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理论教育实效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理论教育实效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作“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片,就是想为教师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进一步提高邓小平理论教育教学的实效。除此以外,我们预想该片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真正提高邓小平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理论教育实效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理论教育实效——访《新时期的旗帜》总撰稿顾海良教授(1)

记者:顾教授,由教育部组织制作的邓小平理论教学片《新时期的旗帜》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此片在使用中受到“两课”教师和大学生的欢迎,也受到了理论界的高度评价。最近,江泽民同志为该片亲笔题写片名。您作为教育部社政司司长和邓小平理论研究者,担任此片的总策划、总撰稿,请问制作此片的目的是什么?

顾:此片是在教育部党组的关心和指导下制作完成的。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亲任该片的总监制,不仅对全片的结构作了构思,而且还审看了全部样片并作序。说到制作此片的目的,大体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适应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兴起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就是要做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1998年5月,教育部开始实施由党中央研究通过的“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新方案的特色之一就是强调以邓小平理论的教育为中心内容。当代大学生能否认真学习并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制作此片,首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进高校的邓小平理论学习,以利于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

第二,为了进一步提高“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和“两课”教学的实效。1998年底,开始筹划制作教学片时,全国各高校“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已基本开设到位。从各地高校反映的情况来看,邓小平理论教学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邓小平理论丰富而精深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讲自己的专长或自己擅长讲的专题,尚不能全面系统地讲解邓小平理论;有的教师在方法上还不能适应“邓小平理论概论”的教学内容的需要,还是从书本到书本,不能密切联系实际,不能解决学生理论认识和思想深处的一些疑惑等。制作“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片,就是想为教师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进一步提高邓小平理论教育教学的实效。

第三,为了推进“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两课”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改革滞后。许多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幻灯教学等教学手段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究其原因,一是教学观念的滞后,没有认识“两课”也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的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二是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有的学校还没有为“两课”教学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如多媒体教室,难以引进和实施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是有的教师还不能有效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四是缺少适应教学需要的各种资料、课件。制作“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片,就是想以此为起点,推进“两课”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为“两课”教师提供较好的教学课件,促使学校配备必要的硬件。除此以外,我们预想该片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真正提高邓小平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记者:该片定位为教学片,有的教师担心该片和教师讲课的内容重复,因而不愿使用;也有的教师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只要逐集播放该片,就不用讲课了。请问您对该片的正确使用是怎样理解的?

顾:教学片共18集,每集约45分钟,学生如果完整地看完教学片,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应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定位为教学片,决不意味着可以取代教师的讲课。尽管全片18集分专题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充分展示,但它对“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教师依然有课堂讲授的充分的空间。一方面,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每一个专题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每集45分钟是难以把每一个专题的内容完全展示出来的,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不可能展开,因此教师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认为,教学片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既要根据教学片来调整教学内容,又要注重对教学片中没有充分展开的问题,特别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我们期望,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教学片作为重要辅助手段和材料的长处,又要充分发挥教师讲授的长处,使两者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记者:教育部社政司提出此片应成为高校“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的必备教材,请问该片与原先社政司组编的《邓小平理论概论》示范教材是什么样的关系?

顾:该片以《邓小平理论概论》示范教材为主要线索,但又没有完全依据教材。如在教材中,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列为一章,教学片则将其分成两集,第一集讲邓小平的生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集讲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并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主要内容作简要说明。学生观看这两集教学片之后,一是可以感受邓小平本人的人格魅力,二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有了大致了解,三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有了整体了解。再比如,在《邓小平理论概论》中,科教兴国战略没有作为单独一章来讲授,教学片则列出单独一集。对大学生来讲,这一集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既有助于学生对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理解,有助于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理解,又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历史责任感。教学片和示范教材具有较明显的互补性。示范教材难以对邓小平理论中一些重要论断形成的历史背景作出直接的展示,教学片可以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通过大量史实材料,弥补了示范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而教学片中有一些内容只是简单提到,没有充分展开,学生就必须通过看教材和其他材料来补足。

记者:该片作为理论教学片,与以往的政论片和其他教学片相比有哪些特点?

