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爱国主义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爱国主义案例及分析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大学生爱国主义案例及分析案例一姚明的爱国心[1]1980年9月12日,姚明出生于上海。2002年6月26日,NBA选秀大会上,姚明成为NBA历史上首位非美国籍的状元新秀。)案例分析提示爱国主义包含着爱国情感、爱国思想、爱国行为三层涵义。在当代中国,报效祖国的最佳途径就是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这一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大学生爱国主义案例及分析

第二章 大学爱国主义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

姚明的爱国心[1]

1980年9月12日,姚明出生于上海。在姚明的4岁生日时,他得到了第一个篮球。6岁时看美国哈里篮球队在上海表演,知道了NBA。由于从小受到家庭熏陶,他对篮球的悟性,逐渐显露出来。5年后,他进入上海青年队;17岁入选国家青年队;18岁穿上了中国队服。在18岁入选中国篮球队之后,姚明的表现进一步成熟。2000年奥运会期间,姚明平均每场拿下10.5分和球队最高的6个篮板,2.2次盖帽,他平均每场63.9%的投篮命中率也无人能比;在2001年的亚洲篮球锦标赛上,姚明每场贡献13.4分,10.1个篮板,2.8次盖帽,投篮命中率高达72.4%,帮助中国国家队夺得冠军。

2002年6月26日,NBA选秀大会上,姚明成为NBA历史上首位非美国籍的状元新秀。姚明,这个年轻的中国小伙,凭借他的出色表现,改变了国际体坛对中国男篮“只有身高没有头脑”的传统看法。比赛中,姚明以令人“惊叹”的表现成为全场最耀眼的明星,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姚明开始NBA之旅的时候,他签下了对中国篮协的保证书,保证随时听从国家队的召唤,他说:“无论何时,也无论我是否在火箭队打球,我首先是中国队的成员。”

NBA既是竞技场,也是名利场,尤其是一些大牌明星,往往会被异化为商业明星。曾经有人担心,姚明在这个充满诱惑的赛场中会迷失自己,但是姚明用行动做了最好的回答。在2002年9月份的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外国记者当时在采访姚明时说,姚明你现在是NBA的状元了,很多NBA球员,都选择不打世锦赛,都选择去休假,去为自己的计划发展。你为什么偏要来打这个世锦赛?姚明当时一点都没犹豫,马上看着记者说:“Because I am a Chinese player(因为我是中国球员。)”

世锦赛之后,姚明并没有赴美参加NBA的季前赛,而是再次跟随中国队出征亚运会,姚明的选择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尊重。从亚运会归来,在出征NBA的前5天,他对祖国的承诺再次让人感动。在谈到回国打球的问题时,姚明的立场和态度非常坚决。他认为,他能够有今天,能够到NBA去打球,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是国家培养的结果。他明确地表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会回国效力,带领国家男篮完成2004年奥运会,特别是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的奥运会的任务,来报答全国球迷对中国男篮的期望。

同时,姚明懂得,今天的他已不仅仅是一个篮球职业运动员了。他说:“作为一个在NBA的中国运动员,更不能容我忽视的是我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很多少年儿童会模仿我转身投篮,他们也会模仿我的言行,我必须让他们的父母放心我的榜样作用。很多不了解中国的人士希望通过我来了解我们欣欣向荣的祖国,我必须做一个称职的民间大使。总之,为国争光,树立一个中国职业运动员的光辉形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姚明,将在NBA的赛场上走得更远、更踏实。

(本案例摘选自大连理工大学组编《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案例分析提示

爱国主义包含着爱国情感、爱国思想、爱国行为三层涵义。爱国的情感是感性基础;爱国的思想是情感的升华,是行为的先导,是理性的基础;爱国的行为是情感和思想的外在表现,是具体行动,爱国主义所包含的这三层含义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人们有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就会在处理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时候,把个人的前途命运融于国家的前途命运之中。这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其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热爱。

在国家利益面前,姚明义无反顾,没有丝毫犹豫。他对祖国的感情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姚明在开始他的NBA之旅的时候,签下了对中国篮球的保证书,表示愿意随时听从国家队的召唤。在他看来,无论何时何地,他首先是一名中国球员,而且他今天的成绩与国家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从姚明的承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当一个人的感情得到升华时,他就成为一种爱国的思想。爱国思想是对祖国以及个人与祖国关系的一种理性的认识。姚明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人。姚明曾说,“为国争光”树立一个中国职业运动员的光辉形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祖国,他表现出来的并非只有炙热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感。他已经对爱国主义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已经将爱国的信念贯穿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之中了。

爱国不只是一种主观的情感和思想,还是一种坚定和执着的行为,即一种报效祖国、为祖国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崇高行为。在当代中国,报效祖国的最佳途径就是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这一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作为一名篮球运动员,严明的事业舞台就是他的球场。在征战世界级比赛的球场上,他挥汗如雨,奋力拼搏,为国家荣誉而战;在NBA的赛场上,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实力赢得了对手的尊敬,并凭借其出色的表现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的传统认识。在这里,他的爱国之情、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全都化作了行动。

姚明是当代大学生的同龄人,是当代大学生的榜样,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是当代大学生的必然选择。姚明就是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榜样。

思考题

1.结合案例谈谈爱国情感、爱国思想、爱国行为在姚明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学习姚明的爱国主义精神?

