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开发与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开发与设置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与“职业性”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开发“适销对路”的专业,而不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按照既定的专业目录来设置专业。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的基本问题加以研究和认识是十分必要的。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以“职业”为基础的教育,所以也称为“职业型”高等教育。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则要求其专业体系具有对不断变化的情况随时作出反应的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开发与设置

第四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开发与设置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开发

专业开发工作与专业设置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比后者更具有开创性和动态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与“职业性”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开发“适销对路”的专业,而不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按照既定的专业目录来设置专业。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的基本问题加以研究和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专业开发的目标定位

专业开发目标是指专业开发的指向与结果,这是专业开发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由于专业开发目标是由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因此,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的目标,必须在对现代社会人才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

从现代社会生产的过程和目的来看,我们可以将人才分为三大类型:学术研究型人才(简称学术型人才)、工程设计型人才(简称工程型人才)、技术实施型人才(简称技术型人才)。其中技术型人才又可分为高技术人才和技艺型人才两个层次,前者主要从事理论技术或高新技术工作,能在生产现场进行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并善于进行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与更新;后者主要从事经验技术或具体操作工作。由于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均需具备现代科学技术原理方面的知识和素养,所以统称为“现代社会中的高等人才”。

对应于高等人才的分类,高等教育就分为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学术教育、培养工程型人才的工程教育和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学术教育和工程教育通常统称为普通高等教育,它们以“学科”为基础,所以又称“学科型”高等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以“职业”为基础的教育,所以也称为“职业型”高等教育。

由此可见,对普通高等教育而言,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的,专业开发指向学科领域,并以学科发展为导向来设置专业;而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专业则是为培养职业世界的高技术人才而设置的,专业开发指向高新技术应用领域,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专业。从专业属性上看,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是“学科专业”,其专业知识落在相应的学科领域,通常由该学科和几个分支学科的知识所构成,具有学科意义上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则是“技术专业”,其专业知识往往落在多个而不是某个学科领域,通常由与高新技术工作相关联的那些学科中的有关知识和职业世界的有关知识所构成。很显然,这种知识未必具有学科意义上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但必须具有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有效性、适用性和发展性。具体来说,它有三个显著特征:其一,它是一种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与职业世界的知识;其二,它具有高新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境性,是一种鲜活的、功能灵活的知识;其三,它通常是一种以案例形式而存在、积累和传承的知识。因此,根据高新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开发、提炼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变成专业课程内容)、结构化(组成专业课程计划)和合法化(对课程内容和计划以确认),形成具有技术专业特征的课程体系,并从人、财、物诸方面创造实施这些课程的必要条件,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二)专业开发的基本原则

相对于学科专业而言,技术专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和开放性,更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开发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市场规律的作用,以实现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的有机统一。因此,在专业开发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社会需求与质量保证有机统一的原则

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的根本宗旨和总原则。它一方面要求我们不仅具有对社会发展状况的敏锐洞察力,按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来开发专业,而且具有对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变化的快速应对力,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保证专业的时代气息。另一方面,要求我们从国家经济运行质量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格的高度认真对待专业开发工作,从教学设备、实训基地、教师队伍诸方面确保所开发专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和质量水平。

2.社会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有机统一的原则

这是为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而设立的专业开发原则,是高等职业教育最本质属性的反映。社会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的矛盾是专业开发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其核心是专业口径宽窄的问题,人们对此争议较多。我们认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职业岗位体系正在演变为一个动态系统,口径过窄的专业教育不利于受教育者的职业迁徙或工作方向的转移。高等职业教育应通过拓宽专业口径来增强社会适应性。法国短期技术学院的社会专业就是按照这种思路,以特殊教育、社会助理、社会文化活动三个职业方向为基础开发出来的大专业。鉴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部门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特殊性,专业开发也应考虑以宽口径专业为平台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例如,电气自动化专业,根据需要,既可设定工作现场的电气运行、电气检测维护、技术服务等专业方向,也可设定生产监督、质量保证、电气销售等专业方向。而对那些社会需求变动较大的专业,还应采用“大专业加高年级定向培养”的方式来设置,以实现社会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3.整体稳定性与适度灵活性有机统一的原则

专业开发除了考虑社会需求外,还应考虑两个要求:教育效益和教学稳定性。任何专业的设立与完善,都要做大量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投资和时间。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开发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专业为主,以保证教学的整体稳定性。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则要求其专业体系具有对不断变化的情况随时作出反应的机制。在保证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专业开发也应考虑适度的灵活性。灵活性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根据社会需要及时开发短线专业。专业开发无长不稳,无短不活,应坚持以长为主、长短结合的原则。二是推迟学生的专业定向。让他们在选择专业之前有更多时间拓展知识面,有更多的机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与潜能之所在,这也是当前各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较为流行的趋势。三是给予学生至少一次更换专业的机会。允许他们转专业、转系、转院或跨专业、跨系、跨院学习,为复合型和贯通型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4.适度超前性与切实可行性有机统一原则

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知识增长和老化的速度将愈来愈快,技术专业的半衰期将越来越短。而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高等职业教育滞后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实际发展的问题,将因此变得日益突出和严重,高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因此受到严峻挑战。为应付这种挑战,根本的办法就是根据科技发展走向对职业岗位变化趋势作出准确的预测,在专业开发上考虑一定的超前性,以求得人才培养过程与社会需求变化过程的动态吻合。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借鉴新加坡的“用明天的科技,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方略,坚持的就是超前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科学的头脑,充分考虑和不断完善专业开发的现实条件,使超前性建立在可行性的基础之上,做到超前性与可行性的有机统一。

