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艺术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互动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的形成不是教师单向调动的结果,也不是单个个体的心理过程的简单汇集,而是整个课堂教学群体的心理“共振”的结果。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复杂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剥壳”,透过现象观察本质,以至最终凸显出整个问题的“核”。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艺术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艺术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艺术的含义

高潮的外文Climax一字源出希腊,意为阶梯,指节节上升直达顶端。戏剧理论家贝克认为:“高潮不论用动作、对话、手势或思想(直接表达或暗示)表现出来,它总是在观众中产生一场、一幕或全剧的最强烈的感情。”(贝克《戏剧技巧》)韦尔特则说:“在戏的高潮中,剧作者最好的修养、感受、鉴赏力、本能、诗情画意和对人物理解的深刻性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韦尔特《独幕剧编剧技巧》)而如果要让高潮在适当的时机出现,剧作者必须作精密的布置,极其技巧地控制它,充分地准备它,并安排有层次有抑制的悬念,水到渠成,达到顶点。[1]高明的戏剧家总是善于精心地设计戏剧中的高潮情节。

教学高潮是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巅峰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师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知活动、情感活动特别积极、活跃,教学效率也远远高于一般水平。在一堂课中,师生的注意力不可能始终保持同样的水平,其思维、识记、情感、动作等也不可能保持同样的效率与紧张程度。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各种心理活动的起伏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当各种心理活动过程都达到相当高度的时候,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高潮。课堂教学高潮的有无,应该是判断一堂课之优劣的重要标准。一个没有高潮的课堂,如同一汪没有波澜的死水,教师或学生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映在水面的影子,转瞬即逝,不会在水底留下任何印记。而有的教师则企图使学生在整节课中一直保持很高的心理紧张水平,这实际上等于没有高潮,同样是不可取的。真正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起有伏、有张有弛,富于节奏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艺术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设、掀起教学高潮的技艺技巧,是教师驾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素质,是教师应该努力追求的一种教学艺术境界。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的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具有一般课堂教学高潮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这门课程教学高潮的自身特点。

1.兴奋性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的最基本的特点。当课堂教学高潮形成时,教师和大学生的思维、情感都处于一种极度活跃的状态,整体思路异常清晰、敏捷,很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时常绽射出创造的、灵感的、智慧的火花。具体表现在:大学生们全神贯注,积极响应教师的提问与指导,对于不同的原理、观点、意见等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踊跃发言,乃至于陶然其中,不时也会出现得意忘形,手舞足蹈的现象。

2.互动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的形成不是教师单向调动的结果,也不是单个个体的心理过程的简单汇集,而是整个课堂教学群体的心理“共振”的结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活动互相影响,互相激发,思维活动的互相启迪、情感活动的互相感染,逐渐形成了一种热烈的氛围。正如无数燃烧的木柴,共同构成了一堆熊熊的大火,其中每一块木柴都为这堆大火的整体贡献了力量,同时,又因为受了它的影响而更加热烈地燃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无疑起着最初点火和不断加柴的作用,而一旦燃烧起来,教师本人便也同样受到整个氛围的熏染,受到激励,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3.高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的本质不在于它的“热闹”,而在于它的高效。因为处于高潮状态的课堂教学群体,实际上是以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积极、活跃为主要特征的,在这种状态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无论是智力范畴的知识传授、思维训练、认识深化,还是非智力范畴的情感陶冶、觉悟提升、品格铸造,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高效性通常表现为知识记忆的准确、牢固,思路开拓的开阔、敏捷、独创,情感体验的深刻、真切,认识活动的深入、内化等等。总之,课堂教学高潮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另外,由于大学生个体之间在思维、认识、情感上的共振现象,也会促进大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4.短时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作为一种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它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即使是身体、心理发育已经成熟的大学生,也不可能在整堂课中都保持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当然,由于课型的不同(理论课、情感课、实践课等),问题难度的不同,主导的活动方式(如演讲、思考、讨论、表演等等)的不同,高潮持续的时间也会有较大的差别。但相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时间而言,教学高潮是具有短时性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创设、掀起的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并不是自然产生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调动各方面的因素,积极地去创设、掀起。创设、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可以说是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其教学能力、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应该努力掌握和熟练驾驭教学高潮的创设、掀起方法。

