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心理健康

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心理健康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但是,由于大学生这个特殊身份,许多人在承受着恋爱与性的有关各类问题的困扰。18岁以后,随着性生理和性意识的成熟,男女生交往频率的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数青年进入恋爱状态。)一、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从生物学角度看,大学生生理上已经成熟,但从社会学上看,他们的社会心理并没有成熟。

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心理健康

正值花样年华大学生,爱情悄悄地生长并繁茂,他们的爱情如同夏日里的太阳雨,美丽却又有些伤感。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但是,由于大学生这个特殊身份,许多人在承受着恋爱与性的有关各类问题的困扰。

心灵氧吧

青少年恋爱心理发展阶段

青少年恋爱心理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时期:

(1)异性疏远期。一般在12~14岁,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由于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引起心理的不安、害羞,使男女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隔膜,关系疏远甚至反感。不过,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各类传媒的发达,促使人们观念上日趋开放,这一阶段的表现已越来越不明显。

(2)异性向往期。一般在15~16岁,随着性生理的发育,尤其是性意识的发展,男女生逐渐从疏远、抵触开始转向为彼此产生好感,愿意在一起学习、游戏和活动。

(3)异性接近期。一般在16~18岁,随着性生理的进一步成熟,异性间产生向往和倾慕,往往采取各种方式接近异性,和异性相处感到愉快,初恋开始出现。

(4)恋爱期或爱情产生期。18岁以后,随着性生理和性意识的成熟,男女生交往频率的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数青年进入恋爱状态。单从年龄上看,多数大学生处在上述性心理发展的后两个阶段,但由于个人经历及自身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恋爱心理发展阶段特征上的表现,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资料来源:http://xl.39.net/hlxl/088/19/617219.html,39健康网。)

一、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从生物学角度看,大学生生理上已经成熟,但从社会学上看,他们的社会心理并没有成熟。他们的恋爱心理如下:

(一)从众心理

一些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渐渐有了异性朋友,无论是上课还是吃饭,总是成双成对,同出同进,情意绵绵地在一起。看到别人平常互相照顾,寂寞时有人陪伴,就感觉自己没有异性朋友好像缺少了一些什么,认为大家都有的东西我也应该有。

(二)渴望认同心理

一些学生把有异性朋友作为是证实自我价值的一种表现,自己有人爱,说明自己有魅力,值得人爱。有首歌里唱“女孩没人追,多可悲”,男生也是如此,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另类”。

(三)好奇心理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2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已经成熟,对于异性的好奇心理是每个青年男女都有的一种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异性有神秘感,渴望了解的心理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同时心理上也渴望得到异性的认同,成为一种潜在的想投入恋爱的渴望。

(四)依赖心理

独生子女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呵护与关爱,成为他们“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易受挫,这在女生当中普遍存在。认为有了男朋友就可以无限制地要求对方为自己做任何事情,男朋友就应该对自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女孩子受到宠爱理所当然。实际上,这所有的表现背后是女孩子的依赖心理在作怪,从上大学之前对父母的依赖转变为现在对男朋友的依赖。

(五)排解寂寞心理

一些在校大学生感到学习没了高考压力,空闲时间多了,感到业余生活没有乐趣,尤其是到了周末或是特殊的节日,看到同学们各忙各的,自己一个人在宿舍里实在是空虚、无聊,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难免心生寂寞,谈恋爱就成为一种排解寂寞的方式。

(六)补偿心理

很多从小在家庭中得不到关爱的学生,尤其是单亲家庭或是多子女家庭长大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希望能找到一个伴儿可以互相关怀,实际上是对小时候缺失关爱的一种补偿。

(七)倾诉心理

大学生活里,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由于年龄相仿本应该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但由于同一专业、同一班级或同一宿舍的缘故,使他们有了共同的利益冲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自然不可避免,所以当他们有了烦恼、苦闷,更倾向于找个异性朋友“一吐为快”。

心灵氧吧

爱情三角理论

img14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资料来源:http://www.baidu.com/link?url=c-usa9ayjt31mAhEyuUdJM7AQQg1MDDmmC1ezOu454tJ_FG3Pm_uOYXKxwwVFt-5,百度百科。)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调适

