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课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课艺术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养成准时上课和准时下课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的课堂教学常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课堂教学既不可提前,也不可“拖堂”,否则将会降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课艺术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课艺术

古人写文章讲究设计一个坚强有力、发人深省的结尾,形象地称为“豹尾”。教学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切忌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结尾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应该具有熟练的新课导入艺术,而且应该认真对待教学进程的每一环节,掌握教学结课艺术。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课艺术的原则要求

恩格斯曾经说过,文章“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恩格斯《致保尔·拉法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尾也应讲究这一点。好的结课,能给大学生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但这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凭灵机一动、随意发挥就能达到的效果,而应该增强对教学结课的设计意识,不断提高教学结课的艺术水平。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结课时,要遵循教学结课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要求,具体有三点。

1.画龙点睛、突破时空

一条龙画完了,最后是“点睛之笔”,最后这一笔点好了,整条龙才活灵活现。课堂教学的结尾也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是很重要的。正像演戏很讲究演透而不演绝,只有演透,思想内容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人物的性格才能刻画得尽其精妙,但若一演绝,就断送了艺术。因为有余味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也是一样,不能讲绝,讲绝就失去了“启发”想象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以“不全”求“全”,在有限中追求无限,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即在一堂课结束时,注意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能够不断引起学生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不断地在课后的学习生活中闪现教学情景,深化思想认识,提升思想觉悟。这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课才突破了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延续到课后对大学生的教育、启示、转化,收到画龙点睛、突破时空的艺术效果。

2.首尾呼应、相对完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结束应当紧扣教学内容,使其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与导课遥相呼应,而不要游离主题太远。特别是有些课的结尾实际上就是对导课设疑的总结性回答,或是导课思想内容的进一步延续和升华。如果导课精心设疑布阵,讲课和结课中却无下文,或结果又是悬念丛生、另搞一套,则易使学生思路紊乱,无所获益。同时,教师的结课还应注意结在横断面上,即讲授内容告一段落,或讲完了一个问题时,以使教学内容显得系统连贯、相对完整。而不要结在一个问题还没讲完的“半坡”上,否则,势必会使教学显得支离破碎,影响效果。

3.干净利索、适可而止

所谓“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不要在内容上画蛇添足,也不要在时间上“拖堂”,打“疲劳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养成准时上课和准时下课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的课堂教学常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课堂教学既不可提前,也不可“拖堂”,否则将会降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前结课和拖堂问题调查过大学生的看法。对教师提前结课的行为,66%的大学生认为是教师教学进程控制技能技巧欠佳;16%的认为是教师责任心差,应付学生;还有18%的认为可以提前结课,同情提前结课的教师。对教师拖堂行为,30%的大学生认为是教师教学进程控制技能技巧欠佳;28%的学生同情老师拖堂行为,认为老师是出于对工作负责,但不赞同拖堂;有16 %的学生怨恨老师拖堂,这部分学生措词尖刻、反应强烈,特别是对放学前一节拖堂的老师,常用一些动作声响或表情暗示教师;因课后有上厕所等事情而不满的学生占20%;没反应的占6%。可见,拖堂既不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又对学生造成思维惰性、心理疲劳等有害的影响。所以作为教师,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就应该按时结课。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课的功能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导入”的功能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所认识,但“结课”却被不少教师所忽视。事实上,“结课”与“导入”一样,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精美、巧妙的结课,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更加完善。具体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课具有如下的功能作用:

1.归纳概括,举纲张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材基本都是按照章节编写的,各章节内容都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教师在课终之前,对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理论要点、思想教育意义、能力要求、重点、难点、疑点、热点问题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概括提炼,既可以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系统化,增强大学生的整体印象,又可以理清思路,提炼线索,举纲张目,增强学习效果和教学的实效性。

2.强化主题,升华知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明确的目的指向的教学活动,每一堂课教师一般都有一个教学主题。在课终之时,如果教师不重视、不善于结课,大学生们所获得的政治思想理论知识就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停留在表象的感性知识。如果教师重视、善于结课,则可以强化教学主题,升华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理性知识。

