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道德修养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道德修养案例及分析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大学生道德修养案例及分析案例1我们民族的文化道德到底是什么?从道德产生的人本主义原因,以及维系和提高道德的渠道来说,传统文化给出的答案有两个,一个与社会有关,一个与人性有关。要维护正常的社会伦理和良好的道德准则,必须以国家和人民的富足为大前提。就此而言,伦理道德是私有制的产物,与宗教和上帝也全无关系。

大学生道德修养案例及分析

第四章 大学生道德修养案例及分析

案例1

我们民族的文化道德到底是什么?

当前在文化领域,特别是道德问题上,有许多令人不敢苟同的论调,诸如道德沦丧,人心不古,乃至呼唤儒教回归宗教救世之类。这除了形而上学的方法论作怪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我们民族的文化道德究竟是什么,并不那么客观清醒。

中国的文化道德体系,涉及三个方面:第一,道德是怎样产生的;第二,维系和提高道德的基本途径是什么;第三,这些道德都包括些什么具体内容。近现代变动最大的部分,像“三纲五常”之类,大约是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召唤回来了,因为它们所反映的封建主义关系已经被完全根除了。但传统道德中体现的人本主义精神,却一贯地深蕴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之中,包括“五四”运动在内的历次革命,不但没有被打倒,或许正是这种精神的一种爆发。

从道德产生的人本主义原因,以及维系和提高道德的渠道来说,传统文化给出的答案有两个,一个与社会有关,一个与人性有关。二者都建立在人本主义的理念上。

首先看与社会有关的答案。这也有两种,其一可称作人民生活条件决定论,是古人解决道德问题的普遍见解,以《史记·管晏列传》里,管仲的一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最有代表性。“礼节”属伦理规范,“荣辱”属道德范畴。要维护正常的社会伦理和良好的道德准则,必须以国家和人民的富足为大前提。在这里,人的生存和温饱是决定伦理道德水平的关键因素,上帝没有用,单纯的说教也没有用。

在正常的社会条件下,人民富裕,加上分配公平,是维系良好的伦理关系和高尚道德的前提;而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伦理关系,往往反映在争取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正义的斗争中,都与是否信仰宗教无关。

另一种可称社会制度决定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出在《礼记·礼运篇》中的著名论述。孔子认为在这样的社会里,人际间的伦理关系自然良好,每个人的道德情操也自然是高尚的。因此,作为制度化的伦理和用于教化的道德,无须存在,更用不着神灵的利诱和恐吓。然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天下为家”是指私有制的兴起,由私有制而产生国家机器、规章制度,有了规范社会关系需要,于是伦理道德也就应运而生了。就此而言,伦理道德是私有制的产物,与宗教和上帝也全无关系。《老子》有类似的意见:“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也说明,道德说教是“家天下”中各私其私的表现,是对“大道废”导致伦理败坏的反应。

其次是与人性论有关的答案。这是儒家的另一个重要观点:道德不但为社会所需要,而且是出自人的自然本性。这自然本性或善或恶,其来自人的本能,则是同样的。因此,在儒家那里,没有什么“原罪”,也无须上帝的“救赎”,惟有“人性”的考量。

“人性论”的早期代表,当是孟子、告子和荀子。告子的名言,一曰“食、色,性也”,二曰“生之为性”。求生,而且要生活得更好,这就是人性。而生的基本前提,是食与色;“食”是维系当前生命的前提;“色”是生产生命,令种族繁衍的保障。就此而言,维护生命的需要,解决实际的民生问题,那就是善,反之就是恶。所谓“民以食为天”,“食”是支配人们行为的第一内驱力

告子的这一思想,为荀子所继承,但他作了负面的推演:这种“生之为性”是恶,而不是善。因为人们若完全依凭自己的自然本能去追逐“食”、“色”,那将与动物无有区别;由此造成的放纵和贪欲,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和破坏,所以必须给以后天的教育和法治:此中“礼义”就是带强制性的伦理道德规范。他的基本观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的“性恶”说可能是针对孟子的。孟子是“性善”说的奠基人,他的基本观点是,“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认为,恻隐、羞恶、恭敬(辞让)、是非等,均属“善”的心理,乃是派生“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自然属性,称作善的“四端”:“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肢也”,与四肢同样地生而有之。至于“恶”或善恶混杂,主要是后天环境使然:“富岁,子弟多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殊尔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也。”——人们之所以有时懒惰,有时凶暴,并非人性有别,而与收成好坏有关系。因此,孟子不但重视后天教育,同样看重民生问题。

人性论在中国哲学史和伦理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各种各样的主张,他们的共同点,是决不启用上帝或其他神灵解释和解决道德问题。

儒家的这类思想,是否属于“经济决定论”,这里不论。但它绝对不是“文化决定论”,也不把宗教视为治家理国的根本手段。《论语》中有段著名的对话:“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这大体表达了儒家在信仰鬼神还是解决人事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人事第一,鬼神次之;重要的是认识如何好好的“生”,而不是设计死后如何。为什么?《左传》记一个叫史嚚的话,可以作为回答:“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是听人民的,还是听神灵的,这是国家兴亡的一大标识。所谓“不问苍生问鬼神”,是诗人塑造的昏君形象。“事人”中既包括解决社会的物质文明问题,也包括解决人的精神文明问题,核心是依靠人,而不是依靠神。儒家传统缺乏“终极关怀”,不是缺陷,而是优点,因为总体上,它反对用虚妄的莫须有愚弄活人。

新中国则继承和发展了人本主义的传统,依人民的意志建国,依人民的意志立宪,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当前的改革开放,把“以人为本”作为立足点,“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执政党把忠诚地依靠人民大众,为人民谋福利,当作力量的惟一源泉。信教者和不信教者,统属人民,享同样权利,尽同样义务,承担同样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信不信教,应该完全成为个人的私事,得到平等的保护和尊重;但在国家决策上,没有上帝和神灵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及其伟大的力量,只有在近现代的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历史中,才能被真正发现。

