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发展初探: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发展初探: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发展初探——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周蓓樊泽民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也日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我校依托校领导承担的“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接研究”这一教育部重大课题项目和其他学校设立的学生工作课题项目,强化了学生资助工作理论研究,以理论成果支撑资助工作科学化发展。

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发展初探: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发展初探——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周 蓓 樊泽民(1)

摘 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也日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发展,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与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未来领军人才的有效对接,提高学生资助工作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贡献率”,必须以科学的理念创新学生资助理念,以科学的制度规范学生资助发展,以科学的方法推动学生资助创新发展,发挥学生资助功能,推动学校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未来领军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学生资助工作 科学化 发展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也日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快实施国家助学制度,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亿元,覆盖面从高等学校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多种资助模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问题都得到了基本解决,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从原来的主要解决学生的温饱问题逐步向科学化发展转移,要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能以科学的理念创新学生资助理念,以科学的制度规范学生资助发展,以科学的方法推动学生资助创新发展,发挥学生资助功能,推动学校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未来领军人才的培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一所外语外贸类院校,由于学校自身的特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在校生中所占的比例不大,绝对数也不高。正因为如此,我校非但没有忽视资助工作,反倒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重在通过自强教育、感恩教育、成才教育立德树人,通过扎实有效的学生资助工作,力争让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其他广大学生更加自信,在大学的生活、学习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一、特色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校不断创新资助工作理念,不断完善资助体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发展,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与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未来领军人才的有效对接,提高学生资助工作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贡献率”,坚持改革创新、育人为本、彰显尊严和幸福的理念,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推动学校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未来领军人才的培养。

(一)构建立体化的学生资助体系

我校统筹考虑学校、学院、学生组织现有的各种学生资助资源,本着科学规划、统筹设计的原则,构建“学校——学院——学生组织”三个层级的学生资助建设体系。学校层面强化整体设计和统筹,学院层面强化组织和实施,学生组织层面强化教育,构建起了立体化的学生资助体系。

(二)倡导资助工作项目化运作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着眼现有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各项工作、学生奖助项目的科学发展,以项目运作的方式,强化现有“奖、勤、贷、免、助、补”体系和各个学生奖助项目的项目建设,形成规范化的学生资助项目化建设机制。

2010年,为推动大型奖助学金项目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我校专门汇编了“建华奖学金”、“新旭奖学金”两个大型学生奖学金项目发展报告和“匡济助学金”、“姜达敖助学金”两个大型学生助学金项目发展报告,全面回顾、系统总结了四个大型学生奖助项目发展进程和主要成就,成为我校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发展的有效支撑。

(三)加强学生自强与感恩意识

我校通过组建奖助学金项目学生联谊会和学生志愿服务团并创造性开展工作、启动每年一次的“自强之星”评选、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加强面向受资助学生的自强和感恩教育。

2010年,我校多名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学生给教育部写信,表达受助后的感谢之情并汇报自身发展情况等,教育部领导深感欣慰,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亲自回信,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2009年,我校组织“匡济助学金”受助学生成立“匡济学生志愿服务团”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2010年,由于他们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爱心宿舍”大型公益慈善活动中的优异表现,荣获中国扶贫基金会颁发的“2010年度爱心宿舍项目优秀社团”表彰。

(四)实现与捐助人互惠共赢

我校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多次亲自带队赴香港和内地多地走访奖助学金捐助人。近年来,我校通过拜访、签署合作协议、座谈、参加活动、联合开展受奖助学生的实习实践等多种方式与各奖助学金捐助人保持密切联系,并全力支持捐助人事业发展,推动学校、受奖助学生、捐助人之间的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2010年,我校学工部与“匡济助学金”设立人、我校校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捐助人旗下企业在我校开设分店。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获得了捐助人对我校学生资助工作更大的投入,还增加了我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基地,帮助了捐助人在校内获得事业持续发展空间,实现互惠共赢。

(五)推动学生国际化发展

为顺应学校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验多元文化,拓展实践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我校自2008年起通过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香港见习等方式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国际化发展。

通过参与这些国际化活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显著,开拓了国际化视野、接触了前沿知识、涉足了世界顶尖企业。至今,我校已累计资助58名学生参与国际化见习活动,涉及金额30余万元。有14名学生业已毕业,他们中有3人考取国内知名大学研究生,3人获得美国知名大学奖学金,4人就职于国有银行业(其中1人以本科生身份进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人就职于大型国企,2人就职于知名外企。(www.xing528.com)

(六)科研带动资助工作提升

资助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我校依托校领导承担的“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接研究”这一教育部重大课题项目和其他学校设立的学生工作课题项目,强化了学生资助工作理论研究,以理论成果支撑资助工作科学化发展。

2010年,我校成功举办“资助·创新·发展——2010年北京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讨会”,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教育部财务司高校外资处处长何光彩,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陈红涛等嘉宾出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应邀参加研讨会。

2010年,我校学生资助工作部门在《中国教育报》专版发表《帮困帮智助人助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的典型经验》,在《北京教育》高教版发表《高校提升学生资助科学化水平的设计与实践》、《用资助带动创新: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对接研究》,在《北京教育》德育版发表《提高学生资助科学化水平助推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多篇文章。

(七)加强与兄弟院校沟通交流

工作的提升与发展需要多学习、多思考,不能“闭门造车”。

2010年,我校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互派学生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交流,我校主要学习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勤工助学工作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有效做法。另外,我校还通过到其他高校,尤其是到以学生资助工作出名、出色的高校调研的方法,与各兄弟高校多沟通、多交流,共同促进学生资助工作创新发展。

二、主要经验

(一)强化组织领导

学校层面的学生资助工作由主管校领导、部领导领导和指导,学院层面的学生资助工作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领导和指导,学院学生资助专职工作人员协同辅导员和学生骨干开展工作。

(二)纳入重要议程

主管校领导、学生工作部、各学院要把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纳入学校、学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性关心学生资助工作,把发展学生资助工作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呼应。

(三)总结表彰激励

学校每年都对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发展进步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在全校形成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善用校友资源

校友们大多非常关心母校的发展壮大和学弟学妹们的成长成才,一些事业有成、发展良好的校友更是非常愿意为母校的发展做贡献。学校应该积极建立与校友的联系、沟通,及时告知他们学校目前的发展情况和动态,让校友们能够了解学校的情况,关注学校的发展。我校就有多项奖助学金项目是由校友捐助设立的。

(五)培养学生干部

“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每年都有新老生交替,而学生资助工作,则是长期的、固定的,是长效的。为保证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延续和良好运转,就一定要重点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

2010年12月,我校喜获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彰,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这是对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发展的莫大肯定。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将以此为契机,立足科学化发展,着眼改革创新,进一步鼓足干劲、蓬勃发展。

【注释】

(1)周蓓,女,实习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管;樊泽民,男,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