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原则的依据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原则的依据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就非常重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学校中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原则正是上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具体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原则的依据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原则的依据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规律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具有普遍性。该教学规律存在于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无论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还是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学规律都会起作用。教学规律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确立教学原则必须要遵循教学规律,以教学规律为依据。不遵循教学规律制定教学原则,轻则导致教学失效,重则会对教学起消极作用。第二,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该教学规律是同类教学现象中同一的东西,是内在的必然联系,因而是稳定的,不是捉摸不定的。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规律就必然会起作用。教学规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使我们遵循教学规律制定教学原则成为可能。第三,具有客观性。教学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不会因人的好恶而改变。但这并不是说教学规律可以脱离人和人的活动而存在,因为教学规律属于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和人的活动而存在不同,社会规律离不开人和人的活动。教学规律正是由人的教学活动而产生的社会规律,它一旦形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面对教学规律,我们并不是只能听之任之,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虽然不能改变规律,但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使规律能够为满足人的需要而起作用。这说明依据教学规律确立教学原则是可行的。可见,教学规律本身的特点使我们遵循教学规律制定教学原则具有了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教学原则只有遵循教学规律,体现教学规律才可能是正确的,只有正确反映教学规律的原则才能作为指导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www.xing528.com)

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展开,教学经验不断得到积累,教学原则也在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的探索,总结出一系列教学经验,其教学原则正是对教学实践经验的进一步总结和升华。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就非常重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学校中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但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党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左”的错误,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教育科学文化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左”的偏差,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情况更为严重。“全国学校遭受了一场浩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被糟蹋得面目全非,马列主义课的声誉被严重破坏,马列主义教师队伍被分裂瓦解,不少教师在反对和抵制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受到迫害和摧残。”(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也重新步上正轨。几十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有优势也有不足,正是因为坚持发挥既有优势,同时重视纠正偏差弥补不足得以逐步完善。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尤其是教学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为制定指导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原则提供了重要依据。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几十年来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普遍实行大班授课、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这种方式固然有它的优势,简单易行,成本低,利于理论的系统讲授,但忽视了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忽视了教育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起作用。据此,我们提出了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的原则。再比如,在教学中,一直以讲授为主,比较注重理论武装,往往只关注理论自身体系的完整性,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活生生的社会现实重视不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不强,走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也较弱。这种状况促使我们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武装,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原则是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具体化

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学活动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任何原则都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不存在不为目标服务的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标就是教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国家教育委员会1995年10月24日印发《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部也在进行一系列的整合,但该教学目标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进一步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特别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并且要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原则正是上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具体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