(材料摘自杜继文《北京日报》)

案例2

东西方文化景观中的道德文化比较

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一点反映在道德观方面也是如此。当东方的研究者对一些西方道德体系的研究成果做文化分析时,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的文化系统都会涉及是非、善恶以及道德与否的评判标准,而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所持道德观也各不相同。在同一文化背景的社会中,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遵循该社会的道德观而构建、发展并且接受他人评价的。

1.西方文化景观下的道德体系

对于东方研究者来说,对欧洲和美国的道德体系的研究都是处于西方文化范式之下的理论体系之中。虽然有些欧洲的伦理学家对美国道德观研究的实验室范式并不认同甚至反感,但就欧洲伦理学家与美国伦理学家相比,更愿意把道德观这样的研究领域同文化问题和意识形态差异联系起来,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努力并未形成对西方的道德传统根本性的变革。

就伦理学本身来说,它就是在美国和欧洲学者共同努力下建立起来的,其关于道德观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西方文化背景为基础的。以美国文化中关于道德品质的观念为例,其个人自由、个人独立、个人权利和决策是美国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几种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品质是理解很多西方社会现象的关键所在。

个人应该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任——这是西方道德观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假定,它认为:社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可以帮助个体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欲望,并且个体之间的需要经常会发生冲突,所以,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在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了某种社会契约(一套共同遵循用以保证社会秩序的抽象原则),这种社会契约在维护参与者彼此权益的前提下具有合法性。根据这一假定可以作如是推论,当发生社会冲突时,通过对如上道德原则进行推理的方法找出应当遵循的行为原则来解决争端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个体享有最大程度的道德自主性,并且可以不受政治和宗教等方面势力的束缚,因此,保护个人免受非正义的侵犯才是实现社会福利的基本途径。

传统的公正道德观——其核心价值观念正是从上述的个人自由和社会契约论而来,其基本观点来源于洛克康德等人的理论。公正道德观认为符合道德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平等和公正的,在这种人际关系中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个人的道德表现应该根据社会公正的规范和价值观来加以评价,因此,道德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客观存在的、不偏不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也有赖于个体公正意识的发展和成熟。在皮亚杰看来,具有社会公正感才是个体道德成熟的主要表现,这样的人才能按照社会规定的准则和规范去公正地为人处世。因为公正道德观的基调是个人主义,所以在公正道德观看来,个体没有助人的义务,促进他人权利的实现或帮助他人不是源于道德准则的要求,因此,一个人是否帮助别人,是否愿意为集体和社会作出贡献取决于他的个人选择,助人和集体优先等原则都不是公正道德观的必然要求。

总之,西方文化的道德观主要基于如下的文化前提:人是生而自由而又彼此限制的独立个体,个体的尊严取决于他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天然权利是否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西方文化的道德观来看,个体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自主地追求个人的价值目标。这些基本的道德观问题与人的定义紧密相联。由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本体论思想强调个体的独立以及人在本质上的非社会性,所以,它一贯认为地位相同的个体以协同合作方式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相对于个体自身来说仅仅居于次要地位。因此,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观从启蒙时代之后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个人主义的特征。

2.东方文化景观下的道德体系

东方文化是一个较为不确定,并且不断发生变化的文化学概念。一般公认为从未间断、延绵数千年之久的中华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是东方文明的渊源和鼻祖,至今还影响着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和泰国等在内的大多数东方国家,与当地各民族优秀灿烂的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文明。近代以来,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融合与沟通,东方世界也经历深刻的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东方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远远大于其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甚至于对许多东方人来说,他们所谓的现代文化在很大程度是指西方文化。但是,东方传统文化并未丧失其对东方人行为方式与道德观念的影响力,跨文化研究表明:东西方人的行为方式和文化观念往往大相径庭,东方人与西方人相比,常常把个人行为置于次要地位,而且更为强调团队精神。有研究者通过广泛考察多个亚洲和东亚文化的道德观发现在这些文化背景中,公正、正义和个人权利显然居于次要地位;还有研究者指出,关爱道德观虽然对两性的道德观差异给予关注,但终究局限于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背景;那么,东方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念大体上呈现出什么景观呢?

近代西方道德观主要源于基督教意识形态和古希腊哲学,而东方的传统道德观则是中国儒家哲学的产物,基于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强调人情,即爱情、同情和挚情。儒家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哲学,其认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赖于父子、君臣、夫妻、老少和朋友关系的和谐。在这五对基本关系中有三对家庭关系,这体现了东方传统道德观对家庭责任的强调,但是,儒家文化对于家族、君臣和朋友之外的道德规范和利他行为则要求较低。有关的研究发现:强调家庭利益、孝顺以及非个体权利是东方传统道德取向的显著特征。中国人的道德评判也主要基于个体能否给家族带来更多福利,以及个体在行为方面能否自制。在道德上中国人应对家庭负责,家庭也应该对其成员负责,回顾中国历史,从古代到近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罪株连全家的情况屡见不鲜。

中国人的道德观不但注重人际关系和个人对角色责任的履行,而且具有很强的等级观念色彩,在中国社会的五对基本关系中有四对体现了等级性关系,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通过强调“礼乐”制度来规正尊卑与上下的等级观念,所以,当他听说季氏“八佾舞于庭”时愤怒地认为“是可忍孰不可忍”;荀子也认为人类之所以可能驾驭万物,是因为人能“群”,人之所以能群在于人有“分”,即能够建立等级制度。《周易》中认为夫妻、父子及君臣之间的等级秩序是家庭和国家存在并和谐发展的基础。

等级意识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构成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儒家的道德原则也依据个体地位和身份不同而有所变化,以此来保证和谐一致的秩序和有序的社会运行。而在西方文化中,道德原则与个体的地位和身份无关,国外研究者通过研究中国文化的道德观发现,中国人的道德评价标准是个人行为是否符合角色要求和家族的利益,但是,中国人倾向于对内群体中地位较高的成员给予较高的道德评价,而且,中国人在内群体和外群体中所持道德规范不尽相同,中国人倾向于在外群体中实行公正原则,在内群体中则实行平等原则。简言之,虽然中国、日本和印度等东方国家在道德原则方面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终究是以集体和个人责任为导向的道德观念,而西方文化背景中的道德观则主要秉承自主道德原则,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公正、关爱和宽恕等。

