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会和勾栏瓦舍的出现的介绍

书会和勾栏瓦舍的出现的介绍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会和勾栏瓦舍是在宋代市民意识勃兴的历史情境下,俗文化生产和消费中的所涌现的两个关键性环节。如果说,勾栏瓦舍是宋代商业文化产品的消费场所,书会则是其创作组织。因而书会脚本的创作水准,往往也决定了勾栏演出的成功与否。北宋中叶以来勾栏瓦舍的勃兴和书会的林立,标志着市民文学在中国的兴起,正是在此基础上,才有了中国文学叙事意识的勃兴。

书会和勾栏瓦舍的出现的介绍

宋元时代戏曲的形成和存在形态取决于当时的经济形态和物质表现能力,也取决于该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态环境以及生活于其中的、观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视界。

北宋真宗三年(1109),政府开始将全国居民分为乡村户和坊郭户,这一措施适应了中晚唐以来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要求,使得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分离、城市与乡村的分离呈现为表面化,形成了庞大的市民阶层和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进而,挣脱小农经济拘囿的市民意识的形成及其在文化形态上的凸显也就成为必然。

书会和勾栏瓦舍是在宋代市民意识勃兴的历史情境下,俗文化生产和消费中的所涌现的两个关键性环节。勾栏瓦舍兴起于北宋仁宗(1023—1063)中期到神宗(1068—1085)前期的几十年间。北宋后期都城汴梁有瓦舍6座,南宋仅都城临安就有瓦舍23座,比北宋增加了四倍。勾栏瓦舍促进了宋代文化的下渗,为文学实现商品化提供了场所,进而为中国戏曲由公益性向商业性的转化提供了设备上的保障,促成了戏曲表演沿着职业化、规范化的道路步入成熟阶段;而各种伎艺的相互竞争和相互吸收,最终促成了戏曲综合性表演形态的确立。(www.xing528.com)

和勾栏瓦舍一样,书会也是宋代商业文化的产物。书会是宋代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如鼓子词、唱赚、诸宫调、小说、讲史、戏文)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主要由下层文人和艺人组成。书会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平民意识,富于商业性和娱乐性。如果说,勾栏瓦舍是宋代商业文化产品的消费场所,书会则是其创作组织。当时话本小说已经成为社会上的重要文化消费品,如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中有:“《状元张协传》,前回搬演,汝辈搬成。这番书会,要夺魁名。”后来的元杂剧《蓝采和》中有:“这的是才人书会刳新编”之语,表明这些作品无不出自于书会才人之手。因而书会脚本的创作水准,往往也决定了勾栏演出的成功与否。

北宋中叶以来勾栏瓦舍的勃兴和书会的林立,标志着市民文学在中国的兴起,正是在此基础上,才有了中国文学叙事意识的勃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