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案例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来,国民党加强了对根据地的围剿。毛泽东在回信中,恰到好处地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事实证明,井冈山这块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之后发展成为了一片燎原之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案例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案例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来,国民党加强了对根据地的围剿。在敌人的不断围剿中,红军屡战失利。为摆脱困境,前委决定由东江撤回赣南苏区。就在这次撤离中,红军合计损失1000多人,这是井冈山“八月失败”以来最严重的损失。部队接二连三的失败使林彪一直郁郁寡欢。1930年元旦,林彪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陈述对中国革命前途的看法。林彪在信中流露出悲观情绪,对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缺乏信心,反对毛泽东提出的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并建议采用流动游击的方式来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力。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利用难得的短暂战斗间隙,在古田赖坊一家店铺的阁楼上秉烛夜书,写下这封六七千字的长信:

“我从前颇感觉、至今还有感觉你对于时局的估量是比较的悲观。我知道你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的要到来,但你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在行动上你不赞成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闽粤赣交界三区域的游击;同时在三区域也没有建立赤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之也就没有由这种赤色政权的深入与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你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的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来一个全国暴动,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形势的大革命……你的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我觉得是于中国革命不适合的。”

毛泽东在回信中,恰到好处地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革命的力量虽然小,但它的发展是很快的。他断言: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情况,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不远了。

在信的末尾,毛泽东以革命家磅礴的激情和火热的语言写道:

“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的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来到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地平线上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资料来源:苏原.“星火燎原”诞生始末.中国报道,2010年第1期)

[思考讨论]

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与条件有哪些?(www.xing528.com)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案例解析]

大革命失败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大革命的失败,积极地思索着中国革命的出路。是继续坚持进攻中心城市,还是向农村转移?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排除艰难险阻来到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个革命的火种时,争论再起。是进行流动的游击战,还是有稳固根据地的游击战?面对林彪等人的困惑,毛泽东再一次耐心解答,亲自给林彪回信,阐述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进行有稳固根据地的游击战的重要性。事实证明,井冈山这块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之后发展成为了一片燎原之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学习建议]

1.本案例可适用于第五章第一节“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的辅助教学。

2.建议学生认真阅读以上材料,并在课后深入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辩论的形式,得出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正确性。

3.建议进一步阅读:

杨军:《长征的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黄宏:《井冈山精神——弘扬革命精神系列丛书》,人民出版社,200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