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研究和理解当前影响师生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深入研究和理解当前影响师生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当前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所以,怎样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怎样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来教育我们的青年一代,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但同时,部分大学生在一些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假如从研究课题来看,可以看作是四个重大的课题。

深入研究和理解当前影响师生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 深入研究和理解当前影响师生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理论上提高认识。应该看到,现代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不能脱离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现在,确实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要推进我们的工作,首先要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理论上的科学解释。所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当前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是每个德育工作者、每个德育理论研究者必须完成的课题。江泽民同志把这些问题概括为“四个如何认识”:第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二,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三,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第四,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江泽民同志提到的“四个如何认识”,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希望我们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回答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二是希望我们把理论研究同思想政治教育,也包括德育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

关于第一个特点。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中,不仅要注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发展的研究,还要注重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问题。这样做的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是,学校的学生(包括大学高年级学生、部分研究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成长的经历、阅历决定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有自身的一些长处,也有自身的一些短处。他们的长处在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是他们深切感受到的,他们的成长同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可以说是同步的,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我与改革开放同行”。但另外一方面,他们的成长过程,也正好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发展的年代。他们看到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过程,看到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片断,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和我们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对社会主义的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怎样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怎样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来教育我们的青年一代,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怎样从资本主义360多年的历史发展来认识资本主义的今天与明天,来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怎样从社会主义80多年的历史发展,来认识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前途和前景,这些问题要在学生中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根据2000年初有关部门对八省市74所高校近1.7万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例如,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表示“充满信心”和“更加充满信心”的较往年有较为显著的提高,对今后三年和十年内我国经济发展持“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的较往年也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同时,部分大学生在一些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例如,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走向趋同”、“私有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表示“同意”和“比较同意”的较往年是有所增加的。这就表明,我们的大学生尽管主流和主导方面是好的,但在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有的甚至是十分不清楚的。怎么对他们进行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教育,以及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历史总是现实的。对历史问题的探讨,要同现实问题密切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国内的主要问题就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实际进程对人们认识的影响,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认识我国的社会现实,怎样认识社会现实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国际的主要问题就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这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现实性。历史、现实都要从理论上进行思考和解答。

关于第二个特点。“四个如何认识”的提出,把理论研究同思想政治教育,也包括德育的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假如从研究课题来看,可以看作是四个重大的课题。这四个重大课题,都和我们工作的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这些课题作出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都将有助于学校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学校工作来讲,对“四个如何认识”的研究,应主要从三个方面深入下去。

