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系统模式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系统模式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系统模式王有存[1]陈万强[2]本文分析和总结了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进50年来追随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提炼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系统模式——“工学四合”模式,即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所以,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系统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学院通过总结近50年的办学经验,创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系统模式——“工学四合”模式。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系统模式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系统模式

王有存[1] 陈万强[2]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89)

【摘 要】 本文分析和总结了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进50年来追随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提炼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系统模式——“工学四合”模式,即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就业结合。“工学四合”中的四个“结合”共同作为要素构成工学结合的整体有机系统,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社会(产业)等多个主体协调运行、良性循环,成为学院未来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同时对于我国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关键词】 西航职院;工学结合;工学四合

工学结合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工学结合既涉及学生,同时涉及学校、企业及社会(产业)等主体,在具体实践中要兼顾各个主体的需要,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系统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学院通过总结近50年的办学经验,创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系统模式——“工学四合”模式。

1.主要做法

1.1教育与产业结合:跟进国家航空产业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全国唯一的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从1958年建校以来,就跟进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学院更加明确了服务国家航空事业的办学思路,推动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航空业素有“工业之花”之称,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为了对航空产业提供更好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我院于2003年新征408亩进行新校区建设。目前,已累计投入1.2亿元,建成面积达10万平方米。学校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增强了学院服务航空产业发展的能力。

王有存,男,副教授,西安航空职业技学院党委书记

为了“成为国家航空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从物态、制度、观念三个主要层面,引入CIS战略,全力打造学校航空文化,突出航空特色。2005年6月,学校与航空基地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三个“共建”项目,即依托学校共建“国家航空基地培训学院”、投资5000万元共建占地15亩的航空博览馆、共建基地“航空俱乐部”。学院与管委会的成功合作,使学校跟进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与基地和谐并进,在教育与产业结合的路子上走得更实。

1.2学校与企业结合:“通、宽、新、活”之路

我们深知,实现校企结合,才能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通过着眼宏观产业,面向大市场,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通、宽、新、活”的校企结合路子。

第一,打通校企结合路子。延续学校与空军装备企业的联系,变行业所属关系为市场供需调节关系,形成了自主互动关系;沟通学校与通用航空企业包括民用、民营、国外企业的联系;扩大学校与其他装备制造企业的联系,与东部沿海各大工业园区的近百家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强化学校与航空产业基地企业的联系。西安阎良以“飞机城”著称,拥有100多家航空企事业单位。随着基地的开发建设,航空产业链条上下不断延伸,为学院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拓宽校企结合领域。我们在与企业互动中,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方式,主要有以下12个方面:实行“订单”培养,合理设置专业,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建设师资队伍,开展技术合作,培训企业员工,安排学生实训,实行顶岗实习,开展半工半读,建立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文化,搞好毕业生招聘。

第三,创新校企合作的互动机制。我院这种合作是建立在市场供需关系上的双向互动结合。学校内部院系联动、处室联动;开辟校外信息渠道,广泛收集、整理企业需求信息;校企合作采取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内容和形式。

第四,激活校企结合的利益联系。激活校企结合过程中的利益联系,寻找双方利益结合点,实现校企双赢,从根本上保证校企结合“通、宽、新、活”路子的畅通。目前,我院已经与国内200多家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1.3教学与生产结合:克服“两张皮”弊端

我院着眼教学全程,抓住主要环节,重点突破,整体带动,具体抓好首要环节、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系统推动教学与生产结合。

第一,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环节。学院抓住教学工作改革的首要环节,推进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改革,该项改革获得了2005年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包括专业设置、教学管理体系和制度、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运行过程、教学督导评估、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理论研究,形成了富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www.xing528.com)

第二,依托航空基地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与生产结合的关键环节。通过“内培外聘”,在提高专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同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支具有“航空基地”特征的新型师资队伍,聘用基地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高级技术人员120多人担任兼职教师。学校先后聘请了14位专家学者兼任学校职务,成为学校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第三,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院积极解决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近14000平方米的实训楼。目前学校拥有航空、数控加工、普通机械加工、金属热加工电工电子汽车维修、计算机技术、工业生产训练中心等13大校内实训基地,可举办电工、车工焊工、数控操作等多工种技能鉴定工作。利用与空工企业、航空企业及其他装备制造企业的广泛联系,挂牌成立了49个校外实训基地。

1.4学习与就业结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就业来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于2005年12月启动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科研项目,从航空生产第一线岗位需求出发,剖析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整合多年来积累的人才培养工作经验,集中搭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教育四个平台,初步形成了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院人才培养的视线不仅停留在就业率上,而且注重学生就业质量及职业人生。为此,学校还相应开展了“人才培养全程督导体系”的研究,实现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接,建立人才培养的社会评价体系。

其次,推进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我们推出了两项新的举措:一是“阶段”教育,新生入校适应过渡期、全面素质成长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和第二学年)、就业准备期(第三学年)。职业素质教育的要点和方法因时而异,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二是“模块”教育,把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归纳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心理、职业能力、职业发展六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按每周2课时列入必修课目。

从我们探索实践来看,以上四个“结合”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其中的每一个结合在不同的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教育与产业结合是战略前提,体现了学院的发展观;学校与企业结合是关键,体现了学院的教育观;教学与生产结合是核心,体现了学院的教学观;学习与就业结合是根本,体现了学院的人才观。我们简称为“工学四合”。“工学四合”沟通了学生、学校、企业、社会(产业)之间的联系,四者共同作为要素构成工学结合的整体有机系统,多个主体协调运行、良性循环,是工学结合的系统模式。其内在关系如下表所示。

工学“四合”的系统结构以及要素的内在联系

img14

2.几点认识和体会

“工学四合”是我们探索工学结合系统模式的初步成果,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工学四合”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目前,我院占地630亩,在校生8000余名,综合办学实力已经处于省内高职院校的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双证率”达90%。2004年以来,就业率均在93%以上,2006年达97.4%;招生工作上,2006年学院已经实现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质量集中表现在“三高”上,即:第一志愿报考率高,达到251%;新生第一次报到率高,达到90%;第一次录取最低分超出省控线高,平均高出省控线近70分。2007年3月至4月,新加坡第一批20名留学生在我院完成了航空发动机维修的实习。

二是“工学四合”概括了学院的历史经验。我院近50年来跟进祖国航空事业,积累了校企合一、产教结合的丰富经验。特别是2001年举办高职以来,我院适应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变化,着眼于生源和就业两大市场,着眼于航空产业,不断总结和概括,提炼出了“工学四合”的办学经验。

三是“工学四合”启迪了学校的未来发展。“工学四合”揭示了我院发展的战略空间和发展模式,使我院由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发展,追求理性发展,注重质量立校。随着“工学四合”的深入探索和实践,必将促使我院的发展实现巨大跨越。

四是“工学四合”揭示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特点和规律。我院与国内许多同类院校具有相似的发展历史,在总结、提炼我院办学经验基础上创建的“工学四合”系统模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工学四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特点和规律,为办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提供了一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模式选择。

【注释】

[1]陈万强男教授西安航空职业技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