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着力创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发展

着力创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发展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着力创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了若干重大决策。《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部署,包含了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工作成果及其经验总结。

着力创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发展

§1 着力创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了若干重大决策。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的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正经历着新一轮的改革。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育教学方式及方法,直到教师队伍建设各个方面,都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和调整。实际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作出的战略部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事关我国高校办学方向的一件大事,是当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件大事。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实践中,党中央全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见解,令人瞩目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问题的研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党的全会的形式专门研究党的执政能力的问题,对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问题作了十分深刻的探索,对加强全党的先进性教育问题作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思考。

二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党的执政的新理念。

三是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长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也是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恢弘得多的社会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即从原来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推进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实现了经济上的富强、政治上的民主、文化建设上的文明和社会发展上的和谐四者之间的内在统一。

四是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上的和平发展。

党中央提出的上述四个重大理论,实际上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决策。与此同步,在思想政治建设上,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央于2004年初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作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工作提出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的。

与此同步,党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特别是2004年春,胡锦涛同志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批示,为我国近一年半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工作的整体推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之势,高校开展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工作:研究了高校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探讨了如何根据党中央的新的要求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等问题。高校在实际工作中,把高校思想理论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强大态势。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历来是随着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重大进展、在战略上的重大调整而不断发展、推进的。这次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党中央如此重视而且决策如此迅速,正是以上述新形势和新情况为背景的。高校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点,以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统一思想、统一部署,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绩效。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除了以上提到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之外,还涉及到三个“全面性”问题:第一,要全面地总结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待这几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既不能因为取得了很大成绩,就看不到存在的问题;也不要因为还存在某些问题,而对已经做的工作轻率否定。《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部署,包含了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工作成果及其经验总结。这次新的课程设置方案的提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世界政治格局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原有课程体系提出的新的改革要求。所以,应该全面地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验、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第二,要全面地认识现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正处在一个时代急剧变化和社会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带动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格局的急剧变化,我们必须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和估价这一切;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许多深层次矛盾的凸显,需要我们给予深刻的认识、妥善的处理和切实的解决。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当代大学生成长道路的独特性,都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和要求。我们应该从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从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变化,从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从认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从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变化这五个方面,来领会这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这样,才能增强我们推进新的课程设置改革的自觉性。第三,要全面地理解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问题。1998年开始实施的课程设置,从课程体系来看包含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阐述,其内容是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第二个层次是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发展的科学,它最突出地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设立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两门课;第三个层次是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认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加强大学生自我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

现在推出的新的课程设置,对原有的课程设置作出了重要调整。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新的课程设置强调了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社会现实和中国历史这三个方面教育的结合,突出了通过理论、现实和历史这三者的结合,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全面地理解课程的相互关系、课程内容上的有机联系,才能在课程的总体建设上取得明显的成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突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强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目标。所以,我们在关注“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协调”发展的问题。特别要注重协调好由原有的课程体系向新的课程体系转化中的各种关系,要力求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特别要处理好教师在新旧课程体系转换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间断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连续性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地认识当今社会发展和课程建设发展的关系,全面总结我们的经验,全面地认识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全面地理解新的课程体系的内容等。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包含着很多教育理念的创新。比如,我们现在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这里的“为本”就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学生为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大力提升这支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对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而言的。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和我们的教育对象来看,我们又要以大学生为本。这两个“为本”,只是角度的不同,不能以一个来否定或者削弱另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锐意创新,使内容更好地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贴近大学生未来成长成才的实际,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着力于把握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特色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在新课程的建设中,要更好地将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贯穿于课程内容之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今时代结合基础上的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理论。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要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首先就要求从事这项事业的教师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重要基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新课程建设的重任,要更加弘扬和保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激情。而要有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就要树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现在有些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对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的状态估价过于悲观,指责多了一点,抓住一些短处和不足就以偏概全。

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高校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卓著成就,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高校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来讲,不能因为某些偏见而动摇信念和对这项事业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现实中获得的个人的、物质的利益可能要少一些,但他们却在为实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辛勤奉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主流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教育教学业绩,从来是得到充分肯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全国著名的优秀教师,他们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杰出代表。有一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曾讲,科学的魅力必须与自身的人格魅力相统一,这正是我们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老师的特别之处。从事自然科学的老师,把科学的原理讲好,即或人品存在一些不足,大学生也不会因此而怀疑其所讲授知识的科学性。但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教师,理论知识的科学魅力很多是通过他们的人格魅力来体现的。(www.xing528.com)

与时俱进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课程和课程体系的表达方式,包括课堂语言的生动性、教材编写的现实感、时代感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以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为指导。