(三)专业开发的机制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能否顺利进行并实现预期目标,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我们能否根据时代的变化建立专业开发的有效机制,因为真正能决定专业开发活动或左或右、或进或退的根本力量,正是专业开发机制的力量。

在计划经济时代,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科学,以能否完成政府指令性计划为唯一评价标准,因此专业开发与设置采用“政府主体行政驱动”模式: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代理机构作为专业开发主体,通过国家权力负责对专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推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在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地位和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局面随之形成。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科学,不再以能否完成政府计划为唯一指标,而主要以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为评价标准,因为就业不再是计划安置,而是根据劳动力市场中的供求关系通过双向选择来实现。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必须由“政府主体行政驱动”模式转变为“多元主体需求联动”模式:专业开发主体由政府单一主体变为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多元主体,专业设置依据由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变为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学校作为专业开发的直接承担者,政府作为专业开发的宏观调控者,都必须尊重企业和学生的意志和利益。为顺利实现这种转变,当务之急是加强以下机制建设:

1.专业预警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能否面对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能否与经济结构性变革所引起的职业岗位的动态变化相适应,能否真正实现多元主体的利益目标,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我们能否根据市场变化对专业进行“预前设计”、“预后诊断”和及时调整。因此,建立起完善的专业预警机制十分必要。政府劳动部门应建立劳动力市场研究结构,专门对劳动力市场变化与相应对策开展研究,并对市场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作出年度和中长期预报,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预警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教育部门应建立“职业资格早期监测系统”,对未来5~10年职业资格的演进变化实施监测,为面向未来的专业划分、设计和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2.学术参与机制(www.xing528.com)

目前,在专业开发中比较强调企业界的参与,这当然必要,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开发来说,显然还不够。台湾职教学者杨启东提出,高技术专业用任务分析法大都是无效的,他主张由科技专家与教学工作者共同分析技术产品或设备的技术结构基础成分,使课程模式建立在技术结构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开发中,不仅要注重企业界的参与,也应注重科研部门和学术界的参与,以保证所开发的专业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另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应考虑专业的属性要求,专业名称要规范,专业内涵与外延要科学、清晰,专业口径要宽窄有度,课程结构要组建科学,设备条件要达到标准,并力求与世界接轨,便于与世界各国进行教育合作与交流。这类学术规范工作,也都离不开学术界的参与和合作。

3.管理监控机制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千差万别。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当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采取不同的办学体制、管理体系和运行方式。因此,加强专业开发管理监控机制的建设,对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的有序性、规范性和质量标准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一是建立地方专业开发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短线专业开发的规划、管理与监控工作;二是建立全国性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与管理监控专门机构,开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整合研究,制定长线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规划、标准和评估体系,据此对高职院校专业开发的条件、质量和规范情况进行监督、评估和调控,并通过制度建设,使之成为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有计划的专业活动,以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系统化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行业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它是社会行业岗位需求的产物,专业的设置和开设的课程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岗位需求而设定的。行业岗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能力结构及教师素质要求和教学方式等构成了一个动态系统,每个系统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局部或整个系统。

(一)社会岗位需求分析

这是开设高职专业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专业设置不是针对社会的某些岗位,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可能就业。

(二)岗位群分析

高职专业强调行业岗位,但又不能只针对某一个单独的岗位,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就业灵活度,培养目标应针对相关岗位形成的岗位群。岗位群中的各个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结构有内在的联系。

(三)岗位能力结构分析

岗位群确定以后就要对每个岗位所应具有的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最好能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得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后面课程的设置。

(四)开设高职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上面几个步骤可以看作对外部情况的分析,接下来就是对学校内部的分析。要完成岗位群能力的培养目标,首先就要反问自己:具备这样的培养能力吗?师资力量充足吗?具备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吗?如果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开设这个高职专业就可行,否则就要重新回到第一步,选择社会需求的其他岗位。

(五)建立专业保障机构

成立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一般是由从事该行业的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研究人员、在岗位群第一线的熟练人员组成。其职责是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行业需求、对岗位群进行分析、分析和评估岗位群能力结构等,为课程制定和实施教学提供依据。行业专家委员会起到了学校和行业或具体岗位之间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般是由校内外的该专业的负责人、负责专业建设的学校领导和相关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指导专业的课程结构建设、课程的设置、提供专业建设的必要条件保障。

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般是由从事教学研究的专家、教务处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教学骨干组成。负责对教学和教学目标一致性的评估、教学质量的评估、指导或组织教材的编写等。

(六)课程设置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课程的设置,列出每门课程与能力结构的对照表,得到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认可后执行。

(七)实施教学

进行系统化分析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达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见前面各个步骤都是为这一环节的有效实施作铺垫的。实际上,这一环节和邻近的上下两个环节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之中。通过实施教学会发现与预期部分培养目标或能力的差异,这种偏差就会经常反馈到课程设置环节。

(八)学生能力评价

这一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测试、课中反馈、课后考试、学期综合评价、岗前评价等。在不同阶段的评价结果,会和不同的环节进行交互。评价的方式会因为技能目标(如言语信息、行为技能、心智技能、态度等)的不同而不同。学生毕业时应该进行全面的能力结构形成性评价,严格对照由行业专家委员会参与制定的岗位群能力结构表,一一对照评价。评价的结果如果达到预期目标,即说明整套体系是合理的,课程设置和能力结构就相对稳定下来。如果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就说明整个体系中的某些环节不合理,一般来说应该对整个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价,作出调整和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