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肉分离之计:《双珠记·卖子》故事介绍

骨肉分离之计:《双珠记·卖子》故事介绍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一、骨肉分离之计——《双珠记·卖子》在北京恭王府古戏台,为了纪念昆曲申遗十周年,2012年6月18日晚由苏州昆剧传习所作专场演出。十几位平均年龄七十岁的“继”字辈和“承”字辈演员,上演了最传统的、没有任何改动的“非转基因”折子戏,其中之一,便是《双珠记·卖子》。将亲生儿子卖掉,骨肉生生分离,是悲痛之计,无奈之计,也是权宜之计。

骨肉分离之计:《双珠记·卖子》故事介绍

六一、骨肉分离之计——《双珠记·卖子》

在北京恭王府古戏台,为了纪念昆曲申遗十周年,2012年6月18日晚由苏州昆剧传习所作专场演出。十几位平均年龄七十岁的“继”字辈和“承”字辈演员,上演了最传统的、没有任何改动的“非转基因”折子戏,其中之一,便是《双珠记·卖子》。

将亲生儿子卖掉,骨肉生生分离,是悲痛之计,无奈之计,也是权宜之计。这也正是书生王楫之妻郭氏【月云高】所唱:“事到头来不自由,强步含羞何处投。”

唐代某年,涿州书生王楫的伯父在军中病故,为了顶补,王楫与妻郭氏携子到荆湖道郧阳卫服役。离别时,王母将家传的明珠两颗,让王楫带走一颗,自己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王楫在军中抄写文册,营长李克成见郭氏花容月貌,意欲霸占。李克成在井边调戏郭氏,遭到郭氏严词斥责。王楫怒不可遏,责问李克成并拔剑相击。结果,王楫被捕,判为绞刑待秋后处决。王楫很想让妻子改嫁给同情自己的狱卒叶长官,坚贞的郭氏却誓不改嫁,决定卖子后投渊自尽。

郭氏忍痛在郧阳驿街坊卖掉了五岁的儿子王九龄,实在是万不得已。她的骨肉分离之计,意图有三:一是可以保全儿子的性命,延续王门宗嗣;二是把一颗明珠系在儿子颈上,期待日后“合浦”;三是丈夫要被绞罪处决,卖了儿子,自己再也没有牵挂。

陕西商人王章途经郧阳驿,准备去酒肆买些酒饭吃了再上路。听了郭氏一番含泪的叙述,暮龄无嗣的王章动心了。他本来也希望有一个儿子继承家业,看见了王九龄的模样,更加高兴,“想原是天上麒麟,今做了璞中琼琇”。他说,孩子姓王,他也姓王,五百年前是一家。王九龄的名字,也不必改了。王章拿出白金三两,赠与郭氏。郭氏则把明珠一颗系在儿子颈项里。

【前腔】儿聪慧,睁两眸,似教娘斯须挽留。(珠系颈介)明珠悬项,穷源推本应根究。(放儿在地介)孩儿,你长大成人,图功业志气从新,思骨肉宗支寻旧。虽则叮咛无数,儿能知否?(www.xing528.com)

将时刻不离的儿子卖掉,任何一个母亲都会心如刀绞。但这个陕西商人王章看起来很善良,把孩子过继给他,稍稍心安。丈夫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郭氏怅望着儿子的这段唱,饱含着希冀,催人泪下。

王章接一段唱,则表达了自己不辜负郭氏托付的决心。

【前腔】娘珍重,莫过忧,我东人仁慈罕俦。既蒙付托,提携保护孚盈缶。小官人此去长大成人呵,冀十年异地成身,看一旦故园回首,方信萍归大海,相逢非偶。

既然在这里相逢,彼此间就有很多的缘分。“方信萍归大海。相逢非偶。”孩子还小,但是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拥有无法估量的未来,也许十年以后他就会让人用另一种目光相看。

《双珠记·卖子》一折,把王楫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命运推向了极致——丈夫绞罪处决,儿子出卖他人,妻子投渊自尽,世界上没有比这更不堪的遭遇了。然而,恰恰在绝望之中蕴含着希望。系在孩子颈项里的一颗明珠,意味着总有骨肉团聚、合浦还珠的一天……

戏,就是如此跌宕起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