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及基本途径

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及基本途径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教师角色专业化需要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人类从过去强调物质、权利、政治转变到强调经济、文化、知识。

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及基本途径

第二节 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及基本途径

一、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一)教育者的职业使命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自我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可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育的活泼的动力,是教师的自我教育。”

第斯多惠这样阐述教育者的职责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者的规则就是:要把自己在广泛的意义上培养好,那时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当你致力于教育别人时,不论是在教育活动的范围以内或在它的范围以外,同时要努力于自我教育。要让学校也成为你自己受教育的学校;让一切生活、任何环境和情况都作为你自己培养和教育的凭借。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你曾有怎样优越的潜质和突出的才干,都必须不断地加强自我教育。第斯多惠形象地说:“哪怕你用天使般的语言说话,拥有一切的聪明和知识,如果你不努力进修,即按照我们的定义,不努力为真和善服务的越来越自由的活动,那么你就始终是一种鸣锣和响钹,但决不会属于能‘推动人类前进’的人们的行列。”

由此可知,教育者必须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最强烈的刺激:对他来说,把自我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乃是一种神圣责任。

(二)社会变迁需要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

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与结果。一是社会功能的变化,表现为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各种政治经济、组织、制度等结构要素的分化和组合;二是社会成员地位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社会成员由于其经济地位、职业教育水平、权利、社会声望等的不同和变化所造成的社会阶层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三)教师角色专业化需要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

人类从过去强调物质、权利、政治转变到强调经济、文化、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以知识为基础的职业阶层成为劳动力增长最快的部分。专家社会的出现要求教师必须走向专业化。主要特征: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终身化发展;专业化提升。

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新需要、新要求;教师职业的新任务;教师劳动的特点,我们认为现代教师至少需要扮演好如下角色:组织者角色、交流者角色、激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革新者角色、咨询者角色、伦理者角色。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仅仅靠上级培训显然是不够的,教育者必须进行自我教育。

二、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程序

我们认为教育者自我教育包含以下几个程序:

自我认识:通过学习和广泛调查(包括社会、家长、学生)认识师德的基本规范和一个好教师标准;运用科学的检测手段认识自我的个性特征,了解自我的优势与劣势。

自我反省:通过自我检测并结合在师生间、同事间和领导与教师间的交流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对自我做出合理的评价;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用标准对照、自检;通过换位思考和自我的情感体验,对自己的工作和行为进行反思,找出差距、做出诊断。

自我调控: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我发展规划;在工作中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划,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

自我完善:教师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发展目标,通过经常的自我反省、随时的自我调控,促进自己的发展进步,从而实现自身的不断完善。

三、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教师的自我教育目标应该是:以全面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丰富教师人生体验,提升教师道德水准,构建教师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善于和乐于学习与思考、富于爱心和创新、多彩多姿的人生境界为目的,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个性化成长及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方向不断深入。

教育者自我教育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加强爱岗敬业的师德修养

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描述教师的价值“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教师是智慧的使者,是文明的桥梁,是心灵的火炬,是人格力量的重要来源。一个真正热爱和体验教育真谛的教师是能够为拥有这样的职业而感到幸福的人。

确实如此,没有热爱就没有激情和创造力。每种职业都有迷人的风景线,而教育事业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感受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比拟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的气质特征、求知精神、处世方法等对学生起着熏陶和感染作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师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着教育对象,因而现代教师的价值取向应体现在对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力上。一个有着高尚师德的教师,不仅注重“授业”,更注重“传道”,更注重塑造学生的德行。“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师德成为衡量一位教师优秀程度的有力砝码。毫无疑问,一个有着高尚健美人格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品德低劣的教师是教不出社会需要的真正的“人”的。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高尚的师德,加强自身师德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只有牢牢地树立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表形象,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作用于学生知、情、意、行;才能积极向上、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完善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才能在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性格、行为情操等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

而师德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挂在嘴上或者拿在手里的装潢,而是要切实落实在每一件细小的事情上,落实在自己日常的行动上。

师德的形成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这和个人的人文积淀、道德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我校在校领导倡议下教师自愿组建书友会,大家共读朱永新老师《新教育之梦》;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心灵写诗》;美国著名教师艾斯奎斯所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教育专著,从中找到榜样的力量,学习的方向;还有英国道德学家塞谬尔·斯迈尔斯的《品格的力量》等青年修养丛书;台湾教授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克里希那穆提的《重新认识你自己》等认识自己、提高道德涵养的优秀书籍;以及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提升审美意识的美学入门著作。此外通过观看蔡礼旭的《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余世维的《成功经理人》;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等讲座和《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街头日记》《高考1977》《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亮剑》等优秀影视作品,在娱乐的同时,获取人生体验,感悟人文情怀。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加强交流、互通信息、交换心得,建设好自己的教育博客,及时将自己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享。我认为网络上平等交流的自我教育作用要大于精雕细琢的师德师风报告团,因为平等轻松的探究氛围更利于思维的碰撞与思想的自由。

