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当分类与表演程式和特技表演介绍

行当分类与表演程式和特技表演介绍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表演形式是由领唱带领其他演员作圆场、半圆场、齐舞、转身及穿花等集体性表演。自19世纪40年代起,皮影戏、木偶戏、滇剧逐渐进入德宏傣族地区,傣剧艺人从这些剧种中学习了分行当的戏曲表演方式和一些行当表演程式。程式性的表演方式由龙口城逐渐传播到各土司署戏班。清末民初,傣剧在演出大量的汉族题材剧目之后,艺人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程式性的表演经验。

行当分类与表演程式和特技表演介绍

五、行当分类与表演程式和特技表演

(一)行当分类

生(小生、老生、武生),旦(大体分为悲头旦、姑娘旦、骚旦、老旦、武旦),净,丑。

(二)表演程式

早期的傣剧表演,由于受说唱文学的制约,表演时只用简单的手势、面部表情来表现剧中人的感情。如《比举比玉》及《阿暖相勐》等剧目。

傣剧在民间早已有歌舞演唱故事的文艺形式。如《十二马》、《冒少对唱》等。其表演形式是由领唱带领其他演员作圆场、半圆场、齐舞、转身及穿花等集体性表演。这种形式与说唱形式相结合之后,出现《布腾那》等诗、歌、舞结合的表演形式。

自19世纪40年代起,皮影戏、木偶戏、滇剧逐渐进入德宏傣族地区,傣剧艺人从这些剧种中学习了分行当的戏曲表演方式和一些行当表演程式。在干崖宣抚司衙所在地的龙口城(旧城),首先用学来的汉族戏曲形式演出了《封神演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一类傣剧剧目。程式性的表演方式由龙口城逐渐传播到各土司署戏班。程式性的表演方式,虽然也传到农村,但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傣剧艺人只能学到一些个别程式动作,如男角模仿汉族戏曲生角的表演,而女角则主要是吸收民间“跳柳神”中巫婆引领群众行走的“三步”身法进行表演。(www.xing528.com)

清末民初,傣剧在演出大量的汉族题材剧目之后,艺人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程式性的表演经验。直到1949年后,专业剧团产生,新文艺工作者进入傣剧团队,傣剧剧目也以表现本民族生活的题材为主。因此,民族歌舞大量运用于傣剧表演中。20世纪50年代以后,傣剧表演进入到一个综合发展阶段,在表现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把戏曲程式性表演方式与傣族舞蹈、傣族武术及奘房(寺院)礼仪等结合起来,探索能充分体现傣剧特点的表演。从而创作出借鉴孔雀舞蹈而形成的三道弯亮相、孔雀眼手、卧佛身段等。还吸收了蜡条舞、鱼舞等舞蹈表演,丰富了傣剧的表演形式,这就改变了过去傣剧重唱轻舞的状况,初步建立了唱、念、做、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1949年后,专业剧团都建立了导演制。

(三)特技表演

变脸,即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用揉脸的方法使脸色由白变红,又由红变黑等脸谱,随后还要翻獠牙。

飞刀是傣剧早期演出《崔子弑妻》时表演的。演崔子的李生连(丰信印)在距对方耳际五分左右处,甩出一把飞刀,擦耳而过,插在前边的台板上,使崔子妻和衬王为之一惊。

腾空穿越是早期傣剧艺人演出《闹天宫》时,孙悟空在相凶叠的三张弓马桌之间,上、下来回穿过的一种特技。傣剧艺人李生连(丰信印)精于此技。

高桌翻下是源于其他戏曲还是傣剧艺人所创不详。孙悟空坐于三张相叠八仙桌上面的椅子上,连人带椅从桌上正面翻下,落地时仍保持跷二郎腿的姿势,且稳坐在凳上。傣剧艺人李生连(丰信印)、郎二妹罕均擅长此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