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国际化战略,走特色兴校之路

实施国际化战略,走特色兴校之路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国际化战略走特色兴校之路户思社[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寻找与大国地位相符合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大学如何更好地满足国家需求,服从国家利益,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化行列,提高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实施国际化战略,走特色兴校之路

实施国际化战略 走特色兴校之路

户思社[1]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128)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寻找与大国地位相符合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大学如何更好地满足国家需求,服从国家利益,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化行列,提高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近年来,西安外国语大学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国际化;特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文化教育交往更加广泛,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学校的必然选择。“从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上看,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具有综合实力和潜力的国家之一,也由此决定了中国必然具有长期的国际政治抱负。”[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寻找与大国地位相符合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大学如何更好地满足国家需求,服从国家利益,是必须面对的课题。大学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化行列,提高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论及开放型,应该分为不同的层次,校内院系部之间的开放、对社会的开放、对国外的开放、对大学的开放、对企业的开放、对政府的开放。开放的内涵是吸纳开放对象的优点和优势项目并与自己所有的优势相结合,使自己的劣势消逝,优势更加突出,确立自己独有的地位。对内、对外开放是开放型行之有效的手段和做法。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学界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加拿大学者简·耐特(JaneKnight)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国针对全球化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同时尊重本国的特点。”南京大学龚放先生认为,国际化了的大学教育是一个先进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体系,是人们为适应社会的竞争、迎接未来的挑战而孜孜以求的近乎理想的大学教育模式。[2]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先生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加留学生的派遣与接收,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的趋势。[3]湖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欧阳玉先生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具体多样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载体,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以及它们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促进本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实现人类相互理解与尊重的目的的过程。[4]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先生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培养融通东西方文化的一流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地为各自国家的利益服务。[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予了以下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西安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外语特色突出、开放型办学特色鲜明的普通高校。经过55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实现了由单科外语院校向突出外语和国外人文科学研究特色,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是西部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北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根据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为了满足国家对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的迫切需要,跨国公司对了解国内外市场、跨文化沟通能力强的人才的迫切需要,学校充分挖掘外语教育教学优势,拓宽学科门类和方向,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1.办学理念国际化

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维是形成国际化办学特色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们始终寻求与先进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接轨,努力学习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办学方向上,学校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融入地方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立足陕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外语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队伍上,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建设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先进教学理念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2.学科、专业建设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的加快,人才需求结构、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必须坚持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市场需求接轨,遵循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科和专业设置。按照“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方针,经过调整,学校的学科、专业布局更加优化,结构更加合理,方向更加明确,特色更加突出。

第一,坚持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学校是全国仅有的19所小语种专业提前单独招生院校。在学校13个语言类专业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6个专业的开办时间均有40年以上的历史,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了学校的优势学科。意大利语、朝鲜语、阿拉伯语、印地语葡萄牙语、翻译和对外汉语已经成为其有力的补充,与它们一起构成学校的特色学科、专业群,目前学校的省级重点学科、省级名牌专业、辅修专业均为这些学科、专业。横向比较,能否成为优势学科取决于教学质量、教学资源配备的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大小等。为了强化外语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加快了外语专业精品化的步伐,努力形成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学校从2002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调整英语专业教师队伍,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先后组建了新的英文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和英语教育学院。从结构上进一步明细和划分专业,促使英语专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高级翻译和英语教育人才的需要,同时满足学校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的研究需要。2001年合并了旅游系和日语系的日语专业,后将朝鲜语、阿拉伯语、印地语专业并入该系,组建了东语学院;2007年又根据西语小语种社会需求旺盛的实际,将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专业并入原法西语系,成立了西语学院。专业建设没有停留在语言本身的学习上,专业内涵不断延伸,研究越来越细,越来越突出自身的特点(英语写作、辞书编撰、语言史、语音识别等),人员配置需要与研究特色相匹配。专业外延也不断深化,由语言和语言所在国家经济社会的研究向其他专业延伸。学校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淘汰了一批重复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课程,压缩了专业必修课课时量,加大了专业选修课的比重,增设了测试学、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等专业特色较强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同时,我们注意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方面的优势,先后聘请美国新泽西海洋郡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家杨孝明等3位教授对我校外语学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诊断,比照国际通行的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对我校的外语类学科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

第二,坚持创新发展交叉学科。学校适应社会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加强传统学科、基础学科专业的改革和改造,及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和灵活专业方向,鼓励支持能发挥我校优势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设立和健康发展。1992年我们试办英语(国际贸易)、英语(国际金融),2002年我们主动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成立了商学院,经过五年的发展,商学院已经是经、管、法三个学科并举,双语教学特色鲜明,对外交流活跃,毕业生外语强、专业好,受到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的欢迎,我校2007届毕业生中有28.74%的学生到外资企业就业。同时,学校坚持突出重点和非均衡发展战略,努力改善专业建设的条件,多种渠道增加投入,改善专业的办学条件,在非外语专业中形成本校的“品牌专业工程”“品牌课程工程”等。

3.教学过程的国际化

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制度的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育内容的更新上,否则就不能取得切实的效果。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在课程中增加国际化的内容、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至关重要。从实用角度来说,课程的国际化有两个好处:一是给那些没有去外国留学的学生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二是能够提高课程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

