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高校安全危机与危机管理

浅析高校安全危机与危机管理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析高校安全危机与危机管理河北农业大学张洪杰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步入到一个“快车道”,我国所具有的高校数和在校学生人数均已占世界前列。其次,高校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实施危机管理。

浅析高校安全危机与危机管理

浅析高校安全危机与危机管理

河北农业大学 张洪杰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步入到一个“快车道”,我国所具有的高校数和在校学生人数均已占世界前列。随之而来的是高校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高校内部的关系更加复杂,高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处理好高校的突发事件,做好高校的危机管理工作也就成了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危机管理的内涵

危机管理,就是指组织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制定、措施制定、化解处理、动态调整、经验总结和自我诊断的全过程。从高校的角度说,高校危机管理是指在高校运行过程中,针对可能面临的或正在面临的事件,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采取各种可能的或可行的措施,限制乃至消除危机行为,从而使现存的危机得以解决、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高校危机管理的目的就是变危险为机遇,使之越过陷阱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广泛的意义上说,高校危机管理包含危机前、危机过程中、危机后所有方面的管理。通过寻找高校危机的根源、本质及表现形式,并分析它们所造成的冲击,就能够通过降低风险和缓冲管理来更好地进行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干预,最大限度地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高校实施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危机管理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需要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单位,到底有没有必要实施危机管理?我们不能忘却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席卷了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人们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几乎成了“谈非色变”。这场灾难,不仅一度威胁着高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严重影响着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也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的高校提前或推迟放假,有的实行了校园封闭管理。换句话说,高等学校是一个庞大的基层管理单位,它每天要面对数万师生的学习生活,既要计划组织教学科研,又要推进学校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要加快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担负着繁重的自身管理的任务,而且还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与建设人才。而且高校师生作为高知识、高素质群体,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主题活跃性、敢为性、群体性,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思潮的集散性和导向性。高校的稳定与否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反应,更容易与某些外在因素产生互动,形成共鸣,造成危机的“放大”、“扩散”或“辐射”效应,从而由高等学校的不稳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最终导致危机的产生。因此,高等学校实施危机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危机管理本身,而是为了维护社会转型期高校稳定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

(二)实施危机管理是保障高校师生安全的需要

危机与安全是否有直接关系?回答是肯定的,很多类型的危机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安全问题。例如,据消防部门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因火灾而造成2 500多人死亡,而因火灾致人伤残数则在5 000人以上。再如,近年发生在校园的暴力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更为严重的是近百名学生死于非命。2000年11月,广东省电子技术学校发生了一起200多人参与的连续三次群体斗殴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关于这方面的事例屡屡见诸报端,这些案(事)件,都是危机的重要内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远不止案(事)件本身,而是多方面的。它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我国特别是学校对危机管理认识不足的现状。许多高校对发生在校园的一些重大案件或事件,仅仅是当作一件刑事案件而已,交由公安机关处理,并没有从对师生员工安全的威胁和危机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去吸取教训,所以师生遭到伤害的情况多有发生。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高校实施危机管理也是师生安全的需要。

(三)实施危机管理是创新高校管理的需要

危机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高等学校如果没有危机管理,那么它的常态管理就是一种不全面的或不完善的管理。一旦遇到危机的冲击,就会失去常态、陷入混乱之中,造成不应有的或完全可以减少的损失。首先,危机的存在是一个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具有一定的不可控制性。比如基于自然因素的破坏性地震、水涝灾害,基于社会因素的恐怖袭击、大规模学潮以及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交叉影响导致的重大火灾、恶性传染病等。这些危机的共同特点是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特别是可能会导致高校教学科研中断,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其次,高校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实施危机管理。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其主体特别是学生人数众多,如果受到危机冲击而缺乏危机管理,不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威胁学校的正常运行,损害学校的声誉,而且还会造成重大政治影响,引起社会的波动,甚至不稳定。

三、注重创新及实效,切实加强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危机管理的力度,并建立了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高校虽然在应对安全事件方面已经逐步建立了应对机制,但是高校在处理危机事件时还不能真正做到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建立一套比较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构建危机日常管理构架与体系,做好正常情况下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危机管理的教育体系

针对我国高校学生危机知识缺乏和危机意识薄弱的问题,高校必须建立危机管理教育体系。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危机前教育。这个阶段的教育在内容上要注重基础知识教育,注重热点问题教育,针对师生常见问题进行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在宣传教育用具上应当格外重视教育课件、宣传手册、实物和模型的制作水平;在工作方式上,应当注重与横向单位的相互协调;在时间上应与各种活动日相结合,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第二阶段为危机爆发后教育。这个阶段的宣传教育,既是危机前宣传教育的延伸,也是整个宣传教育的重点。在这个阶段的教育工作中,一方面,要快速对危机进行宣传,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能更早更快地了解危机真相、发生的原因以及学校的应对策略,自觉地投入到抗击危机的行列中来,另一方面,领导者要身先士卒,现场指挥,对那些面临危机的师生要给予特殊照顾,使他们感到组织上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温暖。第三阶段为危机结束后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应放在这几个方面:认识危机发生的原因;总结危机管理的经验教训;表彰先进、鼓舞士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工作,为恢复危机管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建立危机管理指挥组织体系