案例二

《乡村八记》震撼总理

2005年春节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利用寒假回山西太原老家的机会,想进行一次农村调查。回到家刚刚享受了一天的李强,坐上2时50分的长途汽车奔赴太行山区的亲戚家。此前,这个在山西城市长大的学生对农村的了解主要来自媒体、文学作品和亲戚的转述。这次,他选择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那是下午2时50分的一趟长途客车。从现代工业城市太原到传统的乡村世界,只需要两个半小时的车程。8天之后,在返回城市的路上,李强问自己:一部从传统乡村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史,仅仅有两个小时的距离,是不是过快了一些呢?

李强的第一站是他的农村二姨家。在为二姨家算了去年的收入与支出账后,他感到了震撼:二姨一家人一年忙到头还要欠别人898.76元。辛劳一年竟然入不敷出。李强在调查报告中将之归结为“教育支出过于庞大”。在他的这个亲戚家中,三个孩子上学一年的教育投入共计8 200元,这对于农民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而他的亲戚家,在村中收入还算是比较高的。

李强在调查报告中感叹:对于出身农家的子弟,若想脱离农村的命运,读书上大学可谓是惟一的出路,但是教育的成本之高让子弟望而却步,读书到底要花多少钱?

以震撼开头,调查在忙碌中进行,伴随的是愈来愈强烈的沉思。在8天时间里,他看到了美丽山村背后的贫穷落后、示范村的表面政绩和数字水分、县城食品工业的萧条衰败、县城宾馆的鸥形繁荣。他的调查涉及农村的方方面面,如农民增收难题、农村教育、税费改革、乡村公共事务管理、村官选举。8天之内对山西东南部2个县、4个乡和3个村的农村现状进行了调查。

后来,回头看这8天的调查,李强说:“这既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我为之奋斗的第一步,这次调查的收获是沉甸甸的。

一个月后,在距太行山区600多公里外的清华园图书馆,李强以札记的方式写成了4万字的调查报告《乡村八记》。

《乡村八记》最初的阅读者当时兴奋不已。李强的指导老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李彬评价说:“没想到,报告写得太好了,大大超乎我的预期。”

李彬还将调查报告送给了院里的其他老师及领导,其中包括院长范敬宜。在收到这份调查报告几天后,范院长写下了800字的评语。他写道:“我怀着惊异的心情,用了整整一个晚上和一个早晨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李强同学这篇农村调查报告,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他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不仅对农业部门,而且对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乃至各级党政领导部门,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显章在评价中则称“不禁拍手为之叫好”。

激动的范敬宜把这篇报道寄送给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以及农业部和教育部的领导。温家宝在4月28日给范敬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对李强同学的农村调查给予了很高评价和热情鼓励。温总理说:“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

(本案例摘选自戴艳军、杨慧民主编《“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案例分析提示

本案例简要介绍了清华学子李强深入太行山区实地了解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并完成一份名为《乡村八记》的调查报告。农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的“老大难”问题,作为清华大学的高才生,李强并没有满足已有的农村问题的现有资料,出于对农民生活现状的关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深入调查研究农村的农民生活,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乡村世界的形象”,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并号召人们关注新农村建设。

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名人志士都怀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有着强烈社会动机的人,必是一个有很强责任感的人。一个大二学生的自觉与求真,引出了共和国总理的赞誉,也表明了当代学子的悠悠爱国之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也是富国强民的重要目标,这样飞速的建设,使中国由原来的农业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大踏步进入信息时代,就出现了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却分别是工业化社会和农业社会。李强以其敏锐的洞察,抓住这个契机,8天写就4万字调查报告,这是一种优秀素质的体现,也说明当代大学生立志报效祖国是大有可为的。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仅仅固于个人的利益,那是鼠目寸光,从大局着眼,把个人的利益融入到社会集体的利益中,勇于担负社会责任,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人生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同时,李强的事例也告诉我们,大学生不能仅仅徘徊在“象牙塔”中,满足于理论知识,实践也是不可少的,要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切实地研究存在的问题,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会对中国的现存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李强的故事告诉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的同时,要自觉深入到社会生活中,捕捉社会热点问题,洞察社会的焦点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对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造就有价值的人生。

思考题

1.温家宝总理说:“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结合案例谈谈你对“爱国情”、“责任心”的理解。

2.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将爱国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转化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心?

案例三

时代青年与祖国共奋进

2009年10月1日上午的北京天安门广场,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群众游行,让天安门广场变成欢乐的海洋。56根红色的民族团结柱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两侧,60只大红灯笼悬挂在广场上空,8万青少年学生进行的背景表演,为节日的广场增添了喜庆欢乐的氛围。

10万名各界群众代表、60辆彩车组成的36个游行方阵、6节行进式文艺表演依次通过天安门前中心区,体现出“我与祖国共奋进”的主题。

伴随着雄壮的《红旗颂》乐曲,五星红旗串联游行方阵中,1 949名青年高擎国庆游行历史上最大的五星红旗,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紧接着,2009名青年簇拥着巨型国徽健步走来,队伍中“1949”“国庆”“2009”格外醒目

“群众游行创意有一条暗线,那就是五星红旗。展国旗、颂国旗、唱国旗、传国旗,五星红旗,这个国庆最标志性的元素,把36个方阵串联在一起。”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部艺术总监、导演组负责人陈蔚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群众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是国庆游行史上最大的五星红旗的方阵;在“神舟飞天”彩车上,航天英雄翟志刚再现中国人首次太空出舱的历史瞬间,他手中挥舞的那面五星红旗,曾出现在太空中。

