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分析与思考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分析与思考杨娇丽摘要:充分认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是新形势下高校工作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是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进行大量积极探索与实践后所作的一些分析、思考与探讨。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分析与思考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分析与思考

杨娇丽(1)

摘 要:充分认识和加强大学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是新形势下高校工作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是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进行大量积极探索与实践后所作的一些分析、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问题 原因分析 思考建议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日益加快,竞争愈来愈加剧,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所有这些直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上述各种挑战。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面临从青少年期向成人期转化的重要阶段,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但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等各种客观因素,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因素,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全面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现代社会人才的竞争也迫使他们处于各种矛盾交织中。学习不再是大学生唯一关注的内容,少年时代对大学的憧憬与大学生活的现实间发生的撞击,自我的整合、自我与社会的融合成为每一位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和成长的任务。所以,心理健康本身就成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与可靠保障。

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又可以使学生中暴露出来的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被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一、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生活方面

应该说能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都曾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每个人都有过一段值得回忆的辉煌岁月。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都不甘落后,他们希望在新的环境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在实际的大学学习中,往往是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在十几年的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并非完全适用,学习不知从何处入手,担心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有用,很想努力学习却缺乏自控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知如何协调。

比如有的学生由于个体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原因,缺乏学习动机,养成行为懒惰、容易分心、有厌倦情绪、缺乏方法、依赖性强等问题。而有的学生则过于勤奋、争强好胜、情绪紧张、追求完美、又不知如何调解,非常矛盾,学习动机过强,使自己感觉身心疲惫。还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及任务、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环境的干扰、过度疲劳和焦虑等因素,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在做事或听课时易走神、易受干扰、学习效率低下、记忆力差、学习无计划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

(二)人际交往方面

由于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各种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都和以前有明显的不同。一方面他们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得到老师、家长的细致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的经济文化背景各异,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也各异,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等。所以,在交往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否则,就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在日常学生咨询过程中,最常见的主要是:1.由于环境、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评价不当、缺乏交往技巧、情绪情感障碍等原因引起的人际孤独问题;2.由于认知、情绪情感、人格差异和人格障碍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3.由于早期经历、青春期性萌动与成熟、个性特征、社会、家庭以及文化因素引起的社交恐惧症。具体表现为:不敢见人,与人交往时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严重者拒绝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自我孤立,抑郁消沉,对自己的神态、举止和言谈过分敏感,生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失态出丑等。

(三)情绪障碍方面

进入大学后,学生们对前途的憧憬逐步现实化,社会的需求,实际工作的情况,以及自己的主观愿望等,都会引起他们各方面的思考和权衡。在这个过程中也就会产生各种情绪困扰。其中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是最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学生这时往往对事情的兴趣逐渐减退甚至消失、对前途悲观失望、表现出无助感、精神疲惫、自我的评价下降、感到生命本身无意义等。

(四)情感方面

友情、爱情是大学校园中敏感的话题,也是大学校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但是,在享受友情、爱情的同时,却也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独特而微妙的情感体验,这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扰的领域之一。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友谊恋爱中出现的问题,不知如何应对,没有正确的交友观、恋爱观和爱情观。

二、心理原因分析

对于以上种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扰,就其心理原因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富于理想和幻想,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们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及人际关系常常提出过高的要求,忽略客观条件的限制,期望一切都是现成的和顺利的。一旦在现实中遇到一些挫折,他们就大失所望。

(二)自我意识不健全

自我意识不健全通常表现为过高的自我评价和过低的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这两大心理缺陷。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产生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这类大学生往往降低人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随之引发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

过高的自我评价,是一种与过低自我评价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状态,往往是盲目乐观,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情感挫伤,导致苦闷、自卑、自我放弃。有时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当进入大学需要独立处理各种问题时,这些缺陷就成为适应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障碍,也就必然会导致各种心理困扰。

(三)认知偏差

有些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他们以非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过分片面化、极端化。例如有的人总是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事物“必定”会发生或“必定”不会发生,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必须”和“应该”,如“我必须成功”、“他应该对我好”等等,一旦事与愿违,便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有的人以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如果遇到挫折就认为自己“没用”,是失败者,从而导致自责自怨、自卑自弃的心理。如果别人稍有过失,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从而导致责备他人甚至产生敌对情绪等。还有的人是以“糟糕透顶”的思路看待事物,他们认为一旦某事发生,就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无法弥补的,因而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

