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校园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培养

论校园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培养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校园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培养武汉大学汪新科刘扬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安全问题关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责任观。总之,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对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培养产生着不利影响。

论校园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培养

论校园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培养

武汉大学 汪新科 刘扬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类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需要不断地提高。人们面临的安全问题已不仅仅是人身安全问题,还必须同时面对财产安全、社会活动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诸多方面的安全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各种社会因素综合影响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势必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安全问题关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责任观。

一、责任与安全责任观

责任是外界条件对行为主体的客观要求,是对人的行为的外在约束和规定。安全责任观是个体认识安全责任、履行安全责任的态度,是一个人安全道德素质的重要要素。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责任观,就是高校在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增强他们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安全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形成良好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并内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安全责任行为。

由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不同,人的责任具有多样性。按个体自我意识以及承担道德责任的能力发展过程,在逻辑上可以将主体的责任依次分为对自我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对人类的责任、对自然的责任七个层次。在任何社会中,社会责任感都是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撑之一。因此,早在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安全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家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关心”,呼吁一种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该组织于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更加明确地指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责任观培养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论述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时,曾做过这样的排列:人的第一需要是生理需要,第二需要是安全需要,第三需要是交往需要,即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可见,“安全”对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1]安全责任观的培养同样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安全责任观培养面临的形势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所有这些,都对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培养产生着影响。

(一)经济文化全球化对大学生安全责任观培养的影响

我国作为一个面向世界开放的国家,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渐频繁。经济领域的交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但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如何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文化交流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但来自国内外一些腐朽没落的文化,也会借助这种交往干扰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由于高等院校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自然成为它们渗透的切入点。走在时代前列的大学生便是他们企图渗透的首选目标,他们的活动对极个别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差的学生会产生直接影响。如何有效地抵制各种错误的、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将成为大学生安全责任观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对大学生安全责任观培养的影响

当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许多特点,但其中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社会存在的“多样性”:一是社会经济成分和社会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二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三是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四是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这四个方面的多样化,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多样化的集中表现。社会存在的多样化,必然产生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和多元化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容易迷惑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淡化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流思想。例如,个别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内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精神生活中的黄、赌、毒现象以及其他一些问题,从而出现偏激的思想和言行。

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十七八岁的学生打上了不同生活方式的烙印。进校后统一的管理、统一的住宿、统一的教学、统一的行为,再加上生活内容的变化、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缺乏生活经验等,会引起诸多的矛盾和不适应。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必然会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有些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极易出现安全问题。另外,新时期利益关系的更替、经济成分的重组、就业途径的艰辛、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社会成员间的差别等无不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着影响。有的学生对诚信打上了问号,有的学生屈服于封建迷信以求心灵的慰藉,有的学生脱离实际而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这种种心理扭曲逐渐演变成为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干预,必然酿成安全问题。总之,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对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培养产生着不利影响。

(三)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安全责任观培养的影响

网络是一个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年龄、没有等级、没有金钱、没有歧视的“虚拟社会”。网民间的交往逾越了时空概念,具有超时空、虚拟和数字化等特点。人们通过网络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进行面对面式的交往,参与其中的人有了超越现实社会规范和社会禁忌的空间,以及“自我”有了更多伸缩自如地表达意见和表现自我的空间,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失去约束力,网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极易发生改变。网上不健康的影视、出版物等不良文化通过网络进入高校校园,个别师生因思想庸俗、精神世界陷入低级趣味、性格偏激,甚至人格扭曲等原因而产生的自杀、报复、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行为增加。这些人中大多数因长期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精神空虚、性格偏激,以致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另外,社会上的下岗问题、贫困问题、治安问题以及各类人民内部矛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到高校校园,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增多,这些不安定因素往往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作网络有害信息的新素材。他们可能扇风点火,使高校不安定事端、闹事苗头扩大化、复杂化,一校或一地出现的不安定事端或闹事苗头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借道“虚拟空间”向社会面迅速扩散。因此,作为我国信息技本利用程度较高、网民多且集中的高校,在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如何减少网络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加强安全责任观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三、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现实意义

时代前进的步伐始终与青年的责任紧密相连。青年大学生是最活跃、最富有朝气的社会力量,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时代赋予我国青年大学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神圣使命。大学生已经到了全面承担人生安全责任的阶段,而且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待人生安全责任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未来几十年社会主导安全责任观的价值取向。因此,大学生有无社会安全责任感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历史使命,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人的过程是将社会知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意识形态不断地内化于教育对象,使个体社会化。”[2]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其为人,而高等教育的目的则是使人成其为才。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生理发育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滞后;个性趋向定型,但可塑性大;智力接近高峰,但尚未完全开发;社会需求强烈,但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自我防范能力较弱等。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大学生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了大学生必须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目前,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主体。这些大学生基本上是在父母过多的细心呵护和老师的关心下长大的,人生经历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于社会的复杂性知之甚少,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开始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往往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觉,给违法犯罪人员以可乘之机。另外,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突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加大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原因,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大学生日益增多。据有关部门对全国14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明显高于社会同龄人,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明显比社会同龄人的心理安全问题要严重。因此,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打下良好基础,是完善自身心理,提升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是高校安全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高校的安全发展要求既要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率和水平,又要建立在校园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决不能以损害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侵害广大师生的各种权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局部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高校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校园越来越开放,社会问题与高校内部问题相互交织,治安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相互渗透,影响高校安全发展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高校在安全发展中如何减少和避免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冲击和影响,重视学生的安全责任观培养十分重要。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如果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较强,安全知识较为丰富,就能应对突如其来的安全问题,就能够成为维护学校安全的强大力量,为学校的安全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就可能大有改观,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安全隐患就会大为减少,影响学校安全发展的各种事件也将会大幅下降。因此,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提高其安全素质,是高校安全发展的需要。(www.xing528.com)