第一,要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给学校德育带来的新的课题。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谓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任何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进入经济全球化过程。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在世界经济的整体格局中优化本国的资源配置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径。各国都在考虑如何以开放的眼光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对本国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各国都在加紧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人才。对于教育来讲,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要培养一大批能够了解、能够理解、能够通晓、能够驾驭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假如没有这样一批人才,当我们进入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时候,就会很被动。加入WTO以后,我们深感这方面人才的缺乏。对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来讲,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是以一种特定的世界经济体系为背景的。这一世界经济体系的实质,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沃勒斯坦就已论及,认为这是一个包括“中心”、“半外围”和“外围”在内的体系结构,处于“中心”的是美国和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处于“半外围”的是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处于“外围”的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世界经济体系,实质上是一个“中心”掠夺和占有“外围”资源和效益的经济体系。换句话说,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还是以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尽管各国都希望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取得本国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这种最优配置的效果和效益,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着不公平、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分配。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推进,世界范围内经济上的两极分化,不是减缓了而是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富国和穷国的差距在拉大。如江泽民同志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至今仍举步维艰,南北发展差距和贫富悬殊愈来愈大。一边是北方发达国家财富不断积累,一边是南方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都普遍受益,世界发展中的不平衡更趋严重。”(2)(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主张政治制度的单极化,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极力向其他国家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西方有些人就鼓吹经济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美国有些人则鼓吹“西方化”就是“美国化”,把经济全球化过程看作是一次向世界推行西方制度的机遇。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上的优势,使它们可能在政治制度单极化的过程中暂时得手。争取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符合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愿望,但在现在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单极化的趋势是暂时得手的。我们所讲的防止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决不是没有根据的,而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出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为了适应世界政治格局的这一变化,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怎样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这样,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变化,对我们提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怎样对学生加强国家主权观、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观的教育。这也就是怎样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问题。面对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不仅提出了新的课题,而且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新内容、新要求,即怎样把我们历来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赋予时代新的内容;通过我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主权观、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观。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时代内容。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样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从而要求我们从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上做好工作。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于这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怎么估价也不为高。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思考一下科学技术革命对人自身发展提出挑战的问题,特别是对人自身的基本禀赋提出挑战的问题。如果撇开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具体的物质内容,仅就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对人自身的基本禀赋的严峻挑战来看,自18世纪中叶以来的历次科学技术革命,对人自身的发展有三次大的解放和三次大的挑战。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商业上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蒸汽机在生产动力上的革命性的进步,实现了人的“体能”的解放。但是,在人的“体能”解放的同时,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对人的体能、体格、体魄的崇拜也随之减退下来。接着,19世纪初取得突出成效的工具机的革命,不仅进一步推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在较为广泛的范围内实现了人自身的手工技能向工具机的转移,从而实现了人的“技能”的解放。原先生产中需要人掌握的一些技能,可能是人们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学习的结果。劳动技能,特别是一些高超的技能是包含在人的体内的一种能力。工具机的发明使人的技能得到解放,人们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能借助工具机完成很复杂的工艺操作,生产出很完美的工艺产品。人的“技能”的解放是人的发展的标志;但是,随着人的技能的解放,人们却开始轻视人的技能,人们不再把掌握某种特殊的手工技能看成是值得自豪的禀赋。再接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的应用为标志,实现了人的“智能”的解放,把原来要由人的智能完成的部分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随着人的智能的解放,人们又开始轻视自己的智能,进而轻视人自身的智力培养和精神生活的提升,其中包括人自身的道德修养伦理提升、品质品格锤炼等。20世纪70年代,面对人的发展面临的新的挑战,西方的一些学者就提出了诸如“单面人”这样的问题。“单面人”的提出,实质上是对新技术革命产生的人的发展后果的一种思考。

确实,在人的“体能”、“技能”遭受被轻视的冲击后,如果人的“智能”再遭受被轻视的冲击,人自身的禀赋也许将丧失殆尽。当然,人也在不断地应对科学技术革命给人自身发展提出的挑战。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来看问题:19世纪末,当人们在自身的体能得到解放,但同时体能这一禀赋受到轻视时,有可能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忆,利用全球性的奥林匹克运动的方式,找回昔日对人的体能的崇拜;同样,人们为了找回失去的对“技能”的崇拜,开始建立各种各样的博物馆收藏的主要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弘扬人自身曾经有过的手工技能上的辉煌。现在,当人面对自身的“智能”受到挑战并可能受到轻视时,不知道还能够通过什么方式找回来。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伦理道德素质的发展和提升问题,必然成为人类物质文明进步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世界范围内的大难题。一些西方社会学家,他们寄希望中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找到一条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因为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就包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三,从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深刻认识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的新课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要解决。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它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规定性,有一些新的特点,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需要我们在工作的实践中给以解答。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可以作多方面的概述,“多样化”也许是其中简洁和确切的概述。从社会存在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第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第三,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第四,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这些“多样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

在唯物史观看来,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同社会存在的“多样化”是同步的。我们不能只承认社会存在的“多样化”,而拒绝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我们在讲社会存在“多样化”,如经济成分“多样化”的同时,也强调主体的作用,即强调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在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上,我们讲“多样化”,但反对多元化,因为我们有主旋律,有主流的、主导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这就是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相一致的,强调意识形态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思想上的主旋律,强调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学校来讲,学校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弘扬主旋律,就是倡导主流意识形态,这是由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和任务决定的。

学校强调主旋律和主流意识形态,同社会上“多样化”的社会存在自然是有其反差的,这种反差增强了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但学校的教育不能放松和降低要求,必须强调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旋律。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样化”,教育中讲正面的东西,讲主旋律,讲主流意识,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样性”存在的必然性和复杂性,让学生了解社会存在的“多样化”和思想观念的“多样化”的现实。社会存在的“多样化”我们已经清楚了,但“多样化”表现为什么样的社会思潮以及它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个我们并不完全清楚;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理解和认识“多样化”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也不完全清楚。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重视对社会思潮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和引导”列入其中,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之一,作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内容。这在党的重要文件中也许是第一次,这对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