在群众游行中穿插行进式文艺表演,也是历次国庆群众游行所未见的,是这次国庆群众游行的一大创新。千余名陕西安塞农民表演的安塞腰鼓《欢乐道情》鼓声震天,舞姿奔放,表现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喜悦;900名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用“手拉手”和“敬礼”等舞蹈动作表演的民族团结集体舞《爱我中华》,表现中国56个民族的大团结;大型集体舞表演《青春中国》青春飞扬,活力四射;大型群舞《世纪跨越》舞步豪迈,气势雄浑;大型水袖舞《祝福祖国》古典唯美,变幻多彩;充满朝气和阳光的“七色光”少先队鼓号表演,表现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

六十国庆游行首次邀请外国友人参加,他们组成“同一个世界”方阵。陈蔚说,设置“同一个世界”方阵体现了“和谐世界”的理念,象征着中国越来越开放、自信、包容,而世界越来越认可、肯定中国的发展以及对国际社会的贡献。

以中国结为主体形象的“我的中国心”彩车也是新元素之一,华侨和归国留学生代表站在彩车上,展现着中华儿女一脉相承、团结一心的爱国情怀。陈蔚说,他们的爱国心以及为祖国发展建设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催生”了这一主题。

此外,2 300多名大学生身穿去年令全世界感动的红蓝色奥运志愿者服装,伴随着《我和你》的动人旋律,簇拥着14位奥运冠军以及奥运会志愿者、奥运场馆的建设者、火炬手乘坐的用鸟巢、祥云火炬、奥运会标志装饰的北京奥运彩车通过天安门,再现北京2008年的辉煌盛况。

案例分析提示

国庆群众游行是六十年国庆大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交给青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本案例描绘了游行时的激情场景。参加国庆群众游行,是党和人民交给青年学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筹办群众游行的9个多月中,首都大学生勇担重任,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拼搏奉献;以心爱国,以行报国,全力以赴,不断超越,共同绘就了祖国繁荣昌盛的宏伟画卷,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历史答卷。

群众游行带着中华儿女共同回顾了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共同见证了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共同经受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每个人都会深切体会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正确的道路,只有每个中华儿女开拓进取、不断创造,才能为祖国争取更大的荣誉。只有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牢固树立“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使命意识,为国家建设竭尽全力,才会有不可阻挡的伟大民族复兴。

群众游行活动中,广大“80后”、“90后”的青年学子发扬“我与祖国共奋进”的时代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时代成就,展示了中华儿女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我与祖国共奋进”的信念是激励每个游行参与人员完成光荣使命的动力源泉。

群众游行活动中,广大“80后”、“90后”的青年学子发扬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群众游行筹办过程中,他们精益求精、不留遗憾,他们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贯穿了群众游行策划、组织、训练、保障工作的全过程,是国庆游行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

群众游行活动中,广大“80后”、“90后”的青年学子发扬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群众游行活动中,每一名参演学生顾全大局、协同配合,共同完成了光荣而艰巨的工作任务。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他们在一周之内完成了新方阵的组建、训练和参演任务,这是全体参与人员勇担重任、密切协同的最佳体现。

群众游行活动中,广大“80后”、“90后”的青年学子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游行活动的成功,是青年一代大学生共同奉献、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胜利成果面前,他们戒骄戒躁、清醒坚定,把满腔的爱国激情转化为切实的报国行动,继续自立自强,不断开拓进取,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用坚实的努力共同成就我们的美好未来。

他们历经春寒夏暑、骤雨骄阳,迎来了灿烂的金秋;他们昼夜兼程、攻坚克难,收获了胜利的果实。他们在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相信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定灿烂辉煌!

思考题

1.国庆群众游行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之志?

案例四

王选——一个人的八年抗日

今天的SARS,令人惊恐,全民共赴;几十年前日军的“713”,竟被多少中国人忘却,而一个“弱女子”王选,却一直在追索。作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早在1997年前就将日本政府告上了法庭,王选不是在翻腾仇恨,而是给友邦讲述人权、人性。美国历史学家哈里斯这样评价:如果中国有两个王选,日本就会沉默。他认为王选是一个真正爱国的人。

1973年5月,王选被幸运的推荐上了大学,来到杭州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1979年踏上了赴日本的道路。1991年5月,王选在筑波大学开始了教育学硕士学位的学习,两年后以56个学分的好成绩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从筑波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一家日本公司。1994年4月,王选回家乡义乌探亲。得知此前不久,崇山村的一位名叫王焕斌的人也曾发起过一场万人签名活动,谴责日军当年在浙江进行细菌战的暴行。她沉思:为什么中国受害者不能自己组织起来?

1997年底,“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成立,她被推举担任这个有108位受害者代表组成的原告团团长。今天,王选坦言:“我是一根红线,我懂得日本语言、法律,我可以方便地穿梭在中国、日本、美国之间,我经济独立,自己的一切往来费用全部自己承担,又不取一分的报酬。”

1998年2月16日,对王选来说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她终于站在日本东京地方法院的法庭上,作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的代表向法庭陈述意见。在法庭上,她第一次面对日本法官慷慨激昂陈词:“50多年前,日军作为国家政策实行的细菌战,是当时即为国际法所禁止的战争犯罪。战争失败前,日本政府隐瞒了这一罪行。战后,又由于日本政府和美国对这一战争犯罪的隐瞒,在1946年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理应受到审判的细菌战战争罪犯,却没有受到审判。但是,正义必定会惩罚罪恶。”法庭内异常寂静,她的发言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说到动情处,她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

2002年8月28日中午12时30分,一条牵动中国数十万细菌战受害者家属的消息通过越洋电话传来: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案一审判决原告败诉!

