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当代自我教育的现状和趋势

我国当代自我教育的现状和趋势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周韫玉的自我教育主张周韫玉论述了自我教育的地位和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杜威的自我教育思想为中国的自我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我国当代自我教育的现状和趋势

第三节 我国当代自我教育的现状和趋势

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中,对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做了深刻的分析。其他教育工作者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论著,对意识、意识活动、意识与心理,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实质、作用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一、当代自我教育思想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一)贺乐凡的自我教育主张

贺乐凡提出学校应该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意识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他指出“学生自我意识管理要贯穿于学生心理活动的全过程”。[38]他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系统地描述了学生自我意识管理的内容,是对当代自我教育理论的新贡献。他指出学生的自我意识管理不是一种封闭式的自我体验过程,而是在相互思想情感的交流中实现的。他指出“教育、管理的实效的基础是学生自觉、积极的参与。”[39]他所主持的《中小学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验研究课题》极大地推动了自我教育在全国的实践。

(二)周韫玉的自我教育主张

周韫玉论述了自我教育的地位和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她认为自我教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自我管理的过程,“自我教育过程是教育主客体频繁转换的过程。”[40]她提出了自我教育的原则,提出了“自学、自识、自控、自检、自理和自奖”六种具体方法。她将当代管理理论运用到自我管理中,提出自我管理过程包括自我计划、自我执行、自我检查和自我总结四个阶段,是当代对自我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三)冉乃彦的自我教育主张

冉乃彦主张自我教育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41]他认为自我教育是由四个环节组成的动态结构。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等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十个策略。冉乃彦认为写自我传记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方法,他和北京市慧忠里小学进行了实践研究。

二、我国当代自我教育的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当代自我教育的现状

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的主张传入中国,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杜威的自我教育思想为中国的自我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当前自我教育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中自觉遵循的原则,有着广阔而丰富的实践,王宝祥在《班主任实用手册》中给自我教育下的定义是:“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能力的方法。”[42]1995年王振江的学生自我教育十条和1997年导向自评手册、道德积分手册的实施。区域性的自我教育课题研究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课题不胜枚举,如 2002年在江苏省教育学会的研究课题《初中生自我教育的实验研究》。

广大教育工作者自发状态下的学校自我教育实践。其中有代表性的实践体现在一批优秀的班主任的德育思考与实践中。朱永新主编的《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收录了7位当代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班主任的德育思想。

窦桂梅遵循“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的自我教育原则,提出“让自信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头”的主张。丁如许归纳班级活动十大原则之一是主体性原则,要极可能让大家参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任小艾从1983年起就实行班委会定期轮换制度,给每个学生创造自我锻炼的条件,创造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

李镇西的教育核心是用民主培养民主,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钱德仁在探索班集体建设的道路上倡导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人。

蒋自立提出:“新世纪的制高点,给学生以自尊,还学生以自主。”[43]将40年的教育实践浓缩在《自我教育新论》中。

魏书生认为“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的每一步上,都要经常鞭策自警。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44]“用学生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 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45]

(二) 我国当代自我教育的发展趋势

任何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不能也无法离开已有的传统,传统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在。中国教育不是无根的创造,它不仅不可能摆脱中国教育传统一脉相承的链条,相反它还必须以这一传统为深厚的生长土壤,吸纳其中合理的因素并将它消融在当代的教育中。

中国教育的传统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质,给她以合理的历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为它寻找新的生长点,使中国绵延已久的文明精华的因素在新的基础上提纯并突现出来,从祖先的思想的富矿中提炼出可资借鉴的最缺乏的,急需补足的营养,整合出新生的观念、意识,接通传统与近代的血脉,接续民族的本根民族的命脉,获得新鲜强健的生命力,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2006年5月,《中小学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验研究》课题经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课题组负责人贺乐凡、周韫玉提出了“继承、融合、创新”的价值导向,将我国自我教育的社会取向,如修身、慎独、自省、反思等和国外自我教育的个体取向,如激励、展现、沟通、分享、自评等融为一体,在继承我国自我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这一课题根植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稳态的东西,但又有动态的东西包含在内,融入了时代的新思想、新血液。在这一课题推动下,自我教育的实践在学校内蓬勃发展。参与本课题研究的达到77个单位,其中高中校22所,初中校19所,小学校24所,技校2所,大学院校6所,其他单位4个,涉及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参与实验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共计42630人。其中教师2317名,中小学学生23218名,家长17095名。以黄泰山为代表的自我教育手册类型的自育培训也随之兴起。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从古代传至今天,都追求内在超越,讲自我修养和提升,讲超越感性自我。不同于西方人对上帝的顶礼膜拜,中国人追求内圣而外王,它使每个人都看到内在的无限的潜力,也使人看到自己的伟大,认为人人都可以成圣贤。中国教育传统有自己独特的实践方式,本质是修身,主要是自省自律,自立自强。当前要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仍要用自我教育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让一切教育形式都尽可能地通过学生。通过学生的脑,通过学生的体验,通过学生的实践,要可感、可触、可思,可体验、可经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46]

