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课”教育教学内容的现实变化

“两课”教育教学内容的现实变化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个悖论就是经济全球化所出现的社会存在的变化,这种社会存在的变化就对我们很多门课程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内容上的变化。所以怎么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怎么使大家看到,经济全球化既有社会进步的一面,但又有不容忽视的弊端,这个弊端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国家安全,我们国家的主权和我们国家的命运,我想这就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所发生的变化需要我们关注的理论上的教育。

“两课”教育教学内容的现实变化

二 “两课”教育教学内容的现实变化

课程体系的结构有它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每门课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由于我们处于社会急剧变动的过程中,所以反映这些原理的现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的形成,由于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现实的变化,刚才讲的很多课程中的内容也必然要作出一个相应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变化是多方面的。

1.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是给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带来重大影响的社会存在。经济全球化在全世界是有很多争议的一个问题,比如,什么叫经济全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什么时候成为现实的,等等。

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许多人都把经济全球化看成生产、贸易、金融或者信息等全球化的综合。由于存在着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信息的全球化,我们把所有这些生产要素、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的全球化综合在一起就叫作经济的全球化,所以经济全球化就表明市场经济范围的扩大,市场经济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的配置。这是对经济全球化概念的基本的但也是初步的理解。这是把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体制问题提出来。

另外,经济全球化还有一个制度问题,反映了国际经济的关系,所以不仅要讲经济全球化的体制问题,生产力层面的问题,科学技术发展层面的问题,还要讲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这就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的新的问题。

我认为,从国际经济关系角度来看待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有三个悖论:

第一个悖论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经济效益的增长和不同国家之间红利分配的不公平。经济全球化当然能提高全球的经济效益,由于资源在世界配置的效益急剧增长,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但另外一方面由于这些效益的增长而带来的红利存在着不公平的分配,这就是我们讲的市场经济的效益和公平的问题,由一国范围发展到世界范围内。

第二个悖论就是不同国家之间所谓经济利益的趋同与发达和不发达国家两极分化的加剧。一方面全球经济出现一体化,地区出现合作、联合,甚至紧密地联合,欧盟就是这样;另外在这个背景下,不同国家强调自己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即使在欧洲,欧盟的建立,各个国家都在强调自己的主权,强调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包括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是削弱了它对自己国家主权的关心,而是强化了。可以说,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方面比经济全球化前表达得更强烈、更直接。

第三个悖论就是经济全球化所出现的社会存在的变化,这种社会存在的变化就对我们很多门课程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内容上的变化。比如说我们怎么讲清世界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关系问题,是不是因为双赢就不存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认为经济的一体化就可以导致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问题变得不重要了,甚至认为“人权高于主权”等等。

这些新问题在原来课程中是没有的,因为没有这种社会的存在就不会有这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出现,那么现在,在我们的课程内容体系上就应该充分得到反映和表达,不仅在哲学上要讲清总体的观念是什么,总体不是无差别无矛盾的痕迹,整个世界的矛盾,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差别是什么等等。所以在哲学原理中涉及关于世界整体或者世界总体认识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也是这样,不仅讲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还要讲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交往的一些新的特点,一些新的理论观点,要讲清经济全球化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我们赞成经济全球化,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但是我们对经济全球化这样一种世界秩序有我们的观点,这个观点就表明,经济全球化由于在现代世界经济关系下运行,所以又出现了一些很不合理的东西,所以我们反对的并不是经济全球化本身,而是经济全球化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所以怎么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怎么使大家看到,经济全球化既有社会进步的一面,但又有不容忽视的弊端,这个弊端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国家安全,我们国家的主权和我们国家的命运,我想这就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所发生的变化需要我们关注的理论上的教育。

另外一个就是经济全球化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两个条件基础上的:第一,跨国公司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可以说没有跨国公司就没有经济全球化。第二,就是国际资本垄断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的宏观的条件或者宏观的环境,没有宏观条件的形成就没有经济全球化。从经济关系角度来考虑,它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列宁当时认为,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处,但是列宁没有想到垄断有可能从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更没有想到国家垄断会向国际垄断发展。垄断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处,我觉得没错,但是垄断自身的发展表明,垄断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生产力还有促进作用,还有自身的活力,但是不管怎样,资本主义毕竟进入了它的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和我们现在学生的思想、政治状态、思想理论的判断有着直接的联系,很多现象性的问题的提出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情况。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输出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它的技术、信息、人才资源配置结合中出现了一种资本输出的新形式,不像资本主义商品输出这么简单,也不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是在资本输出、技术、信息、人才资源配置的结合中进行资本输出。

