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发展观;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培育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杨学义[1] 胡健[2]

(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 培育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实现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研究能力、内部管理效率等共同提高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做到三个“提升”,即提升学术竞争能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的能力,并把科学合理定位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把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把创建和谐校园氛围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各项工作,努力创建和谐校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为把我省建设成西部强省作出新的贡献,这是高等学校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对于推进高等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1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各项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高等教育是培养和形成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其核心内容就是让每一个符合高等教育入学资格的学生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并且最大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使学生成才、成功。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高等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己任,以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发展作为衡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标准,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高等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努力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1.2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高等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高等教育事业仍面临着竞争激烈、资源紧缺、质量意识不强等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同时,加快教育发展,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高校各项工作,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当然,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不能只满足于数量的扩展、规模的扩大。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应该在深化内部管理改革上下工夫。通过深化内部管理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这样才能培养更多更好地创新型人才,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高水平的人才保障和持久的智力支持。

1.3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深入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正确处理和协调好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关系:一是处理好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高等教育发展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满足现阶段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并且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来提高办学的水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二是正确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协调,和谐发展,全面进步。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关系中,质量是中心。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无论规模还是结构都要通过质量来衡量,效率也要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来实现。因此,高等学校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特别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三是正确处理好高等学校党政之间的关系。高校党委应在坚定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2.1高举发展大旗,着力培育和提升我院核心竞争力

高校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走实现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研究能力、内部管理效率等共同提高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做到三个“提升”,即提升学术竞争能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的能力。

从西安财经学院自身发展来看,合校之初,校区分散、管理难度大、经费紧张、办学条件差,学校发展需要与现存办学条件存在尖锐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等”——会失去机遇,“靠”——不是办法,“要”——不仅困难很大,而且“远水解不了近渴”。怎么办?只能从实际出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陕西省政府、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我院党委、行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改革与发展全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评建工作为契机、教学工作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新校区建设为支撑,团结和带领全院师生员工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奋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院本科专业由合校时的16个增加到现在的24个,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5年获得5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历史性突破;省级重点学科从原来的1个增加到4个;现有省级名牌专业5个,省级教学名师3个。在科研方面,我们积极推动建立科研管理和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创新和成果创新,使我院科研整体水平迅速提升,连续三年在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报中立项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三名,在省科技厅2005年、2007年软科学项目申报单位中立项数量名列第一;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0多项,产生了一批高层次、有一定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现有“西安统计研究院”“陕西省国防科技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全院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60多部,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300余项。学校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35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学院在办学实力及社会影响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2.2科学合理定位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我院在实现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客观地分析了原两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学院内涵建设和加快学院发展上来。经过全院上下反复讨论,并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先后出台了《西安财经学院五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西安财经学院“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办学规模、服务面向、学科专业发展等方面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即根据发展目标和学院内部的办学资源,结合所处的区域位置,把服务定位在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服务社会;办学层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以教学为主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财经类普通高等学校。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在妥善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关系的基础上,各项工作顺利实现了由平稳过渡、夯实基础到加快发展三个阶段的跨越,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3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现代大学制度是在社会发展逐步依赖知识生产的历史进程中,借以促进大学高度社会化,并维护大学组织健康发展的结构功能规则体系。其核心是如何推进民主管理和充分发挥教授专家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

目前,高校内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各管理层级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影响到管理效率。二是内部管理行政干预比较严重,很多资源都被行政权力垄断。三是在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人员考核与聘用等问题上,学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而且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四是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目前在校级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学院一级实行的是党政分工负责共同管理的方式,院长与书记之间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搞好团结是一个现实问题。(www.xing528.com)

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我们的体会主要有:

第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要让制度去管事,而不是让人去管事。制度一旦制订了就不能朝令夕改,要有长期性。自2001年合校以来,我院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310多项,理顺了各种管理关系。

第二,在学校层面上,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积极性。规模扩大后,二级学院是一所大学得以有效运行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说二级学院的建设是学校科学管理实施的切入点。为此,我们完善学校管理框架,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学校对各二级学院已经从以往的一包到底转变到宏观指导,突出和加强二级学院的管理主体作用。人权、财权、学科和课程建设的权利已逐步向各二级学院转移,给予了二级学院充分的人权、财权、物权,充分调动了中层干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第三,结合国家出台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出了全员聘任方案。按照“工资保公平,津贴保效率”原则,我们主要围绕绩效工资这一块拉开差距,区分类别,以保证分配的公正、合理。