通过对比东西文化在道德观方面的差异似乎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社会的道德观最终还是由不同类型的文化所决定着的,而且文化的差异不仅决定着人们在道德判断方面的表现,还会造成多样化的道德情感

自主道德观主要关注人的自由和权利,强调行为的正义性与忠诚;集体道德观主要关注人际责任和集体利益,强调个人对其他人的责任与义务;而神圣道德观主要关注个体本性的纯洁、内心的庄严和自省方面。这三类道德观都是抽象而又自成体系的道德事实,不同文化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其表现形态因时因地而异,并且极为多样化。

(材料根据王恩界、乐国安《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差异》改编。)

思考题

1.结合查阅资料试论述“在文化背景下的东西方道德体系”的异同。

2.结合案例文章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中优秀的道德文化?

案例3

临汾“最美”女孩带着瘫痪养母上学

10月21日中午,虽然已是深秋,但在阳光照射下,临汾鼓楼南街暖意融融。车水马龙中,一名短发女孩脚步匆匆地往家赶,在街角的一个菜摊处,女孩停下来熟练地挑拣着豆角、西红柿,时不时抬头跟菜贩子讨价还价。

女孩名叫李灵,今年19岁,是临汾市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学生,来自临汾山区县城隰县。与别的外地同学不同,她被学校特批可以走读——原因是她来上学时,还带着瘫痪在床的养母。

一、简陋小屋里母女情深

几经辗转,记者终于打听到李灵母女租住的小屋。两张单人床,一张方桌放电视,一张圆桌又是餐桌又是灶台,洗衣机是到了临汾后才买的,为的是给瘫痪在床的养母洗衣物方便些。房子虽然只有10平方米,但是所有的东西放进来,依然显得空荡荡的。

李灵的母亲王琴躺在靠墙的一张单人床上,床上铺着块很大的塑料布,塑料布上又垫了褥子,因为王琴瘫痪大小便失禁,她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弄脏床单被褥。快到中午12点,李灵拎着几个西红柿回到了住处,两个鸡蛋是前日买了吃剩下的。焖一锅米饭,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便是母女俩的午饭,远谈不上丰盛。

提及这多年的生活经历,王琴哽咽起来:“要不是我这闺女,我早就……唉,这辈子我亏欠女儿太多了,是我拖累了孩子!”

二、5岁时结缘养父母

5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李灵生父的性命。迫于生活压力,生母不得不将5岁的李灵和3岁的小妹妹送人。

当时王琴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从事着维护妇女权益和公益事业的工作,口碑很好。刚开始王琴对收养小李灵有些犹豫,因为街坊们都说5岁的孩子很难和养父母培养感情,但无奈于李灵的生母三番五次上门恳求,王琴最终收养了这个苦命的孩子。来到养父母家的当天晚上,李灵就开始叫王琴为妈妈,全家人都很喜欢她。随后的日子,乖巧的李灵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

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1998年,王琴患上了椎管狭窄,虽然经过治疗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双拐勉强走路。一年后,养父无法忍受艰难的生活,悄悄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一年,李灵只有8岁。

从那时起,李灵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给养母做饭、洗衣、擦洗身子;不认识葱姜蒜,就编着顺口溜背:“圆的是蒜、长的是葱……”冬天烧炉子取暖,李灵每天早早起来给炉子添炭、掏灰,每次都弄得小手小脸黑乎乎的,经常来不及洗就拿起书包匆匆忙忙跑去上学。但是,李灵从来没有因为照顾母亲而耽误学习,每次考试她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这也让养母特别欣慰。

2007年,李灵初中毕业,王琴的病情却开始恶化,最终瘫痪并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王琴原本打算让女儿上高中、考大学。然而还未成年的李灵却自己拿定了主意,主动选择了在县城有分校的一家师范类学校,这样她就可以不耽误学业,又能更好地照顾养母。

“我想尽快毕业,早点参加工作,挣钱照顾妈妈!”李灵总是这样对人说。

三、带着养母去上学

2009年,按照学校安排,在县城上完两年后,她必须到临汾再接受3年教育。如果到外地上学,躺在床上的母亲怎么办?李灵一咬牙决定:带上母亲去上学!虽然养母不同意,但最终拗不过倔强的女儿,跟随女儿来到了百余里之外的城市。

李灵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起床洗漱完后,帮养母穿衣服,给她洗脸、梳头,然后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后,李灵又匆忙赶回家,做饭、喂饭,给母亲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换洗床单、被褥,下午两点再赶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她又匆匆赶回家中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母亲睡觉,每天就这样奔波在课堂和出租房之间。

“没有妈妈就没有今天的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的本分。”说起这些年的艰辛,李灵的语气平静。

如今,李灵的生母已经不在人世。在她眼中,养母就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养母久病卧床,患上了褥疮,李灵一天要帮其翻身擦身多次。以防止褥疮扩散,每天放学回来她都要给养母洗衣服和床单。为了能照顾好养母,李灵还托同学买来医学护理方面的书籍,照书上说的一一实践。

女儿所做的一切,养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像她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该做这些事的,真是苦了女儿了!”

