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激励的积极性原则的分析介绍

自我激励的积极性原则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激励是充分利用内心的积极因素鞭策自己、鼓励自己、夸奖自己,从而使自己更有信心、更坚定、想出更好的办法,直到实现目标,并享受其中的快乐。

自我激励的积极性原则的分析介绍

第三节 自我激励的积极性原则

一、自我激励的积极性原则的意义

自我激励是指通过自己的想象、所信奉的理念、正面积极的事物对自己进行鼓励或动员,激发起自信心,开发出自己的潜能,从而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行为的过程。

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刺激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外界的,如他人的夸奖或批评,自然界的美好或打击;二是来自个体自身的,如内心的激动或沮丧。自我激励是充分利用内心的积极因素鞭策自己、鼓励自己、夸奖自己,从而使自己更有信心、更坚定、想出更好的办法,直到实现目标,并享受其中的快乐。

从1879年德国理学家W·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起,心理学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至今才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在这一百多年中,起初应对病态心理矫正的需要,对病态的人的心理研究比较多。1939年K·戈尔德施泰因发表了《机体论》,他第一次从机体潜能的发挥出发论述自我实现,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强化了这个本来由哲学提出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兴起。A·H·马斯洛是这一运动公认的领袖人物之一。他33岁时,发生了日本偷击珍珠港事件,他目睹了一次极其哀伤的市民游行。这次经历使他深深意识到战争人类带来的悲剧,意识到提高人类认识,战胜仇恨和毁灭是心理学家崇高的责任,而这要通过对心理上最健康的人的研究来完成。[8]1953年他提出“需要层次论”,指出“自我完善”是人类普遍的追求。从此,正面心理学即健康心理学受到人们的重视。

正像《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所论述的:如果人类心理有什么固定特点的话,那么最突出的特点也许就是:人要排除令人苦恼的矛盾;他不能容忍过度的紧张;他努力追求理智上的融通性;他所寻求的快乐不是机械地满足欲望,而是具体地实现他的潜能和认为他自己和他的命运是协调一致的——总之,把自己视为一个完善的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都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以实现的。人本善的观点,与中国儒家学说不谋而合。作为中国儿童启蒙读本《三字经》的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人性向善,才有可能进行积极、向善的自我教育。

二、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培养阳光心态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说:“工作之快乐催生完美之工作。”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说:“教育不只是为生活做好准备,它自己就是生活。”

快乐是一种学力。几年前,在印度一所男女同校并使用英语教学的五年制小学的三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一项对比教学试验。试验表明,引入以行为变革为基础的快乐学习法后,学生总体的综合学习能力、优良率(80%分以上)均显著提高。当使用传统教法的控制组学生平均学力从66分(总分100分)提高到68.5分时,使用快乐学习法的实验组平均学力则从68.5分提高到81.5分;而当控制组的优良率由12.5%变成20%时,对照组则从10%提高到80%。

2006年第一学期,哈佛大学青年讲师塔尔本沙哈开设“正面心理学”,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当即就有855名学生注册,这个数字甚至超过经济介绍课程的学生。他告诉学生,一项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他说,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他传授了人们获得幸福的技巧。主要有:①给自己许可做普通人(不是超人)。②能自自然然地接受情感。例如恐惧、悲伤或者忧虑。拒绝我们的情感,不管是正面或消极的,都会导致失望和不快。③有幸福“助推器”。在每星期里给您提供乐趣和意义的片刻。因为,幸福体现在乐趣和意义交叉点之间。④记住幸福主要依靠我们的心境。⑤简化工作和生活。我们总是尽量做多,但在幸福上妥协。⑥记住思想与身体的衔接。我们身体做与不做影响我们的思想。⑦表达谢意。学会赞赏和品尝生活中美妙的事。

2007年,我国公布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2007~2015年)》,该行动总方案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向全国人民发出倡议:追求健康,学习健康,管理健康,把投资健康作为最大的回报,将“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作为行动准则。2008年北京迎办第29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这两项活动都具有重大意义,而它们的口号,又都具有积极的心理暗示的作用。

(二)学会全面、发展地看问题(www.xing528.com)