(二)加强“新理念”的自我教育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就是一种“独立地进行创造”的职业,这种“创造”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延续、与人类自身生命质量的提升、与教师自身的幸福与快乐密切相关,要培育创新人才,就必须有创新型教师。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是一个随着教育实践而不断深入、发展、完善、成熟的过程。一种教法的过时陈旧,实际上是教学理念的过时陈旧;一种教法的支离破碎,实际上是教学理念的支离破碎。如果一名教师骨子里仍是陈旧传统教育的维护者,或只是一名旁观者或被动地进行素质教育,那么创新教育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勇于去面对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使自己的教育观与社会的发展相合拍。用先进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所以说接受教改中的新理念,站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应属当务之急。我认为“新理念”的学习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以学生为本,平等和谐的师生观

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教学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2.树立以体验为纲,开放民主的课程

教材、教室、教师、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教师必备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学校教育应当使学生广泛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跳出学科看教学”,应避免学科的分类割裂了知识的广泛联系,造成学生认识的僵化和局限,妨碍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协调发展。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成为相互作用的主体,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由此对教师的知识层次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知识层次、思想高度、认识水平、人生体验都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影响,“教师健康向上的人生”同时也要作为课程的有效资源参与到教育之中。

3.树立以平等为基点,全面发展的成功观

以平等为基点,树立从“英才教育”向“平民教育”“素质教育”及“成功教育”转化的新理念。前些年为了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建立了一大批重点校,许多学校也因此设置了“尖子班”搞英才教育。而素质教育与成功教育强调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帮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应当寻找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适合教育的儿童。所以应该本着平等的原则,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并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做到全面发展。

4.树立以创新为标,面向未来的发展观

未来社会人才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创新性”。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学科素养,重组所学知识,不断推陈出新,重视启发引导,研究性学习,勇于否定自我,敢于在课堂上平等地与学生讨论、互换意见,绝不压制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能力而教,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而教。

5.树立以发展为准,终身学习的进取观

当今社会是个“知识爆炸”的开放社会,知识总量呈几何倍数增长,终身学习不仅可以促进每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还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成长和进步。教师作为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键人物,更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恢宏观念。教师要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奉献者,更应是一名终身学习者。教师的“一桶水”,首先不在于它的多与少,重要的在于它是不是“活水”,唯有“活水”才有生命力,才能源源不断地给学生以启迪、激励、震撼,才能使教学洋溢着激情和活力。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掌握科学地学习知识的方法,使自己成为纵横相交的“ T”形知识结构的人。首先,教师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钻研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其次,教师要加强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以上学科的整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备的包括亲和力在内的教育智慧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研究性倾向及自我教育能力。再者,教师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并善于自省和自我教育。要时常提醒自己是一名教师,要行为示范,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带着无限的爱心和责任感做好育人的工作。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成为学习型教师。

(三)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自我教育

1.教师应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

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复合性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从事创造性劳动,而不是机械的、只按成规操作或简单重复的工作。教师的专业智慧是多方面要求在自身得到综合实现的产物,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累积升华的结晶。教师专业智慧集中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境中,教师能及时感受、判断处于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出现的新状态、新问题,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教育智慧,才能领悟到素质教育对自身的挑战,并在迎接挑战中启迪智慧。(www.xing528.com)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尤其是加强对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学习,以丰富知识、拓宽思路、增加文化底蕴。有了渊博的知识,才会在教育教学中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当然,教师不仅要关心书本知识,还要关心学科之外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师应当对课程之外、学校制度之外的整个社会保持高度关注和兴趣。如果教师在有限的读书时间内只是大量阅读教参和教辅资料,而不去接触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相关的学科知识,并对社会漠不关心,那么他的知识面就会极其狭窄,知识结构极不合理,就会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底气不足,也就无法胜任今天的教育工作。应该看到,许多在教育战线上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者,无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汲取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不断学习世界先进的教育理论,并热衷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博大的人文情怀关注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因此,强调教师的成长,就需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教育科学理论,广博而又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相适应,为培养高质量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2.教师应拥有完整的能力结构

作为教师,知识和能力是缺一不可的,在掌握完备的知识结构的同时,必须拥有完整的教育教学能力结构。否则就无法完成教师的职业使命。概括说来,教师应具有细致的感知力、全面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立体的思维力和崭新的创造力;善于捕捉、消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新经验;乐于接受科研科技新理论、新成果;不断更新扩展知识,不断调整知识结构,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应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身心特点,运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法,将内容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运用指导、点拨、引发、激励等手段调动兴趣、开发智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养成自觉钻研的良好习惯。不容置疑的是,这一切的一切,首先有待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拓展和提高,有待于教师自身的探索、实践,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发展和总结,在素质教育的活动中到达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自由境地。

此外,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教育能力。正如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即德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明确所授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合理分配,适时讲解,变“生硬说教”为“启发诱导”“寓教于乐”。通过教学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的品德修养得到提高。