四、打工挣钱给养母买肉吃

能吃上一顿肉,对大多数人来讲,可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然而,对李灵来说,这是件奢侈的事情。虽然养母有工资,但每个月的医药费便是一大笔开支,母女俩的生活依然很拮据。

懂事的李灵从来不乱花钱,什么时候都惦记着家里卧床的养母。

22日一早,王琴告诉女儿说中午买豆角和茄子,但发现只买了几个西红柿。李灵解释说,“豆角三块钱一斤,太贵了。”经常买菜做饭,她已经有了经验,哪家菜便宜,哪家秤公平,很难想象,她仅仅是一个19岁的学生。

一次同学过生日请客,李灵也在被邀之列。吃饭中间,她把自己的那份饮料悄悄装起来,中途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急匆匆回家把饮料给了母亲……

今年暑假,李灵和养母没有回老家,她在城里找了一份发广告传单的工作,一个假期下来,赚了1 300多元钱。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便是买了一份红烧肉和猪头肉。看着冒着热气的肉,养母久久都没有动筷子,抱着女儿哭了起来……李灵和养母聊天时经常开玩笑,将来要嫁一个开饭店的,让母亲天天能吃上肉,想吃什么肉就吃什么肉。

今年夏天,临汾酷暑难当,李灵买了一台电扇降温。一天,正在上课的她突然接到养母的电话,说电扇着火了。李灵飞快地赶回家,发现电扇正在冒烟,养母躺在床上干着急够不着。这件事可把李灵吓坏了,现在提及此事还心有余悸。从那以后,每次出门前,她都会认真检查一下家里的电器,确保万无一失才放心去上学。

“女儿虽然不是我亲生的,但是比亲闺女都亲,我这辈子亏欠女儿的太多,如果有下辈子的话,下辈子再好好补偿她。”养母王琴看着女儿这么小就如此懂事,心里非常高兴,但又感到十分内疚,“我成了孩子的累赘,会影响到女儿找婆家。”李灵则安慰养母:“我找对象的前提就是能接受我妈,不能接受我妈的坚决不考虑。”用她的话讲,谁家都有老人,将心比心,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养育了自己的母亲。

几年来,李灵克服了许多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支撑着这个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家,她说:“我会带着妈妈一直走下去。”(应主人公要求,李灵、王琴为化名。)

(资料来源:段树聪《山西晚报》,2010-10-25。)

案例4

自信者天助之

我叫张涛,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级外语学院法语系。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各自成长和奋斗的故事,

我来自山西太原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普通的农村生活给我丰富的锻炼的机会,我一直都是家里农活的有力助手,即使在初中、高中紧张的学习期间,我也从没中断在农田的劳动,是这样的环境,是父母的循循善诱,使得我养成了艰苦朴素、勤劳乐观的生活习惯,也使得我积极去改变自己生活的信念很坚定。

2005年9月,我来到向往已久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始了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是一个锻炼和成长的地方。从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繁华的大城市,我没有感到迷茫,也没有为物质上的缺乏而感到自卑,反而坚定了我通过努力来改善自己生活,改变自己命运的信念。因此,我能够在自习室沉住气,静下心来,不因别人的舒适生活而心猿意马,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也能通过奋斗做到。

大学伊始,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活动,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军训时,我一丝不苟地走好每一次队列,由于成绩突出,我荣幸地参加了学校迎接北京市学生军训20周年而组建的“钢八连”,代表学校参加了汇演。在大学四年里我一直坚持学习和课余活动两不误的原则,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即使在最忙的时候,每天从早上7点出宿舍,忙到晚上才能回到寝室,我也找到了分配时间的方法,每天过得很充实。在班级里,作为班长的我努力为班级创造一个活泼、积极的氛围,在学生处,我协助老师接待同学,整理材料,在学院,我在办公室值班,为老师尽力减轻负担。繁忙充实的大一匆匆而过,大二开始,我开始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开始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课外兼职。顺利通过了学校TBC的严格面试,成为了其中一名辅导员,并且在大二开始为一名美国留学生辅导汉语。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成为了知心的好朋友,我的英语水平也随着他的汉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我们的友谊也不断加深。TBC的辅导我一直做到现在,先后辅导了三名留学生的汉语学习。2008年初,我通过面试进入学校国际学院欧盟经理人的项目组,分别辅导了一名波兰和一名希腊的经理,和他们就经济和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对话。这些的活动开阔了我的眼界,拓展了我的思路,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使我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更加客观,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国际交往的经验。我相信这样的活动对我的积极影响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的。

我选择课外兼职时一直尽量避免机械重复和纯体力劳动,在丰富阅历的同时也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提供有力的支撑。实践证明,这些实践经历,在我求职的时候提供了很有力的帮助,回想起来,相对别人一时的悠闲,我的忙碌是有价值的。

对于家境贫困的同学而言,一定要勇于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我认识一些家境贫困的同学,他们共同的缺点就是不自信,作为一个一路走过来的学长,我希望能让他们了解到,只要摆平心态,对自己充满自信,勇于付出,我们一定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2008年暑假,作为一名赛会志愿者的我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服务于奥运村礼宾处,成为一名法语骨干志愿者,我受命负责接待法语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奥运村、残奥村的任务,同时还接待了一些非法语国家的国家元首,参与组织和实施了近百场欢迎仪式,在各种突发事件和严酷条件下经受住了考验,完满完成了陪同十余位重要领导人的参观任务,受到贵宾的赞扬,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先后获得了骨干志愿者和“北京市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的称号。在志愿者的实践中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并尽力解决问题。

我一直坚信,自信者天助之,只有自己奋发图强,勤恳努力,才有可能给别人以信心,只有淳朴善良,乐于助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我正是这样不断坚持着,也在不断收获着,得到了学校和亲人的帮助,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回顾大学四年,我深深体会到,学校和社会在我成长过程中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在我刚入学校之时,是学校的绿色通道让我顺利入学,能安心学习,不用有经济上的担忧,在我熟悉环境之后,是勤工助学的岗位让我融入了学校的生活,并能让我开始渐渐自食其力,在我有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时,是学校提供的各种机会给我以开阔眼界的机会,也使我不断成长。等到我渐渐成熟时,国家给我机会让我能施展自己的能力,而当我学业有成时,社会又提供了适合我的工作岗位。一路走来,我深深感受到国家和社会为帮助我们贫困学生所做的各种努力,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这些强大的力量的帮助。对帮助过我的老师和辅导员们,还有我们身边的朋友,我一直心存感激,虽然自己力量还太小,但我知道,只要心存感激,就能将善良的愿望付诸实践,就能让更多的和我一样的学生得以成才,得以改变命运。