(三)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最高价值核心和最高社会境界。高校聚集着时代的精英,理应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主义传播的先行者。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培养德才兼备、安全文化素质高、安全责任感强的大学生则是这项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2 300多万人。他们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安全道德品质、安全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要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观。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安全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安全知识和扎实安全本领的优秀人才,使他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四、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途径

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感。如果说,安全责任观的重要使安全责任培养成为永恒,那么,现实大学生中见惯不惊的安全责任意识模糊、安全责任感淡化的客观现实则使安全责任观的培养变得刻不容缓。

(一)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要立足于培养“安全责任公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新型公民,已经具备了公民权利、公民意识,已经成为安全责任主体;同时,大学生多元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对大学生实施“安全责任公民”教育,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个人需求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作为安全责任观教育培养的主导价值要求。

(二)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要构建“三育人”的安全责任观培养体系

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一是要坚持“教书育人”,将安全责任观培养贯穿于科学知识的教育之中。学校教职工应当树立对大学生进行安全责任观培养的责任意识,要身体力行,以身垂范,用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二是要坚持“管理育人”,积极营造负责任的良好氛围。围绕育人的根本任务,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在制定育人方案、组织和实施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安全责任观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明确安全责任观培养的目标;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时要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观培养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履行安全责任,通过规范管理,形成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强化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密切关注网上青年学生的思想倾向,把安全责任观培养工作“关口”前移,在虚拟领域导入安全责任观培养工作新机制,使网络成为安全责任观培养工作的新载体、新手段和新阵地。加强对校园网站的舆论引导,疏导和解决上网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培植良性价值观念,提高抵御有害信息侵蚀的能力,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三是要坚持“服务育人”,身体力行做好负责任的表率。在学校从事服务工作的教职工,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在为教学、科研和学生提供安全服务的过程中,以一定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安全教育,通过自身负责任的服务活动,在思想、道德、纪律等方面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激发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安全责任感。

(三)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高校要深化大学“两课”改革,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主渠道作用

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一是要以安全责任观作为要素构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方法渠道。一个完整的安全责任培养体系和一个完整的安全责任观念的形成,对当代大学生安全道德责任的内化,对当代大学生面对自己和他人、家庭与集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时,作出正确的思想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会大有裨益。二是要循序渐进,注意安全责任观培养的层次性。既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安全责任,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又要培养他们坚定地履行安全责任的意志和信念,还要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使他们养成安全责任习惯。三是要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改变“两课”教学的课堂灌输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接受安全责任观教育。在学校实验室建设中要构建安全教育体验馆(实验室),以更加灵活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四是要强化实践性安全教育环节,提高学生专业安全文化素质。在校期间组织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与生产实际最密切的教学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全教育与训练,应该从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到毕业实习,以及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都应在教学大纲中列入安全文化教育和安全技能培养的内容。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要有安全技术类选题,常规性设计题目要增添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内容,使学生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深刻领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四)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高校保卫机构要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责任观,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当学生发现你的教育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的教育是苍白的”,这是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正是基于这个规律,在培养学生安全责任观的工作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获得教育和安全责任观的自我提升。例如,武汉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在校保卫部的指导下,大胆创新,成功举办了五届“安全消防宣传月”活动,每届有4万余名学生在安全主题班会上对身边发生的安全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在有奖征文活动中,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心理等安全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达到了安全责任观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目的。一位毕业生代表在离校前座谈会上深有感触地说:“刚进校时,我对安全知识一无所知,自从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安全责任观教育后,我的安全警觉性、安全责任感大大提高,大学期间没有出现一次安全问题,真是一朝拥有、终生受益。”“最有效的教育是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武汉大学安全责任观教育理念,它正伴随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显现出巨大的效力。近年来,学生宿舍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几乎为零。二是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安全管理。通过组建学生护校队或设立学生安全文明岗,组织学生参加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节假日安全值班、校园治安值勤、学生公寓楼安全巡视等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开展群防群治工作,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安全责任观。通过组建帮教小组,利用以学生为主的帮教小组对个别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教育和心理疏导,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又有利于进行长效管理。

总之,安全无处不在、责任无时不在。对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培养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就给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无数的培养机会。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让青年学生在承担安全责任、履行安全责任过程中增强安全责任感,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养成安全责任习惯。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编委会:《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吴超:《大学生安全文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韩连生:《高校保卫工作与德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刘扬:《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武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