虽然她并没有把官司打赢,她的劳动还没有成果,但是她的行为体现出一种正义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感动了中国。2003年5月20日,举世瞩目的“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民间诉讼索赔案”在日本东京高等法院二审开庭,至此,王选已是第29次走上日本法庭。29次赴日开庭,犹如29次重大战役,指挥是一位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兵马是一群年逾古稀、身体病弱的老人。由于受政治的影响,东京法院的案件进展非常缓慢,许多时候王选不得不作为惟一的中国原告代表,一次次面对漫长的法庭审理。

(本案例摘选自戴艳军、杨慧民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案例分析提示

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支撑、促进我们这个民族历经风险磨难、饱尝艰辛困苦而永葆旺盛生命力的强大力量和不竭源泉,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在五千多年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王选,“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只是一个柔弱的中国女子。然而,在她身上我们却清晰地看到了勇敢、不屈的民族精神。为了一群满身创伤的中国受害者能得到公正的赔偿,为了一段中华民族的血泪历史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王选毅然放弃了个人优越的生活,用她柔弱的双手去伸张民族道义和维护人性尊严。美国历史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谢尔顿·哈里斯曾这样评价她,王选是一名真正爱国的中国人。她将她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献给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伸张正义的事业。她是正义的嘹亮的号角。她的才智,她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她为全体中国人民作出的献身精神值得赞赏和尊敬。

王选的行动,让无数忽视了历史的人感到历史责任感就在血液中涌动……激起了人们的爱国情感。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历史环境中,战争的阴影远离他们。然而,历史是不能忘却的,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了解历史。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邓小平就特别强调要了解中国近代史,指出懂得些中国历史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王选也曾经说,“我最担心的是中国的年轻人”,她认为,“作为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应该了解,不然的话你凭什么叫做中国人,你作为中国人还有什么意义存在呢?年轻人应该寻找这段历史,我们应该听老年人讲他们以前的经历,从他们讲的故事当中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了解历史会使自己更加明白今天你应该做什么,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的确,大学生们一定要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对祖国的未来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

同时,王选身上体现的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有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每个大学生必须自觉地培育这些精神,努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

王选的言行让我们明白,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是每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年轻的大学生肩负着艰巨的历史重担,必须对我们的祖国、对我们的民族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思考题

1.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包括那些基本内容?

2.怎样理解哈里斯所说的“如果中国有两个王选,日本就会沉默”?你认为是什么精神支撑王选连续8年顽强“抗战”?她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3.大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案例五

新时代的钱学森——记黄伯云院士和他领导的科研团队

3月28日上午,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在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接过红灿灿的获奖证书,结束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航空航天炭/炭复合材料领域跨入世界前沿。

飞机的起降和滑行离不开刹车副。用炭/炭复合材料制造的炭盘,耐高温、性能好,使用寿命是金属材料的4倍,重量只有其1/4,被称为“黑色的金子”。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英、法三国实现了金属材料向炭/炭复合材料的升级换代,他们垄断着制备技术,我国飞机使用的这种刹车器材全部依赖进口,一旦国外实行禁运,将严重威胁我国航空战略安全。

一次,黄伯云到国外一家研究单位考察,人家根本就不让进车间,却一再向他兜售自己的产品,声称可以让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提高20年。黄伯云花了一大笔钱买回来一个样品,经过仔细研究,却发现是一个废品!怀着满腔屈辱,黄伯云立下重誓: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突破技术封锁的铁幕,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在进行大量基础研究之后,1998年,他们终于在实验室里掌握了材料的制备方法,进入工业性实验阶段。1999年,六大子课题组相继完成任务,一些关键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曙光似乎就在前面。

几年时间里,他们几乎从没休过节假日,“每天晚上九点钟以后,你都可以在办公室里找到黄校长。”天道酬勤,2002年,他们在理论上发现了原子有序排列的微气氛控制和制动过程摩擦膜形成机理,在国内外首创了定向流热梯度式碳原子沉积等技术,走出了一条与国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3年1月20日、9月20日,他们研制的某型号大型客机国产炭/炭刹车副装机试飞先后成功。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他们研制成功的炭/炭刹车副使用强度提高30%,耐磨性提高10%,综合成本降低21%。同年12月,中南大学获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第一个大型飞机炭/炭刹车副零部件制造批准书和航天产品工艺定型书,产品开始在飞机上批量应用。

作为大学校长,黄伯云从来不认为仅靠教授书本知识就能办好研究型大学。“大学的科研和教学,一定要有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的有用之才。”但作为一个“领办”了数家企业的院士,黄伯云同样认为大学办企业不能只是为了挣钱。“只为个人奔小康有什么意思?办企业,是为了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是为了在科研生产实践中加强学科建设,了解市场需求。只有把个人得失往后靠,共同搭建起研究开发的大舞台,戏才能唱大,唱好,唱出味道。”黄伯云说道。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03月31日,第十四版。)

