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紧抓国家各类人才项目,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和完善人才支持和培养体系;倾力营造学术氛围,构筑人才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京师大学高层次人才工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 张奇伟

【摘 要】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紧抓国家各类人才项目,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和完善人才支持和培养体系;倾力营造学术氛围,构筑人才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

关键词】 高校 高层次人才 跨越式发展

校以才立,业以才兴。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面对国内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国际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的形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就必须回顾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清醒地认识差距与不足,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下面结合我校的人才队伍建设的状况展开分析和论述。

一、主要成绩

近年来,我校在“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高层次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尤其是2005年以来数量大增,参与国家各类人才项目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下面主要就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国家百千万人才的增长情况进行列举。

2005年至今,我校聘请教育部长江学者作为特聘和讲座教授的人数由10人增至22人,增幅为120%。新增12人中,7人为引进人才,5人为本校培养。我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由11人增至25人,增幅为127%。新增14人中,10人为引进人才,4人为本校培养。我校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由12人增至21人,增幅为75%。新增9人中,6人为引进人才,3人为本校培养。

(二)引进高层次人才效益凸显

近几年,随着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不仅优化了队伍结构,提升了学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为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增添了新的动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1.学科建设成绩显著

(1)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通过人才引进加强队伍建设,迅速建立起一支“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兼容并蓄、崇尚多元”的研究技术团队。2006年获批教育部—外国专家局引智计划项目,2007年获批教育部“高级认知功能与大脑可塑性”创新团队,在全国率先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认知神经科学,建成了我国心理学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公共管理学科)。从海外吸引大批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加盟后,形成了近30人规模的研究团队,其中55%为境外博士,成为我校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新的亮点。2005年,调研报告《我国孤儿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2008年,《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体制及若干问题的研究报告》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

2.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随着学校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我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自2004年到2008年,我校理科科研经费由1亿元增加到2.7亿元;文科科研经费由0.3亿元增加到0.6亿元;科研总经费由1.3亿元增加到3.3亿元,增长了154%。

二、基本经验

近年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成绩,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人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2005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党管人才原则,举全校之力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2006年,校党委调整了原干部人事领导小组,组成了专门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学校人才发展战略、人才队伍规划、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聘用机制等重大人才工作事宜,从领导体制和组织架构上为推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2008年,全校人才工作会议顺利召开,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提出了“三大战略转移”,即由队伍规模扩张向人才质量提升转移,人才队伍建设由各层次人才队伍全面建设向侧重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转移,由关注人才个体发展向关注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建设转移,启动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计划、高层次学术人才支持计划和重大贡献突出业绩奖励计划“三大计划”,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勇于探索,大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体制和机制创新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严格遵循学科和人才成长规律,勇于探索,大胆破除现有不利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壁垒和制度瓶颈,推进人事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为学校人才工作注入了活力。

1.创新学术组织形式,为引进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以一级学科为分类的院系所二级管理体制是大学组织管理架构的主要模式。为支持新兴交叉应用学科发展成为学科新的生长点,学校大胆创新,探索建立独立于主体学院之外的研究院(所)以带动整个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正是依托这些学校精心打造的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创造性地实施赋予更大人事、人才自主权的“人才特区”的管理制度,才迅速吸引、汇聚了一批优秀团队和海内外优秀人才,取得了如前面所述的学科蓬勃发展的喜人成绩。

2.创新人才聘用机制,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年薪制

学校通过“京师学者奖励计划”和“985工程”二期创新平台基地人员的聘用,大胆破除原有人事、薪酬管理制度的障碍,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年薪制聘用制度,并逐步规范和完善,对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海外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我校充分利用年薪制聘用机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985工程”二期期满考核优秀的56位年薪制人才也正式转入学校体制。年薪制聘用机制为学校吸引人才、遴选人才、稳定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www.xing528.com)

3.进一步下放权力,充分调动院系和教师的积极性

适当地下放人事权,充分调动院系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校人才工作的又一大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985工程”二期建设中,学校研究实施了人员队伍平台/基地负责制,即学校将人才建设经费按照平台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切块,并交由各平台/基地根据实际岗位需要进行人才招聘、管理和考核,切实增强了各平台基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海内外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加盟。2009年,学校又将专任教师的聘期由原来的三年调整为五年,并将原来由学校统一进行的年度考核权下放给各院系,由各院系在学校规定的大原则下自主进行考核,给予院系和教师更为宽松的政策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激发了各院系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三)下大力气加强硬件建设,“筑巢引凤”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2005年以来,学校通过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加大力度投入各创新平台基地、重点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建设。学校先后投入几亿元经费,建设了“985工程”二期5个科技创新平台和5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同时,加强了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硬件建设和投入,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搭建了良好平台。

三、问题与挑战

回顾和总结几年来的人才工作,在看到各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包括我校在内的国内各大高校,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与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1.学术领军人才后继匮乏

高层次顶尖人才和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领军人才是引领学科跨越式发展、组建创新团队和培育学术梯队的关键和核心。各高校院士等学术领军人才仍相对匮乏,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状况堪忧。

2.高层次人才总量仍显不足

近几年,我校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保有量大幅度提高,但相比国内其他一流高校,总量仍显不足。

3.人才队伍国际化程度偏低

近年来,学校高度关注人才队伍的国际化问题,采取了多项政策举措,进一步加大从境外吸引和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积极鼓励教师出国进修、交流和学习。人才队伍的国际化程度仍然偏低,这不仅严重制约着我校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也势必会对学校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四、思路与举措

针对我校人才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就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思路与举措。

1.紧抓国家人才项目,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

“千人计划”是国家在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国际形势和背景下推出的,可以说国家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一战略机遇招揽和引进国际拔尖的科技创新人才。同时,中组部牵头联合13个国家部委连续出台了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工作和生活待遇条件保障的八大政策文件。对高校而言,无论是形势机遇还是政策机遇,都是千载难逢的,谁利用得好,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和发展中抢占先机。因此,要以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紧迫意识着重做好“千人计划”的推进工作,力争取得实效。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至今已执行10年,政策清晰、操作顺畅,特别是在海内外已经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引进人才渠道和品牌。因此,也要进一步充分利用、借助这一国家人才项目,大力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2.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和完善人才支持和培养体系(见图1)

img13

图1 人才支持和培养体系

引进和培养并举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确保人才队伍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根本准则。不仅学校各层次人才需要培养和提升,就是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也有再提升、再发展的问题。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和完善人才支持和培养体系,努力打造各层级人才梯队良性发展的人才生态,是我校人才工作面临的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

3.倾力营造学术氛围,构筑人才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

大学是一个以学术为本位的文化组织,软环境建设是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就要以学术氛围营造为重点,着力于构筑人才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一是妥善处理好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关系,为人才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包容的人才氛围;三是遵循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规律,弘扬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讲求学术道德,鼓励百家争鸣,尊重学术自由,提倡兼容并包的生态环境。要进一步营造“敢为人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自由探索”的学术文化氛围,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各级各类人才全面、自由发展的和谐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