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范生免费教育对地方师范院校的影响及对策

师范生免费教育对地方师范院校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范生免费教育对地方师范院校的影响及对策丁文锋[1]2007年我国将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全面持续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也是对其他非部属师范院校的不公正,拉大了师范院校之间的贫富差距。

师范生免费教育对地方师范院校的影响及对策

师范生免费教育对地方师范院校的影响及对策

丁文锋[1]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摘 要】 2007年我国将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本文在深入调研了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利弊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目前地方师范院校的对策与发展思路

【关键词】 师范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对策

1.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背景

当今世界已由资本经济逐渐转向知识经济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因此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适应21世纪需要的新型的教师队伍,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就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近年来,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主力军的师范院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提升中小学教师从业水平,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为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然而,教师教育本身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育的投入不够、开放性不够、学术性和创新性不够,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教育的社会氛围不够。在这种情况下,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将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要培养大批优秀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按照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这一新政策,今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大学的师范大学生,不用再交钱读书。这意味着,近代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实行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如今将重新返回大学校园。

这一政策的出台首先为贫困生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求学机遇。新中国成立后的多年里,我国的高等教育师范类专业一直承担着为教育事业输送人才的义务。师范类专业学生就读期间还享受着数量不低的学费减免和助学金。自从实行大学全面收费制度以来,贫困生的教育公平问题一直都难以解决,即使国家采取了助学贷款和国家优秀大学生奖学金,以及其他社会帮助等政策,贫困生受益者的面积也随之越来越大,但仍然不能完全解决贫困生的求学问题。贫困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免费教育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回馈社会的义务。

2.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利与弊

师范生免费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生源质量,提高贫困生的教育公平度,提高终身从事教育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师范生免费教育又会引发新的问题。

2.1引发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由于本次师范生免费教育仅限于部属6所师范院校,因此受惠的也仅是这些院校,而对更多的地方师范院校将引发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全面持续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师资匮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低质量的师资已经成为农村儿童失学、转学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高质量的优秀师资的需求量也必将快速增长。从国家层面对师范院校给予相应的支持,如果体系设计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到位,有利于高师院校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一些体制障碍,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优质师资。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也是对其他非部属师范院校的不公正,拉大了师范院校之间的贫富差距。如果目前国家只是在某些师范院校搞试点,势必会对其他师范院校产生冲击,影响他们的生源,因此其他师范院校也该有个实行免费的期限,而且国家、当地政府要一起在财政上给予扶持。对于师范院校整体而言,重点师范院校本身已经占据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优秀的教师资源,大量的教育投入,而更多的地方师范院校则面临着教师资源流失、生源质量下降、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事实上,地方师范院校更需要优惠的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我国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长期存在的情况下,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现象比较突出,如果仅将优惠政策限于部属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提升将很难顺利实现,其表现出的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将会更大。

更何况大多数能够到基层就业,愿意到基层,扎根基层教育事业,终身服务基础教育的还是地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这是一个事实,也是当下教育的现状。所以,相对于部属师范大学,对基础教育,尤其是边远地区基础教育作出历史贡献,而自身又缺乏吸引力的地方师范院校,更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更需要免费的教师教育,更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投入。

2.2阻碍了教师教育的开放性

教师教育的开放性包括办学主体的开放性和教育对象的开放性。师范生免费教育将挫伤非师范院校开办师范专业的积极性,既然同样为社会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但是不能享受同样的优惠待遇,这将极大挫伤其他办学主体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不利于办学主体的开放性;同时对于非贫困学生也形成了“专业歧视”,有可能挫伤优秀非贫困学生选择师范专业的积极性,可能会导致教师教育仅成为贫困生的专利,不利于教育对象的开放性。

国家应通过公共财政干预机制来调控师范教育的发展,下好师范教育一盘棋,从根本上有利于保障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这样才能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并到中小学尤其是边远地区任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3.地方师范院校的对策与发展思路

