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发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体系,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四是全员化,即高校全体教职工均负有育人职责,正式或非正式地承担学生工作,教育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成才发展。(二)高校学生工作科学体系构建原则高校学生工作科学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发展性原则社会主义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体系构建研究

刘向阳 王云海(1)

摘 要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其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政治合格、素质全面、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和学生工作体系的分析和研究,审视和思考当前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阐述科学定位和合理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重要性,尝试性地提出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体系构建的原则、主要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 学生工作 科学化体系 构建

高等教育的根本要务是人才培养,高校学生工作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发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体系,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高校学生工作体系概述

(一)高校学生工作概述

从广义上看,高校学生工作是指高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活动总和,而从狭义上看,高校学生工作则是指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并列,高校为满足大学生在智力教育之外培养情感、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等方面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管理、服务活动或项目的总和。从我国实际出发,高校学生工作有必要从以下三点把握:一是从宏观层面看,学生工作就是为实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各要素总和;二是从中观层面看,学生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指导、思想教育、心理维护、行为养成和事务管理等;三是从微观层面看,学生工作即院系或学生工作队伍所从事的各项日常工作。其主要特征:一是专业化,包括学生工作的学科化、学生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保障机制、学生工作队伍素质的专业性。二是职业化,学生工作已经成为学工队伍所从事的职业,即高校学生工作者被确认为一个有所作为、社会认同、终身可从事的职业,并具有相应的职业制度保障。三是系统化,主要表现为工作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四是全员化,即高校全体教职工均负有育人职责,正式或非正式地承担学生工作,教育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成才发展。五是全程化,自新生入学起就着手实施学生工作,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直至毕业。

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工作也一直在动态中不断发展。从建国初到1977年,政治教育或思想改造成为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教育为主导的阶段。从1978年到1993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出现了教育与管理并存的局面。从1994年开始,特别是近十年来,在社会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模式、内容、方法、功能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教育、管理和服务成为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2)并成为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做好学生工作有助于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使教育保持社会主义方向,将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二)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体系概述

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建设的实践来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教育机制。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抓“两课”主渠道建设和网络思政工作,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认同、理解和接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二是素质教育方面,深入开展人格培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并大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实践志趣爱好、完善知识结构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同时实施创新教育,在创新教育观念的指引下注重塑造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第二,管理机制。一是转变职能,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以学生为根本,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这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要求。(3)二是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这是改变过去队伍缺乏认同感、成就感、事业感,促进队伍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三是实现学生工作法治化,一方面,高校从完全的德育教育转向德育教育和依法工作相结合,充分肯定了学生工作机制依法工作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健全、完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强化制度建设,保证了学生工作有制可依。四是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优势,从调动学生主动性入手提升工作成效。第三,咨询机制。这主要包括就业咨询和心理咨询,是在适应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大学生心理困惑增多的大背景下发展而来的。第四,助学机制。随着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大发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高校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积极免除学生后顾之忧,增强工作实效。

总体上,当前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并在学生工作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从体系的科学性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出发,我们认为,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在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等方面仍存在缺陷,仍需改进和完善。

二、高校学生工作科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其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政治合格、素质全面、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为此,我们必须以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角度,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深刻践行“德育为先”教育思路,深刻审视和思考当前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科学定位和合理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实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一)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体系建设概述

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体系建设必须在党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培养全面发展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整合力量,发展创新,围绕发展性原则、继承与创新原则、统筹与完善原则、兼容灵活原则构建学生日常管理系统、日常思政教育系统、日常服务系统和指导引导系统,通过转变思路、健全体制、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等途径,构建起一套高效科学的学生工作体系。

(二)高校学生工作科学体系构建原则

高校学生工作科学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

社会主义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教育原则,树立生本理念在学生工作科学体系构建中的指导地位,(4)始终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放在创建工作的核心位置,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构建学生工作科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努力促进学生工作科学发展,达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整体和谐。

