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采用“讲、练、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吴倬:《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6期。张雷声:《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40页。武东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思考的若干问题》,《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增1刊。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采用“讲、练、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里的“讲”是指一年级开设思想品德课、法律基础课,以讲为主,通过教师“讲”来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操,增强法律意识。但这里的“讲”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讲,而是要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要有理论说服力、吸引力和实效力,要传授新知识、新信息,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要结合现实讲实话,说实理。“练”是指二年级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以练为主,要让学生作为主体参加到教学活动当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如征集教学建议、适当安排学生上讲台讲解部分教学内容、师生问答、学生问老师答、学生问学生答、师生交替回答等诸多形式、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出“象牙塔”,或义务劳动,或勤工俭学,或社会调查。“论”是指三年级开设邓小平理论、当代资本主义分析,以讨论为主,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0)有的研究者提出了“3+1+1”教学模式,即总学时不变,将现有课堂教学时数压缩2/5。课内学时+课外学时(音像教学)+社会实践=“3+1+1”。课堂教学时数占3/5,课外音像教学时数占1/5,社会实践时数占1/5,具体内容为“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总学时均为36课时,每周2课时,讲授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隔一周讲授1次,每次2课时,共18课时,“形势与政策”以收看电视新闻节目为主,每月请专家学者做1次报告。(31)这一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得到了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音像教学和社会实践彼此补充、彼此延续、彼此提升,达到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境界。还有的研究者提出了“2+1”教学模式,即用2/3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教学,用1/3左右的时间进行多样化教学,包括采取听、读、看、谈、走、写等(32)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动心、动脑、动手、动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性。也有的研究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两个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3)

【注释】

(1)顾海良:《继往开来,全面推进和加强“两课”建设》,《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2期。

(2)刘合行:《增强“四种意识”发挥“两课”的主阵地作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第8期。

(3)潘文兴:《高校“两课”教学评价的特点及基本原则》,《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4期。

(4)艾四林:《新时期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几点想法》,《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增1刊。

(5)《努力开创高校“两课”教学新局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5年第10期。

(6)吴倬:《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6期。

(7)葛茂林:《“简论两课”教学原则和目标的发展与完善——兼谈大学生完美主体人格的塑造》,《华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8)龙运书:《“精”和“管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9)钱焕琦:《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课型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页。

(10)柳礼泉:《运用“五结合”教学法,提高“两课”教学效果》,《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第11期。

(11)钱焕琦:《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课型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12)段联峥:《略谈“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9期。

(13)陈秉公:《“两课”改革要理清的几个范畴》,《光明日报》2004年5月20日。

(14)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改革要点》,《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增1刊。

(15)边和平:《〈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方法与艺术刍议》,《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0日。(www.xing528.com)

(16)艾四林:《新时期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几点想法》,《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增1刊。

(17)陈占安:《教学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增1刊。

(18)王晓梅:《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9期。

(19)贺福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媒体教学的思考》,《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

(20)艾四林:《新时期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几点想法》,《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增1刊。

(21)陆静斐:《“两课”教师也有“追星族”——上大教师以个性化授课方式使学生从不愿问津到兴致盎然》,《文汇报》2004年6月7日。

(22)张雷声:《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40页。

(23)武东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思考的若干问题》,《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增1刊。

(24)张雷声:《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95~103页。

(25)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2~204页。

(26)张辉:《完善“两课”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3期。

(27)佘双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的新视角——读钱焕琦主编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课型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4年第5期。

(28)李让恒:《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岳阳师院改革“两课”教学评价》,《中国教育报》2000年11月4日。

(29)刘书林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理念与实践》,《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增1刊。

(30)《光明日报》2000年5月24日。

(31)解根法、柴达:《构建“两课”“3+1+1”教学模式》,《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32)《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光明日报》2001年8月16日。

(33)刘书林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理念与实践》,《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增1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