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焦虑之海的浪峰”∶惊恐发作

“焦虑之海的浪峰”∶惊恐发作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送到医生那儿时她的惊恐发作已经消退了,医生把这当作心脏病对她进行了检查。因此,大部分惊恐发作的患者在被送进救护车时,症状已经十分轻微,到达医院后已经恢复正常。而克服的方法就是对那些他认为可能诱发惊恐发作的场所或状况设法逃避。无视消极情绪会使患者把注意力转向身体方面的症状,从而导致焦虑同身体症状之间的恶性循环的产生,并最终引起惊恐发作。

“焦虑之海的浪峰”∶惊恐发作

☞案例

她,在33岁时第一次惊恐发作,她说自己以前是不引人注目的,曾是个没有问题的女人。那是在儿子9岁时,她被召到学校去,获悉自己的儿子逃了学,大为震惊。发生这样的事,在这个家里简直是骇人听闻的,因此她突然两眼发黑,感到眩晕,她说觉得好像要晕厥了,心悸,透不过气来,她感到焦虑和惊恐,觉得“世界末日到了”。被送到医生那儿时她的惊恐发作已经消退了,医生把这当作心脏病对她进行了检查。以后她再三出现惊恐发作,却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因为她的主要症状是心悸、胸闷、眩晕、胸痛。于是她寻求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医生们各显其能,但都效果平平。两年后她觉得无论如何得采取行动了,因为她越来越不愿意出门,产生了对焦虑的焦虑,对惊恐发作的焦虑。惊恐发作总是出现在非常特别的情境中,她已经无法将其与任何东西联系起来了,比如坐在公共汽车上,会出现惊恐发作,这还不是十分可怕的,因为周围行人可以帮助她。但是她对在大街上或在剧院中的惊恐发作产生了极大的焦虑,出于对焦虑的焦虑,她的生活圈子越来越窄,她开始经常采取回避行为。最终在自己的生活中再也没有立足之地,什么也干不了了。

☞解析

所谓惊恐发作是指高度焦虑状态的突然出现。此类发作通常发生在某个限定的时间内,伴随着焦虑感和恐惧感,同时出现4种以上以心脏为中心的植物神经症状,并在几分钟到1 0分钟之内达到高潮,瞬时恶化,然后恢复原状。症状持续时间一般在1分钟到1个小时。

惊恐发作是猛然压倒一切的完全不可预见的焦虑发作,患者感到一阵阵像暴风骤雨般猛烈袭来的焦虑,感受到一种无法对抗的致命的威胁,只能无助地听任摆布。由于这种焦虑感本人是无法控制的,患者往往担心自己会丢人现眼。同时,对现实感正在逐渐弱化(感觉力弱化)以及剧烈的身体方面症状(植物神经症状),又使患者觉得死神临近,以至于吓得浑身发抖。所以,经历过惊恐发作的患者当回忆往事时仍然后怕不已。

惊恐发作的简单判断

(1)突然发作的失控感或濒死感或缺氧感、虚弱感、胸闷气短、心悸心慌,头晕眼花,一般10分钟到1小时内自动缓解。

(2)伴有出汗、口干、尿频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和肌肉紧张疼痛等。

(3)经常急诊,但检查正常。

(4)缓解时还担心再次发作失去控制,心脏病发作。因此不敢独自出门。

惊恐发作并非心脏病

惊恐发作是一种与器官有关的恐惧症,心搏可能停止,却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的心脏疾病。再回想一下惊恐发作的症状,就能明白惊恐障碍是与心脏有关联的,因为惊恐发作的症状与心脏病非常相似。

惊恐发作首先出现的症状是一种生理感觉,心脏开始疯了似地跳个不停,往往在喉咙口和胸口可以强烈地感觉到心跳,突然大汗淋漓,浑身颤抖,抽搐,眩晕,感觉像要晕厥了,在急速的呼吸中出现所谓的换气过度。病人会觉得自己是心脏病发作了。

但是,在对心脏病发作的恐惧症中占主导地位的并不是对晕厥的恐惧,而是害怕心脏会发生什么意外,可能是心跳停止,也可能是心肌梗塞,这里处于中心位置的并非如一般人所想象的是对死亡的焦虑。而是害怕因为这种发作会陷入无助境地,会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而身边又没有人能够或愿意帮助自己,如患者会说当时也会想到死,但主要是因为害怕发病之后没人能帮助他而感到惊恐性的焦虑。可见产生这类焦虑性障碍的根源在于害怕无助,害怕对自己和情境失去控制,孤立无援,害怕没有人告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也就是害怕被迷乱所淹没,归根到底当然也是对死亡的焦虑。这种惊恐发作会引起极大的恐慌,因此患有惊恐发作的人就努力避免惊恐发作,于是对焦虑的焦虑,使他们完全丧失了活动能力。

惊恐发作,与场所无关

惊恐发作的出现是出其不意的,并在10分钟左右达到最高潮。发作过程中,剧烈的植物神经症状及焦虑状态并不会持续太久。绝大多数的患者在30分钟左右就能复原,一点事都没有。因此,大部分惊恐发作的患者在被送进救护车时,症状已经十分轻微,到达医院后已经恢复正常。

大多数患者不知道惊恐发作的直接原因。他们往往认为焦虑的产生是因为身体方面的症状引起的,而实际上精神焦虑和身体方面的症状是同时产生的。像这种焦虑,其诱因来自患者身体内部。