顾:与以往的政论片或其他教学片相比,该片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该片的框架结构是以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文件,中宣部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和教育部发布的《“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以《邓小平理论概论》示范教材为主线构建的。在全片18集中,第一、二集讲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从第3集到第18集分专题介绍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全片18集是一个整体,同时每集又有相对独立性。与以往的教学片相比,该教学片比较完整、系统,它覆盖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www.xing528.com)

其二,观点表述的准确性。“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的课程。制作这类课程的教学片,基本内容的表述必须十分准确、规范。为此,该片采用了要点提示、原声资料、字幕、解说词等多种形式。其中“要点提示”处于片头,旨在说明每一集需要重点把握的主要论点;原声资料在教学片中占有较大分量,主要为了加深对一些精辟论述的理解;字幕及原著下画线则进一步展示了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论述;解说词在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解说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社政司组织京、沪两地部分高校在邓小平理论教学和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中青年学者撰稿,制作中较为广泛地征求了国内有关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在解说词的撰写中,力求做到立论准确、论证严密、文字简洁、表述规范。

其三,史实材料的生动性。全片以大量史实材料,生动地再现了邓小平理论及其中的若干观点的理论渊源、历史背景,展示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在改革开放中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辉煌业绩,说明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说明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其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该片与一般的政论片和已有的教学片不同,一般的政论片往往是解说词加采访,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而已有的教学片多是单个老师的讲课镜头(俗称“大头像”)。在《新时期的旗帜》的制作中,我们力求充分利用电视的表现力、说服力、感染力,用足、用好电视媒体的多种表现手法,注重了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们也力求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国内形势与国际形势的结合、图像资料与原声资料的结合、解说与字幕的结合、文献资料与专家访谈的结合、图表与动画的结合等。本片运用电视特有的时空切换的手法,回顾历史,纵论20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面对现实,再现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展望未来,描绘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前景和当代大学生的神圣职责。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使教学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可视性;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获取大量信息,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大学生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深切感受邓小平理论的巨大魅力和科学价值。

记者:据我所知,《新时期的旗帜》发行后不久就获得了“首届国家音像制品奖”,这是目前国内音像制品的最高奖。在您看来,该片的成功制作有哪些值得肯定的经验?

顾:该片只是我们进行“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一次探索。这一探索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我们觉得,要做好一部理论教学片,应该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的条件:第一,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该片制作始终,教育部领导一直给予高度重视。除了陈至立部长担任该片总监制外,教育部副部长张天保同志和原部党组成员陈文博同志也参与该片的制作并任监制。第二,树立精品意识。制作一部好的理论教学片,一开始就必须有精品意识。在该片制作过程中,从体系框架的构建到解说词的起草、定稿,从电视画面的选择到动画字幕的制作,制作人员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说词曾经过反复修改,电视画面的选择曾经过多次调整,动画及字幕的制作曾经过多次磋商。第三,要有一个好的写作班子和制作班子。为了保证本片解说词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准确性,社政司组织了京、沪两地部分高校在邓小平理论教学和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中青年学者撰稿,在制作过程中,较为广泛地征求了有关专家和教师的意见。为了保证本片的制作质量,我们特邀请中央电视台的制作人员加盟,他们有比较丰富的电视制作经验,理论内容到电视画面的转换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此外,制作一部大型理论教学片,还必须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经费的投入。该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投资100多万元,制作历时一年。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经费的投入,此片是不可能达到现有的水平的。

记者:目前该片已正式在教学中使用。您作为“两课”教学的主管领导和教学片的主要创作人员,您认为教师在使用该片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顾:把电视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广大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新探索。针对该片的特点和课堂讲学的需要,我觉得,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熟悉教学片和教学内容。为了避免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在组织学生观看教学片之前,教师应通览全片,要找到教学片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切入口。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避免重复,又要做到各有侧重;在教学形式上,应该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专题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应该把观看教学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课后答疑结合起来。第三,不论是观看教学片还是课堂讲授,都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是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二是要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要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尤其要讲透大学生关注的社会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邓小平理论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记者:您作为教育部社政司负责人,对“两课”教学方法改革还有哪些设想?

顾:“两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就“两课”教学方法改革而言,《新时期的旗帜》的制作及其使用,确实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还只是第一步。“两课”教学方法改革任重而道远。就整体工作而言,要着力于以下四个主要方面的改革:一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二是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上的改革;三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供的各种媒介,如光盘、多媒体等,进行教学手段上的改革;四是教学环节上的改革,如考试方式和方法的改革等。所有这些方面的改革,首先需要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这是切实推进“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前提;同时也需要各级领导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需要“两课”教师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相信,积极而有效地推进“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将为高质量地全面实施“两课”课程新方案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证。

【注释】

(1)原载2000年第6期《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