我们都认为国际三大世界经济组织,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着三大支柱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三个经济组织都是被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的,是服务于国际垄断资本的国际组织,所以要思考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包括我们加入WTO,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大概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实际上是按WTO规则去操作。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到底遵不遵守WTO的规定,都是从自己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来考虑的,并不是简单地完全按WTO原则和准则去办事的。大学生和我们谈资本主义,看到的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几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到底有多少,20世纪有没有从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都没有。只有20世纪初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沦为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还有一个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多极化与单极化的冲突,还有就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背景下,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有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有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资本主义发展是一种情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以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又受制于外部社会主义国家的压力,所以大规模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大力推进,但是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社会主义的压力消除之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大幅度削弱,而由此产生的矛盾急剧增加,还有就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及其历史趋势,所以国家垄断资本发展的特点是第二个重大的变化。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除了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底有什么新的特点,我们的教科书写了很多很多,但是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多样化”。

社会存在的多样化和社会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社会存在着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的多样化和就业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这四个多样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的多样化的基本方面。由于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就会出现不同的生活方式,由于有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分配方式也多样化。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样化,对增强社会的活力,推进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是有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没有多样化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的效益和社会的竞争力的增长等等,所以多样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存在的东西。而多样化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来。

由于社会存在的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这两者是必然的,而且是同时产生的。可能社会存在的多样化存在着先导性,由于有了社会存在的多样化就会有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由于社会存在多样化有其存在的客观性,所以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也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我们不能只要社会存在的多样化,不要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这是不可能的,所以面临这样的情况,多样化的社会存在使得我们学校的工作活力增强了,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我们在就业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增强了人才资源的配置。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多样化给我们理论教育、学生的教育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存在思想观念多样化中间有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主体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我们承认社会存在的多样化,承认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但多样化中间是有主体的,那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主体是公有制,然后才有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所以有主体和多样化之间的变换关系。有社会存在的多样化,就有思想观念的多样化。由于社会存在的多样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就会产生意识形态的多样化,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强调的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这就产生了直接的矛盾,你强调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而社会存在却要按社会的多样化办事,产生了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打个比方,高校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教育所处的位置,有点像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位置一样,难免有一些尴尬,难免有一些矛盾,难免有一些冲突和压力,高等学校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就像国有经济在经济领域坚持着社会主义的主体地位一样,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不能动摇。(www.xing528.com)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遇到这些问题,还没有找到一个完全的、有效的对策,所以舆论上批评国有经济的比较多,而在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中人们批评高等教育的比较多。高等教育一方面要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另外一方面又要考虑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意识教育与多样化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好。

有的人说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学得还不错,认为社会就应该按照这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去发展。走向社会以后发现社会并不是这样,所以认为社会是漆黑一团,都是以一种批判和指责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大学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失败。另外一方面就是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发现了社会多样化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所以回想起来认为老师讲的“两课”都是瞎讲,脱离中国的实际,你看中国的实际就是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所以就放弃了原来学到的一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道理。出了问题以后,舆论界包括我们高等教育界的领导都认为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失败。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还要考虑怎么使我们大学生认识到我们社会多样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接近社会、融入社会。

再一个变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现,使我们思想教育又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新的要求,第一就是怎么讲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怎么讲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最新成果,这些问题就是怎样准确地把握思想特征,怎样科学地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主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理论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在由人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由这次人大会确定为《宪法》中的重要的内容,这说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共同的基础等问题都提了出来。就是我将要讲的两点,怎么达到它的统一性,既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两个并行的举法实际上就是一个主流、主体和多样化的关系,这一种理论上的判别,而这一问题要对我们大学生讲清楚,大概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们现在讲的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但是另外一个讲法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共同思想精神,那就是不同经济利益、不同经济成分的阶层,都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奋进的思想阶层,为什么会成为共同的思想阶层,是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一次代表社会思想来理解主体多样化,使主体和多样化都得到统一,这个教育、教学的目标和目的还没有达到。

4.教育对象的变化

假如说环境的变化、社会存在的变化是“两课”教育教学遇到的一个严重的挑战,那么另外就是对象的变化,同样是我们“两课”教育教学遇到的新的问题。针对“两课”教育教学的变化,针对我们大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来看待当代大学生,这是一个视角的问题。青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都是民族的未来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对于青年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挑明了一种社会发展的根本的态度,青年的思想发展的基本状况,青年所追求的这种价值观,或者他们的心中所潜藏的种种特质、特性,往往反映了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所以怎么对待青年大学生,我想有一个科学化的问题。