(一)选择的困惑与调适

1.不知道应不应该谈恋爱

这部分大学生应首先树立对爱情的正确态度。如果自己还不知道该不该谈恋爱,那说明在你的心里还没有自己喜欢的异性,只是因为看到许多同学都在谈恋爱,才产生了自己是否谈恋爱的想法。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在此刻应有明确的态度。当真正的爱情还没有来到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去寻找爱情。

2.不知道应该不应该表白

当自己爱上了别人,但不知道对方是否也爱自己,想表白心迹,又怕遭到拒绝。对于这样的困境,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对方对自己的情感。如果经过观察甚至巧妙的考验,发现对方根本就对自己没有感情,就没有必要向对方表白自己的心迹。因为你的表白不但得不到回应,而且会使对方为难;如果两人是同班同学,还会影响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如果经过观察,发现对方也对自己有一定的感情,就可以大胆地向对方表白自己的心迹。

3.不知道如何拒绝对方的求爱

面对他人的求爱,当你不准备接受时,一般应当在不伤害对方自尊心的情况下,委婉地拒绝,如果对方进一步追求,而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受对方的爱情,那就应该明确地拒绝。另外,大学生也应注意,不要为了害怕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或者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在自己没有产生爱情的情况下,盲目接受对方的爱,这样既伤害了对方也伤害了自己。

心灵氧吧

爱情、婚姻与幸福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颗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去了。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归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颗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颗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爱情是一种理想,而且很容易错过。”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的杉树,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枝叶却有点稀疏的杉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婚姻是一种理智,是分析判断、综合平衡的结果。”

还有一次,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苏格拉底让他穿越一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丽的花,但是有个规则——不能走回头路,而且只能摘一次。于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捧着一朵比较美丽的花回来了。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花,我就摘下了它,并认定了它是最美丽的,而且,当我后来又看见很多很美丽的花的时候,我依然坚持着我这朵最美的信念而不再动摇。所以我把最美丽的花摘来了。”这时,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幸福。”

(资料来源:http://wenku.baidu.com/link?url=Zl0bRDZt59J8B_ZZekRKO6hj6sKl0cnxHpdxJ5Yi5XiR6K7Ck08XrroSBwYklRhnD6JPcD946Kvc2E94cxeQ5Q43gfNtt9u9BwJisyJ2waa,百度文库。)

(二)单相思的苦恼及其调适

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在具体的心理调适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果是自己有意而对方并不知情,并且觉得对方有很大的可能也爱自己,就可以大胆地向对方表白自己的感情。当然,也应做好对方不接受自己的感情的心理准备。

如果觉得对方根本就没有可能爱自己,就没有必要表白自己的感情,因为这种表白可能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也会使两个人的关系显得不自然。有些情况下,适当压抑一下自己的感情还是必要的。

持久的单相思会给个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应当学会尽快地从单相思中解脱出来。

心灵氧吧

单相思只能持续36天

英国心理学家佛曼斯特是专门研究“单相思”问题的专家。2006年他在《人格与社会心理》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心得。佛曼斯特指出,单相思比恋爱更常见。在英国,每年约有100余万人不幸陷入“单相思”泥潭,尤以男性居多。

单相思的模式大多是:起初双方仅是精神交流,接着其中一方萌生爱意,并陷入自己编织的情网中难以自拔,不时用隐晦的语言和行动暗示对方。如果对方年龄在25岁以下,通常会直接拒绝单恋者,30岁以上的人则大多“默不作声”,这往往使单恋者产生误解,两人陷入尴尬关系中。

单相思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在14至18岁时更常见,因为少男少女此时正处于爱幻想的青春期,不善于自我控制。而在适婚男女中,60%的人“单相思”过,20%的“多情种子”还可能每年单恋他人2至3次。另外,60岁以上老人也不时出现单恋。

