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春期的成长目标和问题行为

青春期的成长目标和问题行为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这些具有错误目标和观念的孩子进入学校后,他们的目标与生活规则又与学校目标与规则相冲突,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这就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社会交往的发展。在青春期孩子将面临群体认同与疏远问题。

青春期的成长目标和问题行为

三、青春期的成长目标和问题行为

个体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为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一旦形成,它就开始约束、控制自己的行动,调整着自己的生活,以便全力以赴地向着他的目标追求。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为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由于家庭的溺爱、忽视、或简单粗暴地干涉,这就影响到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和目标的确立,形成了不恰当的观念和目标,这个错误的观念和目标就决定了孩子错误的行动方向。例如,当一个孩子受到忽视时,他会把希望受到别人的关注确定为自己的目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采用恶作剧、不断干扰别人等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这些行为是错误的,但他并不知道,仍然会以这种方式进行下去,这种行为方式会遭到父母的惩罚,这种惩罚对于幼小的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关注,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习惯。当这些具有错误目标和观念的孩子进入学校后,他们的目标与生活规则又与学校目标与规则相冲突,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矫正家庭教育留下的弊端。

如果父母对孩子早期出现的这种问题没有耐心,批评或羞辱孩子,孩子就会产生自我疑惑和羞愧。耐心的缺乏或父母的批评将被儿童内化,在孩子步入成人时(青春期阶段),他们会过分地自我批评和谴责,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在某些情形下,这可能导致强迫性行为,他们会不断重复地努力去解决问题,试图抹去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们可能会以因失败而羞愧的方式应对生活。

孩子刚开始进入青春期时,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对任何东西都想弄个究竟,尝试着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的调查,比如把自己的玩具家用电器等会拆卸,如果父母理解、同情孩子的好奇心,但同时又温和而明确地规定出探究行为的界限时,孩子会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内心不会感到困惑或内疚,行动时就像成人一样有目的感和前瞻性。当父母不支持孩子的好奇,并不适当地剥夺孩子探究行为时,孩子可能就不愿意像成人那样去探索尚未尝试的经验,因为这样的好奇心会引起他们的内疚感。(www.xing528.com)

当孩子的探索与尝试受到父母的认可与赞赏时,孩子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增强学习、探索和尝试的勇气;相反,孩子会感到自卑,长大成人后也缺少成就动机。事实证明,那些在学习、运动社会方面能力较低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随着自己的成长而又在社会现实中被进一步恶化,如在家里,父母常常把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较,在学校,老师常常按名次好坏排队等。

当孩子在小学四年级时,父母会发现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有时玩得常常不回家吃饭。这就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社会交往的发展。在青春期孩子将面临群体认同与疏远问题。孩子要寻求一个同伴群体,在归属这个群体的过程中,他们就满足了归属感的需要。如果这个时期孩子没有被同伴群体所接受,他们就体验到疏离感。从长远来看,他们很可能发现自己是孤独的,难以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而社会支持对个人的健康和幸福特别重要。为了帮助孩子获得群体的认同,父母应避免过度限制孩子结交和发展同伴关系的机会,但又不能过度放纵他们,以避免孩子因缺少监督而出现品行问题以及吸毒等的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