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

陕西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起点开发应将秦川地区作为陕西经济腾飞的战略要地,以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再则,陕西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同步的文化创新。目前,陕西高校每年招生已达十几万人之多,这是陕西经济进行高起点开发的有力保障和支持。振兴陕西经济,快速推进陕西经济向高层次迈出,务必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是大局使然,也是陕西经济迅速崛起使然。

陕西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

陕西经济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

胡北平[1]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

【摘 要】 陕西经济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应当坚持高起点开发重点区域可以率先起飞的战略。高起点开发应将秦川地区作为陕西经济腾飞的战略要地,以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必须把留住人才放在科教优先发展战略重中之重的位置,建立人才管理机制,为人尽其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再则,陕西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同步的文化创新。应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梳厘,并为新文化的出现培育增长点,发挥西安等都市的文化辐射功能,提高整个陕西人民的人文修养。惟其如此,方可在建设西部强省中快速、稳步、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陕西经济;高起点;人才战略;文化创新

我们所论及的陕西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问题,是在我国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尽管一些学者和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讨,并给决策部门提供了不少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但我以为,在建设西部强省进入实质性阶段性之际,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坚持高起点开发重点率先起飞的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西部大开发应当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坚持高起点开发。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陕西经济要尽快发展起来,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首先,高起点开发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顺应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知识经济在全球迅速兴起的态势。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正是抓住了这一新的历史机遇,使得他们的经济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就意味着谁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谁站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谁就能够将本国度、本民族的经济不断地推向前进。看到这一历史趋势,并清醒认识到它的必然结果,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坚持高起点开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邓小平曾经讲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愈来愈深入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时,都应该遵循这“三个面向”。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认为,把坚持高起点开发实行跨越式发展作为陕西经济腾飞的战略性原则是高瞻远瞩之举。

其次,对于陕西而言,坚持高起点开发、走跨越式发展之路,已经有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因为知识经济在我国已有了比较快的发展,陕西的知识经济在带动和促进本省经济的发展中也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其表现形式是,古都西安高新技术开发产业的产业群正在强有力地联动咸阳、宝鸡、汉中等地知识产业经济的发展;因知识产业的发展,加之对外开放的宽松投资环境,使得外商对陕的投资逐年增长;同时,陕西具有50余所高等院校,师资力量雄厚,科研队伍庞大,人力资源十分可观。目前,陕西高校每年招生已达十几万人之多,这是陕西经济进行高起点开发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但是,这绝不是说陕西经济的发展从整体上都可以进行高起点开发。事实是,高起点开发要在陕西和西部的大背景下来思考,从而确定哪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哪些地区需要带动发展。倘使没有重点,全面推进,分散力量,高起点开发跨越式发展就会落空。

那么,何为重点率先腾飞呢?所谓重点率先腾飞,是指那些具有能够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首先发达起来的地区。这些地区必须具备这样四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基础设施比较好,二是现代工业基础比较好,三是自然环境比较好,四是科研实力比较雄厚。若用此四项条件为标准,毫无疑问,关中地区应当成为陕西经济起飞的龙头区域。我们知道,被世人赞誉的八百里秦川,不仅拥有发达的铁路,优美的地理环境,较之陕北和陕南,其公路交通条件也十分便利。尤其是通过这20多年的建设,横贯秦川大地的高速公路为发展陕西经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应该说,陕西秦川是西部开发真正承东启西的一片华宝之地。更为重要的是,秦川地带,从西安到咸阳、杨凌直到宝鸡拥有一大批能够直接服务于高科技开发项目的高等院校及其科研单位。如果说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那么秦川就是这个桥头堡的心脏。这个心脏强有力地跳动起来了,才能充分带动整个陕西经济的快速增长。因之,进一步采取措施,下决心把秦川的经济发展起来,应当成为陕西经济战略中的基本战略。目前,整个秦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良好势头,这是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培育的结果。但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陕西尤其是陕西秦川的经济发展不仅要依赖于上述四个条件,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还必须依凭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否则,陕西经济的发展就迈不出大步子,走不出新路子。人们都清楚,秦川地区是封建王朝建都最多、时间最长的地方,几千年封建意识深深地承袭和潜遗在人们的大脑中,诸如封建迷信、小农意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营模式至今仍旧占据着人们的思想。因此,在实施秦川地区经济的重点突破,重点起飞时,应当把清除封建主义思想和清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同样作为一件事关全局性的大事来抓。唯有如此,方能在秦川大地建设起一个中国式的硅谷和犹他州。(www.xing528.com)