单恋他人的人显得可怜兮兮,但研究显示,被恋的人到最后往往也会忧心忡忡。70%被他人“单恋”的男女在接受调查时说,起初他(她)会为自己的魅力洋洋得意,但后来渐渐因难以开口正面拒绝,不胜其扰而感到烦恼,甚至生自己的气。值得庆幸的是,“单相思”大多“寿命”不长,平均每次持续时间仅为36天,绝大多数人能很快走出阴影。

(资料来源:http://www.baidu.com/link?url=c9xc-59fCvfTge5JQcrXQ8tDnhiktiVKtUSQfWAPJcAD3tO_fAUphhAEikmof18,39健康网。)

(三)失恋的痛苦及其调适

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失恋会带来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失恋者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1.运用酸葡萄心理效应

失恋后如果总是回想过去恋人的种种优点,就会越发怀念过去的恋人;同时也就越发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使情绪越来越消沉,心理越来越压抑。所谓酸葡萄心理效应,就是对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降低好感和对自己的重要性,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失恋之后,可以尽量多想想过去恋人的缺点,少想或不想过去恋人的优点,心里就容易平衡。

2.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失恋后如果总是责备自己,觉得自己不好才导致分手,就会使自己越来越压抑。这时应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如用“幸亏他(她)现在提出分手,如果他结婚后才提出分手,岂不更糟”,“天涯何处无芳草”等。

3.合理发泄,转移注意力

失恋后如果总是想着失恋这个沉重的打击,那就很难尽快地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这时,就应设法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失恋这件事情转移到自己比较感兴趣、能够分散自己注意力的事情上去。例如,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跳跳舞、打打球等,以冲淡内心因失恋而造成的挫折感和压抑感。

4.升华法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恰恰是因为受到失恋的打击后而发愤追求事业,从而流芳百世、名垂青史的。大文豪歌德如果不是失恋,也许就写不出《少年维特之烦恼》。因此,把因失恋而产生的挫折感、压抑感升华为奋斗的动力是十分有益的。一旦你全身心投入到一项更有意义的事业中去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因失恋而痛苦不堪的往事之好笑和不值一提。

5.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志(www.xing528.com)

失恋不失德是大学生应有的态度和人格,要做到不打击报复、不伤害、不破坏对方名誉和人格。失恋不失志,是指不能因为失恋丢掉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动力目标,在为理想奋斗的道路上,逐渐平复由失恋造成的心灵创伤,要记住时间是治愈心灵创伤的最好良药。

心灵氧吧

蜜蜂与鲜花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拼命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但是,现在在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

蜜蜂知道这一点,因为毒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别。于是,蜜蜂气愤不过,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

终于有一天,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这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

(资料来源: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063706/,豆瓣小组。)

三、大学生性心理问题的调适

(一)把握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给性健康下的定义为:性健康是情感中、理智中和社会中的性的诸方面的集成,是积极的、丰富和提高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爱的方法。这个定义已被美国最主要的性教育组织“美国性信息委员会”所确认。由此可见,性健康涉及性生理、性情感、性知识和社会,并把与社会有关的整体表现与是否积极增进人际交往和情爱作为性健康的标准,为我们认识性心理健康及标准提供了依据。根据性心理健康的内涵,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应符合以下标准:

1.能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性别

性心理健康的人,首先应是能够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性别角色的人,同时能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如女生的阴柔之美,男生的阳刚之气),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有相应的自尊感和自豪感。

2.与同龄人的性心理发展水平相当

个体性心理特点和性行为符合相应的性心理发展年龄的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心理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性心理的发展也同样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如果大学生的性心理与大多数同龄人不相同,那他的性心理可能就有一些问题。

3.有正常的性欲望

性欲是一个人能够获得性爱和性生活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必须具有性欲望,一个人如果没有性欲望,性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而且正常的性欲望对象是指向成熟的异性而不是同性或其他物品的替代物。

4.具有较强的性适应能力

性适应是个体的性活动与外界形成的一种和谐关系,也就是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的三要素在性生活过程中交互作用而显示出的一种协调状态。性适应能力是指个体达成这种和谐关系的能力,一个人这种能力的获得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表现为在个体出现性冲动后,知道如何排解、调控自己的性冲动,能够使自己的性行为与性活动符合社会的新规范和新要求等。