案例分析提示

黄伯云曾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代表的不是个人,是代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中国派出的留学生,应该要有自己的骨气,做什么事情要比人家好。从1988年,黄伯云回国创业,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的归国留学人员。黄伯云感到国家花这么多钱把我们送出去,希望是学成回来,能够为国家做点事,所以我们真正想的是留学,像我这样的从来没有想到是“学留”,所谓“学留”是什么呢?就是留下来。回国后,黄伯云一直把研究目标锁定在当今世界航空制动领域最先进的材料——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研制上。黄伯云也感受到我们的科学研究必须要走出实验室,必须要走向市场,走向国家所需要的这些东西,必须要拿出产品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工作继续做下去。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知识分子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爱国主义是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在爱国主义旗帜指引下,一代代知识分子为祖国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黄伯云报效祖国的情怀使我们想起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志气与豪气,更让人激动的是这种可贵的品质正在得到传承和发扬。在当今时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要在激烈竞争中抢占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迫切需要一大批努力学习、顽强拼搏,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勇攀现代科学高峰的各类人才。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对青年学子的时代要求,也是青年学子对祖国应尽的责任。

作为一名院士、一名科学家,黄伯云在科学研究上的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科学探究精神,将会极大地鼓舞广大高校科研人员,激发他们为国家、为社会研制出更多的高科技成果。正是像黄伯云这样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科学家,以他们敢于攻克任何难关的勇气,一步步推动着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黄伯云实验炉里那不熄的火焰,点亮的是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历史。

俗话说,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是有祖国的。黄伯云站在国家的层面,做世界一流的东西,潜心研究,当人不仅仅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上升到为了国家的航空航天安全而研究时,相信他对幸福会有不同于我们这些庸常之人的理解。

正如“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颁奖词所写的那样: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思考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将出国留学与爱国精神结合起来?

2.在黄伯云的事迹中,有哪些方面体现了爱国?

案例六(www.xing528.com)

金晶——最普通的英雄

2008年4月8日,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法国当地时间4月7日12时30分,北京奥运火炬开始在巴黎传递,联想奥运火炬手金晶在手持火炬等待交接时遭到了“藏独”分子的冲击,女孩双手环抱火炬,弯身保护,避免火炬被“藏独”分子抢走,保护了奥运圣火。

等待圣火交接时遭冲击

联想奥运火炬手金晶是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原定跑法国站的第三棒,从一名法国著名篮球运动员手中接过圣火。出于各种原因考虑,巴黎方面临时调整了路线,将金晶传递的地方改在了1公里外的塞纳河边。

当地时间中午12点30分,奥运圣火在巴黎的传递从埃菲尔铁塔出发。与此同时,第三棒火炬手金晶早早地到了塞纳河边的传递点,等待与第二棒火炬手交接。

由于围观的人群中有部分“藏独”分子挥舞着标语在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大声叫喊,护跑手带着金晶来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将火炬交到了她的手上。

就在金晶手拿尚未点燃的火炬等待在交接路上时,“藏独”分子开始向她身前涌,试图抢夺、冲击她手中的火炬。

前后躲过五六次抢夺

当时,金晶看见她前面5米远的地方有一名“藏独”分子冲过来,被当地警察拦了回去。同时,她左侧方也冲出一群人,护跑手直接挡在了他们身前。“藏独”分子还不甘心,又从左侧冲向她,情急之下,她抱着火炬向右转身,用左肘向外挡着伸过来的手。虽然她知道右侧是贴身保护她的护跑手,但她依然用右臂抱住火炬,以防万一。用这种方式,她闪过了五六次冲击。

最多时有三四个人来抢

躲过五六次冲击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了。“有三四个男人直接冲到了我面前,我把腰一弯,用身子挡住了火炬。”金晶用愤怒的语气给记者讲述了最惊险一刻。她弯下腰,头靠膝盖,将火炬严严实实地压在身下,用后背抵挡他们抢夺的手。

当时,低着头的她看不到外面的情况,有一双手抓住火炬的上部使劲地拽。她屏住呼吸,眼睛盯住地面,拼命和那个抢夺火炬的人抵抗、僵持。1秒、2秒……她感觉那个抓住火炬的人在被警卫往外拽,她弯着腰,趁机使劲将火炬往怀里拉,这个姿势力道很大,最终火炬从“藏独”分子手中“挣脱”了。

“轮椅上的微笑天使”

“阳光女孩”金晶是一名时年27岁的残疾人击剑队员。在1989年的5月,她脚踝处生了恶性肿瘤,在进行了截肢手术以后又做了一年的化疗,一年的化疗结束后又继续学业。2001年7月13日加入上海轮椅击剑队。曾在2003年7月南京全国运动会上,取得重剑个人第三,花剑重剑团体第二。2003年11月,在新西兰世界轮椅锦标赛上,取得重剑个人第三。

(摘选自《京华时报》,2008年04月09日。)

案例分析提示

4月7日,在巴黎传递的奥运火炬曾遭到“藏独”分子的轮番冲抢,但我国残疾运动员金晶以其柔弱之躯怀护火炬,捍卫了国家的形象和利益,保护了象征和平与友谊的奥运圣火。她的英雄壮举传达了中国人民的和平复兴情怀,激发了五湖四海亿万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也让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为之动容。

金晶是好样的!壮举在一瞬间被定格,精神在顷刻间得以张扬。她的身体是柔弱的,但她的精神是坚强的。胸怀全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之心,她的内心无比坚定,这份坚定显示了中国人民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决心,也映衬出极少数奥运精神破坏者的卑劣、胆怯和渺小。

在金晶的影响下,在伦敦,在巴黎,在旧金山,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全世界每个奥运火炬接力城市,有无数保护火炬、维护正义的留学生和海外华人走上街头,以自己的行动显示了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对奥运圣火的尊重与爱护,显示了中国儿女的爱国之情。