2.要把留住人才放到硬道理上来考虑

陕西是个教育大省,科技实力列居全国前茅。但陕西并不是经济大省。穷省办大教育一直是制约陕西在教育和科研方面难以使出大动作的瓶颈。振兴陕西经济,快速推进陕西经济向高层次迈出,务必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是大局使然,也是陕西经济迅速崛起使然。问题是“科教兴陕”的口号我们已经高喊了多年,为什么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显著的实惠?为什么在开发西部的号角响彻云霄的时候,陕西高校培养的人才多数还是继续着“孔雀东南飞”的路子?笔者长期在高等院校工作,为了研究毕业生的工作选择及方向,曾就99级的500名毕业生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在500名毕业生中,约有400余名毕业生希望毕业后能在东部沿海地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真正立志于开发西部的毕业生实在是寥寥无几。笔者又对即将毕业的10位博士生进行了同样的口头问答,在谈到毕业之后的工作去向时,除了两位表示愿意留陕外,其他8位均表示毕业后要“飞”向深圳、珠海、上海、山东等东部沿海地区。这种概率,也可能失之准确,但它给我们提出的问题乃是令人深思的。因为,在我们所调查的人员中,约有90%的人员认为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地区留不住人才,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工作环境太差,一些领导人的观念保守,“武大郎”开店,压抑人才;二是生活条件比较差,工资待遇低,精神压力大。这两大问题不言而喻的造成了“孔雀”继续东南飞的现实。可见,陕西经济要坚持高起点开发、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必须把留住人才放在科教优先发展战略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加以忖量。为此,我们建议,由陕西省政府成立高学位人才管理中心,其主要任务就是对留陕或动员留陕的高学位人才进行就业指导和工作调整。协调解决他们在生活和科研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并将其纳入科学管理的范畴,使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层随时都可以了解到高级人才的分布、流动、调整等情况。同时,应建立保护人才的惩处机制。这种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依据法治的原则,对那些打击人才、压抑人才甚至陷害人才的人进行惩处。以往的社会事实告诉我们,倘使仅仅将“武大郎开店”作为陈腐的意识加以鞭挞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尤其是科研单位有了“武大郎”式的人物,其所造成的人际关系自不待言,而由此造成的人才流失和经济损害更是无可估量的。因而,建立保护人才的惩处机制,实质上就是要抑制“武大郎”式人物的破坏力,从而为人尽其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振兴陕西经济,致力于西部大开发,是前无古人的伟业。从这一点上看,开发西部,振兴三秦经济本身就意味着奉献。这就要求我们在留住人才问题上既要充分考虑到人才的生活待遇,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又要教育他们在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中立志于科学,献身于科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几位著名教授,如周尧、山仑、张勇、李阳等都是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科学创造的。这种献身于科学的精神,应该是我国知识分子不朽的象征。

3.进行文化创新,促使陕西经济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这段话不仅适用于科学技术领域,同样也适用于文化领域。当我们面对着遍布陕西大地的一片片文物古迹时,不由得感到骄傲与自豪。那是因为,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同时也潜留下许多糟粕文化,这些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陕西经济发展滞后的客观事实即为明证。因此,在建设西部强省的起步阶段,我们在大力促使科技创新的同时,必须同步地进行文化创新。而文化创新又必须紧密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文化的创新与文化传统之间总是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其斗争力度、认同传统与适应变化的交互作用,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在现代社会,由于“第三次浪潮”的出现,西方文化正以非常迅猛的势头向世界各国推进。这就形成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抗拒与融合。美国著名学者阿瑟·刘易斯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二元文化。二元文化的出现对文化创新带来了契机,但在本质上却没有消除也不可能消除斗争的紧张程度。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文化方面大胆地进行创新,对于陕西来讲,实施文化创新,应该要有大视野、大思路。要在比较贫瘠的土地上进行文化创新,当然首先要建立现代化的新兴工业经济。这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现代化过程中为我们提供的新鲜经验。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明:现代化进程不仅促进了文化难题的破解,同时文化建设的成功又促使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然而,这还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创新,真正的文化创新是以扬弃传统文化,增加当代社会新的优秀的文化为特征的。我们认为创造陕西的新文化,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都市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梳厘,并为新文化的出现培育增长点,进而利用新都市文化的辐射功能影响并促使乡村文化的转变。西安是陕西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最丰富的聚集地,当然也是陕西腾飞的大都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西安的企业文化商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以及优秀的民间文化都在陕西经济的发展中得到了升华,并对全省的文化建设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眼下的任务是,在西部开发过程中,西安应该把创造自己的新文化摆到战略的高度,制定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新文化目标。这个目标的大致内容应包括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社区文化、饮食文化、社交文化、旅游文化、校园文化等等。且要对每一项文化的创新要有具体的规划。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的创新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不像建筑公司盖一栋楼,要求什么时间盖起来就盖起来了。文化的创新也有一个“转型期”的问题,这个转型过程,实质上就是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继承自己的优秀文化,抛弃落后文化,不断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再就是陕西文化的构建问题。文化的构建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硬件建设。比如博物馆、电视塔、广电大厦、图书馆、娱乐城、音乐厅等。这些方面的建设陕西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显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主观造成的,而是由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的。可以预料,随着建设西部强省的深入推进,三秦经济的起飞,陕西文化的硬件建设将会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有一个更大的改观。问题在于,文化始终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它的建构也应有系统而又完整的宏观思路和构想。二是软件建设。相对硬件建设,文化的软件建设要艰难得多。硬件是文化和创新的表层标志,文化发展的本质在于文化受众内在的深层的人文素质。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目的,乃在于全力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对于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陕西来讲,把文化建设的目的放在提高人们的现代文化素质上就是更具有特别迫切、特别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人的素质得不到切实提高,它不仅会影响陕西经济建设的速度与质量,而且会制造出一批有背于社会发展的野蛮人和愚昧人。现实生活警示我们,这种现象已经相当严重了。在陕西大地,那些没有理想、缺乏教养、不知礼仪的人大有人在,同时也存在迷信泛滥、打架斗殴,以及商业单位、宾馆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有鉴于此,我们认为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文化软件建设的力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否则,这种现象继续恶化下去,不仅会损害我们陕西作为一个文化大省的形象,也必须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陕西经济的发展速度。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着力进行以西安、咸阳、宝鸡、延安、榆林、汉中、商洛以及一些县级市为主的城市文化系统建设工程。坚决打击腐朽文化的传播者,在文化的构建中要设计出便于操作的市场素质改造的具体方案。例如,可以编纂一套《陕西市民必读丛书》,用丛书的形式培养陕西市民优秀的人文素质。为了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提高人文素质的需要,《必读丛书》可分繁简两套来编。该丛书的主要内容应全面地反映陕西几千年来的文明史和建国50多年来的当代史。对此,每个城镇都要根据各自的情况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市场进行必要的测试。只要人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在建设西部强省的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中,陕西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注释】

[1]胡北平,男,教授,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