2.继承与创新原则

高校学生工作科学体系是一项系统的、不断完善的长期工程,这就决定了在构建过程中,必须做到在继承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及实际需要进行创新、完善和发展,既不能完全摈弃,也不能一味地照搬套用,要在综合考虑学校传统与实际、社会发展、学生需求、学科特点等方面的内容的基础上,围绕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促进学生工作科学发展积极进行创新完善工作,逐步构建一套高效科学的学生工作体系。

3.统筹完善原则

一是实现工作内容上的统筹完善,构建学生工作科学体系,必须做到统筹完善,在开展学生管理、日常思政教育的基础上,还需更加关注学生的服务工作和个性化指导工作,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全面、规范的教育服务。二是统筹力量,构建协调完善的学生工作系统。避免政出多门、重复交叉、互不协调的情况,有效协调整合各相关部门、各学院及广大思政教育队伍的力量,处理好整体与局部、权力分配、监督落实等工作,确保学生工作体系运转有效,发挥效力。

4.兼容灵活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在与外部环境开展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性过程中存在并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同样如此。科学的学生工作体系是一个开放的,能够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体系,要适时根据社会发展及外在环境的变化和刺激,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尤其是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的大环境下,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更为复杂,同时社会突发事件等刺激源更多、传播更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工作体系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作出及时调整与反应。

(三)高校学生工作科学体系构建内容

针对高校学生工作科学体系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促进学生工作科学发展,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新的理念和新的定位来促进学生工作科学体系的构建,建成以下几个系统。

1.学生日常管理系统

学生管理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管理的内容和方式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更新管理观念,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注重学生参与,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新时期学生工作中的管理系统要更多地发扬民主精神,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尊重学生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尊重并保障学生申诉和申辩权利;更加注重管理的人性化,在管理制度的制定、行使、监督等方面更多地借鉴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赋予适量的管理权力于学联等学生组织,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律意识,更多地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学生骨干力量的管理引导作用。

2.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系统

思政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日常思政教育系统要达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育人格局。

构建全员育人格局。统筹一切可用力量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高校上下所有教职工都要有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思想和意识,利用本职工作,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实现教育的全员化。

构建全程育人格局。针对学生的成才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思政教育工作,确保思政教育的全程化。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思想发展状况,逐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诚信意识教育,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成为政治合格、全面发展的学生。

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运用各种载体,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使思政教育始终环绕在学生身边。要利用专题教育的形式,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名家讲座、讨论交流、典型示范等教育途径,提升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效;要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来开展,使学生在参与中思想得到升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社会实践教育,利用服务社会、“三下乡”等途径,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沟通,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网上思政教育活动,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加强网络监控力度,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增强学生的鉴别力和网络自律意识。

3.学生日常服务工作系统

当前,高校要围绕三个方面重点做好服务工作,即资助服务、心理健康维护、就业服务工作。

要建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服务工作体系。将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在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加强学生教育引导工作,做到寓教于助,在实施资助的过程中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受助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和感恩意识,能积极回报社会。

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健全心理健康咨询维护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选修课程,经常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介入治疗,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建立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体系,组建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学工队伍共同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疏导队伍,保证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性和实效性。

构建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去,建立就业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实施毕业生接待制度和全程化服务,深入细致地做好就业学生跟踪调研和未就业学生的跟踪服务工作,尽力争取学生顺利就业。

4.学生指导引导系统(www.xing528.com)

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独立性和决断力,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期望,但容易受到外在不良思想的引导,因此,高校学生工作科学体系必须建立有效的指导引导体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依据学生成长规律及人的发展规律,从入学初开始,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发展去向,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工作。这种指导必须贯穿学生在校的整个过程,低年级阶段重点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开展自强自立教育,引导学生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中间年级要引导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并依据规划逐步完善和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高年级阶段重点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培养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5)

完善学生学业指导体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生活,正确认识和掌握大学的教学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对未来规划做好毕业设计,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

建立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和素质发展需求,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素质拓展计划,合理配置思政教育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创新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技能培训等课外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四)高校学生工作科学体系构建方法

1.转变思路,狠抓落实

要构建高校学生工作科学体系,首先要在思想上有所转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及学生需求,及时转变传统的学生工作思路,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对学生工作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深入研究和思考学生工作发展的规律及途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构建,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及时。

