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几点思考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关于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几点思考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将开始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方案。原来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将合并为一门课,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几点思考

§6 关于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几点思考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将开始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方案。原来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将合并为一门课,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概论”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阐述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讲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一、科学把握“概论”课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带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使之上升为科学的理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的理论渊源;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体现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涵盖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各个领域,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纵向分析方面,还是从理论逻辑的横向分析方面,都要注意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的整体性。

在纵向的历史发展方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期具体理论的内容,也总是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拓展、丰富和完善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体现了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奠基人,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性地解决了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的基本问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初步解决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课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理论逻辑方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具有内在的联系。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不仅反映在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而且对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始于毛,成于邓”。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的理论、关于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国际局势和外交工作等方面的理论,不仅被后来的两大理论成果所继承,而且一直到现在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以及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都体现了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和理论发展的逻辑。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又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之间发展的脉络和内在联系,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发展着的实践,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的理论品质

二、准确理解“概论”课的内在联系和逻辑主线

“概论”课应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为脉络,以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逻辑主线,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为主要内容,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基本原理及其精髓。以三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为经,以基本原理的理论逻辑为纬,根据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形成有机结合的框架结构,突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有机地转换为教学体系。既体现三大理论成果的时代特点和内在联系,又避免单纯以史为线,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三个板块依次分别加以阐述的问题。

首先,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分析和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一是三大理论成果有一个贯彻始终的哲学基础,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都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又在基本原理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二是三大理论成果的主题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消灭一切压迫和剥削,建立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说都贯穿着这一主题。三是三大理论成果围绕这一主题,阐述并回答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三大理论成果的逻辑主线。一是运用纵向分析的方法,论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历史地位。二是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阐释,阐述中国如何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问题。三是重点阐述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突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整体性。四是从哲学角度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及相互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www.xing528.com)

三、正确处理“概论”课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的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形成和发展始终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握好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不能走形,既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力求做到“实事求是”;二是对中国的实际状况要深入了解,只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各种各样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才能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实质上是处理好“继承与坚持”、“发展与创新”的关系,二者统一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实践之中,实践证明,没有继承与坚持的“发展创新”,会将马克思主义引向歧途,而没有发展与创新的“继承坚持”将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失去生机。

第二,三大理论成果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强调从整体上集中阐述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围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它涵盖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各个领域,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阶段性理论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三大理论成果看作是一个完成的科学体系,又要认识到三大理论成果的侧重点不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国;邓小平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贡献主要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建设和巩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因此,既要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整体性,又要深刻领会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更好地把握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理论创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思想,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也是“概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三,“概论”课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概论”课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理论其他三门课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处理好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源”和“流”的关系,是“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的关系。讲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决不能忽略和脱离马克思主义,但又要突出“三大理论成果”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又是和中国近现代的国情分不开的,“概论”课教学要结合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但主要是从“论”的角度,系统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配合“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同时,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避免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和重复。

(肖贵清,《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8期)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35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

(5)《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