3.继往开来,承上启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材在处理前后内容的关系时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教材内容、知识具有内在逻辑性,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有序过程。如果教师善于巧妙地结课,既可以对整堂课进行总结,起到承上的作用,又可以为讲授新课创设教学情景,留下铺垫,埋下伏笔,起到启下的作用。

4.课后延伸,拓展深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涉及的所有问题都讲授清楚,有相当一部分问题需要大学生课后去思考、去总结、去探究、去验证。因此,在有些课讲授完以后,可以把结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而在课堂教学中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从而开阔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视野,活跃其思维,发展其智能,深化其认识。

5.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多么高明的教师,还是多么精心的教学设计,都会遇到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前的设计进行,其中难免出现失误与不足。而富有艺术性的结课,既可以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又可以检查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之处,及时弥补其缺陷与不足。(www.xing528.com)

6.情理统一,转化升华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情感是与认识过程紧密相连的,人们的认识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参与和影响下进行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富有艺术性的结课,可以使大学生领悟到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鲜明的政治情感、思想情感、阶级情感,从而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积极主动地将这些认识和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再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知识、深化认识、发展能力、提升觉悟的多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课的方法艺术

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选用,而不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善于积累经验,只有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锻炼,才会使自己的结课艺术逐步完善。

1.归纳总结法

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归纳总结,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归纳总结可以由教师做,也可以先启发学生做,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用于归纳总结的语言不应是对所讲述过的内容的简单重复。归纳总结的方式,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讲解要点,强调应掌握的主要观点和原理;也可以启示学生回忆复述教材的主要内容等等。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认为:“通过总结学生在课上所学习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一节课的结束工作做得认真、合理而灵活,就会使学生感到这一节课的完整性”。[2]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中国的市场经济道路时,进行了这样的结课:“今天,我们弄清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相关基本概念,比较了传统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不同作用和效果,分析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明白,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它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是我们党坚持“三个代表”的最好体现,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不断改革经济体制使之适应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我国走市场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决策”。总之,通过归纳总结,将展开的知识进行压缩整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储存,进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归纳总结法是教学艺术中的常用结课法,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常常使用的结课方法。

2.自然守时法

自然守时就是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按时下课。教师所讲一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出口,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这便是自然守时法结课。这种结课方法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结果。这种结课方式看上去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好像不讲究任何技巧就可使用这种方式,其实往往只有那些教学艺术技巧纯熟的教师,才能高水平地驾驭这种结课方式,并使之达到艺术的境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不断地千锤百炼,只有精心分配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并在课前反复预讲,才能够对教学时间把握得分秒不差。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切忌依样画瓢,照搬照抄,否则,会产生教学上的形式主义

3.悬念设置法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3]优秀的、有经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一般来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在教材编排上都强调前后理论、前后知识的连贯性、衔接性,教师在备课中也应该充分考虑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的联系,这为教师使用悬念设置法结课打下了基础。比如,在讲授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后,教师通常这样结课:“这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探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但同学们要知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勇于创新,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内涵是什么?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是下一节课我们要学习探究的内容。”

4.对比比较法

当新知识与学生所学过的旧知识之间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或相异时,或者教学内容本身是相互对应的思想政治理论概念、原理、观点、规律时,可采用对比比较法进行结课,在对比比较中让学生认识思想政治理论概念、原理、观点、规律等的共性和个性,抓住本质,在温故的基础上巩固新概念、原理、观点、规律等。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概念、原理、观点、规律等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启发学生思维,深化认识。对比比较法有三大优点: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原理、观点、规律等知识。通过对一组概念、原理、观点、规律或新旧知识的对比比较,互相衬托,突出彼此间的共同点与不同,在对比比较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二是让学生理解更加容易。在对比比较中容易理解和透彻地掌握概念、原理、观点、规律等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三是让学生的记忆更加容易。由于对比比较的对象常常是一组或成对的,所以只要学生记住了其中的一个,就会目然而然地联想到与它相关或相对立的另一个,这种连带或对应关系往往便于学生抓得住、记得牢。比如在进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三者放在一节课内完成并且用对比比较法进行结课,这样可以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5.图示图表法