第四,正确处理二级学院党政关系,提高院长工作效率。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二级学院院长的困惑主要体现在:院长容易受夹板气,在学校和教师之间左右为难。目前,大学的管理关键在于二级学院,二级学院是大学管理的实体单位,怎样科学管理二级学院是一个现实问题。在日常管理中,一些问题超过了二级学院院长力所能及的范围。二级学院院长没有财权、人权,无法将不合格的教师剥离教师队伍,在管理上遇到了很多麻烦。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及时制定了《中共西安财经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西安财经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办法》《西安财经学院党政管理岗位聘(任)用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对二级学院党政一把手的职责给予准确定位。在行政管理上总支书记配合院长开展工作。总支书记要“甘搭台”、“勤补台”,在制定重大决策和大政方针时发挥作用,支持院长工作;在听取专家学者所提出的涉及学校层面的问题时,要主动与院长协商,共同向学校提出处理意见。二级学院院长要多听批评意见,秉公办事,营造出团结和谐的工作和人际氛围;在二级学院的学科、专业规划、发展方向等方面,院长要有大思路;建章立制,按规章制度做事;用人之长,发挥班子其他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要倾听每位教师的意见,充分体现民主。

第五,积极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途径。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后勤已经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但是高校后勤是否完全社会化、市场化还值得深入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规模的迅速扩张,如何进一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校情和自身发展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是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新任务。在这方面,我们的体会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以“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以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为目标,以社会化服务为取向,与时俱进,构建适合高等教育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3.创建和谐校园氛围,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创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和谐是推动高校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促进事业发展。建设和谐大学,关键是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要让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让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要创造条件,搭建一个合作的平台,让人与人、院系与院系、校与校、国内与国际互动交流合作起来;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广泛的对话渠道,在校内搭建一个民主沟通的桥梁;要创设一个成功的跑道,并为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跑道,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享受成功和有为。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构建和谐大学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统筹兼顾的过程。

3.1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高校培养人才,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过程来实现和完成的。构建和谐大学,就要实现“教”与“学”的和谐,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做到教学相长。应该看到,目前部分高校的“教”与“学”还存在一些不和谐之处,主要表现为“教”与“学”的片面性、单向性。教学内容陈旧化、教学方法机械化、师生关系的疏远和淡漠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

首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主动克服陈旧的教学方法,落实“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其次,不断丰富教与学的内涵。一方面,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宽和深化,不断增添新知识、新成果,而且善于利用现代信息、通讯、媒体等技术,丰富和完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逻辑的讲解、传授活动变为交往、体验、探索的整体活动。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念,使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成为一种探索、交流、协作和知识建构活动,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再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个体生活经验的沟通,教师热爱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生活需要,发挥教师的人格影响力,使认知活动成为一种知、情、意交融的交往活动,从而使大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克服学习中的功利性,使学习成为构建和发展人的全面品质的活动。

最后,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估是强化质量管理和从严治教的关键环节,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建立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终结评估与过程评估、效绩评估与诊断评估相结合的评估网络,以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2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大学的重要两翼,前者主要是传授知识,后者主要是发展和创新知识,两者在本质上应是一致的。具体来说,教学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来进行,而且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开展;科研是一所大学的强校之路,科研本身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科研还为教学提供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激励学习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一所发展和谐的大学,教学与科研应该是相互促进的。

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很多教师为了职称等原因,更愿意从事科研工作而忽视教学,论文的数量成了教师评价和职称晋升的硬指标,而教学效果好坏几乎对教师职称的晋升没有太大影响。这种现象导致一部分教师对教学不感兴趣,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教学水平有所下降。而且科研团队建设中的师徒关系、学术垄断、学术道德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改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不要让行政权力垄断学术资源,也不能把所有的学术资源全部交给学术委员会处理。我们通过建立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让教授治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师工作特点,从量化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把教师的工作重心引导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并健全教师职称评定和考核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和发展之中,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立制度保障。

3.3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关系

教学科研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校行政管理是搞好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做到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和谐。为实现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和谐,我们在学校决策和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努力营造一种公开透明的民主氛围,建立民意充分表达的渠道,鼓励师生员工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作为制定决策和部署工作的重要依据,使学校的各项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同时,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学校的综合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维权意识,使广大师生员工行为既在法律的保护之下,又不逾越法律的规范。

【注释】

[1]杨学义,男,研究员,西安财经学院党委书记。

[2]胡健,男,教授,西安财经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