增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是高校稳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通过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处理突发事件的手段,做到有备无患。就高校而言,政治安全、公共卫生、网络信息安全以及学生衣食住行方面的切身利益问题等都可能会引发突发事件,影响高校稳定。因此,应急预案应覆盖高校经常发生突发事件的各个方面,并且要根据客观形势和高校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同时加强处理突发事件的实战演练,这样才能确保有效预防涉稳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涉稳事件的危害性和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稳定工作》,《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5期。

2.郭孝锋、魏彤儒:《新时期“高校稳定”的内涵及其特征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3.王帆:《21世纪国际关系发展趋势》,《新闻前哨》,2008年第1期。

4.郝时远:《民族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民族问题研究》,2002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