3.1构建开放的大师范教育体系

师范院校的发展不能只看院校的名称变化,也不能目光停留在院校数量的变化,不能坐等国家的优惠政策;地方师范院校要树立大师范教育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目标定位,积极补位,做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强化师范特色,突出办学优势,突破封闭的办学体制和学科壁垒,构建开放的大师范教育体系,特别是要加强与综合大学、文理科大学的交流,通过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活力和创新水平。

咸阳师范学院近年来以师范专业为特色,积极培育优势学科专业群,初步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积极开放办学、通过校际合作、校内融合的思路,不断加强教师教育,促进学科交融,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师范技能,为构建开放的大师范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体现地方特色和师范特色,为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服务(www.xing528.com)

地方师范院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投入上和部属师范院校相比,虽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但是地方师范院校也有自身的优势,如明显的地方特色可以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又承担了为当地基础教育全方位服务的重任,可以完成部属院校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由于师范院校立足地方办学,首先可以及时获取当地教育信息与教育资源,通过加大职前职后教育的相融通力度,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模式。通过重新设计师范生的培养方案,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教育实践,并进一步开发和建设既体现师范性特点又有较高学术性的专业课程,加强职前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创新性,提高师范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通过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学历提高等渠道,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探索教师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

咸阳师范学院是由原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咸阳教育学院、咸阳电大等三所院校合并而成,因此升本后就秉承传统办学特色与优势,积极为咸阳基础教育事业全方位服务。在近30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不渝地把为咸阳基础教育服务作为办学的根本方向。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学历提升与能力提高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师教育新模式,形成了全方位为咸阳基础教育服务的格局。建校以来,为咸阳基础教育培养了2万余名优秀师范毕业生,其中90%以上的师范类毕业生能扎根农村,被誉为“咸阳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摇篮”。近年来,学院共承担了咸阳市第一轮8388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490名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和2906名高中教师新课程知识培训,1908名初中短缺学科教师培训,989名小学英语教师培训,10期381名中学校长提高培训,338名市级初中骨干教师和193名高中骨干教师培训,1765名中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454名初中教师和676名高中教师资格认定教育理论培训任务。

3.3加强内涵建设,提高适应能力

地方师范院校要通过内涵建设,突出优势,不断提高适应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术科研水平,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积极参与教育资源竞争,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咸阳师范学院及时根据社会的需求变化和教师教育的新要求,拓宽专业口径,打造具有“三实一强”较高素质的新型师资,不仅推动了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也为学生、家长、社会提供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学院从2006级起在部分系部试行“2+2”模式。学生进校前两年,在同一学科大类下构建宽厚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按统一规格培养,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打破专业分割过细的状况,同时便于学生找准自己兴趣所在。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素质培养的要求,开设统一的公共基础课以及自然科学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构建一个平台。从第三年开始,学生可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兴趣、特长及社会需求,在同一学科大类下选择专业课程,修读某一专业方向,加深专业理论学习,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增强市场适应能力。“2+2”二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上分为学科专业教育与师范教育两大部分,具体分为基础模块、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既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又不会影响知识的系统性和相互关联性,同时还加强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科研方面,咸阳师范学院以培育优势研究方向,培养高素质研究团队为目标,以有力的激励机制为保障,结合学科建设搞科研,结合地方经济搞科研,结合基础教育搞科研,有力推动科研工作。近年来,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总之,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的问题大致相同,在政策倾斜、教育投入、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但是地方师范院校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办好地方师范院校,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作用,这也将是一个始终值得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赛扬.构建终身学习的教师教育体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2]谢安邦.教师教育转型时期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J].教育研究,2004,(9)

[3]宋永忠.师范大学转型不能丢掉教师教育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

[4]张济顺.教师教育与师范大学的转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5]董吉贺.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几点建议[J].继续教育研究,2006,(1)

[6]王玉贵.关于教师职业困惑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2,(4)

[7]杨朝霞.我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6,(1)

[8]杨尊伟.美国教师教育:从“能力本位”到“标准本位”[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8)

[9]高峡.日本的教师制度面面观[J].中小学管理,1991,(5)

[10]王爱兰.论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改革一一兼议地方高师院校的发展[J].甘肃高师学报,2005,(6)

【注释】

[1]丁文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咸阳师范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