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殊环境下的性格与自我教育

特殊环境下的性格与自我教育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特殊环境下的性格与自我教育一、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其内心非常地脆弱,由于缺少了父亲或母亲的关爱,不能充分地与父亲或母亲相处和沟通,不能深切感受到父亲或母亲本应带来的精神力量与示范作用,很多学生会表现出自卑、孤僻、任性等特征。家庭需根据学校自我教育的相关要求,积极配合,帮助独生子女养成良好的自我教育习惯。作为家庭长辈,父母与隔代长辈需要在家庭中形成一致的自我教育观念。

特殊环境下的性格与自我教育

第五节 特殊环境下的性格与自我教育

一、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其内心非常地脆弱,由于缺少了父亲或母亲的关爱,不能充分地与父亲或母亲相处和沟通,不能深切感受到父亲或母亲本应带来的精神力量与示范作用,很多学生会表现出自卑、孤僻、任性等特征。

对此,自我教育首先要由学校和家庭携起手来进行,引导学生对单亲家庭的现实状况有一个正面的认识,即这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正常的家庭形式,不要因此而产生自卑等不良情绪。学校可以一方面针对单亲家庭中自我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以及家庭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升的具体建议等问题,为这类家庭的家长开设相关培训班;另一方面,可根据单亲家庭的不同情况,为学生创设了解与自己相同经历的优秀青少年的成长经历,克服对自己家庭状况的畏惧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学习的挑战。此外,学校还可以适时地让学生了解社会上成功人士、长辈们的成长经验或事迹,使学生在心中建立起对家庭中所缺失的长辈角色的印象与理解,为学生的成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由于其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家长视其为珍宝,而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忽视与身边人的沟通,不会体谅和理解别人,并且经不起批评,不能吃苦,缺乏集体观念与合作意识。对于这类家庭孩子的自我教育,需强调学校对家庭自我教育的指导作用。

自我教育过程中,首先需向学生父母讲明学校对自我教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以及相应措施和做法,并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爱心和苦心。家庭需根据学校自我教育的相关要求,积极配合,帮助独生子女养成良好的自我教育习惯。例如,创设一种不过分溺爱的民主型的家庭氛围,使学生不仅明确父母在家庭中的辛劳付出,更明确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在打扫卫生、洗碗等家庭事务中进行表现和落实,使学生感受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家庭责任感,增强自主生活能力。一段时间以后,学校可以通过“家校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在学校展现和交流自己在家庭中的良好表现,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家庭中接受自我教育的成果。并且,学校还可通过开展更多丰富的集体合作性活动,组织独生子女学生和其他同学,甚至家长们一起,在讲求理解、沟通、合作的家校环境中,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

三、来自隔代教育家庭学生,往往因为隔代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同时又难以走近孩子的心灵,使家庭交流与教育不得力,难以替代父母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容易变得倔强、自私、娇气。有些学生则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从心理上的关心,而变得自我封闭。

对于此类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应主动组织学生的父母和隔代长辈共同参与学校为学生开展的自我教育类活动,使家庭长辈们亲身感受一下孩子的能力与成长情况,并通过针对父母和隔代长辈的专题辅导,使父母与隔代长辈分别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指导其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好家庭中的学生自我教育工作。

作为家庭长辈,父母与隔代长辈需要在家庭中形成一致的自我教育观念。如:必须由父母引导、教育的问题,隔代长辈不随意干涉和阻挠;必须对孩子严格要求的方面,隔代长辈不一味袒护;注重培养孩子在家中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孩子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由长辈代劳,并给予孩子客观的评价,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地自我评价,主动改进不足,为今后的成长打下较好的心理和能力基础。(www.xing528.com)

注:

[1]中小学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验研究课题组编:《自我教育论》,2006年9月。

[2][瑞典]T.胡森、[德]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3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书荃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2005年10月。

[4]王玲、刘学兰编著:《心理咨询全集》,海北出版社,2008年7月。

[5]黄希庭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心理学导论》(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