首先是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最大限度地与国际接轨,主动借鉴和接轨国际一流的学校,5年前就向全校学生开设国际关系、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国际贸易、世界历史、国际经贸地理、西方文化等国际化课程;近年来,随着我校与世界许多学校合作与交流的进一步扩展深化,我校大多数院系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使其更符合国际要求。特别是2004~2005年,全校围绕国际化,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改,强化了外语特色,增加了跨文化沟通和其他国际化课程,许多课程融入国际化内容。在中国加入WTO后,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经济活动的基本做法都要遵循国际惯例。为此,我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积极引进、补充国外最前沿的知识。不是单独开设“国际”课程,重要的是把“国际”的内容融入相应的课程。如,学校与审计署合作的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教改班,将国际化办学与国际专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国际化特色:一是核心课程与国际完全接轨。ACCA方向的培养计划具有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特点,14门核心课程紧跟国际财经新潮流,全面引入国际最新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贸易和信息系统等课程,课程内容全部与国际接轨。二是全面采用英文原版教材。14门核心课程,均采用国际同步的最新英文原版教材,充分体现职业届最新思想和最先进技术。三是双语教学。第一学年强化英语,从第二学年起,用英语或双语开始14门ACCA核心课程的教学。

其次是教学方式方法的国际化。通过教师的大量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和使用了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适应和接受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师们普遍掌握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我校70%以上的课程采取多媒体教学,引进了blackboard网上平台,有些课程实现了网上授课。美国科学家和教育家科南特(JamesBryantConant)说过“一个人如果不掌握一门外语,就丧失了通过另一种语言接受教育的机会和体验”。为了强化外语特色,培养能与世界直接对话、掌握前沿知识、参与全球问题研究的高级人才,提高学生外语的应用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我校非外语专业前两年外语课程基本按外语专业要求安排,课时量大(936课时)、训练强度高;同时,在公共课教学、非语言类专业教学中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目前我校非外语类专业双语授课比率平均达24.55%,最高达50%。派遣英语专业的学生赴外交学院、复旦大学学习。

再次是教材国际化。积极引进和使用国外最好的原版教材,使教师吸收消化。近3年共引进国外原版教材57部。(见表1)

表1 近三年引进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课程数量

img3

4.办学体制国际化

为了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和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办学体制。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国外一些合作院校的要求,在办学体制上开展了大胆创新,2006年,学校与美国洪堡州立大学合作创办了西外洪堡学院,2007年,与法国巴黎摩达尔时装艺术设计学院合作创办了西外巴黎时装艺术设计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中外两所学校的教学模式完全融合在一起。具体做法是全面引进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课堂讨论、实践环节、案例教学等相关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国内直接享受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国内培养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这种模式既满足了学生渴望接受外国高水平教育的需求,又避免了在国外学习的巨大经济压力;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克服了与国外教育的巨大梯度,学生能在较缓冲的进程中适应国外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国外认可的教学质量。(www.xing528.com)

目前,我校与美国洪堡大学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师安排、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和统一教学管理。洪堡学院首批共招收20名学生,先在我校由5名美方教师和多名中国教师授课一年,今年已顺利通过美国的选拔考试并获得签证,秋季学期将进入洪堡大学开始为期两年的培养,最后一年再回到国内完成剩余学业。与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联合举办了空乘人员培训班,首批参加培训的13名学员已全部就业。

此外,我校还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英国鲁顿大学、法国里摩日大学、德国费希塔大学、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韩国培材大学、日本名古屋外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瑞纳森学院、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等11个国家的35所大学开展了“2+2”“1+2+1”“3+1”“3+1+1”等半融合模式的合作办学形式。充分保留中外双方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课程的评估,互相承认对方学校的学分,学生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这种模式结合了中西方的教育优势,让学生直接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对国外的人文背景、生活方式有较深层次的了解,除专业知识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同时也可节省很多费用,因此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5.国际合作与交流

多年来,学校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为陕西省最早的3所中美富布莱特项目定点院校之一和最早的3所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院校之一,也是教育部确定的6所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目前与法国普罗旺斯大学、里摩日大学、里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3所法国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先后与国(境)外103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与43所学校实施了本科生、研究生“双校园”培养项目。在新加坡和英国建有2个学生实习基地。此外,经国家汉办授权,学校作为具体执行机构正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欧亚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

5.1教师交流与项目合作

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互派和学者互访数量、改善交流结构,提高交流层次。学校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及教育机构陆续建立了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为奥地利“欧亚—太平洋学术网络”成员机构。通过联合召开学术会议、学术资料及书籍交流、学者互访并举办学术讲座、共同参与科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先后有5名学术带头人以富布莱特高访学者的身份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等一流大学从事研究。从2003年以来,学校还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部委支持项目、西部项目以及学校公派项目等共派出136人出国攻读学位、进修或访问(见表2)。同时,我们坚持聘请和引进高层次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来我校任教、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每年有近50名外教从事外国语言文学以及经、管、法方面的教学,有1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和合作研究项目。

表2 2003~2006年教师和科研人员交流统计

img4

5.2学生交流与培养

近三年来,有503名学生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学习(2005年73名,2006年170名,2007年260名),有252名学生到国外实习基地实习。与此同时,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近300名海外留学生来我校进行长期或短期学习。

5.3校际高层交流

西外每年都接待大量的国外高校代表团来访交流,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校接待国外大学校长59次,平均每周2.5次。我校每年选派一些中层干部到国外友好院校进行访问,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总之,高等学校的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长期以来学校发展积淀的“优势和特色”,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扬长避短,大胆创新,在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过程中找准自身的定位,突出自己的发展优势,精心设计和打造“西外”品牌,逐步确立品牌学科的鲜明特色和领先地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晋主编.大国崛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龚放.大学的国际化与民族特色——海峡两岸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J].中国农业教育,2000,(1)

[3]刘海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本土化.中国高等教育,2001,(2)

[4]欧阳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历史与发展趋势[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1)

[5]杨福家.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01,(13,14)

【注释】

[1]户思社,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