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的介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的介绍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发展、智能发展和社会化心理发展四个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正处在这一阶段。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不一致常常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内心痛苦和严重的心理冲突。毕业班大部分学生自我评价更加趋于客观,他们从中获得了稳定的自信心,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逐渐趋于统一,自我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的介绍

第一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

处在大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个性基本完善及定型的时期。他们经历着从中学依赖父母照顾,依赖老师直接教育及管理到进入大学学习生活一切主要靠自己来独立完成的转变,特别是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心理发育也日渐成熟,群体生活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关心时政,思想活跃,观察力、注意力以及概括、理解、分析、记忆、思维等生理机能进一步发展;知识面及深度迅速发展,其思维更具创造力及创造性。常拥有远大志向,胸怀宽阔,充满探索及自我牺牲精神,并且情感丰富,有改变周围现实的欲望及冲动;求知欲望强,对新理论、新知识、新事物,特别是对计算机及相关行业快速发展的理论、产业,甚至产品有极强欲望并全身心投入及钟情;喜爱各种艺术,爱好文学,爱交流,涉足恋爱,对生活极具激情。然而大学时期毕竟是发育时期,生理及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没有真正走入社会,没有真正的生活经历,看待问题较为简单,富于幻想,意见常有片面性及局限性,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施,极易引起心理上的冲击。心境与行为变化很大,有时表现出过度兴奋的愉快状态,甚至出现不能自制的行为;有时则又表现出抑制与萎靡状态,怀疑与动摇,孤居独处。由于大学生基本心理特征是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没有真正完全达到成熟,使大学生心理上出现了自己的一些特征。

大学生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然而由于生活环境单一、社会阅历少和在经济上依赖父母或其他人,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成熟水平与生理成熟水平并不一致,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使他们的心理活动较其他同龄人更为复杂,心理冲突更为频繁。

大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发展、智能发展和社会化心理发展四个方面。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特点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等形式。

进入青年期后,人们十分注重对自己的观察和分析。随着个体新的自我体验积累和社会对个体要求增高,本来完整的自我意识出现了分化,分解成一个“理想自我”(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一个“现实自我”(我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青年人学会了使自己既是自我观察者,同时又是被观察的对象。处在观察者地位的是理想自我,被观察到的是现实的自我。这种分化是自我意识走向成熟的开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正处在这一阶段。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不一致常常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内心痛苦和严重的心理冲突。另外,由于当今社会的剧烈变化,成人社会所具有的人际关系和规范不断变动,也使大学生自我要领不断受到冲击,他们常常为无法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成为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而不安。

1.不少大学生在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中面临着困惑;尽管多数大学生在自我评价时已经逐渐摆脱外界期望的影响,而更多地从是否达到了自我内心标准来评价自我,但由于他们的个人经历相对简单,失败和挫折的体验比其他同龄人和成年人要少得多,因此往往将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估计过高,也就是把理想自我的标准定得过高。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挑战,他们一旦发现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就很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发生动摇,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大学生中最为多见。

一年级大学生刚刚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获胜,骄傲地跨入了“天之骄子”的行列,大有“指点江山”的激昂气概。他们要在新的生活中表现自己的才华,证明自己的价值,因此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意识。但是这种较高的自我意识并不意味着“自我”的成熟。复杂的现实生活使他们的自我期望不断受到挑战,遇到的挫折更使他们面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裂、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对立所引起的内心冲突。他们不断积累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或提高现实自我水平,或降低理想自我标准,逐渐调整着、完善着自我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真正具备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毕业班大部分学生自我评价更加趋于客观,他们从中获得了稳定的自信心,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逐渐趋于统一,自我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2.多数大学生的自尊心十分强烈,这与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有关。自尊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自尊心得到满足会促使人对生活采取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一般来说自尊心是以自信心为基础的,不相信自己的人很难做到尊重自己并设法保持自己的尊严。但是过于强烈的自尊心却成为一种虚荣心,它往往掩饰一个人内心的自卑感。有些大学生对于批评过分敏感,甚至只要别人持有反对意见,他便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闷闷不乐或者大动肝火,实际上这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还有些大学生强烈要求别人尊重他,而他却不注意尊重别人。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往往并不真正懂得自尊。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一个人必须通过表现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大学生是一个具有极强进取精神的群体,因此表现欲格外强烈,这种表现欲使大学生中充满无形的竞争。学习中的竞争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困难的。第一名只能有一个,因此许多人感到获胜无望就自动放弃而转向其他的竞争,如体育竞赛、文娱表演及其他社会活动等,甚至交朋友、谈恋爱等也都可以作为表现和竞争的内容。竞争获胜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去生活;竞争失败,会使他们感到失落,挫折感有时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进而轻视自己,离群独处,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特点

大学生在各方面的需要迅速增长,独立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等。随着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与否,他们的情绪也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大学生和其他青年人一样感情奔放、鲜明、激烈而又丰富多彩,但由于他们独特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其情绪发展与其他青年人又有所不同。大学生的应激能力比其他青年要强些,而心境愉快或抑郁、平静或焦虑常常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加深,品德心理的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性、责任感、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思想、道德感等都有极大的提高,学习上的压力,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使心理素质逐渐成熟,情绪趋于稳定,对许多问题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能思考自己的命运与前途。