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回顾四年,虽然不能说满意,但可说无憾,我在付出着,在收获着,在得到别人帮助的同时,也尽力去帮助别人。今天我被评为自强之星,我自感自己的能力还太过弱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并在可能的基础上,为家境贫困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使他们能走过阴影,走向阳光。

(资料来源:摘自张涛在对外经贸大学第一届自强之星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案例分析提示

“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这是宋代留下来的古训,几百年来,这句饱含人文哲理的格言在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传承中,一直教育着我们要孝顺父母,爱戴父母。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是对世间所有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爱——在李灵这位善良的姑娘身上闪烁了耀眼的光芒。

父母是我们第一个要感恩的人。正如电视剧《房租》里有句台词说:“在娘身上这十个月,我一生都付不起房租,母亲给了我最美好的人生空间。”不管是怎样的父母,或严厉或宠爱,或高学历或目不识丁,或年轻或年迈,或不苟言笑或絮絮叨叨,他们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对于他们,我们要感恩。

我们还要感恩社会,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正如张涛所说:“一路走来,我深深感受到国家和社会为帮助我们贫困学生所做的各种努力,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这些强大的力量的帮助。对帮助我们的学生处老师们,学院的各位辅导员老师们,还有我们身边的朋友,我们一直心存感激,虽然自己力量还太小,但我们也知道,只要心存感激,就能将善良的愿望付诸实践,就能让更多的和我一样的学生得以成才,得以改变命运。”

感恩不仅要放在心上,更要付诸实际行动。自古以来,取得成就的人都是经历过一番磨练的,没有人在出生时就能预见未来。没有天生的大智,并不能说明你不能成功,张涛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勤能补拙。

明末顾炎武有诗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他认为“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这体现出一种精神,一种众多的人在孜孜不倦地践履着,使我们后人仍时时感受到它那幽杳的理性与璀璨美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就是要我们无论在逆境还是顺境都要有一种精神。在逆境时,身边的苦难容易使我们觉得世界是灰暗的,连灿烂的太阳都黯然无光,照不亮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心,可是我们不能放弃,不能一蹶不振,要相信自己,不管怎样的苦难都打不倒我们,不管怎样的坎都会过去,不管今天多么悲惨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奇迹,只有我们相信才会存在。荷马史诗《奥德赛》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在顺境时,我们更要当心,因为舒适的日子会使我们麻痹,不思进取。迷人的风景会使人容易迷途,就算是在顺境时也要努力,发愤图强。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把握好转折点。或许有些人有所谓的“背景”,你没有,那么总有一天,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为你自己的背景。张涛和李灵的起点并不高,都是普通的农村孩子,没有什么“背景”可靠,所以转折点才是关键。

记着巴菲特说过:“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常记,亦或长记,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哪能闻得梅花扑鼻香。

案例5(www.xing528.com)

校园道德实验引发“心灵风暴”

安徽省某大学的校团委经过精心策划安排,设计了一场以现场情景操作为主,辅以调查走访的道德实验。结果令人深思。

1.被漠视的扫帚

一把摆放在主教学楼交通要道楼梯台阶中间、明显妨碍行走的大扫帚,在两个小时之内有大约350名学生经过,但只有11人将这个障碍物扶起。

2.尴尬的饭卡

走访控制饭卡功能的校园微机室,得到的反映是,丢失饭卡现象时有发生,但在过去一年中,只有两位同学拾到饭卡主动交给有关部门,很多“拾主”动作“快捷”,大部分丢了饭卡的同学在报失之前,电脑上就有被别人或多或少用过的记录,还有的饭卡被别的同学拾到了,等到失主报失,卡上只剩下几毛钱。

3.多找的钱

在7个小时的时间内,约有200人次在校园内一家店铺购买东西,营业员首先跟购物者讲明了商品价格,算清零钱数目,在找钱过程中营业员因电脑发生故障,多次多找了钱给购物者,比如将一元钱错当成一角钱找出。营业员一共多找出37.60元钱,最多一次多找5元钱,最少一次多找2角钱,在34位学生购物者中,一共有19位购物者退回多找的17.5元钱,但有15位同学没有退钱。

(资料来源:翟步庭《山西日报》)

案例6

校园奢侈风还要刮多久?

1.“丰盛的”泔水桶

2010年10月15日中午11时40分,正是午饭时间。某高校学生餐厅内熙熙攘攘,一字排开的长长的打饭窗口前围满了前来就餐的学生。

随着学生一批批地到来和离去,餐厅里回收餐具的工作人员也开始忙碌起来,将桌上用过的餐盘和餐碗中剩下的饭菜倒入身边的泔水车,然后将餐具整齐地分类摆放。笔者在旁边观察了20多分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盘碗中剩下的饭菜比较多,半份米饭、大半个馒头,或是没吃几口的菜都倒掉了。一位女同学将一份没吃几口的炒米饭放在桌子上起身就走,笔者问:“这么多都不吃,不是很浪费吗?”她回答:“不好吃,不想吃了只能倒掉。”在餐厅工作的王女士说,这个餐厅在学校算规模比较大的了,平时在该餐厅吃饭的人很多,吃午饭时有2 000多人,一顿饭剩下的饭菜大约能装10个泔水桶,早饭一般剩余较少,倒掉的泔水有两桶左右。

笔者随后走访了附近其他几所高校的餐厅,平均每个餐厅每日倒弃的剩饭剩菜均达四五桶,净含量150多公斤。即便是在学生宿舍,管理员一天处理的一栋宿舍楼的剩饭菜也有几大桶。这些剩饭里有土豆、西红柿等,甚至鸡鸭鱼肉也不少,白花花的大米饭更是数不胜数。在跟学生们的聊天中得知,几乎每个同学都有过剩饭菜的记录,50%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倒剩饭菜,60%的学生只要一吃饭就有剩饭菜要倒弃,甚至有的学生倒弃的是他们所打饭菜总量的一半以上,即吃一半,倒一半。