(四)应对能力欠缺

现在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策略与生活对他们的要求很不相称。当他们遇到某些事情难以处理时,虽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内外原因进行一番分析,甚至引用一些心理学的理论,可最后还是说“我知道……,可是我该怎么办?”这种策略和能力方面的限制使他们不能有效地处理各种生活事件,不能积极地面对各种压力,不能很快恢复自己的心身平衡,而是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应激状态,容易导致心理障碍。(www.xing528.com)

(五)自身需要偏斜

人的需要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到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每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如果需要发生偏斜,就会引发心理问题。

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需要偏斜:(1)追求享乐的需要。他们追求高消费,享乐成了优势需要。据有关调查,盗窃犯罪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左右,居大学生犯罪的首位。这种犯罪行为的发生大多与这些大学生追求享乐的心理需要有关。(2)满足报复的需要。有的大学生恋爱不成,因爱生恨报复对方。有的仅仅因为一句玩笑话或一点小事,认为被对方侮辱便杀害或打伤对方。在大学生的犯罪类型中,这类人身伤害的犯罪是仅次于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类案件中约有30%是由于大学生极强的报复心理所引起。(3)寻求刺激的需要。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如果在求知欲中低级的情绪体验——寻求刺激成为优势需要时,往往会迎合那些情调低下的东西或满足自我畸形的求新求奇的心理。

三、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健康的心理是成就事业的必备条件。大学生们如何正确应对大学阶段各种复杂的心理矛盾和压力、做到身心健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也就尤应引起关注了。

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学得如何,还要关心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尤其是在心理素质的锻炼、培养上。在学校课程设置上,要把心理教育更多地纳入课堂,纳入学分管理,在学生评价方面,破除只重成绩、忽视其他各方面素质的评价体系,体现以德为首。

高校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高雅、健康、多样的精神食粮。

(一)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工作

对学生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院系、不同专业进行分类,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进行归纳、整理,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克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对新生要进行生活、学习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调查;二、三年级学生要关心他们在适应环境后学习和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大四学生则应重点放在适应社会、加强对未来职业适应方面的问题。对男女生则放在男生性格比较坚强、冲动等心理特点,女生则相对温和、性格内向等心理特点。而且要加强高校与高校之间、系与系之间的信息交流,预防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心理问题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同时,还应加强问题发现的途径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的研究,并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核心,院部管理干部队伍为枢纽、学生骨干为信息源的信息网络体系。

(二)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活动

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及时疏通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这种面对面、或电话、或网络等方式更加直接、亲切、有针对性。要为心理健康咨询创造条件,配备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品德高尚的专兼职人员,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如电脑、电话等。建立接待制度,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发现有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危机的学生要早报告、早干预。有条件的还可以通告社会求助热线帮助学生尽快解决问题。

(三)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学校的教育计划,设立必修或选修课程,给予相应的考核和学分,这是学校实施正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体现。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课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卫生、大学生行为指导、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和改造能力。

(四)注重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辅助活动

要通过专家讲座、教师培训、心理影片播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如何预防、矫治的方法。利用广播、板报、橱窗、报纸、杂志、小册子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开展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卫生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会各种生活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应对挫折、表达思维和情绪的综合能力,以及学会各种心理求助的能力。

(五)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几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而应是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课题。教职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也应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发挥其心理潜能,减轻其心理压力,淡化学生的自卑情绪,同时,教师作为示范性的角色,也应注重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状态,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而学生更应注重自我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完善自我的一种途径,而不是一种形式。

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面临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今天,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面对当今时代的挑战,高等学校有责任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都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基本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个体素质和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进一步专业化,使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殷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宁夏大学学报,2004.

[2]傅安球.学校心理咨询若干倾向性问题的思考.心理科学,2000.

[3]张静.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教育,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6.

[4]符文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中外教育研究,2010,4.

[5]杨振.大学生角色转换和自我统一性地位的相关研究,心理研究,2010,3.

[6]胡春红.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个性因素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2.

【注释】

(1)杨娇丽,女,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