谈及情绪不能不谈及情感,因为情感是情绪的本质体现。情感通过情绪表达,并且情绪的变化往往受情感的控制,两者之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成熟而又稳定的心理,其情绪必然受到情感良好的调控,情绪能够正常表达,即常说的一个成熟的人。情感的另一方面称为情操,是人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理智感和美感三种类型。理智感是人类在智力活动的过程中因认识和追求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表现在对新的发现产生的喜悦感,对科研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的惊讶感及对问题不能作出判断时产生的犹豫感等;道德感和美感受社会生活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使人对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产生的感受体验是不同的,对事物美的体验也有很大的差别。

以下再谈谈情绪表达的四个概念。

激情:是猛烈、爆发、短暂的情绪。积极的激情对智力活动有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激情会使人失去理智和自控力。

热情:是较强烈、稳定、深厚的情感,是出自内心对某种事物的喜爱而表现出的情绪。高涨的热情能极大地鼓舞人们去从事一切工作,在愉快的情感支配下,坚持不懈地完成预定的任务,

心境:是微弱、宁静、持久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它能使人在一定时期内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某种特定的情绪色彩。

应激:是一种应付出乎意料的紧急事件时而引起的情绪反应。

激情、热情及心境均具有双重性,积极的一面能促进智力、工作及学习,消极的一面使心理受挫,思维受阻,影响工作及学习。由于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大学生常常处于竞争环境之中,心理压力较大,加之社会阅历与经济条件不足,应激能力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多数大学生已经基本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像儿童那样哭笑无常,但是情绪的表达方式仍然保留一些“儿童式的幼稚”,主要表现为波动性、冲动性和闭锁性3个特征。(www.xing528.com)

1.波动性:不少大学生的情绪波动明显,外界刺激不论巨细都有可能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他们常常为了一封远方来信而欢天喜地或暗自垂泪;为了一场表演赛输赢而捶胸顿足或欣喜若狂;刚刚在为某件事的成功而踌躇满志,转眼就可为了另一件事的受挫而灰心丧气;情绪的不稳定常与人的心理发育不成熟有关。

2.冲动性:大学生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反应迅速,他们情绪表达的冲动性比老年人要强得多。由于他们还不十分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他们的喜、怒、忧、恐常常表现得极其强烈而充分,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激烈的情绪支配和影响,有时还可造成一些他们自己都不希望出现的不良后果。

3.封闭性: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深藏在心中,极少向人表露,显示出一种封闭心理。遇事“镇定自若、不动声色”可以是情绪成熟的表现,但对青年学生来说,若情绪表达过少,多半是由抑郁倾向所引起。

不少有闭锁心理的大学生在童年时期就被迫隐藏自己的感情,长大后这种做法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的习惯,实际上他们的心理冲突往往比其他人更尖锐,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智能发展特点

普通心理学中,智能也称智力,指的是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想能力、判断分析能力等。在社会心理学中,人的社会化理论认为个体必须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可能。专家认为要做到社会适应,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就称为社会智能。

对于大学生来讲,智力发育已趋成熟,主要表现在思维能力方面。人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一般经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变化。中小学教育培养学生以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为主,而大学教育培养学生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即在知识量急骤增加,涉及专业、接触社会、参与科研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寻找内在联系及因果关系,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所以说,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是学生智力发育成熟的标志。

大学生以各种方式获得知识的广度和尝试是空前的,他们的智力发展达到一生中平均智力的最高峰。特别是思维能力明显增加,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形成。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已经不满足于现象的罗列和现在的结论,而是要求揭露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要求有理论深度。他们思绪的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也都明显增强,不再愿意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已经开始主动有选择地吸取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

然而为什么校园中总有那么多需要补考的大学生?为什么大学生中会有各种形式的适应不良?为什么一些大学中的优等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默默无闻长时间做不出成绩?事实上,这些情况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智力性因素所致,而是与一些非智力性的心理因素有关,其中社会智能发展不完善是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智能也就是个体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人认为大学生应具备的社会智能可包括6个能力群的12种社会智能,详见表4-1。

表4-1 大学生应具备的社会智能

img20

续表

img21

12种智能中的一种或几种能力明显欠缺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发展和才能发挥,即使智商再高也难也弥补。

四、社会化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社会化就是指学生个体通过学习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道德、行业规范,获得社会生活资格,培养社会角色,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社会性的过程。大学生处于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对个人终生成长与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大学生总体心理发展过程的组成部分。社会化心理从不适应阶段逐渐过渡到社会顺从阶段,最终趋于社会成熟是一个必然过程。刚入校,大学生一般生活、学习依赖性较强,处理能力较差,易感情用事,理智感较弱,对学校社会化的要求明显不适应。随着时间推移(约半年),开始熟悉及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注意积极的社会顺从,参与各种社会及集体活动,除学习外,也注意了解现实社会,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较多地思考理想与人生观,对未来生活目标、职业定向、事业及社会责任感日趋明确。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系统性教育使之在较高层次上掌握了专业知识及技能,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个性基本形成,自我意识趋向同一,自我评价趋于客观,社会化心理趋于成熟,已能完全进入社会角色。

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特点表现在:教育方法的统一性;教育目标的高级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群体生活的互助性;心理的自我控制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