我们大家都当过大学生,回想我们当大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大概和我们现在当老师来评价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差不多,我们当学生的时候老师对我们基本上是看不惯,评价是“这一代大学生不行”,大家在80年代,或者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我们的评价就是“这一代大学生基本上不行”。20年过去了,证明当时被他们认为不行的,现在不仅是行了,而且比以往一代人干得更好,当年我们的老师看不惯的很多“缺点”,后来成为社会主流的行为和主流的思想。比如说,多提几个“为什么”,哪怕对党和国家的一些政策和方针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不仅要进行讨论,还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在当时被视为一个不好的行为。追求一些生活上时髦一点的东西,也被指责是不行的。那么现在我们当了老师,我们成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怎么来评价现在教育的一些现象?当时的指责的否定,只能说明一点,说明你的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了,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了,因为在青年那里潜藏着社会发展的潜在的动力,他们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很多是未来社会将成为主流的东西,没有这种勇气,没有这种魄力,大概很难对大学生的这种现状给予认同。

如果没有这种认同,就谈不上理解,就谈不上沟通,也不会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曾经在一所大学进行调研,我没通知任何人就进入这所大学的课堂听课,发现很多同学在下面不专心听课,老师就是批评他们,老师在整个课堂上讲的都充满对现代大学生的指责、贬低和批评。下课以后同学们很不满意地走出教室,后来我就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我是谁,我就跟他们说你们就不能跟老师提一提吗?说明你们是什么样的一个特点,你们中间还有很多的优点等等,这个学生给我作了一个很简单的回答:“说了没用,他听不懂。”那么当学生对老师说了没用,他听不懂的时候,到底是学生落后于时代,还是老师落后于时代?我想更多的是我们这些教育者没有仔细地、认真地研究时代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前沿的变化,首先反映在年轻人的身上,当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先锋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可能就看不惯,而这些先锋的东西、前沿的东西首先是从青年人的身上反映出来的,若干年以后这些东西就将成为社会的时尚、社会的主流。所以怎么看待当代大学生,始终是现在进行思想理论教育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我采访过、访问过很多老师,特别是有小孩在上大学的老师,我先问他你的小孩在干吗,他说在上大学,我问他的小孩怎么样,他说自己小孩真好呀,又聪明又懂事,怎么怎么,说了很多好话,那么我说你教的大学生怎么样,哎呀,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就讲你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这么好,好到比父母好上几百倍,上千倍,为什么你对大学生就会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呢?至少和你的差距也是上百倍,上千倍,这种认识上的反差是什么?我感觉包含着一种感情问题,是一种对当代大学生的理解的问题,即使我们现在的一些家长自己的孩子是大学生,这种不满意也是一种包含着爱护的不满,看到孩子的优点很多,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想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当代大学生,这是我们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

1956年,毛泽东当年只有63岁,他就能够勇敢地对青少年说,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这句话的意义就是社会未来发展的活力、动力、前途和希望,就在你们这些青年人的身上。我相信,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希望肯定在现代这些年轻人身上,他们中间存在的一些优点,肯定是将来民族振兴的根本的源泉所在,我们搞“两课”教育,做思想理论教育观念转变是很痛苦的事情,假如像我刚才讲的,说这个没用,他听不懂,那么你的针对性可能一点都没有,因为感情上的这种鸿沟、思想方法上的鸿沟,如此之大,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现代大学生本身的成长来看,也能看到他们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赞赏的东西,比如他们的选择性和多样性,比如他们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这些特点都在他们身上明显得到表现,我们想一下,这三个特点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的,多样性的社会就需要人增强自己的主体性,就要增强人的选择性、多样性,这三个特点实际上是符合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所要求的东西,反过来,我们可能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要求的差距还比较大,所以两者相比,他们的特点适应于社会存在的要求以及他们的成长,适合我们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思想进程。

改革是一场革命,这个革命中总是有得益者和失败者,青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得益者,所以他们从内心拥护这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思想感情上,在个人利益的认同上,大概会比其他阶层更好一些。在一个家庭,对于改革开放的现状,我可以说大概越年长的,不满意的程度越高,越年轻的大概满意的程度越高,因为可以说,青年人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最大的利益获得者。

另外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产生,同样是适合于青年人的思维方式,或者说青年人的思维方式更适合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思维变化。包括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互联网对前三大媒体是一种根本性的、革命性的变革,因为不论是报纸、电台和电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信息传播的单向性。报纸上写什么,你只能看什么;电台里播什么,你只能听什么,而互联网改变了那种媒体信息传播的单向性,出现了信息传递的交互性,这种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信息传递的方式。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可能更适应于前三种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比如一个文件传达的问题,领导讲话了然后开始传达,这个“传达”是一种正常信息传递的方式,而年轻的大学生就很不习惯于这种传达方式。他仍认为,你在传达文件的时候只是信息传递的单向性,我为什么不能对这个文件、这个事件本身发表我的意见呢?所以他们希望的是这种信息交互的传递方式。现在的大学生,你和他进行互联网上的对话他很高兴,他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所以现代科学所产生的新的媒体,是一种以交互功能传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他们所具有的主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相吻合的,而和我们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是有矛盾和冲突的。

