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识字教学的两个阶段及识字教材的分类

宋代识字教学的两个阶段及识字教材的分类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识字教材宋代识字教学可分为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两个阶段。识字教材可分为两类:一是集中识字教材,主要有“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互补充,构成系统化的识字教材。二是分散识字教材,主要用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巩固和扩充识字量,主要教材有《性理字训》、《名贤集》及各种“蒙求”读物。

宋代识字教学的两个阶段及识字教材的分类

(一)识字教材

宋代识字教学可分为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两个阶段。识字教材可分为两类:

一是集中识字教材,主要有“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互补充,构成系统化的识字教材。明代学者吕坤在《社学要略》中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道出了“三百千”的顺序性和互补性。杂字类的书也是集中识字教材之一。

1.《百家姓》

一般都信从宋代学者王明清的意见,认为《百家姓》是宋初钱塘老儒或越人所编。他在《玉照新志》中称:“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明清尝详考之,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可见作者浓厚的皇权正统观念。

文本编排有以下特点:(1)通篇由没有意义联系的单字组成,共收集507姓,其中单姓446个,复姓61个。(2)采用四字一句,隔句押韵的形式。有学者考证,宋初出现的《百家姓》曾经配有曲谱,旋律优美,适合儿童吟诵,是世界上第一部可以唱颂的识字课本。全书共用15个韵,71个韵脚。通篇语调和谐,读来顺口,听来悦耳。如:“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3)便于查考,注重实用性。《百家姓》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在于“以便日用”。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构成的,所以宗族观念极重。例如立家谱、族谱相当普遍,非常需要了解本族、本姓的谱系,也需要了解其他族姓的谱系。建立或查考族谱、家谱成为重要的族姓的社会活动内容,熟读《百家姓》可提供方便。时至今日,读一读《百家姓》也不无裨益,至少可以避免不识人姓氏或读错别人姓氏的窘态。例如,有人不知“澹台”“公刘”“司马”等是复姓;有人将“仉”(zhāng)读作“几”,将“仇”(qiú)读作“酬”等等。因此,《百家姓》至今仍不失有“以便日用”之效。

2.《三字经》

一般认为《三字经》是宋末元初的学者王应麟所编撰。《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蒙学读物,全文用三言写成,短小流畅,便于儿童朗读背诵。《三字经》篇幅不大,清代王相训诂本《三字经》共1122字,除去重复的字,实际510个单字。后来比较通行的本子,即《徐氏三种》本,总共1248字。

《三字经》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其内容主线是用封建伦理纲常教育学生,并且从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讲到教育内容、读书方法,特别注意从“学”的角度教育学生,这些既符合当时办教育的目的,也适应了启蒙教育发展的需要。这种以思想教育为主线又辅以其他教育的做法,有利于增加教材的趣味性,而且学习者学习此书后,可以对中国历史文学、自然、名物等有初步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共分六部分:

(1)教与学的重要性,84字。如开篇写道:“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等。

(2)封建伦理,114字。把封建伦理忠孝节义作为思想教育的内容是本书的主线,如三才、三纲、五常、十义等。如:“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并举出一些榜样人物:“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3)地理名物常识,96字。介绍四时、五行、六谷、六畜等基本名物,如:“稻粮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又如:“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4)为学的次序和学习的内容,246字。以介绍儒家经典为主,如小学、四书六经和五子这些基本知识。如:“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5)讲述历史,468字。把中国历史从上古到宋代理出了一个清楚线索,简明易记,不失为《三字经》中最富神采部分。如:“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6)讲述历史人物发奋读书的故事,共240字。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等。

《三字经》在内容上和其他蒙学识字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目的在于以统治阶级的立场观点宣传正统的历史观念,“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3.杂字

除了专业教材,杂字类书也应归属到集中识字教材里。杂字类书在宋代已广泛流行。这类教材从内容上看,都属于综合类读物,结合识字介绍各种日用知识。《五言杂字》结尾说:“几句俗言语,休当戏言观。专心记此字,落笔不犯难。”书中之字切合日常需要,熟读背诵之后,遇到要用的字便背诵而得,再查书就能默写。这类书不仅可做教材,也可起到字典的作用,很适合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的需要,因此是民间私塾的重要识字教材。(www.xing528.com)

二是分散识字教材,主要用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巩固和扩充识字量,主要教材有《性理字训》、《名贤集》及各种“蒙求”读物。

1.《性理字训》

该书是介绍理学基本观点的识字教材,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程端蒙的《性理字训》形式类似词典,内容是从《四书》和《四书集注》中提出命、性、心、情、才、志等三十个范畴,加以通俗疏解,作为青少年学习理学基本知识的启蒙教材。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性论,包括命、性、心、情等。说明性根源于天理,心是一身的主宰等。第二部分讲认识论,包括明性和修身两项内容。第三部分讲宇宙观,包括天理、人欲、义、利、善、恶等范畴。

这本书的特点是:一是四字为句,不讲究音韵和谐,颇为“棘唇吻”,不宜于儿童记诵。二是内容上专讲性理,比较玄奥。所以,这本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不适合儿童学习。虽然很受理学家们的推崇,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蒙馆采用。

2.《蒙求》

宋代传授博物常识的蒙求读物,最著名的是《名物蒙求》。作者方逢辰,南宋人。全书共2720字,介绍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名物知识。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天文、地理、鸟兽、花木、服饰、器物、日用工具、建筑和耕种技术,以及社会、家庭等人事关系。其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常见常用的名物,很少生僻难懂的内容。如“高平为原,窈深为谷。小路为径,通道为衢。闹则为市,静则郊墟”。二是具有科学性,迷信色彩不浓。如“云维何兴,以水之升。雨维何降,以云之蒸”。三是以儒家思想贯串,但也有较为开明的见解。如“纨绔弟子,锦幛豪家。楚客珠履,杨姨锦花”。全书是用四言韵语,通畅易懂,很适合于儿童学习。

宋代识字教材较唐朝有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宋代的识字教材在识字效果的基础上,伦理教化的内容加重。尤其是随着理学思想的发展和成熟,关于传授义理、修身养性的内容显著增加,如朱熹的《小学》、吕本中的《童蒙训》、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都是向少儿灌输义理性命学说和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分散识字教材。第二,随着农、工、商子弟入学者的实际需要,各业各类的实用知识和应用技能也逐渐被充实到蒙学教材中,各种杂字类的识字教材开始出现并得到广泛的流行。第三,宋代识字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丰富,除了综合性的识字教材,历史知识、诗词歌赋、典章名物都作为识字教材的内容。宋代还专为女童编写了蒙学教材和读物,如唐代宋若莘的《女论语》、宋代徐伯益的《训女蒙求》等。

(二)识字教学方法

1.蒙师口授

这是学童认识掌握字形、字音的主要方法。识字教学中,每字每句的读音,都是通过蒙师领读、学童跟念、反复训练而掌握的。

2.学生诵记

蒙师口授后,学童要反复诵记。这不仅要认识每个字的字形,掌握其读音,而且还要把编成韵文形式的语句背熟。

3.读书认字

学童通过集中识字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后,就开始读书,进一步扩大识字量。有韵对、诗歌、散文故事等适合儿童的读物,并对深、难字词加了注音、注释。如《磨杵成针》一文对“道逢一老妪”中的“妪”字,注“音于,去声,老妇曰妪”。这种注释有助于学童扩大识字量。

4.知识结合伦理道德扩充识字量

《性理字训》、《名物蒙求》等读本,就是进行伦理道德和知识教育的同时扩充识字量。

上述前两种属于集中识字教学方法,后两种属于分散识字教学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