在奥运火炬传递中,有着无数感人的英雄,金晶不是惟一的一位,她也不是一个人在坚持。在她的背后,有千千万万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在默默地支持她、热情地鼓舞她、真心地感谢她,都在以张扬的热情、理性的态度和坚定的意志支持奥运盛会,支持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奥运之火传递着文明、传达着友谊、传播着亿万中华儿女对奥运的期盼,金晶力护火炬的壮举维护了正义,传达了和平,感动了世界。“德不孤,必有邻。”我们坚信,奥运火炬传递必然赢得全世界人民的支持和欢迎,极少数破坏者终将遭到全世界人民的鄙视和唾弃。

由于极少数的“藏独”分子干扰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无耻的“藏独”分子竟毫无人性地把黑手伸向了坐在轮椅上的金晶,试图要从金晶手中抢走火炬。金晶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同时脸上仍然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她在用她那残弱的身驱捍卫着奥运精神,这个画面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弦。

金晶在2008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在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金晶的颁奖词中写道: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张瑞敏说:金晶勇敢地用残缺的身体保护奥运火炬,这勇敢源自深深的爱国情。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阎肃说:柔弱的你面对那环视的狰狞。不屈的尊严写进斑斓青史,是金子,始终亮晶晶!

思考题

1.在奥运、世博等举世瞩目的大型活动中,国家形象得到提升,国家影响得到扩大,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

2.结合金晶的事迹,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案例七

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

尊敬的《中国青年报》社领导:

你们好!我是中南大学2004届毕业的国防生邓拓,现在广州军区服役。

看了你们组织的刘开奉事迹报道和“地方大学生在基层能不能有所作为”的讨论后,对我触动很大,刘开奉在军营的成长经历如声声远钟敲打着我,使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回想自己成为一名国防生,以及踏入军营后的岁月和走过的历程,历历在目,其中的体会和感触很深。说实话,也曾彷徨过、动摇过。如在毕业时,看到我大学里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薪水优厚的工作,而且工作地域大多在沿海发达城市,想想自己踏入军营领微薄的薪水和艰苦的工作环境等,心中曾怀疑自己当时的选择是否正确。

然而,回想起自己当初申请加入国防生时的豪情和书生意气,为国防强大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时,心中不免又升起万丈豪情。人生的道路,既然选择了,就应坚定地走下去。如果此时退出,那不是男子汉所为,对不起当时的热情洋溢的申请书;对不起父母和自己在合同上按下的带有信誉的手印;对不起老师和领导的教育和培养。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国家和军队需要人才,而且当初也是自愿加入的,为何要后悔自己的选择,为何不能坚持自己对国家和军队的承诺呢?违约的行为是一种不负责任、没有诚信的行为。没有责任感和诚信的人在社会上也同样难以立足。

再说,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而自己有这个进部队锻炼的机会,放弃了,岂不可惜?常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可不想日后留下人生的遗憾。

在我一年多的军旅生活中,收获也是蛮大的。思想更加成熟,环境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都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进一步强化,军事素质尤其是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都为我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说我的一个同学从军校退出了,真的难以想象在学校里曾是那么优秀、那么坚定的学生也退出了。毕业后的这一年多来,虽然我也曾面临失落,有过彷徨,但在艰辛、苦果和汗水背后,我看到了希望,品尝了收获,更体会到了意想不到的改变——一种让我脱胎换骨的力量。我想这一切应该都来源于我的无侮选择。

从军路上此致

敬礼!

邓拓

2005年11月8日

(本案例摘选自戴艳军、杨慧民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案例分析提示

违约,满目皆是;诚信,颇受挑战。就在这嘈杂的喧闹中,一个清澈的声音大声对违约说:“绝不!”“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这是一个铁血男儿的铮铮铁骨,这是一个大写的人的万丈豪情。本案例是一名国防生写给《中国青年报》的信。信中谈到了自己作为国防生毕业分配后的彷徨、失落。但更写到了人生的希望与军营中的收获,表达了继续为国家服役的坚定信念。

国防生是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在校时可以享受国防奖学金和任选专业的特殊待遇,毕业后工作地点、单位必须服从分配。强大的国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谁的国防强大,谁就可以独立和发展;谁的国防衰弱,谁就不能自保,甚至国破家亡。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史充分说明国家的生死存亡系于国防。并且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世界大国,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图谋演变的对象。

热爱祖国的首要任务是关心和保卫祖国的国防安全。军事领域的竞争实质上也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和军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国防安全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更何况选择国防生是自愿的。军队是一座革命的大熔炉,大学生参军是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之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经受住了生活中的困难和艰辛,才能无侮于青春,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在还存在直指或暗指我中华为仇敌的阴谋的今天,在还有人担心世界上最热爱和平的东方睡狮醒来之后会威胁其项背的今天,祖国在召唤你们,国防生,你们听到了吗?