2.宿舍电脑24小时挂机

在走访中发现,大学校园里的水、电浪费也非常惊人。

3月7日晚间,笔者走进省内某高校学生宿舍楼的一间男生宿舍,便听见一阵轰鸣的打游戏机的声音。这间寝室住了6个人,里面摆放着4台电脑,其中3个人在玩游戏。学生小韩说,他们的电脑经常通宵达旦地开着,晚上睡觉也开着,在网上下载游戏和电影。在宿舍里真正用电脑学习的人没几个,大多数时间都在玩游戏、看电影、上网聊天。为了下载电视剧,人去上课电脑还整天开着。

夜色中,教学楼灯火通明,时值晚自习的下课时间,沿着各教室走一遍,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然而在走访的几个课室中,却没有一个最后出门的学生关灯。同时笔者还发现,即使白天天气晴朗时,在学校所开放的自习室中,只坐几个人的教室,所有的灯却都开着。

3.“长流水”多会儿才能停

“某人刷牙的水够他人洗脸了,洗脸的水够他人洗澡了。”这是笔者在学生中听到的幽默话。

在一些高校里,无端浪费水资源也是十分惊人的。学生宿舍卫生间,有时因停水忘记关掉的水龙头在来水后哗哗地流却无人理睬;不少同学洗衣服时不用手搓只用水冲;校园的开水房里,学生任意地将管道中的凉水放走;洗澡堂里,喷头空流水却无人使用……种种浪费水现象,着实让人心痛。

“许多人洗脸的时候从来不用脸盆,而是把水龙头开到最大,直接用毛巾洗,用洁面乳的时候,也不关水龙头,水就那样哗哗地流。”某高校大四学生王某说:“看着水就那样白白地流走,有时候真的好心痛。有的人打了一大盆清水,就因为旁边的人不小心溅了几滴水进去,就一挥手把一盆水全倒了。”另一高校学生张某说:“同学们在学校澡堂里,往身上擦香皂和搓背的时候水龙头都一直开着。洗衣服时通常根据衣服颜色的深浅、布料的好坏、内衣和外衣分别放在不同的盆子里,置于不同的水龙头下所以一个人洗衣服要用好几个水龙头,而且水龙头也一直保持开的状态,洗衣者甚至懒得动手,只凭水“自动”冲净肥皂、洗衣粉的泡沫。

4.校园奢侈风还要刮多久

除了水、电、食物的浪费外,其他形式的浪费在校园中也随时随地上演着。在学校食堂里,拿着白色纸饭盒的学生也为数不少,这种生活方式也许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各个高校显眼的路口,食堂人群的聚集处,宿舍楼道中,处处可看到各种颜色的宣传海报、传单,大多数传单是由搞活动的社团派发的。每次搞活动,大多数社团的首要工作就是宣传,一些同学对传单的态度很排斥,许多时候接到的传单随手就丢进了垃圾桶。

据笔者观察,造成学生浪费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被动浪费,但主要问题还是学生节俭观念的淡薄。在笔者所走访的部分省内高校中,所有的餐厅都张贴了有关节约粮食的标语或公益广告,但真正的节俭专题教育却微乎其微。

一位环境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忧心地说:地球上的好些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一旦匮乏会导致严重后果,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倍加珍惜人类仅有的资源,不仅为我们,还有子孙。

(资料来源:oldwed.cqvip.com/qk/82909A/……/6703801.html,2011-7-29。)

案例分析提示

张衡说过:“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耻智之不博。”可见,知荣明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每个人都应该有起码的道德感。然而,作为培养祖国接班人的大学校园内却存在着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师生情谊被亵渎,学生会因为考试的分数不满意而在BBS上破口大骂,更有甚者向教师发恐吓短信。学生的不平衡心理在滋生,……饥饿不危险,贫穷不危险,核武器不危险,爱滋病不危险。什么最危险?一代人的道德缺失最危险,民族的脊梁断裂最危险。道德实验尽管是发生在一所大学校内,但反映的现象却是带有普遍性的。显然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现状不容乐观。

不扶扫帚的现象是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不够、公德意识薄弱的反映。饭卡现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怨怨相报”,自己以前也丢过饭卡被别人用了;另一种是纯粹的个人品质存在问题,也就是品行不端。多退钱不主动归还是典型的爱占小便宜,也是个品行问题。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和成长、成才。而这些现象再次真实地告诉大学生们,在看似不大的事情面前,应增强道德观念,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作为学校,或许可以借鉴这种道德实验的形式,启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形式美、内容美,虽然它代表的传统农耕方式已成为过去,但是它所蕴含的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依旧存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无论是富有还是贫寒,你吃的粮食,你穿的衣物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类劳动的成果,暴殄天物是极大的犯罪。但是,遗憾的是,它在大学生心中仅仅是一首诗而已,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我们今天仍然有艰苦的工作,需要辛勤的操劳,但现代化正全方位地渗透到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在劳动强度日益减弱的现代,按部就班的传统道德观、节俭观的教育方式,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进行革新和创新。简而言之,生活富裕了,工作现代了,人们既不心疼钱,也不心疼劳动成果,浪费似乎不可避免。勤俭持家已不再是生活方式,艰苦奋斗也已成为悠悠往事,但不论是从环境保护,还是资源保护,还是尊重他人劳动等各个方面,节俭依然是做人的高尚品德,这应该是现代社会节俭观教育的出发点。面对新时期的道德建设,胡锦涛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八荣八耻”,这既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也是我们努力实践的过程,需要我们全方位地从道德目标的确立到道德体系的构建再到道德教育的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新的积极的探索。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道德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2.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道德伦理的事,还不能就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因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请分析这句话的涵义。

