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期阶段:深度探索与行动

中期阶段:深度探索与行动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来访者在咨询关系中觉得安全、信任、被关爱时,揭示自我中更为个人和隐私的方面就会越来越容易,如果咨询师能够以共情的方式反应,那么咨询关系的质量便有了保证,来访者更可能会感到被充分理解与接纳,鼓起勇气,并运用力量进入中期阶段的深度探索与行动。

中期阶段:深度探索与行动

第三节 中期阶段:深度探索与行动

开始阶段的工作,无论是收集信息还是评估诊断抑或建立关系,都为来访者的深度探索——拓展来访者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提供了背景。当来访者在咨询关系中觉得安全、信任、被关爱时,揭示自我中更为个人和隐私的方面就会越来越容易,如果咨询师能够以共情的方式反应,那么咨询关系的质量便有了保证,来访者更可能会感到被充分理解与接纳,鼓起勇气,并运用力量进入中期阶段的深度探索与行动。在这个阶段,来访者开始分享更多的私密信息及个人感受,并且建立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在协商目标的基础上制订计划并采取行动尝试改变。

一、建立对个人问题的理解

有的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可能由于宣泄和被理解而真的产生了变化,但还未彻底理解他们困境的根源,治标却未治本,这种变化是难以持久的。

随着咨询关系越来越安全,咨询师可以开始分享一些观察,特别是来访者表达的不一致的信息,即进行建设性质对,以促成启发。还可逐渐加强暴露成分,分享一些我们自己的经验,这样的自我暴露有助于在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建立一种人性化的联结,暗示来访者“你不孤单,我和你在一起”。其他技术譬如解释,能为来访者无以名状和难以驾驭的体验提供了一个说法,一旦命名之后,得到了理解和确认,也就加强了来访者的安全感和控制力,提高了他改变的希望和能量。恰如其分、恰如其时的解释是一种高级共情。

在这一阶段中,来访者的问题可能波动或出现反复,这可能是由于咨询的阻力没有克服所致。因此,必须与来访者反复讨论原因,在动力学派的治疗中,特别要注意来访者的移情问题。

二、协商设定并调整咨询目标

由于各个流派关于人格结构、人格的发展、心理障碍的起因、改变机制及健全人格的标准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在咨询目标与目标含义上也有不同。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来访者中心学派是心理咨询的三种主要咨询流派,它们的咨询目标各有侧重,具体见表5-1所示。

表5-1 三种主要咨询流派的咨询目标

img11

咨询目标的设定除了考虑各自流派的理论取向外,关键要符合来访者的需要。对某些来访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澄清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影响了周围的人,以致引起大家那样的反应;而对另一些来访者而言,他们迷茫无助,需要的是理解造成冲突的那些观念;也有的需要与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谈判。

(一)咨询目标的要点

1.具体化

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效。有时候,来访者的目标可能比较模糊或抽象,比如,希望自己能力更强一些,成为以一名优秀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就应该和他共同讨论,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比如,可以询问其最希望自己哪方面的能力突出?所认为的优秀的标准是什么?自己现在有哪些资源?距离优秀还差多少?经过分析,使模糊的目标逐渐清晰起来,以便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步骤来实现目标。

2.可行性

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来访者能力的水平或超出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等,无异于纸上谈兵。对于不可行的目标,咨询师要帮助来访者重新修订以符合实际,比如,调整目标或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可行的小目标。而对于因咨询师自身条件而难以达到的目标,言明后或重新确定目标,或中止咨询,或转介给其他合适的咨询师。

3.双方均可接受

无论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提出的目标,都要经双方讨论认可。因为双方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如果目标有悖于其中一方,则咨询效果就会受影响。为此咨询师要鼓励并引导来访者全面、深入地倾诉和反映,同时将自己的认识、看法、结论反馈给来访学生。其重点在于咨询师要引导和鼓励来访者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要求,坦诚提出对咨询目标的看法。(www.xing528.com)