思考题

1.邓拓为什么认为“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

2.国防生是大学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案例八

杨帆:一张发往非洲的“中国名片”

2010年,毛里求斯,来自重庆的第二支援外志愿者队伍踏上这个以制糖和旅游闻名的非洲岛国。来自重庆大学的杨帆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他在乌蒙山深处长大,1996年开始接触羽毛球,经刻苦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多次获得省市大赛冠军,作为YONEX西南区的签约球手,每年获得公司定期赞助。2006年,他如愿考入重庆大学学习建筑专业的同时,没有丢弃对羽毛球的热爱,课余时间坚持训练。

求学期间,有个梦想让杨帆始终割舍不下。“在我的家乡,有一批又一批西部志愿者在大山里奉献青春乃至生命。中共十七大惟一的大学生代表、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就在我的家乡支教。从那时起,我便有了一个梦想——做一名志愿者。”

2010年,重庆“海选”赴毛里求斯的志愿者,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尽管这意味着需要推迟一年学业。特长突出的他最终脱颖而出,顺利入选。到了毛里求斯,杨帆成为毛里求斯羽毛球国家队的教练。

初来乍到,队员们犹疑地打量着其貌不扬的杨帆,助理教练用一句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英语直截了当地说:“你个子不高,体型微胖,还长着一张娃娃脸,哪点像是中国来的专业教练?”“看来,我得动真格的了!”杨帆暗自思忖:运动场上的生存哲学就是靠实力说话。他和队员一对一PK,“车轮战”将对手悉数拿下。队员们开始对杨帆刮目相看,他因此有了一个新外号“Mr.Runner”(奔跑帝)。信任感算是建立起来了,但是教学又遇到麻烦。羽毛球专业词汇很生僻,同样一个技术讲解,用汉语几个字就能很精炼地表达意思,但是换成英语却经常辞不达意。

开始几天,杨帆选择了一边比划一边讲授,加强示范,但效果并不好。于是他尝试着用人们熟悉的动物姿态来模拟羽毛球动作要领,十二生肖都被他依次借用,甚至连“耗儿鱼”、“叮叮猫”这样的重庆方言也被他拿来教学。这招儿很管用,队员们的好奇心全被勾起来了,训练也越来越有趣。训练水平的提高直接推动了队员竞技水平的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帆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球队取得了很大进步。一年中,杨帆带领球队参加了非洲锦标赛、非洲U17青少年锦标赛、世界团体锦标赛、2010英联邦运动会等10余个国际级赛事,力克法国、澳大利亚、埃及、南非、肯尼亚等传统对手,获得了27块奖牌,使羽毛球队在这个仅有110万人口的小国家喻户晓,被誉为“毛里求斯梦之队”。

在这些志愿服务业绩的背后,杨帆和其他志愿者需要克服很多琐碎的生活难题。刚到毛里求斯时因为水土不服,志愿者们接二连三生病。饮食不习惯,他们用随身带来的火锅底料掰成小块拌在菜里,中国城里淘来的油辣椒被当作宝贝,陪伴了大伙儿整整一年。满屋子都是壁虎和叫不出名字的小虫,开始还有点害怕,习惯后也不觉得有什么了,“算是我们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吧”。

对于毛里求斯人来说,遥远的中国是一个伟大而神秘的国家。在这里,这些志愿者的所作所为就代表着这个拥有13亿人口泱泱大国的形象。杨帆和他的朋友们格外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知道,我们就是祖国发出来的一张活名片。”

今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访问毛里求斯时,亲切慰问了志愿者代表。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在赴毛里求斯志愿者的信中给予了批示。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5月19日,第6版。)

案例分析提示

新时期以来,为了响应国家的召唤,为了增进中外友好,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志愿者在众多应征者中选拔出来,暂时放下了工作、学业,暂时放弃了国内优越的生活条件,告别父母、爱人和朋友,奔赴一个陌生国度,用自己的青春、汗水、爱心,传递了中国青年的友谊,积极诠释着“和谐世界”的内涵。杨帆与毛里求斯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们,用自己的激情、爱心与责任,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形象,为促进中非友好添砖加瓦,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书写新的篇章,为传播和谐世界理念作出积极贡献。

到海外担任志愿者,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我与祖国的息息相关”。一位援利比亚的志愿者说:“在国内的时候,我看到了我们祖国的强大,看到了越来越繁荣的经济情况,看到了稳定的政治,也看到了祖国日益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对于前两者,我们都有着亲身的体验,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在城市,在农村,在高楼大厦里,在山乡田野间,在路人的笑容中,在孩子的嬉戏欢闹里……我们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享受越来越广阔的精神空间,我们越来越自豪于自己是个中国人,我们也越来越感谢祖国赐予她的子女的这一切。而对于祖国的国际影响力,则是到了利比里亚之后,才有了更直接的体会。”

舞蹈的青春不是生命的刻意炫耀,青春的舞蹈才是人生进取的火苗。杨帆和他的同志们,勇担了光荣使命,弘扬志愿精神,成为了中非友好的青年使者。他们把履行国家承诺作为自己的开展服务的指南,立足岗位,发挥专长,无私奉献,多为当地人民办实事、做好事,传递中国人民和青年的深情厚谊,积极展示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他们勤奋的向非洲人民学习,传播中华文化,认知和学习非洲文化。他们用极强的团队意识,圆满完成在非洲的志愿服务任务,让所有关心他们的人放心。

思考题

1.志愿精神和爱国精神一样吗,两者可以统一吗?

2.在国家使命和个人发展发生冲突时,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看待和处理?