与时俱进,实质上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理论要随之而发展、升华。这是理论顺应历史发展、时代变化的内在要求。现在,不少人认为“新的”就是与时俱进,“流行的”就是与时俱进,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与时俱进之“时”也是“势”,是事物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趋势、历史发展的趋势、时代变化的趋势。与时俱进,不仅要洞察时代的变化,而且还要深刻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为一时的历史的曲折而迷惑,不为一时的社会的噪音而困惑。我们应该把握时代的特色,追随时代的潮流与趋势来发展马克思主义,来理直气壮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要求。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新问题,取得新绩效

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中央和教育部党组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的课程设置建设的实施方案出发,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从高校现有的工作实际出发,保证试点课程取得新的绩效,以推进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全面推进。

近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着力解决好试点课程建设中的新问题,如试点课程要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一定不能使试点课程因建设经费、社会实践经费这样的资源紧缺而降低质量;如要选拔和选派有责任心、有能力、勇于探索的教师进行试点课程的教学探索。新课程设置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相应内容,在原来的课程设置中分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讲解;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内容,并不是原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课程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所延伸和调整。因此,新课程个论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还是在内容讲解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上都有新的变化。同样,在教师的配置上,不能简单地将讲授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课程的教师相加来承担这门课,一定要有效地配置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方面有研究、水平高、能力强、勇于探索的教师率先进入试点课程。

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试点课程的教学,比如把体系化的教材改成讲座式的、专题式的教学形式,是可行的方法。许多学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的试点时,就采取了这些教学方式,效果比较好。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试点时采取什么方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而且一定要确保试点课堂的教学取得成功,这是推进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基础。

四、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着力于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程建设关键在教师,我们要通过相关改革来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资格认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不适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教师调整到其他岗位上;同时,要引进一些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门教师,或者聘请其他专业的优秀教师来做兼任教师。教师队伍建设不能采取静止的方法,要通过改革,采取分流和引进等方法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十分重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培养。高校其他学科都设有诸如“特聘教授”一类的重要岗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也应该有这样的重要岗位。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确立以后,这个岗位就更为明显了。现在,思想政治理论学科被包含在政治学一级学科内,其人才选拔是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进行的,有时难免不被边缘化。倘若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才选拔就可以直接通过一级学科进行评审,就可能有更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有机会进入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

对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师,在整体素质的要求上还应当更严格些。在对这些教师进行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支持,给予他们应有的地位。要关心他们的职称评审、经济待遇等。现在,高校教师工资外的业绩津贴、岗位津贴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收入。所以,高校要研究确定比较科学的评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业绩的标准,让他们和其他专业的教师得到同样的重视。当然,对他们思想政治业务上的严格要求和待遇上的重视并不矛盾。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师,要以自己的工作业绩来赢得大学生的尊重,赢得全体教师的尊重,赢得全体职工的尊重。要进一步调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把对他们的管理、要求、培养、培训和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很好地结合起来。

五、坚持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创新,着力于从整体上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环境与条件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把新教材的内容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良好的教学艺术,依赖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一要把握好教材内容的教学要点的精神实质;二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当代大学生。只顾了一头而不顾另一头,就难以达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目的。

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要点的精神实质,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条中解放出来、从呆板中生动起来的重要条件;真正了解和理解大学生,是教学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当代大学生在想什么?他们希望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什么?他们存在的思想问题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以深入了解和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一定要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当代大学生基本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长大的,他们对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更为适应。如果我们现在还是以传统的思维方式来和适应于现代思维方式的大学生进行交流,往往难以取得明显的成效。思想的交流需要通过语言、通过一定的媒体进行。互联网现在被称作第四媒体,在其出现之前,电视等传媒方式似乎都先进得不能再先进了,语言、图像、文字都有了,而且传递的速度也相当快。但以往的这些信息传递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单向的,受众没有信息交流的主动性。只有多媒体问世后,受众才有了信息交流中的主动权,才成为信息交流的一个主体参与到过程中来。当代大学生习惯于这种信息交流。如果课堂上还只是老师讲他们听,他们就不会满意了。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交流,它主要是思想理论的交流,更需要进行互动式的沟通。思想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得到提升。正是这种双向的语言交流,才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提升,成为可能接受对方思想理论观念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面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接受新知识方式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就显得尤为紧迫。

要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环境和条件,从整体上营造一种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要在高校范围内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必要性的宣传,要让所有的教师都来支持这门课程的改革。《意见》里有一个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层次推进:首先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要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重任;其次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的教师也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再次是所有高校教师都应当负有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依照这个层次推进,所有的教师都有责任来关注、关心和支持这新一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从而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总之,高校要通过创新,形成适应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要求的新格局。通过高校各级领导齐抓共管和各方面的通力协作,特别是通过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党中央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的历史任务,一定能为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顾海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