建立坚强有力的危机管理指挥组织体系是应对危机的关键。一般来说,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决策系统、实施系统、咨询参谋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高校应急管理的决策中枢系统应由学校的核心党政领导组成,一般以3~7人为宜,其职责主要是针对危机事态进行决策并统一指挥应对危机,制定应急预警方案、应急管理计划及应急处理程序,建立善后修复与转化机制,指定合适的对外发言人等。同时,学校还应合理组建法律、卫生、心理、信息与宣传等专门委员会作为应急决策的咨询参谋系统,使之为应急决策及其实施发挥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作用。应急管理的实施系统应当包括学校各个院(系)、行政部门、党团系统、学生社团、学校社区内的各类服务单位及组织,必要时还应通过一定的机制纳入校外相关的单位、组织及力量,其主要职责是具体开展危机防范、危机检测、危机控制及善后处理等工作。辅助系统主要是指高校内部那些拥有特殊专业技能、业务范围、特定资源、设备及能力,在应急控制中担负着某些特殊任务的部门(如后勤集团、学校医院等),它们是应急管理中的后勤保障系统。因此,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稳定情绪、心态平和地处理各种关系,使各部门、各角色有效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保证学校中心工作的正常运行,做到危机管理与正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是危机管理指挥组织体系最基本的职责。

(三)建立危机管理信息体系

在危机管理中,有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不仅是学校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还可以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引导师生员工积极应对危机。信息工作是高校保卫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责。因此,在危机爆发后,首先由保卫部门集中力量收集危机和危机处理方面的信息,为校领导决策提供一手资料。二是建立综合信息发布机制。危机发生后,师生员工非常想了解危机发生的一些具体情况和危机处置的进展情况,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共同抗击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准确有效地进行“信息互动”,不断提高危机管理中的舆论引导水平。对于来自社会的信息以及高校内部的各类信息,要综合分析,归类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利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互动,使各院(系)、各部门能及时掌握危机的动态,交流应对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危机管理机制,最终取得抗击危机的胜利。(www.xing528.com)

(四)建立危机管理应对体系

关于危机的应对策略,清华大学著名危机管理学家薛澜教授等人从时间序列、组织行为、决策过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详细科学的应对策略,这是我们研究高校危机应对策略的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应借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范围所包含的“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的经验,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着重抓好“稳、管、防、打、建”五个方面的工作。“稳”,就是要在危机初发期,采取各种办法、控制局面,稳住人心。“管”,就是管理的决策、措施要跟上。一要迅速作出决策,明确应对危机的指导思想、方式方法以及要求;二是制定出有关管理的文件、规定,使危机管理有章可循;三要管理工作到位,尽量做到任务明确,分工科学;四要加强协调,积极解决各种具体矛盾和困难,保证危机管理迅速走上轨道。“防”,就是要把积极预防的思想贯穿到危机管理的全过程。高校要制定危机管理预案,重点明确预防和应对危机的指导思想、危机管理组织、可能发生的各类危机及其不同类型危机的应对措施和管理办法等,使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明确自己的任务、职责与工作方法,做到情况明了,不打无准备之仗。“打”,就是指在危机发生后,一些不法之徒或利欲熏心的人可能趁危机之际,发国难财,实施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这些案件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组织广大师生员工投入抗击危机的斗争效果,而且还会导致危机升级。因此,要报请公安机关启动打击机制,严厉打击那些在危机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弘扬正气,为高校危机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建”,就是在处置危机和危机即将结束或结束后,要抓住机遇,与政府、上级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等组织密切配合,重塑自身形象。

(五)建立危机管理复原体系

复原体系,是应对危机和危机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危机事态完全被控制、危机事件最终被解决的情况下,高校或社会上还会出现一种高度不稳定的紧张、失衡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期,而且,一些危机具有明显的多因素性、变异性和互动性,集中体现高校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复杂性和尖锐性。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危机管理恢复机制。恢复机制主要本着恢复、弥补和总结的原则来构建。

(1)事态恢复:在确定危机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尽快恢复原有事件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同时解除事件的隔离状态,并发布消息,让大家知道危机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2)心理恢复:心理恢复对于社会和事件主体至关重要,心理恢复是自始至终的,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在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要一直坚持。必须及时纠正谣传,宣传战果,引导舆论,宣传经验,宣传恢复手段,鼓舞士气,以便减轻工作人员和师生员工的心理压力,增强人们战胜危机的信心。

(3)秩序恢复:在确定危机已经消除的情况下,恢复正常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秩序,并解除所有隔离,向社会公布危机已经结束,引导人们回归正常生活。

(4)弥补漏洞:弥补危机形成的主要环节和危机过程中环节缺陷,包括弥补软件、硬件缺陷,弥补环节缺陷。

(5)经验总结:总结危机成因和事态特点,总结危机的发展和控制过程,总结危机控制措施和经验,总结失利环节,给危机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薛澜:《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8期。

3.李福明:《高等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img27

【注释】

[1]Tuan,Yi-Fu,Space and Place: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London:Edward Amold,1977,p.178.

[2]Berlyant A M,Theoretical Concepts in Cartography,Mapping 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1994,31(4):279-287.

[3]Jameson,Fredric,Postmodernism,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New Left Review,1994,No.146,July-Aug.,p.53-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