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死劾:《鸣凤记·写本》故事介绍

死劾:《鸣凤记·写本》故事介绍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继盛却发誓要扳倒这个奸臣,并采用一种特别的弹劾方式——死劾。《鸣凤记·写本》,正是讲兵部员外郎杨继盛为治国安邦,不顾个人安危,写奏章弹劾严嵩的故事。杨继盛言辞激烈的奏本,不出意料地激怒了皇帝。明穆宗登基后,为前朝冤案大臣平反,杨继盛是其中第一人,追赠为太常少卿。《鸣凤记》完全是用真名、真事写成的。

死劾:《鸣凤记·写本》故事介绍

一四、死劾——《鸣凤记·写本》

杨继盛一生做得最震撼人的事,是死劾严嵩。严嵩,明嘉靖年间政坛上权势显赫的人物。除了藩王,谁不害怕严嵩?杨继盛却发誓要扳倒这个奸臣,并采用一种特别的弹劾方式——死劾。死劾可不是好方法,但他没有更好的方法。他没有钱财,没有权势,没有庶吉士的背景和入阁的希望。弹劾的结果他也很清楚:严嵩的诬告、锦衣卫的拷打、牢狱的关押,以及行刑人的大刀。

果然,他先被打入牢房,廷杖一百。

行刑前,有一位同僚送给杨继盛一副蚺蛇胆,告诉他,用此物可以止痛。杨继盛却回答说:“我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夜半时分,他用碎碗片割去腿上的腐肉,连带到筋脉,就咬牙截断。狱卒掌灯察看,差点儿昏厥过去。

《鸣凤记·写本》,正是讲兵部员外郎杨继盛为治国安邦,不顾个人安危,写奏章弹劾严嵩的故事。

【前腔】夫人,你何须泣,不用伤。论臣道须扶纲植常,骂贼舌不愧常山,杀贼鬼何怯睢阳。事君致身当死难,你休将儿女情萦绊。大丈夫在世呵,也须是烈烈轰轰做一场。

……

【尾声】我明朝碎首君前抗。我那妻儿,我死之后。你将我尸骸暴露休埋葬。(旦)却为何。(生)古人自以不能进贤退不肖,既死犹以尸谏。下官亦是此意,须再把义骨忠魂渎上苍。(www.xing528.com)

杨继盛决意上书弹劾严嵩。他在灯下草本,手指前几日曾被拶折,此刻写了不多久,就流血了。可他不肯停止,更置身家性命于度外。是啊,为了正义,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一心要展擎天手,管不得十指淋漓血未干”,也许这泪痕血迹,还能感动当朝君王。但夫人十分担忧,苦苦劝道他不要这样做,说但愿相公为良臣,不愿相公为忠臣。杨继盛毫不犹豫地回答:“食人之禄,当分人之忧。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贪生害义,即非烈丈夫。杀身成仁,才是奇男子”。夫妇俩的一番对话,涉及生与死、恩与仇、贤与愚,充满了哲理,使人震撼,又令人沉思。

夫人知道无法阻拦他。不由感慨道:如果相公要这么做的话,我们夫妻俩下场就惨了,甚至死了连个埋葬的地方都没有——“死无葬身之地”,便出自于此。可是杨继盛却说:“既死犹以尸谏。”他在万言奏本中,不仅列举严嵩十大罪状,居然还批评皇帝“甘受嵩欺”,“堕于术中而不觉”,甚至要求皇帝让三子裕王、四子景王都来揭发严嵩的罪行。

杨继盛言辞激烈的奏本,不出意料地激怒了皇帝。这哪儿是赤胆忠心的谏诤?完全是别有用心,是贬官以后的肆意发泄!于是杨继盛被斩首,夫人张氏在刑场自刎,幼子与家奴则被远徙外地。

用传统伦理道德熏陶出来的士大夫精英,把气节看得高于一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杨继盛在被处死前,写下了一首遗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父子终于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阶等人斗倒。明穆宗登基后,为前朝冤案大臣平反,杨继盛是其中第一人,追赠为太常少卿。

《鸣凤记》完全是用真名、真事写成的。作者在严嵩父子伏法后不久,就把这一震动朝野的政治事件搬上了舞台,所以被称为“时事剧”。

生活的真实,往往超过艺术的真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