乐观地看待世界,乐观地对待人生,是不是就没有什么烦恼了呢?不是的。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思维习惯。看到问题时,要善于把握本质,全面地、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切忌片面,只顾一点,不计其余;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拘泥于一时一事。

20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校长、经济学马寅初(1882~1982年)1955年起提出中国应该控制人口的主张。1957年发表《新人口论》,认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6亿人口正好,不能太多。多了以后,森林不够,土地不够,水资源不够,粮食也不够了。这是何等正确的建议。但结果挨批判了。北大校长撤职,人大、政协中的职务也被撤掉。马先生没有被一叶障目,回家后写副对联挂在墙上:“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在他的“闲看”和“漫观”中,他活过了一百岁,终于看到为他平反。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不得不推行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政策执行30年,现独生子女已超过1亿人,占人口总数的8%左右。“421”家庭[9]出现。有人口学家指出,独生子女现象对个人和家庭层面上的影响将非常深远,并已成为中国转型时期风险社会中的一个风险要素。对马寅初的批判,让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10年8月6日新华网报道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谈我国现代化面临13项挑战,人口挑战列第一位。他说,如果维持现行人口政策,21世纪中国人口将超过14亿人,如果放松人口政策,中国人口可能超过15亿人。全世界在过去300年中只有10亿人实现现代化,未来100年,中国有15亿人要实现现代化,难度空前,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看来,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实在是人生的一大智慧,社会的大幸。反之,则可能带来不幸甚至灾难。

(三)立即行动就不为晚

据说,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贴着20条训言,其中第3条是: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第7条是: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第11条是: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有些人缺乏信心,是因为他从来就没尝试过努力,因而没有体验过成功。任何成功都是从细小的事情开始的。

法国(原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居里(1867~1943)是1903年和1911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1898年她和比埃尔·居里发现了新的元素,并起名为镭。为了证实这个发现,她用4年的时间,从8000千克的沥青矿渣中提炼出1公厘的纯镭,并测出这一新物质的原子量,正式确立了镭的存在。4年里她的主要工作是每次把1千克左右的沥青矿,放在大锅里煮,一面用一根和人一样高的棍子进行不停地搅拌。这样的工作繁重而单调,但是,伟大的成就最后就在这平凡的搅拌和反复的测定中诞生了。

成功难吗?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英国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每天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旁听一些人士举办的聊天会。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进行探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威尔·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但还没有人大胆地提出来进行研究。他于是写信给当时的韩国领导人。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有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后来这部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一起起飞了。它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关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水到渠成,都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10]

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立即行动就不为晚。

(四)助人自助

什么叫“自我实现”?马斯洛的解释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必须成为那样的人。”自我实现是一种为人类成就所能成就的欲望,是一种为人类作贡献的愿望。他认为人类的其他基本需要都是从外界获得满足,而自我实观的需要则是通过创造和给予外界而获得满足,前者是从社会“索取”,而后者是“给予”社会。他在《对人的本质的进一步探讨》一书写道:“每个自我实现的人都献身于某一事业、号令、使命以及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也就是‘忘我’。”(《心理学大词典》第996页)

人生活在群体之中,人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美国心理学家C·R·罗杰斯(1902~1987年)认为,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无条件的关怀和真诚的关系,是自我实现的关键。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常言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心里装着他人的人,才可能有感恩之心,有回报社会的热望,有责任感、使命感,有善心善行。而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纯洁自己心灵的过程,是激励自己开掘潜力的过程,是超越自己的过程。

美国总统布什2004年11月在竞选连任成功后宣布,提名卡罗斯·古塔雷斯出任下一届即第36商务部长,2005年2月上任。被称为“美国梦”的卡罗斯·古塔雷斯出生于古巴哈瓦拉,15岁起跟着父亲打工,牢记祖训“日行一善”。他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和信任,不断地被委以重任,最后成了美国猎头公司列入可口可乐高露洁等世界性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候选人。《华盛顿邮报》以“凡真心助人者,最后没有不帮到自己的”为题对古塔雷斯做了一次长篇报道。在这篇报道中,记者说,古塔雷斯发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简单武器,那就是“日行一善”。[11]

近年,一些学校开展“日行一善”活动。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教育,既培养学生从善之心,也能大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积极的心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