2.健全管理体制,协同各方力量

建立科学的学生工作决策系统、指挥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确保学生工作的科学高效运转。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组建由所有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职能处室及院系领导均参加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深入研究并制定学生工作规划,统筹各方力量,及时解决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在执行中,做到专兼结合,齐抓共管。构建全方位参与工作机制,各级党、政机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级学生工作部门都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认真履行各项职责,明确责任,接受监督,逐步建立学生工作上下级双向考评体系,确保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

3.完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学生工作合作与制约机制。要努力实现学生管理、日常教育、学生服务、指导引导等各项学生工作内容相互合作,互相渗透,将教育作为基础、管理作为辅助、服务作为保障、指导引导作为手段,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做到相辅相成,密切配合。(6)同时,学生工作各机构以及其他所有机构,都应承担育人职责,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配合,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形成教育、管理、服务的综合效益。

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学生成长成才竞争机制,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行为。完善学生工作各部门、人员之间的竞争机制,提倡创优竞争,培育竞争意识,鼓励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工作创特色,求实效,激发各部门及学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构建结构合理、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学生工作队伍

学生工作主要由基层学生工作队伍来落实,因此,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较强业务素质和优良作风,满足发展需要的学生工作队伍至关重要。

第一是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队伍。学生工作尤其是思政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需要这支队伍自身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适当的年龄、学历结构。要吸收热爱学生工作、具有较高素质、工作能力强的人员进入学生工作队伍中来,将学校各级后备干部队伍放到学生工作的一线去锻炼考察,建立队伍晋级、转干等疏通渠道,完善学工队伍定级、职称评定、进修等方面的制度。加强队伍培训及科研工作,定期就各类学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时政问题、思政理论等进行专题培训,开展经验交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思政工作科研活动,总结经验、发展创新。

第二是优化工作作风。改变传统的“上下”级观念的工作作风,塑造平等师生关系,通过教育引导和言行感染来教育服务学生。学工队伍必须做到“四知、四清、四掌握”(四知:学生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政治表现、学生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情况、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四清:重点学生情况、贫困学生情况、问题学生情况、社会关系情况;四掌握:班级基本情况、学生宗教活动情况、学生热点难点问题、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准确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第三是提高队伍待遇,提升工作积极性。面对学生工作日益复杂,工作量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要着力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待遇保障。相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学工队伍的工作量及承担的责任较大,而收入水平往往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适度给予学工队伍一定的补偿,可通过重视培养、改善待遇等途径来稳定队伍、吸引人才。增强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队伍整体形象,提升队伍做好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小结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导向、直接面对学生、深受外在影响的开放的系统。面对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的变化,学生工作必须作出改变和创新。构建高校学生工作科学体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培养合格学生的要求。高校应该深入审视和思考如何构建学生工作科学体系,依据自身特点,广泛借鉴学习,将管理、教育、服务、引导有机结合起来,转变思路,整合力量,完善机制体制,强化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全校上下,尤其是学工队伍的力量,促进学生工作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佘双好.论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生成与发展—兼论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J].思想理论教育,2008(19).

[2]刘配欢,李望平.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6(3).

[3]杨金廷,贾东水,齐俊桥.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构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

[4]高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8.10.11:63—67.

[5]熊晓梅.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4).

[6]袁洪志.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建设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3(1).

[7]梁雪.试论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8]黄芳,王忠于.略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9]单魁贤,杨轶囡.论适应素质教育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10]张彦.构建科学高效的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J].思想教育研究,2006(9).

[11]宋子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高校基层学生工作体系[J].法制与社会,2008(12).

[12]赵宝玉.高校学生人本管理理论及实践探讨[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05.

[13]陈发瑶,姜群瑛.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服务—发展”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6).

【注释】

(1)刘向阳,男,副教授,新疆医科大学学工部部长;王云海,男,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工部部长。

(2)佘双好.论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生成与发展—兼论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思想理论教育,2008(19).

(3)刘配欢,李望平.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当代教育论坛,2006(3).

(4)高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8-10.

(5)熊晓梅.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08(4).

(6)袁洪志.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建设的思考.淮海工学院学报,200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