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高职教育的课程考核的分析

加强高职教育的课程考核的分析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课程的考核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树立职业教育的考试观。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的考试体系。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它的教学和考试内容应该包括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和学校学业考试两个方面。

加强高职教育的课程考核的分析

第九节 加强高职教育课程考核

作为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大致各占50%。但对技能、能力的考核比重仅占考试内容的20%~30%;考试仍以闭卷笔试为主,侧重考核学生对传授知识的掌握度和继承度,对职业技能与能力考核缺少系统研究,技能和能力考核没有成型有效的经验。改革传统考试方法,建立适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现代考试制度,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建立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考试观

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改变考试观念、改革考试内容、不断完善考试方式方法,加强考试质量管理,使考试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适应,把考试真正作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使其评价、诊断、反馈、引导、教育、激励等功能得到发挥。

现代考试观包括三个方面: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考试观;以无标准答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考试观;以知识再获得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考试观。

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考试观。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课程的考核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树立职业教育的考试观。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知识原理记忆能力的考核方式。构建“理论+技能的模块化”考核模式,理论模块可以采取开卷(半开卷)考试、课程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或调查报告等形式,旨在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技能模块可以采取过程考核或实际创作,旨在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无标准答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考试观。重视学生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工作,通过考核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将这种要求内化到课程考核模式中。应将素质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设计学生素质考核与评价方案,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素质教育过程评价,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以知识再获得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考试观。高等职业教育最终要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的高级管理技术人才而非仅仅是技术工人。因此,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最基本素质。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再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本领,学生要有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课程考试考核体系。理论性强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采用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人文素质课程和任选课程的考核选择闭卷、开卷、闭卷与口试相结合、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等不同形式,或采用上述方法的部分组合等。

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的考试体系。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它的教学和考试内容应该包括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和学校学业考试两个方面。因此有必要把职业资格认证和技术等级考试纳入整个教育教学中,将其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人力资源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我国现有职业制定出国家标准。“标准”充分反映了行业对相关职业岗位技能和能力要求,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高职教育应依据“国家标准”实施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要求,充实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使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与国家职业标准接轨,增加有关职业技能和能力训练项目,建立相应的训练标准和要求,加大专业课和实践教学比重,使教学实现教、学、做结合,使考试实现由“知识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转变,使人才培养工作更贴近就业市场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对路的合格人才。(www.xing528.com)

实施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和技术等级考试,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强调实地、实训、实干和实效,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强化考试过程质量控制的考试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了科学的考评体系。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对学生成绩进行多层次评定,成绩结构多元化,它可以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口试、作业、练习、作品、制作、设计等。部分课程考试手段网络化,实现课程网络化考试管理手段。

其次,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对考试成绩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实行百分制、等级制及与评语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

同时,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重视考核后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意见的反馈,提出今后教学或学习中的改进措施,指导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最后,做好考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科学规范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突出考试的公平、公正、规范、权威和全面性。

三、考试方法的改革措施

实践性强的课程(“应会”知识)给学生提供多次考试机会,理论性强的课程(“应知”知识)编制多样化试卷让学生自由选择。如某一学生期末考试没考好,或某一项技能操作不熟练,通过假期或课余时间的复习巩固,可以申请参加再次考试(与上一学期补考同步或参加下届同专业同课程考试),由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分数,成绩记载最高的。这不仅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知识、技能掌握的更扎实。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优势的差异,教师在保证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供难度相当题目相异的多种试卷或多项试题(如要考核一个论述题,教师可给出若干个题目,学生可从中选择一个),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学生既是被考核者,又是试卷命题参与者。让学生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老师的阅卷、评分过程,让学生介入教师的部分命题(要根据课程和考题实际情况而定),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考试积极性的发挥。

部分素质课程(如摄影普通话、演讲与口才美术音乐等)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考核内容,要求学生写出问题答案,而不像标准化考试那样从多种可能答案中加以选择,其形式包括短文、写作、朗诵、口头演说、展示、实验、作品等。改革标准答案式的考试成绩评价办法,题目高分的取得,不仅要看答题的正确性,还要取决于解题的技巧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办法是否具有创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