5.能与异性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大学生来说随着性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并保持和谐的关系,是个体自然而正常的性要求,如果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其性心理就很难达到健康的要求。

6.性行为符合社会文明规范

性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性知识和性道德修养,能自觉地去分辨性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淫秽与纯洁,庸俗与高雅,谬误与真理,自觉抵制腐朽没落性文化的侵蚀,并以自己文明的性行为、性形象为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构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性心理问题的调适

1.科学地掌握性知识

达拉斯、罗查斯认为,一个人若符合以下标准,便可认为在性方面是有教养的:具有良好的性知识;对于性没有恐惧和无知造成的不当态度;性行为是符合人道的;在性方面能做到“自我实现”;能负责地作出有关性方面的决定;能较好地获得有关性方面的信息交流。此外,还包括受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制约。

大学生要选择性阅读一些正规出版社发行的性心理和性生理方面的科普书籍,请教具有性知识的教育工作者或医生,构建合理的性知识结构。

2.积极进行自我调节

通常性心理困扰的直接后果是自卑、自责和自我否定,所以一旦发现自己存在性心理问题,就应及时处理。

首先,要正确对待性冲动,接受性冲动的自然性和合理性;树立科学与健康的性意识观念;提高感官刺激阈限,培养挫折耐受力,其次,要积极进行自我调整,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恋爱与性的关系。再次,与知心朋友交流,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获得一些同龄人的经验和信息,有助于自我调节。必要时可找专家咨询,消除心理困扰。对于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失恋后的自卑心理、性心理变态等,向心理专家咨询更具有实效性。

3.拒绝黄色诱惑

人们常把淫秽物品、书刊、录像对大学生的腐蚀和毒害比喻成“精神毒品”和“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有关专家认为,淫秽物品之所以导致人堕落或犯罪,是由于它能摧毁人的心理卫生机制,这种机制是由社会的思想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构成的。所以,大学生要自觉抵制黄色出版物的侵蚀,保持健康的性心理。此外,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大学生应该加强道德自律,洁身自爱,杜绝毒品、性错乱等社会丑恶行为,保持身心健康,为将来幸福生活奠定美好的基础。

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爱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但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志。

心灵工坊

一、朋辈互助——“变形虫”

(1)活动目的

①通过心理游戏“变形虫”,让学生体验沟通的必要性。

②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悟人际交往中理解、合作、认同的重要性。

③在体验和分享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2)活动道具

13米的长绳2~3根、5个眼罩为一套,需要若干套。

(3)活动程序

①主持人先把13米长的绳子两头相结结成一个大绳圈,这样的大绳圈准备2~3个。

②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5人。2~3组同时进行游戏比赛。

③5名同学分别戴上眼罩,主持人把事先准备好的大绳圈分别交给他们。

④根据主持人发出变形指令,如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5名参与者通过合作完成,用时最少的组为胜。

⑤在合作变形的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

(4)注意事项

①长绳的长度以比5个人伸直双臂的总长度多5米为宜,不要太短,也不能太长,否则都会影响游戏的难度。

②一般以2~3个小组同时开展竞赛为宜,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③在“变形”过程中,要求绳子充分展开,不可以收缩部分绳子,减短边长,降低难度。

(资料来源:http://www.xinli110.com/quwei/xlyx/200902/128809.html,中华心理教育网。)

二、请阅读以下短文,谈谈你的感受

一位青年人拜访年长的智者

青年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使别人快乐的人呢?

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即当你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作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你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作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些。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做自己,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做自己。”

青年问道:“如何理解把自己当自己,如何将四句话统一起来?”