由于患者的惊恐发作是突然出现的,因此把惊恐发作时所处的场所当作惊恐发作的原因实属牵强附会,这只不过是个巧合而已。但患者往往把惊恐发作时的恐惧体验和惊恐发作时所处的场所结合起来考虑。一句话,患者产生了错误联系。这样一来,患者就把这特定的场所当成了其恐惧的对象。只要一来到这类场所,患者就会产生“肯定会再次惊恐发作”的预期性焦虑,从而想方设法逃离。一旦惊恐发作如患者预期那样降临,患者的这种错误联系就会更加根深蒂固。这样的联系对惊恐发作患者也有好处,因为没有对象或场景的恐惧(自由漂浮的焦虑)实在不好处理,但一旦恐惧维系于对某一客体的焦虑或恐惧,它就比“自由漂浮”的不确定的焦虑更容易克服。而克服的方法就是对那些他认为可能诱发惊恐发作的场所或状况设法逃避。

惊恐发作,与个性有关

惊恐发作患者神经系统天生容易兴奋、胆小、神经质、内向,常常有由父母的胁迫性及过度支配性态度所引起的关于依赖与独立的内心斗争。

依赖性强的人对离别很敏感,独立性强的人对窒息状况很敏感。但是,这二者中的任何一方在人际交往中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常常被他人的意见所压倒,从而开始逃避未知的场面。其结果,他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窄,从而失去了好多学习正确预知危险及适应和对待环境的好机会,使其防卫机制不能发展成熟,开始为人际关系而烦恼,有时会以对人恐惧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种人有很强的孤独感和被逼迫感,老是觉得喘不上气,且容易自暴自弃。一旦有什么事让他觉得愤怒或是有罪恶感时,他就深信自己受了欺骗,立即强行中断和别人的往来。

他们自知自己有消极情绪,但又不知其原因,这样使消极情绪变得更严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无视消极情绪会使患者把注意力转向身体方面的症状,从而导致焦虑同身体症状之间的恶性循环的产生,并最终引起惊恐发作。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多数患者幼年时有胆小、神经质及内向的表现。

(2)多数人记忆中有父母易怒、令人生畏、很挑剔、爱指使人的记录。(www.xing528.com)

(3)患者在自嘲的同时,对家人带有攻击性。

(4)患者自尊心不强。

(5)患者对配偶的评价是:心平气和、热情、和蔼、不嫌麻烦、对自己很有帮助。

(6)惊恐发作之前曾出现内心斗争或令自己十分不快之类的精神紧张状态。

惊恐发作患者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患者必须了解惊恐发作的性质。由于惊恐发作的症状起源于心理冲突,它是一种功能性疾患,不会造成精神残疾,更不会因心跳加快而致人死亡。因此在用药物治疗解除症状的同时,还需接受心理治疗。

其次,患者还应懂得,如果对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过分注意,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带着症状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不要过分注意自己身上的症状。尽可能不要在家里休息,不要白天躺在床上或坐在沙发上空想,而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即使在家里,也要尽可能从事家务劳动娱乐活动,转移对焦虑的注意力,以打破惊恐发作的恶性循环。

最后,患者至少要学会一种控制焦虑的方法,比如腹式呼吸放松法(深呼吸法):腹式呼吸放松法是一种慢节律的深呼吸。与胸式呼吸不同的是,吸气时,腹部是向外鼓胀,呼气时腹部向内收。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感觉上,例如,感觉肺部的扩张与收缩,空气的进与出,腹部的运动等。由于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感觉上,患者就不太有可能产生焦虑。

家庭成员及周围的人可以做些什么

不管是什么疾病,不同的对待方法会使病程产生很大差别。惊恐发作通过药物能够达到百分之百地控制。轻病例,通过药物治疗一周之内发作就会平息。重病例则需要花2~3个月才能使发作消失。在此期间,如果惊恐发作该怎么办?以下几点,患者的家人及其周围的人最好能说服患者接受。

惊恐发作是焦虑之源。越害怕惊恐发作,焦虑就会越严重。而且,患者事先已经做过充分的身体检查,根本就不用担心患上了什么严重疾病。

惊恐发作时尽量深吸气,放慢呼吸速度。症状一旦出现的话,症状的自然消失要比服药生效后消失得快。所以,不要作无谓的抵抗,要面对现实。观察发作症状的种类、程度及其出现顺序,请患者把发作瞬间出现的想法记在笔记本上。症状好转以后,引导患者去思考今后的行动。

家人和周围的人对惊恐发作的理解

因为惊恐发作是一种身体方面检查不出什么异常,但却会引起严重症状的病症,所以患者的家人及周围的人首先应该理解有这么一种疾病存在。那种因病人身体上看不出什么异样,便轻易断定病人是装病的做法应尽量避免。

其次,还要理解,那些严重的发作既不是由患者精神上的烦恼直接导致的,也不是由于患者陷于一种不利状况,从而想从这种状况中逃脱而引起的。如果这一点不能被大家所理解,患者在受病魔折磨的同时,再加上周围人的偏见,就会被双重痛苦所困扰。

患者周围的人也有必要了解:惊恐发作不是一种懒汉病,患者不是故意在装病。对患者来说,这种病也是十分棘手的。

现将患者的家人及周围的人在对待患者时应特别注意的一些事项,总结如下。

(1)不要胡乱求医,要寻找能把惊恐发作诊断出来的医生,并和其保持良好的信赖关系。

(2)认识到即使临床检查结果表明身体没有异常,也不等于患者就没有这类疾病。

(3)不探讨患者病发的心理原因。理解惊恐发作不是假病,且病发的原因不是由于患者想通过惊恐发作来为自己谋求无意识的愿望。

(4)确信药物能治愈惊恐发作。

(5)家人及周围的人在患者病发时不要大吵大闹,过度的反应会导致患者更加焦虑,使症状进一步恶化。

img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