图示图表具有直观、形象、简明和易在大脑中贮存的特点,利用图示图表能把所学知识串联归纳起来使学生掌握理解。教学结课时利用图示图表,能形象地描绘原理、简单清楚地剖析抽象概念、揭示知识间联系、体现思维流程,既给学生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吸引其注意力,又促使学生把知识作为彼此关联的整体来感知,理解容易,记忆深刻。由此可见,图示图表能化抽象为直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最适于用在教学结课。采用图示图表法进行教学结课,既可以由教师当堂演示图形图表,也可以出示事先设计好的图形图表,还可以由学生自己演示图形图表。图形图表法结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较多,比如在讲授市场经济的成就、法律法规的分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进步、形势与政策课的年度经济形势等都可以采用这种结课法。

6.首尾呼应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课常常采用首尾呼应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在课终之时,解决新课导入时提出的问题,以达到前后照应、首尾相连、浑然一体的教学境界。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结课,既可以教师提出问题,首尾呼应,也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由大学生们自己来归纳总结,首尾呼应。运用这种结课方法,既可以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又可以启发学生思前想后,体验学习成效,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教学中,在新课导入时,笔者就这样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这两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涵……在课终时,笔者这样结课:“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一切剥削制度的一种本质规定性,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同学们要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去简单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原因、背景,认真理解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征、意义。”再比如,在讲授“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时,笔者在新课导入时这样讲:“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了解我国改革的历史进程,学习了解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理解掌握改革的原因、性质、意义,证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结课时这样进行:“同学们,改革20多年的巨大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现代化的中国,这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中国先进文化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7.呼唤感召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它对于帮助大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工作中发挥作用和影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都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终结之前,教师可以捕捉教育时机,将教材理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或提出目标、使命呼唤,或给予榜样、信任感召,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就可以产生较好的结课效果。比如,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爱国主义内容时,进行这样的结课:“爱国是一种对祖国深厚的、崇高的感情。据说,有人问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人生存在多种爱,你最珍视哪种爱?肖邦毫不犹豫地回答:爱祖国高于一切。因此,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绝不能泯灭一颗爱国之心。但仅有爱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热爱祖国,还要有为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而这种英勇献身精神不能够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而应该体现落实到我们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中,体现落实在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之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我们共勉吧。”再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可持续发展内容时这样结课:“同学们,正如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所说,中国将要实现的现代化,应该是一个绿色的现代化,他将会实现人口自然增长、资源环境消耗、自然退化的三个零增长。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命运,中国将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让人类社会在新世纪加快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经济与社会相和谐,共同造福当代社会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在这一可持续发展的伟大的征程中,同学们责无旁贷。同学们,努力吧。”

8.行为评价法

这是一种通过对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来进行结课的方法。评价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通过书面的各种指标测量,而是直接从课堂上获得反馈信息来进行的。从评价的主体来看,它既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大学生互评。从评价的内容来看,不是看教师传授了多少,而是看大学生接受了多少;不是看教师教授了什么,而是看大学生学会了什么;不是看教师的自我感觉,而是看大学生的课堂反映。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利用教学结课对其学习行为作出准确、公正的评价,可以调动大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在“三个代表”教学中,教师组织完成教学基本内容后,专门安排了“现实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讨论,并进行了这样的结课:“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很踊跃、很热烈,尽管有个别同学的看法有点偏激,但都是大家的肺腑之言。同学们敢于说出真话,不讲假话,确实难能可贵。在讨论中,同学们已经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也指出了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乃至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这里就贯穿了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贯穿了两点论、辩证法。今后,我们还会多进行这样的讨论,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够像今天这样积极发言,都能够坚持两点论、辩证法来分析政治理论问题、看待现实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