案例7

双汇或因瘦肉精事件损失收入近200亿元

“绵阳双汇之前每天消化1 600头生猪,现在每天300头;漯河双汇总部以前每天消化掉6 000头猪,现在每天只有800头。这次瘦肉精事件对双汇的影响很大,估计全部直接和间接损失将会超过100亿元,甚至可能接近200亿元。”一位知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2010年双汇集团收入突破500亿元,若按照该人士的预测,此次“瘦肉精”将会至少吞噬掉双汇集团年销售收入的五分之一,甚至接近四成。

一、业绩和重组均受影响

自2011年3月15日“瘦肉精”事件被曝光之后,因流入含有“瘦肉精”生猪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已经被停产整顿,并自17日起召回市场流通产品。截至目前,已召回肉制品2 000多吨、冷鲜肉70多吨。济源双汇厂内当前被封存的生猪近千头、冷鲜白条肉超过130吨。据当地人士透露,这些生猪及肉制品近两天会被全部销毁掉。

对于济源双汇而言,也许近两年来的家当都要归零。但双汇的损失并不止于济源双汇。据一位熟悉双汇的人士介绍,双汇集团在全国一共有超过17家肉制品厂,济源双汇只是其中规模最小的一家。由于品牌的连带性,双汇位于其他地方的工厂同样受到了影响,多个地方的产品尽管出示了检验合格证明,但消费者仍然不敢相信,拒不买账。

令资本市场更为担心的是,此次事件也许会为双汇发展(61.75,-0.65,-1.04%)正在进行中的重组埋下隐患。3月15日,双汇发展封死跌停,股价从86.6元跌至77.94元,市值蒸发52亿元。

2008年9月16日,伊利蒙牛等产品被检出三聚氰胺之后,两个乳业巨头股票都出现大幅下跌,伊利股份(33.86,-0.99,-2.84%)自当年9月16日起一个月内的跌幅达到50%,蒙牛乳业跌幅则达到60%。

尽管不少分析师认为瘦肉精将在重创双汇股价的同时带来买点,但也有人士对此表示担忧。在15家拟注入的肉制品资产中,济源双汇无论是生猪屠宰量还是低温肉制品产量,所占的比重都是最小的,但仍然会延缓双汇的重组进程,至少近段时间监管层不会审批该重组事项,至于未来重组方案是否需要调整还需要看事件的进展和监管层的态度。但无论重组能否在2011年完成,该事件都会对双汇今年的业绩产生影响。

此外,根据双汇集团在17日发布的声明,下属所有工厂除继续按照国家标准检验外,对生猪屠宰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而目前检测瘦肉精的试纸约为10元一个,双汇集团2009年生猪屠宰量超过1 100万头,若今年以1 000万头屠宰量计算,仅检测瘦肉精,双汇的成本就增加近亿元。

二、规模化养殖将成趋势

“可以说河南养殖业正面临着灭顶之灾,从2011年3月15号到现在,几乎没有河南猪出省,本来正在上涨中的猪价也一下子跌了6、7毛,“我已经4天没有开工了,现在只能从山西那边往外省调猪,估计今年很多养殖户都要亏钱了。”河南的一位猪贩子称。

河南是养猪大省,2009年,河南省生猪存栏量为4 528.9万头,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均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生猪出栏量仅次于四川、湖南,居全国第三。其中,猪肉产量为389.6万吨。

除了河南之外,屡屡被曝光的瘦肉精事件也给国内整个生猪养殖行业蒙上阴影。东莞证券黄凡认为,相关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如雏鹰农牧(26.48,-1.92,-6.76%)、新五丰(11.55,0.35,3.13%)、罗牛山(6.89,-0.19,-2.68%)等生猪养殖企业短期都会笼罩在行业阴影之下。

同样不可避免受到打压的还有猪肉的消费热情和整个肉制品产业链上的企业。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全部肉类消费中,猪肉消费占据60%的比重。而我国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2009年猪肉消费量为4 882万吨,2010年约为5 000万吨。

本次瘦肉精事件将不可避免地使国内生猪养殖业出现变革。大型养殖企业的食品安全保障系数相对小型农场和散户更高,此次的“瘦肉精”事件,从长远来看将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企业的价值,加快行业整合和兼并的过程。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以散养为主,5万头以上养殖厂仅占出栏量的0.64%,规模化将是大趋势。

中投证券蒋鑫在报告中指出,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速度大大落后于下游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速度,2008年以来,不少下游屠宰及肉制品企业也开始积极进入上游,这有利于公司生猪供应的稳定和产品品质的保证,同时有助于品牌的建设。但向上游延伸也要适度,企业要控制好自供的比例,国外大型肉类加工企业的原材料自给率多在50%左右。

(资料来源:王锦《中国证券报-中证网》,http://www.sina.com.cn,2011-03-23。)

案例分析提示

按照亚当·斯密的论述,市场机制的魅力就在于它将每一个环节的人的利己行为转化为利他行为,实现这个转化的就是自由竞争。但是它的前提是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是诚信有德的,并且是一个信息对称的市场,否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会失效。具体到瘦肉精事件,从养殖户角度讲,每头猪使用瘦肉精,可以增加60~70元收入,屠宰户因为瘦肉精猪出肉率高,也愿意购买,零售商因为瘦肉精猪肉好销售,也愿意卖。他们都在自己的“理性”选择下作出了利己的行为,但他们却生产出对消费者健康有害的猪肉。我们说这些企业家的伦理道德缺失是不争的事实。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叔孙豹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可谓“死而不朽”。“德行”被古人奉为三不朽之首,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我们企业现今缺乏的正是良好的企业伦理道德,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恣意放纵逐利本性,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视若儿戏。毒奶粉、毒大米、苏丹红、三聚氰胺,一件件违法案件被查出,一个个企业巨头轰然倒闭,面对如此现实,一些企业竟然视若无睹,恣意而为。如此发展下去,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危矣!中国企业的前途危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危矣!如何是好呢?