自我教育无论对学生成长还是对社会秩序的意义,对人生幸福的积极价值都是难以估量的。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其实都是指他我教育,然而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才是终身的,因此自我教育必然成为未来教育的重心。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最根本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道理很简单, 因为从古至今,再从今天到遥远的未来,每个人更多地时候都是独自一人和自己的良心在一起的。

注:

[1]袁祖社,《礼记表记第三十二》,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1898页。

[2]袁祖社,《左传哀公十六年》,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1574页。

[3]袁祖社,《中庸》,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15页。

[4]《周易·乾卦》,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489页。

[5]冯晓林,《儒教教育学说的逻辑起点之试探》,教育史研究,91-1,第1页。

[6]袁祖社,《论语·里仁》,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57页。

[7]袁祖社,《论语·卫灵公 》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130页。

[8]袁祖社,《论语.颜渊》,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105页。

[9]袁祖社,《春秋左传昭公十三年》,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140页。

[10]袁祖社,《论语·子罕》,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86页。

[11]袁祖社,《论语·子路》,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114页。(www.xing528.com)

[12]袁祖社,《论语·颜渊》,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105页。

[13]袁祖社,《论语·述而》,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78页。

[14]袁祖社,《论语·雍也 》,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70页。

[15]袁祖社,《论语·述而》,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1月,第73页。

[16]袁祖社,《孟子离娄章句上》,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241页。

[17]袁祖社,《孟子尽心篇句上》,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318页。

[18]许嘉璐,《荀子选译 劝学》,巴蜀书社,1991年,第2页。

[19]袁祖社,《论语·学而》,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38页。

[20]袁祖社,《大学》,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3页。

[21] 袁祖社,《中庸》,线装书局,2002年1月,第23页。

[22] 童懋林,《中华小百科全书 教育卷 学记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320页。

[23] 童懋林,《中华小百科全书 教育卷 学记》,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320页。

[24] 慕容真,《道教三经合壁 老子第三十三章》,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第22页。

[25] 慕容真,《道教三经合壁 老子第五十七章》,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第38页。

[26] 慕容真,《道教三经合壁 老子第二十章》,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第13页。

[27] 姜子夫, 《六祖坛经 疑问品第三》,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60页。

[28] 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五》,中华书局,2006年12月,第115页。

[29] 魏源,《默觚上·学篇一》,中华书局, 2009年10月,第106页。

[30] 魏源,《魏源集 默觚上·学篇十一》, 2009年10月,第232页。

[31]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二)第148页。

[32] 童懋林,《中华小百科全书 教育卷 梁启超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366页。

[33] 张岂之,陈国庆,《近代伦理思想的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第418页。

[34] 童懋林,《中华小百科全书 教育卷 梁启超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367页。

[35] 罗明,《陶行知文集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41页。

[36] 罗明,《陶行知文集 创造儿童的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919页。

[37]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第五卷,第74页。

[38] 贺乐凡,《学生的自我意识管理》《学校管理学》,海军出版社,1988年9月,第十三章。

[39] 贺乐凡,《学校管理研究 自我管理概述》,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第123-126页。

[40] 周韫玉,《自我教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8月。

[41] 冉乃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11月,第3页。

[42] 王宝祥,《班主任实用辞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9月,第189页。

[43] 朱永新,《中国著名班主任教育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81页。

[44] 魏书生,《教育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沈阳出版社,2000年 9月,第212页。

[45] 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沈阳出版社,2000年9月,第118页。

[46] 王振江,《中国自省修身传统在当代中学德育中的思考与实践》,《教育前沿》2007年第6期(总第83期) 第3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