所以你只要意识到互联网的这种交互功能,就会觉得我们现在对互联网采取的这种单纯的堵的办法,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是十分幼稚、可笑的。能堵住吗?堵不住的,你现在的办法就是只有适应这种数字化技术所产生的媒体信息交互传递的变化,积极地参与信息化的建设,互联网信息的建设,主动地把你的思想观念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表达。所以现在高等学校处理互联网上的信息的办法,不再是阻挡,而是适当地让它留下一些不同的信息,让正面的信息、引导性的信息也进入互联网,这是解决我们现在互联网问题中一个最有效的办法。你假如单纯地删,可能删得越多,学生越不满意。你适当分路保留多样化的信息,各种信息都有一点,然后你也发表你的建议进行疏导,这样就比较好了,适应了互联网信息传递的这种特点。

互联网的出现,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和学习方式的革命,很多人不承认这一点。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我多次讲过,我们的孩子十几岁,他也没学过计算机,我们好歹也是个教授,你跟他一起学计算机,肯定没有他学得快。他是不看书的学,你是看书的学,思维方式就不一样,可能同时开始学习一个新的软件,你还不会,还没看明白书,他一个孩子就可以教你怎么使用了。北京有一位很有影响的教授,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也要学计算机。那么像我们一样,都是这么学的,也不懂计算机技术,各种计算机书都有,告诉你怎么操作。第一步怎么做,不仅有操作步骤,而且还有图像,把网上出现什么图像都告诉你,然后点击哪一个键,都往下走了,我想我可能就是这么学过来的,自认为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你看到年轻人学,他肯定不这么学,他就乱点一通。你讲他是乱点一通,他认为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好像已经潜藏在他的思维方式中了。我们有一位北京的学者,学了半天,按照书上的操作方法,发现书上告诉他下一步,按任意键,他就犯愁了,哪有任意键呢?他的英语还不错,他都看懂了,是没有任意键,他不敢动手。最后没办法,请教专家。打个电话给电脑专家,问那个任意键在什么地方。专家很明白,说任意键就是任意键,哪一个都行。

这里面实际上有一种潜在的思维方式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中,一个键是一个功能,没有多样化,没有想到任意键是按任意一个键都行。一个键一个功能嘛,我们就是这个单向的、单一的思维方式。现在出现一个任意键,不管什么键,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思维就跟不上了。小孩、年轻人拿着键盘乱敲一通,他实际上知道键盘里面的通用性很大,这种通用性增强了操作上的可选择性。我们认为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中间通用的东西、思想上通用的东西不存在。所以专家就告诉这个教授,别担心,任意敲哪个键都行,不仅这件事可以这样处理,以后遇到这样的事,随便敲一个键就行了。要搞坏电脑,搞坏软件,是专家才行,不是专家,你不可能把它搞坏。他就明白了一个很简单的、很朴素的道理,电脑的这个设置你要把它破坏,也就只有专家能够破坏它,一般的学者你可以放心地按各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互联网就是按这种思维发展的。

这就是这种思维的革命和学习的革命。这种思维的革命和学习的革命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方式。当然,由于这种数字化的交互功能,也会给我们教育带来很多新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也就是我讲的由于技术的进步产生的问题,以及在经济技术中由于引导不当产生的负面的问题。两者一定要区分开来,绝对不能因为互联网上的问题,我就把互联网给封了,那是肯定不行的,你只能引导。

2004年初人大会议期间,媒体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有记者问我怎么认识大学生的质量问题。全社会的舆论都认为大学生的质量下降了。我认为大学生的质量看你怎么评价。现在的大学生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有三个特点,我想以往大学生比不上。

第一个是现在大学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是我们以前的大学生比不了的。你看现在大学生组织一项活动,根本不需要你去详细布置,他会搞得有声有色。我们都在大学工作,可以看到大学生蕴含的这种组织协调能力,大概是以往的大学生比不上的。什么社团活动,什么一项集中的大型的活动,这你比不上。

第二个就是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这个也是以往的大学生所比不上的。一个哪怕不熟悉的领域,你给他两三天的时间,什么辩论会、各种论坛、学术会议,他可以把这些新知识搞得有条不紊,甚至超过老师的知识面,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以往的大学生所达不到的。

第三个就是和社会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也是以往的大学生比不上的。以往的大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大家往往给他一个名字,叫做书呆子。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我们有时候举办一些活动,募捐也捐不到钱,让学生一出面,和社会上的一些人事进行交往,往往钱还搞回来了。这种进入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是我们以前的大学生所比不上的。

就凭这三条能力的增强,你能讲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行吗?这三个能力是他以后成长的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到底高校的质量怎么样,我觉得要看这个问题怎么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