社会学告诉我们,社会秩序的形成,主要依赖以下三个层面的作用:一是人性、理想、信仰层面。比如,人在组成社会一起生活时,实际上有一个约定,就是大家要有同情心、要有人性。它要求每个人,看到有老人摔倒,要上去扶一把;看到有落水儿童,要冲上去救一下。在不需要付出多大代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人这样做,大家就会谴责他。同情心、人性在这里,就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反之,大家毫无人性,无所顾忌,社会必然乱套。

另外一种是道德规范、管理制度层面。每一个行业,都应该具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造奶粉、食品的,不能掺毒害人;做精神病医生的,不能按照权力的命令或为了利益,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精神病诊断”权力把一个无辜的正常人诊断成“精神病人”。这些道德规范、制度等,可以维系一个安全的秩序;反之,如果违反它们,却又无法得到惩罚和制约,每个人的生活,都可能被撕破。所以,当务之急是企业、企业家转变认识。企业不仅是市场主体,企业不仅仅是要追求效益,企业更是一个社会成员,应该承担一位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责任。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的提升应该是并行不悖的。

“同仁堂”——这个历经二百多年而不衰的老字号,与其所坚持的企业道义是分不开的,同仁堂人坚持秉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风风雨雨历经数代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一个企业自身道德建设与企业效益双赢的绝佳案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加强自身建设,最终会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淘汰出局。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2.简述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案例8

银行不计成本催还助学贷款是在维护诚信规则

5日,一则国家助学贷款欠息催收公告出现在郑州某媒体上,223名借款毕业生的信息被公布于众——欠款3.8万元。

公告一出,马上就有人质疑这是“噱头”:公告本身在媒体上刊登的费用也不止3.8万元,银行此举除了给223名学生“抹黑”外,又能收到多大的实际效果呢?

类似“不计成本”的做法有很多。2005年2月5日,有媒体报道,“寄封信的邮费还得几毛钱呢,竟然收到一封催款1分钱的信!”北京市民乔先生对银行用一封催款通知书催要1分钱表示不解。2007年3月24日,又有媒体报道,厦门市地税局为70多万名纳税人寄发了2006年度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其中有71位缴纳1分钱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也收到了地税部门的完税证明。

(资料来源:卢勇刚《重庆时报》)

案例9

欠贷不还银行无奈起诉

400多名大学生接受了重庆市一银行助学贷款,却未按约定时间归还,银行多次催讨无果,近日,只得向渝中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偿还。据悉,此案总金额达到496万余元。

大学期间,部分学生因家庭困难等原因,与银行签订助学贷款合同,约定金额及归还时间。

重庆市一银行向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五所高校的大学生,提供了助学贷款。但到了还贷时间,部分学生却未归还。根据学生留下的手机和家庭电话,银行多次催讨,但都无果。

据统计,距今仍有400余名学生拖欠助学贷款,银行无奈只好起诉到法院。此次案件标的总额高达496万余元。据了解:拖欠贷款的学生大致分为3类:部分的确因就业困难,无力偿还贷款;部分因毕业等原因流动性大,银行无法催收;还有部分就是信用意识较差,抱有侥幸心理拖欠贷款。

“我现在每月工资800元,生活费都不够,叫我怎么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生称。2004年,该学生向银行借款了6 000余元,按双方约定今年应该偿还。但毕业后,该学生在一家公司当文员,每月工资只有800元左右,除了生活费,根本无力偿还贷款。该学生说,自己不是不想偿还,的确没有能力,现在接到银行的电话就害怕。

法院经过审查后发现,400余名拖欠助学贷款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毕业离校,送达法律文书有极大困难。法院相关人士介绍,虽然助学贷款少的只有数千元,多则数万元,但拖欠不还后果其实很严重。当前我国正在建立诚信社会,公民信用信息系统亦日趋完备,拖欠贷款的行为会影响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一旦造成信用不良,将带来诸多不便。

“争取欠贷学生主动履行还款义务,避免就案办案,以取得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法官如是说。法院将加强与银行的沟通,积极向银行提出规范贷款操作流程、加强风险控制、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等司法建议。

(资料来源:news.sohu.com/20080428/n256553643.shtml,2011-7-18。)

案例分析提示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银行和税务部门的做法的确没必要。因为无论是“1分钱”的完税证明,还是“1分钱”的催款信,抑或是银行这次用远大于欠款额的成本向学生催款,从成本考虑都不够“经济”,属于“得不偿失”的那类。

在“社会”这个范畴内也一样。人本质上是社会动物,而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一些东西来维系一个社会的秩序,进行“社会控制”,每个人的生活,同样无法得到保障,“社会”存在着溃败、瓦解的可能。就此而言,一些可以预期的秩序的存在,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但是,据银行所言,刊登欠息催缴公告,主要是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诚信”,“我们的成本,包括公告本身,加上联系学校、学生等的运作成本,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但是我们必须这样做,为的是建立诚信还贷的机制。”

同样,“1分钱”的完税证明和催款信,也都是在维护一种规则意识。因为对于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百万元还是纳税“1分钱”,都可以收到属于自己的个税完税凭证,“1分钱”税单表达了税务部门对履行义务的纳税公民的尊重。

而对于银行来讲,无论是欠1分钱,还是欠成千上万,银行催要欠款在法律程序上应该是没有差异的。银行用几毛钱的邮递成本催要“1分钱”,看似“得不偿失”,却体现了银行在对待市民贷款拖欠问题上的平等规则意识,这种做法对银行的长远利益有利。

当然,为了节约成本,税务部门也可以不做这个“1分钱”税单,而银行也完全可以放弃市民所欠的这“1分钱”,甚至放弃借款学生所欠的这几十万元的助学贷款,但这却破坏了“纳税要给完税证明”、“欠款要归还”的规则。而规则一旦破坏,对于后来者就无约束力,那么,可能造成的损失,是用几十万元的催款成本也无法买来的。

所以,虽然银行用远远高于欠款额的费用催款看起来不够“经济”,但如果全社会都能养成这样的规则意识,对于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诚信建设,无疑是最大的“经济”。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利润是金,诚信是命。逐金舍命,饮鸩止渴”?

2.试论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