1.抓住关键,发现思维兴奋点

任何复杂的问题,实际都是由较简单的小问题构成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开来,我们会发现,其中大部分的问题是表象的、现象的、相对简单的,只有个别的问题是深层的、本质的、相对复杂的。而这种个别的问题通常正是解决整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复杂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剥壳”,透过现象观察本质,以至最终凸显出整个问题的“核”。让学生紧紧围绕这个“核”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这种时候,往往就是大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也是创造性思维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时候,因而经常表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高潮状态。抓问题的关键,有时候还表现为对相关问题的比较分析,同中求异,异中寻同,或者从分析比较所得的结论出发,去思考它们在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所占的地位,以此来训练学生理论思维的深刻性、周密性,在大学生的互相补充、讨论中走向课堂教学的高潮。

2.营造气氛,形成情感共鸣

人的任何形式的活动,如果没有情感的介入,都是不可想象的。情感是人的所有心智活动的催化剂。健康、敏锐、均衡的情绪情感活动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更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强烈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是课堂教学高潮的一个重要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主要来自课堂气氛,因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就成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受制于教师本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如果教师对学生充满了关爱,学生在他心里是可爱的,那么,当他踏进教室,面对学生时,他的情绪一定是快乐的、明朗的,他所进行的课堂活动也就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其次,良好的课堂气氛的营造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教室的各种物理环境,如光线、音响、温度、通风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状态。相应地,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如影像、音乐等等来营造特定的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情绪情感状态。

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就是教师语言传情。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规范的、优美的,更应该是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语言的风趣、高雅、幽默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动情的语言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某位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关于“人性究竟是不是自私的”这一问题时,动情地引用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材料。“同学们,电影《泰坦尼克号》想必大家都看过,但我今天要讲的是有关《泰坦尼克号》真实的历史。1912年,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沉入北大西洋。这次海难死亡者多达1503名,仅704人获救。幸存者约定,每隔10年到瑞士洛桑城举行一次集会,以纪念这次事件。一次聚会时,史密斯夫人回忆道:当时她的两个孩子已被抱上救生艇。因为超载,她不能上了,出于母爱,她喊了一声‘让我上船吧,孩子不能没有妈妈’。闻听此言,一位已坐上此艇的女士离开了座位,回到了泰坦尼克号,并把她推上了小艇。刹那工夫,船便沉没了,那位女士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留下。里得帕恩也回忆道:她的丈夫送她上救生艇,她不愿一人独活,紧紧地抱住丈夫不放,万般无奈中,丈夫一拳把她打昏,等到醒来,她已在小艇中了。”讲到这里,这位教师的眼睛不知不觉湿润了。同学们见此情景,深受感染,深深地懂得了即使在普通人身上,也有无私的举动,人性并不是“自私”二字所能概括得了的。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怒不威。”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发掘教材中具有情感作用的问题,以它为切入点,设计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巧设铺垫,逐步引向深入

课堂教学高潮的心理实质是思想活动、情感体验的深刻性。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尤其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现实的情感,尤其要使他们深化政治思想认识,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特别要着力引导学生逐步从现象中看到本质,从个别中看到一般,从偶然中发现规律;从一般的情绪激动上升到理智感、道德感等高层次的情感状态。引导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走向深入需要设置一定的铺垫。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设问:(1)正向设问。如果按已知问题的思路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发生什么现象?(2)反向探究。如果不存在现有的某个条件,整个问题将会有什么样的面貌?(3)类比联想。与给定问题相比较,另一现象之所以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或者现象相同的两个问题,是否具有相同的本质?以上三种设问形式都可以将学生的思想活动引向深入。而且,一旦这种思维方式在学生头脑中扎下了根,形成了习惯,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深刻而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4.讲求实效,解决重点问题(www.xing528.com)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某种教育思想支配下的全部教学内容及其目标体系总可以分成若干个重点,分配到所有的课堂教学中去予以实施。每一堂课总有一两个重点,课堂教学的全部活动都应该围绕重点,实现目标。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还有许多难点、疑点、热点问题,教师也要在创设、掀起教学高潮的时候予以考虑。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大学生的活跃性和活动效率上是有着起伏变化的,因而必须考虑如何使大学生最活跃、效率最高的时刻成为解决重点、难点、疑点、热点问题的关键点。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善于引导大学生的思维和活动,对于节外生枝的问题,要么简洁地总结了断,要么引导大学生从与正题相关联的角度展开思路。而对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问题,则可以从各种角度,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辨析,使大学生的大脑和感官同时调动起来,活跃起来,在兴奋、紧张、愉悦的氛围中掌握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形成相应能力。

