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立同济人学风景园林教育,将环境观引入风景园林教育

创立同济人学风景园林教育,将环境观引入风景园林教育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铮生从日本进修城市园林工学回国后,他对城市规划、建筑、园林三者间的有机联系和辩证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特别由他创立了同济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后,他在这方面的思考更加谨密全面。李铮生学识丰富,造诣深厚,培养了学子满园。

创立同济人学风景园林教育,将环境观引入风景园林教育

李铮生从日本进修城市园林工学回国后,他对城市规划建筑、园林三者间的有机联系和辩证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特别由他创立了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后,他在这方面的思考更加谨密全面。

李铮生1984年发表在《城市规划汇刊》(12期)上的《艺术观·功能观·环境观——近代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的发展和争论》一文中这样阐述:“自古,无论是中国帝王的园囿或外国皇家的宫苑,都有建筑和园林的统一,人工和自然结合的问题,室内外空间组合的问题,就有作为一体的规划设计问题。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的分工而逐步分成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三门学科。但是它们又都是构成环境的物质要素,有相似的属性,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所以学术上来看又是同一性,脉络相通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环境学科的发展,把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都纳入环境体系的概念上来分析来看待。”“建筑设计要考虑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与相邻的建筑对话,把绿化引进建筑,室内外融为一体,以创造出适合人们生活的空间环境。城市规划则强调了城市与自然的共存,从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提出了有机组合、组团结构、地区共同体等理论。园林不仅作为人们的休息场所,而且是人们取得自然信息、孕育生机的地方,继而提出了城市生态平衡的理论。……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提出的‘建筑——城市——园林绿化的再统一’也就是统一于‘环境’这个概念,无论从单个角度来研究,还是将它们综合起来探讨,都可以用‘环境观’这一概念来称之。”

李铮生发表在《中国园林》(1983年第5期)《园林·园林学科·园林教育》一文中指出:“如何将各种自然素材引入到人们生活的周围,使人们经常感受到自然的信息,又如何使人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得到哺育、滋养,产生物质与精神的效应,应该是园林考虑的主要内容。”“既以自然的植物材料为基础,就与生物科学中的农学、林学、生态学等相关联。既有人工的设施,就与工程技术的城市规划、建筑、道路等联系,并且有‘造’的问题。”“‘园林是一门艺术’、‘园林是室外的休息空间’、‘园林是自然的再现’……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园林的认识,也反映了园林学科的多维性。”“以近代人们对园林认识的发展来看,可以简要地概括为艺术观——功能观——环境观,……因此它既包括了‘艺术观’和‘功能观’的合理内涵,还有它更新、更广泛、更丰富的内容,谁也不会否认园林艺术的效果,但如果把园林的概念着重于艺术范畴,那就难以适应现代园林发展的形势了。”“就历史上著名的造园家来看,凡尔赛宫苑的设计者勒诺特,他年轻时代初学绘画,再攻建筑,后又致力于园林。……被称为美国园林之父的奥姆斯特德,他受过工程技术教育。……而现代则在农林学院和建筑学院培养一些人才,比较侧重于使用功能方面,而随着环境学科的发展,园林人才的培养已有归属于环境学院的例子。……对于代表发展方向的环境生态的观点也需要加以关心和扶植,逐步树立起来并加以贯彻。这样就可以使园林这门新兴的学科能够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并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互交融的理想环境而做出应有的贡献。”(www.xing528.com)

李铮生学识丰富,造诣深厚,培养了学子满园。他还主编了教材1980年版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主编了1996年版的教材《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参编了《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1989年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坚持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出成果、出人才”的“国家级特别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