智者说:“用一生的时间、用心去理解。”

(资料来源:http://www.docin.com/p-515118780.html,豆丁网。)

三、两个失恋者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智者晚饭后去郊外散步,遇见一个年轻人在路边伤心哭泣。智者好奇地问他何以如此伤心,年轻人痛苦地说:“我失恋了。”智者听后抚掌大笑,年轻人愤怒质问:“你凭什么嘲笑我?”智者一边笑一边摇头:“非我取笑你,是你糊涂该遭取笑啊!”年轻人一脸困惑,问:“此话怎讲?”智者道:“见你如此伤心,想必你心中依然有爱。既然你还有爱,那对方一定无爱,要不何以分手?你还有爱,那你就并没有失去爱,你失去的只是一个并不爱你的人,你又何必伤心呢?真正应该伤心的不是你,应该是她啊,她不仅失去了你,而且还失去了心中的爱!”年轻人顿然大悟,破涕为笑,向智者深鞠一躬,转身离去。

第二个故事说的也是一个年轻人,他和女朋友谈了一年的恋爱,不知何故,女朋友突然和他分手,于是,年轻人痛不欲生,悲观绝望走到湖边,想就此了断一生。正好一个老者走过,见此情景,忍不住问:“年轻人,什么事让你如此绝望?”年轻人想反正去意已定,不如说与他听听。于是,年轻人把事情原委一一道来。老者听罢也是一阵大笑,年轻人不解问道:“老人家怎能如此开心,莫非还忍心取笑我?”老者问:“你和她恋爱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年轻人说:“那时我是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人,那时我是多么开心啊!”老者道:“所以我要笑你,我笑你是为你高兴,是祝贺你啊!”年轻人依然不解,一脸茫然。老者接着说:“我是祝贺你重新找回了自由,找回了自我啊!你失去的是本来就不属于你的,所以你并没有失去什么,只不过一年之后你又回到了原来而已,你现在拥有的才是属于你的。年轻人,回去吧,去做一个自由的、开心的人吧!”

四、人际交往中的中心性品质: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1946年做过这样的经典实验,他给被试有关某个人的描述,其中包括七种品质: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和谨慎。同时,也给了另外一些被试一张描述某人的品质罗列表,这张罗列表中只是把上述的七个品质中的热情换成冷酷,而其他六个品质词则同上面一模一样。然后,阿希请两组被试对表格所描述的人给出一个较详细的人格评定,并要详细地说明最希望这个人具备哪些品质。结果阿希从两组被试那里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答案:第一张表格的人,仅仅因为他有热情的品质,就受到了被试们的喜爱,被试们毫不吝啬地夸他,对他的品质期待更是锦上添花;而第二张表格的人,仅仅因为用冷酷代替了热情,结果就受到了被试们的厌恶,被试们在评价这个人时,把一些在表格中根本没有,也根本与表格中所列品质无关的坏品质,统统“送给”了他,对他的品质期待也是很消极的。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热情还是冷酷,可使一个人对他人的吸引力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为了再次验证“热情——冷酷”这一对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决定性影响效果,阿希接着又设计了实验,继续进行检验。在这次实验中,阿希用“礼貌——生硬”这对词,代替了上述的“热情——冷酷”这一对,而其他六个词仍然保持不变。同上述实验方法一样,阿希也仍然是请两组被试根据所拿到的关于某人的七个品质的描述表格,对所描述的人尽可能详细地评价一些他的人格,并详细地说明最希望这个人具备哪些品质。结果,阿希发现,这次实验中的两组被试表格中所描述的人的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别,描述近乎相同,品质期待也几乎是相似的。这一实验的结果再次验证了,一个人热情还是冷酷,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在社会交往中的喜欢与吸引。

心理学家们认为热情之所以可以左右着我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喜欢与吸引,是因为“热情——冷酷”这一对品质包含了更多的有关个人的内容,它们和许多其他人格特性紧密相关;而“礼貌——生硬”这一对品质则相对独立,它们和人类的其他人格特性联系较少。因此,一旦我们认识到一个人是冷酷的,我们就把联系在其周围的其他不良品质也“配送”给他。可见,在人类的品质描述中,“热情——冷酷”这对词就好像是居于人类品质词的中心,它们左右着其他品质是有还是无,因此,在心理学上通常就把“热情——冷酷”这种品质叫做中心性品质。

(资料来源:欧阳辉.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教程.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