4.可评估

可评估意味着目标的量化和可测度。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标。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励双方信心,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目标或措施。咨询目标的达成,多种评估维度,有些可直接表现来访者的行动,如强迫洗手的次数减少;有的可能是观念的转变,如消除一些“必须”、“应该”的非合理性信念;还包括情绪情感的调节,如情绪变得积极、乐观;有些亦可以用心理测验等来评定。

5.多层次统一

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有当前目标,也有长远目标,还有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有效的目标应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

(二)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

将咨询理解为一个过程就必须区分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所谓过程目标就是每一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而言就是一些事件,对来访者达到结果目标有所助益的事件,要符合“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各过程目标之间呈递进的趋势;所谓结果目标就是咨询所想要达到的结果,涉及一系列的转变,如果不止一个结果目标要确定先后顺序,最起码要知道哪个是最优先的目标。

咨询不仅要解决来访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更应该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发掘潜能、促进人格发展着眼,把结果目标融入过程目标,通过过程目标的实现,最终达成结果目标的完成。

三、制订计划,尝试改变与行动

有些来访者随着咨询的推进,实现了对个人问题的理解,也洞察了他们困境的本质,但他们往往止步于此、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即使有了完美的目标却丝毫未采取任何行动,只是领悟却未修通。咨询师要督促勉励来访者开始制订行动计划,尝试改变并付诸行动,迁移应用到实际生活,巩固咨询效果。

选择咨询计划,首先要根据协商的目标,选取相应的咨询方法,比如,同样是抑郁症的来访者,目标是当出现消极情绪的时候避免伤害性的行为,并逐渐平复心境。那么是采用森田疗法还是内观认知,要考虑适应性及来访者的意愿。然后按其实施过程的要求制订具体操作计划。应明确诸如要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不做什么等。人们大多并不缺少制订计划的能力,缺少的是执行力。所以需要咨询师适当的督促与指导,告诉来访者必须对心理咨询的过程抱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没有奇迹,有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及循序渐进的变化。

这种帮助主要表现为反馈。所谓反馈,就是给来访者提供关于他们的表现及咨询师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一些明确的信息。比如,对来访者的积极方面给予真诚的表扬和支持,增强来访者的自信,促进其积极行为的增长;还可以通过示范直接指导来访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还可以通过解释,使来访者从一个全新、全面的角度面对自己的问题,重新认识自己及周围的环境,从而提高认识能力。

在促进来访者尝试改变的同时,无疑要准备面对的是来访者的挫折,改变意味着要调整或放弃旧有的模式,那些模式根深蒂固,而有些成就了来访者——让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而不是其他人,并且新的行为方式可能一时还难以产生直接的效果,所以来访者肩负巨大的压力,对他们而言,改变是“折腾”,甚至是“革命”。压力首先反映在来访者对改变的畏难,其次是缺乏明显进步时的失望,这时我们要允许来访者释放自己的负性情绪,允许他们选择任何方式来具体地表达这些不满,有时甚至是直接对咨询师的愤怒与指责。对于这一切我们必须平稳的承接,情绪波动不能大于来访者,只有比他们更坚定更稳定,才能传递给他们无畏前行的力量,来自咨询师的这种对新行为的强化过程也通常能使来访者更好的管理情绪。

【视野扩展】

改变的悖论——格式塔治疗的一个核心概念

来访者通常知道咨询已经对自己有所帮助,但就是不能明确地说清楚改变的由来。

这个原理主张改变往往发生在个体成为某人的时候,而非个体想成为某人的时候。改变的悖论主张,来访者与其努力改变自己,不如尽可能充分地觉察和领会自身各方面的体验,一旦这样做了,并且相信自身的自然调节功能,那么,改变就会水到渠成。这个原理也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发现一个来访者能够深刻地领会自我接纳的含义时,事实上,那一刻他对自己一贯的态度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或根本性)的变化。为了改变,来访者必须放弃试图做出改变的愿望,放弃徒劳。治疗师要乐于接受任何“存在或变化”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