5.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大学生

课堂教学高潮是群体心理活动的和谐共振,离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是不可能产生的。即使是课堂中大多数学生在积极活动也不能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真正的教学高潮状态中,个体的心理活动都不是封闭的、内向的,而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辐射性,诸多个体的活动形成一种心理“场”,处于这个场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感应;另一方面,如果有一部分学生游离于共同的活动(包括心理活动)之外,势必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活动状态,特别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全体。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创设、掀起的要求

1.教学高潮要紧扣教学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怎样创设、掀起?最根本的就是要依据本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大学生学习政治思想理论原理、观点,还要深化他们的政治思想认识,加强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感体验,更要把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认识、情感转化为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行为。当然,一堂课不可能全面地、平均用力地实现这些目标,而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无论是理论课、情感课还是实践课的何种课型,教学高潮都是受教学目标指引,受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制约的客观存在。因此,教学中要有较强的目标意识,精心创设教学高潮,形成潮起潮落的教学过程。

2.教学高潮要遵循课型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潮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它的形成要遵循其自身的属性和规律。

(1)高潮的趋动,借助于高潮之前的“初潮

“初潮”往往起始于教学活动中的新课导入。因此,一堂课的“导入新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潮的质与量。有了良好的铺垫才能激发学生,将其引入胜境。

(2)高潮的掀起,顺应课型特征

例如,以政治思想道德认知为主的“认知课”、理论课,在高潮前要以相关政治思想道德知识点的点拨及引趣作为基本方法;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情感课”,在高潮前要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器官,形成和谐的刺激,引发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感体验;以行为转化为主的“实践课”,则由政治思想道德认识、情感向大学生行为内化,逐步把这些认识、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3)高潮的时间分配要恰当合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是连堂课,两节课连续上,因此,在教学高潮的时间分配上,在适应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一般为一节课20分钟左右,保证教学高潮处于课堂最佳时值之内。有的课,铺垫部分用的时间过短,会出现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冷淡,影响进入高潮;有的课,准备活动拖沓,节奏缓慢,过多地消耗了时间与精力,则影响教学高潮的充分活动。

3.教学高潮要讲究实际效果

要将教学高潮的创设方案变成课堂教学行为,要掀起教学过程中的高潮,必须靠教师去组织,靠学生参与投入,才能取得实效。

(1)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基础为出发点,逐步引导聚集,推动演进,将政治思想道德活动聚焦,各种器官参与,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不断提高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让学生成为教学高潮的主体参与者。

(2)以教法为抓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设、掀起教学高潮要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例如,借用表演法可以增强情感共鸣,掀起教学高潮,提高教学实效。某位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关于政治理想、社会理想、道德理想时,为了不落俗套地引导大学生认识政治理想、社会理想、道德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精心编导了夏明翰与敌人的对白。这位教师担任“旁白”,一位大学生演“敌军官”,另一位大学生演“夏明翰”。为了课堂上的轰动效应和掀起教学高潮,三人的彩排是“秘密”进行的。在教学进程中,教师把握住教学时机,对大学生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想必这首诗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吧,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成的吗?请看老师和另外两位同学表演的小品。”学生们马上集中了注意力。小品表演从教师的旁白开始:事情发生在1928年2月,这是敌人最后一次审讯夏明翰了。敌军官:你姓什么?夏明翰:姓冬。敌军官:胡说,你明明姓夏,为什么乱讲?夏明翰:我是按照你们的逻辑回答,你们不是经常把黑说成白,把天说成地,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姓夏当然应该说成姓冬了。教师和两位大学生生动、逼真的表演引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很自然地把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此时,教师不失时机请大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夏明翰为什么面对敌人的淫威,不但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能镇定自若地写诗抒发自己对革命的坚定情怀呢?结论就在于人生不能没有理想,有了崇高的理想,就能够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就能够面对各种险恶环境,就有了人生一往无前的精神支柱。

(3)让全体大学生成为课堂教学高潮中的“浪花”

教学高潮是否成功创设、掀起,常常以参与政治思想道德认识、转化活动的大学生在“高潮”中的激活程度为标志。由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所表现出的多方面差异,所以在创设、掀起高潮时,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大学生,让他们在高潮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找到潮流中的航标,获得搏击大潮的成功乐趣。大学生在课堂教学高潮中,政治思想道德认知由初知到深知,政治思想道德情感由兴奋到激奋,政治思想道德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政治思想道德判断能力也由单一到复杂,政治思想道德应变能力由慢节奏变为快节奏,政治思想道德思维的密度、精度、激活度也随之不断加大加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