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分析∶与自己的姐姐较劲的女孩

案例分析∶与自己的姐姐较劲的女孩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1:与自己的姐姐较劲的女孩|在神经症患者身上,我们同样能够看到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的结合。患者是个年轻的女孩,她跟一位魅力十足并且备受重视的姐姐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有在这个游戏中,她才能赢过自己的姐姐。与此同时,她也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社会兴趣,总是不愿出门,并且郁郁寡欢。姐姐各方面都很优秀,她觉得自己生活在姐姐的阴影之下。

案例分析∶与自己的姐姐较劲的女孩

|案例1:与自己的姐姐较劲的女孩|


在神经症患者身上,我们同样能够看到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的结合。这类患者经常会强调自己的优越情结却绝口不提自卑情结。有一个强迫症的案例非常能说明这一点。患者是个年轻的女孩,她跟一位魅力十足并且备受重视的姐姐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况,因为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其中一个成员格外优秀,那么其他成员就会受到影响。无论那个备受瞩目的成员是父亲、某个孩子还是母亲,这种影响都会存在。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会因此面临一种艰难的处境,有时候他们甚至会觉得难以忍受。

我们发现,那些不怎么受关注的孩子都会产生自卑情结,并且会去努力追求优越情结。只要他们能在关注自己的同时也关注他人,那么他们就能圆满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如果自卑情结过于明显,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他人不管不顾,因此缺乏必要的常识。他们怀着一种毫无帮助的心态看待自己面临的社会问题,为了获得解脱,他们便走向了生活的无益面。我们知道,这种不去尝试解决问题而只是一味地依靠别人帮助的做法看似一种解脱,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就像乞丐一样,靠别人的施舍来为生,滥用自己的软弱来换取神经质般的舒适。

人性似乎就是这样,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在感到软弱的时候就不再对社会感兴趣了,他们转而会去追求优越。他们觉得无需掺杂任何社会兴趣就可以获得个体的优越感,以为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够解决所有的生活问题。只要个体在追求优越感的同时能够将它与社会兴趣结合起来,那么他们就能保持在生活的有益面,并且能够得偿所愿。但如果他们缺乏社会兴趣,就不算是真的准备好了去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我们之前提到过,这种类型应该包括问题儿童、精神错乱者、罪犯、自杀者等。

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那个女孩就是在一个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她会觉得自己处处受限。如果她具备正常的社会兴趣,并且懂得我们所知道的道理,那她就能走上另外一条发展道路。她开始学习音乐,并且想成为一名音乐家。但是她总是过于紧张,因为她总是想起优秀的姐姐,她形成了自卑情结,这给她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在她20岁那年,她姐姐结婚了,于是她就想在婚姻上与姐姐一决高下。就这样,她越陷越深,离健康、正常的生活也越来越远。她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邪恶的姑娘,拥有一种可以把人送进地狱的魔力。

我们可以把这种魔力当成优越情结的代表。但另一方面,就像富翁抱怨自己家财万贯是多么不幸一样,她也开始抱怨。她不仅觉得自己拥有一种能够把人送进地狱的魔力,而且有时还会觉得自己也可以拯救这些人。当然,这两种想法都是非常荒谬的,但通过这种幻想,她相信自己拥有了一种超越姐姐的力量。只有在这个游戏中,她才能赢过自己的姐姐。因此,她又开始抱怨自己的这种能力。她越是抱怨,这种能力就越像是真的。但如果她嘲笑这种能力,那这一切就显得可疑了。只有抱怨才能让她觉得好受一点。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优越情结有时候是隐藏着的,也许我们看不到它,但作为对自卑情结的补偿,它确实是存在的。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那位姐姐吧。在某个时期内,她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她备受宠爱,是家庭的焦点。三年以后她有了一个妹妹,这彻底改变了她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于是,她开始变得争强好胜,但她只跟比自己弱小的孩子发生争斗。争强好胜的孩子并不是真的勇气十足——他只同弱者争斗。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的身边全是强者,他就不会变得好斗,而只会变得乖戾或者抑郁,因此也就不那么受家庭成员的喜爱了。

在这种情况下,姐姐感到自己失宠了,大家对她的态度的转变也让她确信了这一点。一方面,她开始怨恨自己的母亲,因为是她把妹妹带到了家里。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姐姐对母亲的直接攻击了。而另一方面,跟所有的婴儿一样,那个还在襁褓中的妹妹得到了所有的照顾、注意和宠爱,她无需努力和争抢就获得了家庭的中心地位。她于是成长为一个非常可爱、温柔的姑娘,也成了家庭中的中心人物。有时候,温顺作为一种美德,也是能够征服他人的。(www.xing528.com)

我们来看看这种可爱、温柔和善良是否属于生活的有益方面。假定妹妹之所以如此温顺完全是因为她太受宠爱。但我们的文化并不偏爱被娇惯的孩子。有时候,父亲会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会试图结束这种宠爱;有时则是由学校担起这一责任。此时,曾经受宠的孩子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这使他们形成了自卑感。如果他们一直处于舒适的环境中,我们就不会发觉这类孩子的自卑感。可一旦情况发生改变,这些曾经受宠的孩子就会崩溃、抑郁,或者发展出自卑情结。

优越情结与自卑情结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表现在生活的无益面。一个傲慢无礼、有着优越情结的孩子永远不会处在生活的有益面。

当这些受宠的孩子进入学校,他们的处境就不再舒适了。从这时开始,他们开始表现出一种犹豫不决的态度,并且做事总是有始无终。我们提到的那个家庭中的妹妹就是这样的。她曾经学习缝纫、钢琴等,但没过多长时间就都放弃了。与此同时,她也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社会兴趣,总是不愿出门,并且郁郁寡欢。姐姐各方面都很优秀,她觉得自己生活在姐姐的阴影之下。她那犹豫不决的态度让她变得更加软弱,她的性格也渐渐恶化。

长大之后,她在工作上也总是犹豫不决,从未真正完成任何事情。在恋爱和婚姻上也是如此,除了战胜姐姐的渴望,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她30岁时,她喜欢上了一个患有肺结核的男子。当然,她的父母不会同意她的选择。一年后,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35岁的男人,这桩婚姻自然也是毫无意义的。有自卑情结的人经常会选择比自己大很多,或者是根本不适合结婚的人(如已婚的男人或女人)作为自己的配偶。一旦遇到阻碍,他们就会表现出懦弱的一面。这位姑娘没有在婚姻中找到自己的优越感,于是就选择了另一种途径。

她坚持认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责任。她总是不停地洗手,一旦有任何人或物碰到了她,她就会洗一遍手,这让她备受孤立。事实上,她的手变得非常脏,原因很明显,因为过于频繁地清洗,她的手变得非常粗糙,也因此沉淀了大量的污垢。

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像是自卑情结,但她却坚持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干净的人,并且总是批评别人不勤洗手。她就像哑剧中的演员一样生活在戏剧当中。她总想超越他人,现在终于通过这种方法达到了目的,她成了世界上最干净的人。我们看到,她的自卑情结就这样转变成了明显的优越情结。

在那些妄自尊大的个体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同样的现象,他们以为自己就是耶稣基督。这类人总是处于生活的无益面,全身心地活在自己虚构的戏剧里面,并孤立于生活。假如追溯他的过去,我们就会发现,他曾经非常自卑,并且选择在一些毫无价值的方面发展自己的优越情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