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途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途径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自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实施以来,我国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重视“矫治”,忽视发展。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少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狭隘理解为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治”,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途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途径

陈 谷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开发学生心理健康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疾患发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在解决学生成长课题、心理困扰、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患方面的作用确实有不可替代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信任、尊重、平等、欣赏等观念将会深入人心,成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教育工作,为学校其他教育工作的进行创造了条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葆有一种良好的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使各种教育能够有效地进行。

1.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关于人的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关于了解、认识、把握个性心理的手段,不仅能够帮助教育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同时也能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为实施教育,特别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创造了条件。

2.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目前,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已经有了有益的尝试,如在思想教育上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交流式理解学生,从而缩短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日常管理中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后进生重新燃起积极向上的热情。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实施以来,我国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高等学校纷纷采取措施,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因素,应在教育过程中引起重视并予以克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重视“矫治”,忽视发展。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清楚表明:“缓解心理问题”和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除此以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少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狭隘理解为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治”,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重视问题“解决”,忽视问题“预防”。在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了“灭火剂”,只有当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被发现后,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派上用场,被立即召去“解决问题”。其实,在高校,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都需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与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才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模式。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过去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过分突出了政治教育,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动向,并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个部分的良性互动。前者是为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与功能,后者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应。在我国高校教育实践当中,学校生活中不存在绝对独立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政治教育就是政治与思想的教育,道德教育不可能是纯粹的,必然渗透着各种政治思想因素,它们之间是没有明确的严格的界线的,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基础,体现在与另外三个内容要素的结合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始终。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内化产生相应的心理结构。心理学中关于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理论,是我们了解和掌握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根据。每个人在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着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内部心理结构,各种思想、观点、情感、意志等都是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随着客观现实的变化,新的因素积累多了,已有的心理结构不能适应外界新的变化,就会为新的心理结构所取代,这种个人进行自我调节,使内部因素不断顺应外界变化,不断深化思想意识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内化目的,如通过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心理和政治心理。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运用理论灌输、说服教育、榜样引导、行为评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行为。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常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居高临下说教多,平起平坐交流少,批评多,表扬少,禁堵多,疏导少。这种以灌输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不能有效解决个体面临的实际问题。榜样引导的方法往往是具有固定的模式,有些事例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难以取得学生的认同。行为评价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与否的判断。学生在接受评价和再次进行道德行为的实践时,往往缺少自觉性、主动性,很难达到道德行为的有效内化。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从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改进。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的地位由主导者、权威者变为协助者和治疗者。因此,教育者可以根据精神分析、行为分析和认知分析等具体方法,如疏泄、暗示、心理训练、个别辅导等来发掘学生心理中的潜意识能量,注重调动并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特别是心理咨询,多涉及个人的心理困惑甚至隐私问题,更多的采取个别交谈的方式。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是中心人物,相对而言,咨询员处于辅助地位。围绕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咨询员只提供建设性意见,或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或疏导来访者的情绪,或扶助来访者采取行动,促成来访者的成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借鉴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咨询活动的方法,可以做到点面结合,既注意到一般学生的普遍问题,又注意到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既重视学校教育,又重视自我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和自觉性。(www.xing528.com)

三、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当一个理论或观点提出并得到论证后,人们就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同样,我们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探索实施这些功能的途径和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导向,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1.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服务,既包括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又要有深层次的内容。教学咨询活动中,教育者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解决大学生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统一,而且要在更高层次上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并且在工作中通过规范要求加以落实。

2.对大学生除了提供心理知识外,还应提供道德方面的信息

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就是通过对大学生不良认知、不良行为、不良心理的疏通引导,为大学生提供化解矛盾、消除心理问题的心理学知识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比较狭窄,仅仅停留在缓解压力,消除不良生理、心理症状,只注意到学生对信息内容的可接受性,而忽略了内容的思想性。心理咨询工作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学生只能暂时感到心理的轻松、舒适,再次面临矛盾冲突时还会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着眼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强调学生内在需要和本能的发展。因此,有时心理咨询员提供的信息常常对学生产生误导,让学生过于强调自我,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出现以“社会利益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的冲突,在育人方向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背离。如果心理咨询员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学知识的信息的同时,也涉及一些道德方面的内容,就会在强调自我的同时也能进行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理解和道德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协调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完善,在育人方向上与思想政治教育保持一致。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塑造完善的人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它关注的不是学科知识本身,而是学科知识的内化,是各种心理机能的完善。根据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高校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心理发展问题与心理障碍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以达到陶冶心情、排忧解难、启迪人生、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这样就会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据此,我们把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各种适应问题,各种心理症状,如情绪、人格、人际关系、学习、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心理困扰的调节和预防。二是关于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原理和规律,这是从更高的角度来把握心理健康知识。三是有关性心理、性生理、性行为、性道德、性传播疾病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学习的。四是择业心理准备、材料准备、工作适应、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为大学生提供切实的善行方案

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帮助学生分析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咨询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网络咨询,常规咨询,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等等。其中网络咨询因其网络交流的自由性、平等性、隐蔽性的特点,在大学生中倍受关注和赞赏,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常规咨询中,咨询员要把握学生自愿求助与心理咨询员主动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缓解和消除。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咨询员可以在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问题、解决意义障碍、调节道德动机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善行方案。

1.和学生共同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情境

心理咨询员可以运用心理疏导咨询法,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运用交友谈心法,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让学生将心中积郁的苦闷和内心矛盾疏泄出来,从而掌握学生心理症结之所在。心理咨询员要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情境,通过测试、启发、交谈、暗示等方式,把握心理问题的实质。

2.引导学生按社会要求进行正确认知

在实际工作中,咨询员可以通过启发思考和利用心理教育的隐蔽性特点,把“三观”教育融入心理咨询的信息当中,引导学生按社会要求对自我、对社会以及对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知。

3.提供学生可接受同时又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具体行为方案

认知是先导,行为就是归宿;认知愈全面深刻,行为就愈自觉。因此,在解决了认知问题之后,咨询员要针对学生实际心理状况及接受能力提出咨询方案,并会同学生对相关咨询信息进行筛选、优化,最终确定大学生可接受同时又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具体行为方案。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如激励、表扬等调动学生对行为方案进行实践的勇气和积极性。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数计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