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国际化包括的主要内容

教育国际化包括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根本上说,教育本就是一个面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和整个世界的科学,从 “国际维度”的视角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对于促进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国际化包括的主要内容

1.树立国际化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国际的、文化的、全球的”教育观念是教育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一味的闭关锁国、盲目排外只能走向消亡。从根本上说,教育本就是一个面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和整个世界科学,从 “国际维度”的视角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美国教育专家科尔就指出 “教育关注的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3]。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也提出要以国际化的观点来进行教育改革。1993年欧盟在教育中通过引入 “欧洲维度”的绿皮书,将 “欧洲公民”意识潜移默化地渗入到人们的思想中,以此来加强 “欧民”的国际理解力,使 “欧民”在多元国际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能够充分有效地进行沟通与合作,并从更为宽广的视角出发来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判断。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也提出教育 “三个面向”的发展观念,即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思想观念上树立我国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之路。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应牢固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根据全球经济发展现实的需要,对本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整体规划,从全球的视角对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从而确立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乃至实施的具体措施。

2.教育国际化课程内容国际维度不断扩展

课程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已成为当前教育科研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课题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教育内容国际维度不断扩展的历史。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课程设置在高度竞争的国际背景下不断进行着调整,以实现 “为着国际谅解与合作”的教育目标为宗旨、围绕 “国际理解”而设置课程,在学程的设计、改造中不断地增加国际性的科目和拓展课程的国际内容。如云南师范大学为了适应东盟国家对于国际型人才的需求,国际化课程由2003年的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国—东盟经济贸易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 (中国—东盟旅游合作方向)和对外汉语专业(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学方向)3个专业扩大到泰学、商务管理、英语信息技术等10多个专业。日本的Ajia大学除了在已有课程中增加有关国际方面的内容外,把国外参观学习与课程联系起来,制订 “二年级学生出国计划”,这种校际联系的联合培养模式,在许多国家的大学都已开展起来。此外,在加拿大,具有 “国际维度”的隐性课程也得到了重视,营造一个国际化、多元化的大学文化氛围成为它们国际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对于促进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于课程国际化的理解和实施仍处于表面意义上,如开设双语课程或在原有课程中增设有关国际的或冠之以世界、国际等名称的科目。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程国际化的广度,但是随着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入的发展,光有广度、没有深度是不行的。课程国际化应着力体现国际的观点,即在整个课程的设置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把各个领域的知识置于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放在更大的认识共性上,以国际化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总的来说推进课程国际化的深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把有关国际教育方面的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换句话说就是把某一门学科的知识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框架中来讲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世界上每个国家就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某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全球各国的努力。二是根据国际现实的需要,把国际普遍关注的主题置于课程内容的构建中,如种族歧视、环境、疾病等国际重大课题。三是注重本民族特色课程的开发。课程内容在体现 “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的同时,又要带有本民族的地方特色,通过国内外优秀文化知识的重组,使民族的成为世界的,世界的属于民族的。(www.xing528.com)

3.教育国际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扩大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教育国际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首先,就人员流动的总量来说,世界留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近10年来,国际环境的日趋稳定,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各国政府和大学对留学教育事业的鼓励和支持,使得出国留学不再属于少数精英团体。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世纪80年代末,全世界留学生人数约为120万,而2013年则已上升到了450万余人,其人数在2001—2011这十年间增长了近2倍。[4]其次,就人员流动方向来说,由原先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单向流动逐步转变为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双向、多向流动并存的形式。如近年来,美国学生赴亚洲、非洲及拉美国家学习的人数逐年上升。据国际教育协会2011年的报告,2010年来华留学的美国人大约有14000人,然而在1995年仅有1400名,增长了近10倍。[5]最后,就交流的组成部分看,由教师、学生、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流动逐渐发展成为财力、教育信息、技术、服务等各种要素的交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还是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有效途径。各国政府或学校应充分利用国际组织中的有关政策和规划,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本国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具体途径主要有:其一,以国际合作办学为切入点,实现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办学主体秉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分担专业课程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模式和经验的优势互补,促进办学双方在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水平等方面的提高。其二,加强国际间学生的交流。到目前为止,国际留学生的数量仍是衡量一个国家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6]各国在鼓励本国学生出国留学,吸收和利用国外优质资源的同时,应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提高办学条件,吸引国外留学生到本国留学。其三,加强教师间的国际交流。在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国内教师到国外进行讲学、进修、培训及搞科研合作的同时,应把外国有名的专家、学者请到国内来讲学,提高学术研讨的水平。其四,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比如说各国高校应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大学为主体,努力争取承办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交流研讨会。这样不仅能及时地了解先进的国际科研手段和学科理论的前沿知识,还能扩大自己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总之,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各国政府、高校及民间组织都应该把一般性的对外交流发展成为实效性的交流,不能够使对外交流成为一纸空文,没有实际行动。

4.教育国际交流的手段和方法多元化

新的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必将带来教育方式与手段的变革。远程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不仅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现实。随着国际因特网的普及,网络化教育逐渐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展起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始在网上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开课程。如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微课等大量网络公开课的出现,使国际性虚拟大学的建立成为可能。此外,伴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一些国家开始认识到,教育也是一种产业和商品,也可以 “出口”,因此,分校、海外学校授权办学、合作办学等教育形式在教育国际化中应运而生,迅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