(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的自我教育

“21世纪的教师是智慧型和研究型的教师,21世纪的教师是专家型和学者型的教师。”这是新世纪对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呼唤。

目前,教科研的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教师参与教科研,能转变教学理念,逐渐地将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的本身角色也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和学者型。教育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都有规律可循。教而不研,只能站在教育的表面、外围看教育,只能是感性的、浅层次的教育。因此,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是寻找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本质的过程。

提高教科研水平还可增强教师迎接挑战的勇气、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以及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教科研意识,还要具有教科研的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内容。而教科研意识和能力需要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摸索,在参与中领悟,在参与中提升。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获得新教法、新信息,不断对实践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认识与提升,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飞跃。只有这样,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能促进知识更新,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加强心理素质、注重反思意识的自我教育

1.加强心理素质

毋庸置疑,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师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焦虑、不安、忧郁、烦躁不时地困扰着他们。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心理素质。我认为教师应该在以下四方面多下功夫:

(1)性格方面:严中有爱、平易近人;宽容、耐心、友善,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温文尔雅、举止有度,有爱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言行得体、真诚可信。

(2)意志品质方面:坚毅、果断、坚强、勇敢、不怕挫折、勇不言败、胜不骄败不馁,敢于面对“差生”“乱班”,坚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懂得循序渐进,不急不躁,不挖苦讽刺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教育。

(3)兴趣方面:爱好广泛,乐于接纳新事物,有强烈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对文艺、体育、天文、地理、历史、科学奥秘都有非凡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学生会因喜欢教师的爱好而喜欢教师所教的科目。

(4)情绪、情感方面:因为“没有情感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心境,并能始终如一;不喜怒无常,不迁怒于人;讲课、讲话富有感染力;热爱生活,有激情、有活力,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衣着得体,语言规范给学生以美感;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给学生以理智感;有信仰,有追求,不畏权势,给学生以正义感。

2.注重反思意识

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种反复思考的过程,一种思想的自我运动,一种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由此可见,反思是一种自我观照、自我扬弃、自我确认和自我追求的生活方式。所谓教师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成长的核心因素。

正确的反思方式和策略可以保证教师反思的质量,并使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养成反思习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加速教师的自我成长。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写反思日记、观摩教育教学、开展行动研究等。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其专业发展的实践和能力。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教师在这种反思和转化中,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了成长。

领导要鼓励和要求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教师定期书写教育教学手记,记录自己工作的成功与失败,感触和体会,总结经验和完善设想等。学校定期召开青年教师研究会和班主任会议,进行教育教学心得交流,教师教育教学手记是促进教师反思、加速教师成长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例如一位班主任老师在反思中写到: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源自尊重,尊重别人,也要尊重自己。如马克思所说的——“认识人的最高本质”,说白了,就是把人当人看。教师如果真正爱学生,那爱应该是一种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和无私的!

学生再幼稚,也有他(她)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她)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也不是任由我们“示爱”体验爱的表演的受体,更不是被动地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

其实,教育有时真的很难,很多错误竟犯在爱的名义下;其实,教育真的很简单,只要你放下教师度人的架子,准确地领会爱,恰当地表达爱,让它静悄悄地、润物细无声地发挥作用,大爱无痕,小爱多彩,去倾听心的低语,去触摸思想的律动。

今天,我们总是倡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其实,教师首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反思与否定自己,不断地与学生共成长,这才是做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关键啊!

由此可见,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经验型教师正是通过不断的行动研究而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的。当前,在教师教育工作中全面倡导反思实践,开展反思能力的培训,对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义是无限的。

(六)加强信息素养的自我教育

信息社会知识激增,信息特别是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共享,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青少年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与行为模式。而应用教育技术正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行为模式的最重要手段。同时,只有教师站在掌握新科技、应用新技术的前沿,才能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同时,令人难以应付和掌握的大量信息间接有力地表明,人们选择和利用科技资料的能力是其综合素质水平的标志。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必须是第一手的或“鲜活的”信息和资料,而这些资料的获取就依赖于电脑网络等先进的信息获取手段。教师还应指导和培养学生上述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也是在教师应用和处理信息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学习、发展起来的,这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应必备的基本的职业素养。

四、实践成果——教师自我教育的校本模式

两年来,在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大连开发区第八中学的最大收获是逐渐形成了教师发展的校本模式:

img5

我们知道民族振兴在教育,教育振兴在教师;教师成长,在于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成为新一代的研究型教师,成为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者、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者和驾驭教学艺术的智慧者,这一切要求教师必须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必须把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自身需要主动结合起来,体验教师职业的成就感、教师生活的愉悦感、教师个人价值的满足感,使自我教育成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动,时刻鞭策自己,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素质教育中施展才华,在为国育才中显露璀璨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周韫玉著《自我教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8月版

[2]《德国教师教育指南》[德]第斯多惠

[3]曹长德.教师角色转换与专业发展.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12期.

[4]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5]《教师博览》“走向智慧型教师”

[6]张学勇 新课程教学法2004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