案例九

时代民族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中国“飞天三杰”驾驶“神舟”踏云归

9月28日,神舟七号回家的日子。内蒙古四子王旗,风和日丽,祥和恬静。

约17时17分,环绕地球飞行68个小时46圈的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载着巡天归来的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向着中国大地飘然而降,它将在内蒙古阿木古朗草原投入祖国的怀抱。

回收现场的茫茫草原上,6架直升机盘旋布阵,搜救车辆整装待发,阵地上各种测控设备全部启动,全体搜救人员全神贯注,严阵以待,一张立体搜救大网在天地间已全面铺开。

“飞船调姿”、“轨道舱分离”、“制动开始”、“推进舱分离”、“进入大气层”,主着陆场前置雷达站的调度指挥车里,可以清晰地听到各测控站、测量船发出的指令。神舟七号飞船按照预定设计的轨迹,经过一系列的太空动作,向着内蒙古主着陆场区飞来。

返回舱距地面约80公里,开始进入“黑障区”。由于舱体表面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产生的等离子层在返回舱周围形成了电磁屏,地面与返回舱的通信暂时中断。

紧张的空气弥漫在整个着陆场上空。各专业操作手紧盯着各类仪表,凝神静气,力求及时捕获返回舱返回信标信号。

“回收一号发现目标。”前置雷达站的报告声,迅速激起连锁反应,指挥室里一片沸腾,他们在飞船刚出黑障区就准确捕捉到了目标。一道道控制指令准确发出,一个个太空动作顺利完成。飞船返回就像一场太空接力赛,关键的最后一棒,交到了主着陆场搜救队员手中,全力冲刺,冲刺……

“回收四号发现目标!”在神舟六号任务中实拍到降落伞吊托返回舱飘落过程的光测设备,在飞船出“黑障”不久也准确捕获了目标。振奋人心的报告,激起阵阵热烈的掌声。两分钟后,两台测控雷达在飞船刚进入测控弧段时也稳稳地盯上了目标,并准确发出了“回收主电源通”指令,回收着陆程序随即启动。

“空中搜索开始。”主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一声令下,着陆场上空,4架搜救直升机如鹰隼般紧盯住目标,向着陆区域飞驰;地面搜救车队快速集结,在落区形成的空地立体搜救网开始越收越紧。搜救直升机和地面搜救车辆准确接收返回舱信号后,迅速向返回舱着陆点机动搜索。

17时37分,神舟七号返回舱反推发动机在距地面约1米时顺利点火,返回舱成功着陆。舱内航天员将降落伞绳切断,返回舱平躺在大草原上,舱上的信号灯开始闪烁不停,向迎接她回家的人们急切呼唤。

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这里。

这一刻,所有的中华儿女的心都牵伴在巡天遨游的三名航天员身上。

“目视返回舱。”第一架直升机报告,其他3架搜救直升机都朝目标方位飞来。“我是神舟七号,我已成功着陆。”搜救直升机内接收到航天员翟志刚沉稳而喜悦的报告声。

4架直升机缓慢下降,稳稳地停落在返回舱着陆点附近的开阔地上。搜救分队的官兵跳下直升机,箭一般冲向返回舱。与此同时,在天空盘旋的另2架医疗救护直升机迅速向落点集结。

“成功了,成功了!”欢呼声震动了草原。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状况良好,航天员开始进行地球重力适应,经过身体调节后,三名航天员将要自主出舱。

主着陆场总指挥隋起胜向北京总指挥部报告:“航天员安全着陆,身体状况良好,准备出舱。”

约18时23分,身着白色宇航服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从返回舱中依次出来,微笑着挥手向众人致意。

中国“飞天三杰”驾驶“神舟”踏云归,“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摘自唐振宇、李超军,中新网,2008年9月28日。)

案例分析提示

载人航天的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新的里程碑,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又一非凡壮举。成就这一举世瞩目的高科技领域宏伟事业,既靠我们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作后盾,也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正是在载人航天工程的实践中,在挑战世界尖端科技领域的艰难征程中,我们的航天人铸就了科学求实、开拓创新、艰苦创业、勇攀高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一精神,为我国航天领域攻坚克难、不断进步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强大动力,也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神舟”飞船载人升空,是航天人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精神的结晶。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庞大、最具风险的工程,是技术密集度高、尖端科技聚集的高科技系统工程。我国航天人遵从科技发展规律,多学科科技人员经过了长期严谨、细致、艰苦的探索,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不断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从而使“神舟”五号实现了七大系统的独立自主研制,体现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实力,跨越了美、俄等国四十年的发展历程。航天人孜孜以求的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精神,把“科技强国”战略落实在载人航天的实践中,为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和意义重大的探索。“神舟”五号升空的耀眼光芒,昭示曾以璀璨发明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民族,正在向世界科技中心舞台回归。

“神舟”飞船一飞冲天,闪耀着航天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光芒。载人航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国一百多个行业、三千多家单位、一万余名科研人员,共同参与了“神舟”飞船各项目的研制、建设和试验。没有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通力合作,就不可能造就今天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载人航天又是一项需要忘我奉献精神的事业。为了祖国的航天大业,酒泉东风烈士陵园长眠了600多名航天人;为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尽管14名航天员中仅可选出一人升空,但每个人都为升空刻苦训练。无数的航天人经年累月默默无闻、尽职尽责地战斗在各自岗位上,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奉献了热血汗水。航天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永远激励我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崇高事业而奋斗。

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归根结底,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扩展。它浸润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正在化作我们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喜讯传来的那一刻,南京大学万名学子签名的巨幅横标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发扬神舟精神、勇攀科学高峰、振兴中华民族”。

(选摘自新华网,2008年10月22日。)

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本质?

2.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有哪些具体体现?

【注释】

[1]根据http://dianjiang.cqyl.org.cn/MulTi/N00014430000000212.doc等网络资料组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